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重生英倫》304.第304章 谷歌的IPO
  第304章 谷歌的IPO
  婚禮結束,邦妮他們乘坐灣流G450回到倫敦,而巴倫則暫時留在了美利堅。

  這個時候,谷歌已經開啟了IPO的進程。

  根據他們目前所披露的招股說明書,谷歌公司將公開出售2570萬股股票,其中該公司原有股東(首次公開招股之前的股東)將出售1160萬股股票;谷歌公司將發行1410萬股新股用於融資。

  目前谷歌公司將股票的發行價格定在了108美元到135美元這個范圍之內。

  如果按照135美元這個最高發行價計算的話,這一次谷歌公司的融資規模將接近35億美元,其市值將高達365億美元,超過通用公司237億美元的市值。

  事實上,這一次谷歌的IPO上市,過程是非常“反傳統”的……

  甚至可以說,它打破了華爾街百年的遊戲規則。

  在傳統的IPO過程中,負責發行承銷的投資銀行是當之無愧的主角,因為他們擁有最系統的專業知識和最廣泛的人脈關系。

  摩根財團是此時最大的投行,20世紀美利堅前100家大公司裡面,有96家是摩根財團的客戶,而另外4家中還有2家被老摩根認為不夠資格成為服務對象。

  因此,像這樣的百年老投行都是格調很高的,一般的企業要找投行都得一家家地去拜訪。

  但谷歌不這樣……

  在籌備上市的最開始,它就完全反了傳統,是以一種“皇帝選妃子”的姿態來選擇投行的。

  最初谷歌公司一次性召集了十多家投資銀行,要求他們簽簽署了保密協議,還填寫一個詳細的調查問卷。

  在這個問卷上,谷歌公司像考官一樣地去詢問這些投行的承銷歷史,比如說,他們承銷的股票表現怎麽樣,他們是怎麽承銷股票的,他們對谷歌公司IPO的時機和定價到底有什麽意見等……

  在這整個過程中,投資銀行完全淪為了配角,甚至有很多傲慢慣了的華爾街人士,認為這樣的問卷簡直是羞辱。

  但最終他們還是容忍了這種行為……

  原因很簡單——

  第一,谷歌為這次承銷支付的費用很高——1億美金高額的融資服務費用。

  第二,更重要的就是,當時沒人想錯失谷歌這樣的企業。

  所以,投行們雖然滿腹牢騷,但還是乖乖地填好了問卷,希望能夠得到谷歌公司的青睞。

  最終,谷歌公司篩選出了包括高盛、摩根斯坦利、花旗等一系列的大投行來進行面談。

  谷歌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和法律總顧問對它們仔細地進行盤問,最後選出了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和摩根斯坦利作為它的主承銷商。

  而到了路演的時候,谷歌公司又很不一樣。

  平時一家公司在上市的時候,公司的高管也好、投行也好,一定會花很多的時間,比如一般是兩周,從一個城市到另外一個城市,向機構投資者進行股票的推銷,非常仔細、認真、殷勤地回答投資者的詢問。

  然而谷歌的創始人,他們就非常另類了,在路演的時候,他們就是不停地說笑話,常常是拒絕回答投資者的提問。

  更重要的是,在傳統的發行承銷中,一般都是投行負責去詢價,然後給 IPO定價。

  而谷歌公司則正好相反,它把定價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

  比如在上市的申請裡面,谷歌公司就聲稱希望融資27.18281828億美金……

  許多人聽到這個數字會覺得很搞笑,但其實這是無理數 e的前十位,而這種“呆萌”的科技氣勢在整個谷歌的上市過程中都非常明顯。

  對此,谷歌堅持不肯修改,盡管很複雜,但是我任性,我就要融資這麽多錢。

  然後,就是到了此時的七月初,谷歌公司把自己 IPO的股票發行期望價格空間修改為108美元到135美元。

  這一下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為什麽呢?

  因為這就意味著谷歌公司的發行價,是此時市場上其他對標公司價格的七倍之多!
  接下來,這麽高的價格、這麽強勢的態度,立刻就引起了華爾街和主流媒體的巨大反感。
    最極端的就是美林證券——投行界的頂梁柱之一,他們就公開地宣布退出谷歌的 IPO項目,還建議自己的客戶對這個股票持謹慎態度。

  另一些投行這時候也開始抹黑谷歌,然後也去警告自己的客戶離谷歌公司遠遠的,因為這是個大爛攤子。

  之後《紐約時報》也會加入了戰團,抨擊谷歌的上市計劃是重返上世紀90年代的虛假繁榮,這裡面蘊含著過多的網絡公司泡沫,等等……

  這一次谷歌公司的IPO發行,Rich23資本是肯定會參加的……

  畢竟巴倫知道,雖然現在谷歌公司對自己所發行股票的定價,被許多媒體和投行所詬病,認為太過於離譜,遠高於其他的“對標公司”——畢竟這只是一家創立不過六年的公司,市值就要超過通用公司了……

  但即便是以他們目前108美元到135美元的的發行價區間,相對於以後谷歌公司的市值來說,也都能夠稱得上是極為廉價的。

  並且他知道,僅僅在谷歌公司上市的三個月內,他們的股價就一度上漲到過201美元。

  更何況,在原時空,後面因為這些對其反對輿論的洶湧,谷歌公司還適度下調了發行價的區間。

  ……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事情,那就是到了現在為止,巴倫都沒有在美利堅,特別是哈佛大學,看到臉書的出現。

  在原時空中,臉書是在今年的2月份上線的。

  因此早在2月份的時候,巴倫就已經派人開始關注這個事情,甚至在哈佛大學找到了小扎本人,監控他的一舉一動。

  主要還是前世的時候,臉書的發展過程太過於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經過了《社交網絡》這部電影的描述之後,恐怕大部分人對於這個過程都有所了解。

  而且它還是全球SNS類型社交網站的勝出者。

  所以雖然目前Woaw網站已經是在這種類型網站中佔據了頭把交椅,包括MySpace在內的競爭者不斷湧現,並且也有了一定的用戶規模,也還遠不能撼動Woaw的領先地位……

  但巴倫依然需要關注小扎以及臉書的情況。

  目前看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這個領域已經有了Woaw科技這個全球用戶數量已經超過2000萬人的“龐然大物”,而且北美市場也已經有了包括MySpace在內多家類似網站的原因,小扎放棄了在這個領域創業的想法……

  反正從調查小扎的結果看來,他目前並沒有創業,看起來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而已。

  至於說看起來此時Woaw科技在北美最大的競爭對手,由伊萬塔的IC資本所投資的MySpace,截止到7月初,其用戶數量已經接近300萬人,預計到了年底之前能夠達到500萬人……

  這與Woaw科技的北美市場已經超過1000萬人的用戶數量,還是差距極大的。

  但這已經是躋身於北美市場社交網絡的次席了。

  在得到IC資本的投資之後,MySpace進行了一系列的宣傳和營銷。

  就包括使用其母公司eUniverse最為擅長的營銷推廣方式——垃圾郵件轟炸……

  不得不說,這種方式雖然令人厭惡,但的確有效。

  就像是此時華夏3721之類公司的“流氓軟件”和類似的插件一樣……

  MySpace相當一部分用戶就是由此帶來的。

  MySpace的另外一部分用戶來自於音樂愛好者,從今年年初開始,MySpace中,音樂家們被允許建立他們自己的檔案頁,並可以上傳他們的mp3歌曲來組建更大的粉絲群。

  於是這吸引了許多獨立音樂人,一些樂隊甚至允許自己的歌曲被下載,這個概念也吸引了他們的粉絲群體。

  在同Woaw的差異化方面,包括允許用戶將主頁改造得更為“花哨”,以及在包括音樂的興趣群組等方面,MySpace獲得了個性化的用戶。

  但Woaw的簡潔方便的界面,則相對來說更受主流用戶的歡迎。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