第219章 荷蘭皇家科學院
在自然資源利用方面,如果說荷蘭本土資源缺乏的話,那麽擁有東印度和澳大利亞、非洲中部的荷蘭,卻是最具資源的國家了。
荷蘭的國策,就在於開發他們。
隨著荷蘭的領土不斷的擴張與開發並行,荷蘭人每月都會在遠東和非洲發現新的資源,並將其快速的開發和利用。
同時土地的擴張也為荷蘭農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幫助條件。
而農業的擴展也為工業化發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材料。
1864年,荷蘭發展最快的10大行業來看,有8個是以農業產品為原料發展起來的。
所以,在注意到這一時期的荷蘭工業快速發展同時,威廉四世也從來沒有忽視遠東擴張給荷蘭工業帶來的促進作用。
同時,威廉四世也觀察到,隨著發展,荷蘭人對於公司的轉變,也進一步刺激了荷蘭工業迅速壯大。
在1857年以前,也就是在他的父親威廉三世執掌荷蘭王國大權的時期,政府會以不合憲法為由,拒絕荷蘭的科技創新者(後來叫科學家)的荷蘭王國許可證請求,因為他們想要組建一個屬於他們的一個全國性科學促進機構。
威廉三世比較保守,害怕又再出現一個類屬於政黨利益體,讓本就在議會中阻礙他王室權力的團隊再度增添一個。
不過1857年威廉穿越來後,在他的勸說下,父親威廉三世終於放棄了這個管控,議會通過了憲法法案,於是荷蘭王國內這種偏見就消失了。
1859年,荷蘭王國議會一致通過的當時還是王儲的威廉四世推動的成立皇家科學院的法令。
而這個皇家科學院的成立,令荷蘭的科學家們十分高興,紛紛加入其中,這也是促進威廉集團統籌發展最大的助力。
科技技術有了,其他的因素自然也成為荷蘭發展的關鍵。
特別是人口對促進荷蘭工業發展的作用。
外國移民的大量湧入,這為荷蘭的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其中歐洲本土以瑞典和挪威人為主,遠東則是來自四面八方都有。
甚至在歐洲本土,歐洲其他國家的資金注入,以及荷蘭本土的資本運作,這些都為荷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荷蘭人的大量儲蓄以及荷蘭阿姆斯特丹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第三大金融中心地位,為荷蘭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本。
荷蘭國內的交通運輸改善人口增長、消除關稅壁壘和相對較高的人均財富。
這都為荷蘭工業品提供了市場。
當然了,還有荷蘭在遠東的市場開發,跟沙俄帝國工業品交易等,荷蘭的工業正是在這樣的種種條件共同作用下,完成了快速的質和量的飛躍。
而隨著世界各地戰爭的頻繁爆發,荷蘭的這種共振效應的作用將會更加的明顯。
當各地的戰爭停止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荷蘭的已經完成了工業化轉換,成為世界最頂級的工業大國。
威廉四世冷酷暗道:對戰爭國而言,戰爭代表著死亡,但是對於消費戰爭國而言,戰爭代表著機遇。
而荷蘭就是機會主義者,而且還是自己親手創造機會的人。
因此,世界的戰爭必須繼續,那樣荷蘭才能夠從中牟利。
而只要戰爭繼續在各國燃燒,那麽各國的移民就不會中斷,荷蘭甚至可以執行隻取人才移民戰略和勞動力戰略移民,這將會讓歐洲的高端人才湧向荷蘭本土和遠東。
想到這,威廉四世更加的下定決心,不能夠讓北美安靜下來。
因為相比較遠東,北美的米利堅聯邦似乎更適合歐洲移民,如果讓他們不再擁有戰爭而停下來的話,那麽對荷蘭制定的人才戰略來說,將會是是個最大的對手。
所以米利堅的內戰必須繼續下去,歐洲更加需要如此。
“目前奧地利帝國、普魯士王國已經開始打起來,歐洲大國本土除了在巴爾乾半島的奧斯曼帝國外,就只有奧地利帝國被打到了本土,其他各國本土還沒有經歷戰火,這對荷蘭來說,是一種損失。
奧斯曼帝國人才匱乏,而他們對移民遠東想來很難。
只有把戰火燒向各國,荷蘭才能夠去搶人才。
就好比這次普魯士入侵漢諾威王國、奧地利戰爭,早早就開始布局的荷蘭情報機構,就狩獵了這兩地的不少人才,如今都已經送到了澳大利亞那邊。”
奧地利作為歐洲大國,對荷蘭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庫,這可是荷蘭最動心的地方。
就他所知的,因為奧地利戰爭,妻子亞歷山德拉王后非常喜歡的著名的音樂家約翰.施特勞斯,就已經移民到了澳大利亞。
威廉四世也聽過這家夥作品,他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春之聲》等歌曲都不錯。
不過威廉四世更喜歡普魯士剛剛打進去匈牙利後,全家剛剛跑到阿姆斯特丹避難的匈牙利著名音樂家弗朗茨.李斯特。
這家夥1848年的《前奏曲》、51年的《馬捷帕》和52年《b小調鋼琴奏鳴曲》以及55年的《但丁》,這些都讓威廉四世十分感興趣。
不過,他最感興趣的,還是他早年的出道兩大練習曲《十二首超技練習曲》以及《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
奧地利的音樂家是出了名的,匈牙利的也不差,不過威廉四世自然還盯上了他們兩地的科學家了。
如果悉尼或者阿姆斯特丹成一個音樂聖地,倒也不差,畢竟未來每年舉行一次音樂盛典,也足以吸引各國的目光,增添荷蘭的文化傳播能力。
“讓別國種下的人才種子,養成長大後,荷蘭來收割,還比這更加美麗的事嗎?
可惜歐洲最大的人才庫,是英國和法蘭西以及普魯士建立的德意志等,這三個地方的國民自豪感爆棚的年代,荷蘭下手的機會非常少。”
威廉四世突然一樂,“英國和普魯士是難搞了一點,但是法蘭西嘛?
當普魯士的威廉一世在1871年佔領巴黎後,倒是一個最佳的機會。
看來也只夠如此,巴黎的科學家們還有其他的人才,拿破侖三世你就幫我繼續培養他們吧,6年後我會來取走的。”
威廉四世甚至貪婪的想:“英國不能夠本土太安全了,這對荷蘭不利。
戰火必須燒到那裡才行,潛艇或許是打敗他們強大海上力量最有力的武器。
只有這樣,普魯士才能夠跟英國火拚。
對,荷蘭可以在潛艇方面,助力普魯士。讓未來的德意志帝國跟英國來個火拚,荷蘭好撿人才。”
把這想通,威廉四世心情頓時輕松了不少。
米國、英國、法蘭西、普魯士、沙俄,只要五國戰火蔓延,那麽荷蘭的機會就不斷。
火中取栗,一直即是威廉四世在這戰火紛紛的年代裡,重要的做事風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