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半路殺出
另外,在優尼科公司收購案上,通過從高盛集團得到的消息,中海油方面一直在同優尼科公司進行新一輪的談判。
最終中海油在這次收購上面做出了一定的妥協,其中包括為了防止中海油在收購後違約,他們需要在美利堅一家銀行的專用帳戶中,存入20億美元;另外,如果最終優尼科公司被中海油收購,他們需要向談判破裂的雪弗龍支付5億美元的“分手費”……
而在他們這一次的談判期間,美利堅的議員們,也在繼續活躍著……
6月30號,美利堅眾議院投票通過財政撥款修正案,其中規定——“禁止財政部將撥款用於批複中海油並購優尼科公司”。
7月11日,兩位參議員寫信給美利堅商務部,要求審查中海油的貸款是否違背WTO的規則。
7月13日,美利堅的議會舉行了聽證會,會議的內容也主要圍繞華夏同美利堅利益衝突的內容展開。
事實上,圍繞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公司所出現在美利堅眾多議員們的阻撓,除了其中有雪弗龍的資助之外,還是美利堅此時針對東方大國態度的兩派之間的衝突……
在這一次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公司的事件之中,美利堅政府方面,包括大統領這邊,反而態度比較“中立”;跳出來阻撓的,幾乎全部是那些國會的“議員”們。
其中的深層原因,是在“911”事件之後,美利堅布什政府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全球防恐”之上,在這個問題上面,他們需要華夏方面的支持,因此在此時,美利堅政府方面的對華政策主要是“接觸加防范”,相對來說,合作的氛圍更濃一些,希望維持彼此關系穩定。
而美利堅國內還有著主張“遏製華夏”的新保守派,這一派,是這一次事件中上台表演的主要力量。
7月14日,優尼科公司召開了董事會,要求中海油和雪弗龍加價,並宣稱如果雙方都不加價,那麽他們準備另覓買家。
也就在這個時候,聯合能源集團的收購團隊抵達了美利堅。
這一次聯合能源集團的收購團隊,包括由其CEO,曾經在英倫石油(bp)擔任高管的埃佩利·辛格爾頓,以及包括法務、會計和公關等團隊,都是雇傭的美利堅最頂級的。
在抵達加州之後,埃佩利·辛格爾頓就同優尼科公司的董事長威廉姆斯進行了秘密的會晤。
7月15號,優尼科董事長威廉姆斯給中海油董事長付承宇打電話,第二次要求中海油加價。
7月16號,付承宇回復對方說,可以將收購價格加到每股69美元,但有三個條件——
一、由優尼科公司來向雪弗龍支付5億美元分手費;二、優尼科公司要站在中海油的立場遊說政府國會;第三,承諾雪弗龍出局。
但優尼科公司這邊堅持加價應是無條件的,雙方於是僵持不下。
到了7月17日,已經同各方有過接觸的聯合能源集團CEO埃佩利·辛格爾頓公開宣布,聯合能源集團將介入到對優尼科公司的收購之中。
並且他們公布了對優尼科公司的報價——聯合能源集團將以65.2美元每股的價格對優尼科公司進行收購,在這一次的收購之中,他們將使用60%的現金和30%的股票完成收購,假如選擇現金,將比他們目前的股價溢價5%。
這樣相當於聯合能源集團為優尼科公司報出的收購價格在180億美元左右。
這個消息一經公布,便令本就波折的優尼科收購案更加引人注目起來。
在聯合能源集團高調入局之後,7月19日,雪弗龍被迫加價,報價改為40%的現金,60%的股票,測算下來合每股63.1美元,總報價在175億美元左右。
這個時候,事實上中海油的價格優勢已經基本喪尖——中海油報的67美元雖然與聯合能源集團以及雪弗龍的報價之間,雖有更高的差價,但這一差價尚不足以補償“政治風險”和“時間成本”。
失去價格優勢的中海油並未急於再加價,而是采用了靜觀其變的方式。
後來中海油的董事長付承宇在接受訪問,談及此事的時候說:
“這時候收購已經不是價格問題,而是成了一個政治問題……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我們無從判斷到底多少錢可以完成收購,70美元,80美元,還是90美元?只要不怕花錢,一定可以做成。但這件事的成敗已經超出價格因素之外了。”
到了這一刻,在收購優尼科公司的戰場上,主要就是剛剛殺出來的聯合能源集團同美利堅第二大石油公司雪弗龍之間的較量了。
而面對聯合能源集團,雪弗龍再想使用針對中海油的戰術,拿“國家安全”說事情,就不太可能了。
一方面,聯合能源集團是一家英倫公司,英倫同美利堅之間可是親密的盟友,他們之間可是不存在什麽“威脅國家安全”或者是“對西方形成挑戰”這樣的因素存在。
更重要的是,本身英倫的許多企業,就有太多美利堅資本的存在,兩國之前彼此都是互相開放的,假如雪弗龍真的用針對中海油的招數來對付聯合能源集團,恐怕接下來美利堅的資本在英倫,同樣會受到對等的製裁——可能有一個兩個的國會議員會在金錢的“資助”下願意提這個事情,但完全不會像針對中海油一樣聚集太多人數。
而且這個時候,已經同巴倫達成默契的美利堅的一部分資本,也會發力,為他們的這次收購護航。
畢竟表面上看起來,是英資的聯合能源集團收購美利堅的石油公司,但事實上,也是一些美利堅資本進入到聯合能源集團之中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之下,場外的政治因素就已經幾乎不存在了,就看雪弗龍和聯合能源集團兩家純粹在價格上的較量了。
但本身同樣的優尼科公司,對兩家收購者的價值,是不同的。
對於雪弗龍來說,優尼科公司之中並非所有資產都是他們所需要的,甚至在收購之後,他們還考慮需要裁員的問題……說白了,他們更看重的是優尼科的市場佔有率和擁有的油氣資源。
但對於聯合能源集團,這麽一個剛成立不久的能源公司來說,優尼科公司的所有構成,都能夠充實他們的實力。
更不要說在針對優尼科公司的管理層方面,雪弗龍能給出的承諾,遠不及聯合能源集團——聯合能源集團能夠保證這些管理層全部留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