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不明不清》254.第25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4
  第254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4
  “哦……是這樣啊……你明日與趙世卿打個招呼,先讓李天經到內府十二庫做個從九品的副使,就說是徐光啟的好友。

  過些日再去找他說皇后要養蠶,朕也打算親耕,讓他派個不怕死的侍郎仿照世宗舊製把西苑管起來。如果犯難你再給他出個點子,侍郎沒法隨便加,加個郎中不算太難。讓李天經擔當此任,有徐光啟照拂朕這裡也好交代。”

  要說洪濤和王安互相配合起來,經常能有神出鬼沒的功效。王安對宮內和朝廷知之甚多,洪濤則是一肚子彎彎繞,最善於找漏洞鑽空子,真是雙劍合璧,一加一大於二的典范。

  這次也不例外,為了達到目的,居然合起夥來給內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下套,假借仿效先帝的由頭,憑空讓個舉子一躍成為正六品官員。

  完事趙世卿還得對王安心存感激,此時此刻,凡是正經官員哪兒敢隨便入宮伴駕,讓誰去都得罪人,戶部裡好像只有徐光啟介紹來的關系戶李天經最合適。

  知道為啥正直的人在官場中為啥永遠也鬥不過政客了吧,誰的底線高、誰撒謊騙人不如吃飯順溜,誰是失敗者。這就是遊戲規則,誰理解得透徹、執行的堅決,誰佔便宜。

  李天經是何許人也,又有什麽特殊本領,值得皇帝單獨為他設計晉升路線,難道又是歷史上的大牛?
  按照後世大多數人的標準,李天經既沒開疆拓土、又沒詩文傳世、也不是清官、還不曾開創朝代,肯定稱不上大牛。

  不過洪濤的標準與常人有所區別,他更重視技術型人才,從骨子裡討厭政客、梟雄、官僚和皇帝。李天經恰好符合了他的標準,所以哪怕費點力氣也值得。

  李天經的特殊才能就是天文和歷法,明代的崇禎歷法,他是編纂者之一,只是名氣沒有徐光啟、李之藻、湯若望等人大。

  一部歷法值得如此大驚小怪嗎?怎麽說呢,這玩意粗看上去好像可有可無,但仔細琢磨琢磨吧,對生產生活還是挺重要的,尤其對古代農業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古代的農業技術之所以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領先全世界,除了2000年前就發明了的壟耕法,準確的歷法也不可或缺。

  後世裡所謂的農歷,是1929年頒布的紫金歷,除此之外幾乎每個朝代都要修改歷法,大體上幾十年就得來一次,目的就是適應農時。

  在中國歷史上比較重大或者重要的歷法只有五部,分別是漢代的太初歷、唐代的大衍歷、元代的授時歷、明代的崇禎歷和清代的時憲歷。

  漢代以前,中國的歷法比較混亂,西周以11月為歲首,每年只有春秋兩季,沒有夏天和冬天。到了戰國的四分歷之後才有了一年四季,可歷法依舊不太統一,比如秦國每年以10月為歲首。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古人靠觀測星象確認歷法,方法沒錯但觀測手段比較簡陋,誤差比較大。隨著日積月累,誤差會越來越大。

  到了漢代,誤差已經大到無法使用的程度,漢武帝不得不令司馬遷父子重新修訂歷法,正式把二十四節氣納入其中,確定了每年12個月,這就是太初歷。
    到了唐代,印度文化傳入中國,除了佛教之外也包含歷法。印度僧人善無畏的弟子僧一行參考了印度九執歷,修訂了大衍歷。

  元代的授時歷則是雲集了一大批阿拉伯學者,徹底做到了多種文化的融會貫通。到了明崇禎時期,徐光啟、李之藻、李天經參考了歐洲數學算法,匯同傳教士湯若望修訂了崇禎歷。

  看,李天經確實有點特殊才能吧,也值得精心培養吧。洪濤雖然很熟悉後世通用的格裡高利歷,但對農歷真不摸門。想讓糧食高產,除了農藥、化肥之外,歷法也很重要,他一個人說不定能頂百萬畝產量。

  當然了,李天經現在可能還沒能力修訂歷法,不要緊,洪濤可以給他創造更優越的學習環境,比如說系統的接觸數學、幾何,再比如說有限度的明白地球與行星、太陽的關系。

  另外洪濤還想招收幾名來自歐洲、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的天文學家、數學家一起進入欽天監參與歷法修訂工作,看看能不能在諸多種文明的碰撞下,撞出一些靈感的火花。

  不過這個願望可能要拖一拖,目前來講讓西番僧人入朝為官好像不太靠譜。禮法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想改變只能潛移默化徐徐圖之,太生硬了容易出事。

  接下來是兵部,有了兵部侍郎孫瑋做榜樣,在謀反案中落馬的兵部官員數量僅次於禮部,目前人員短缺急需補充。

  皇帝欽點之人也是景陽三年的科舉進士,現在翰林院任九品侍書的孫承宗,因奏對山海關防禦體系內容詳實、數據充分,破例擢升兵部武選清吏司五品郎中,主抓練兵。

  談起明朝中後期的對外戰爭,孫承宗肯定算一號人物。他是個讀書人,從未領兵作戰過,但被天啟帝任命之後,在遼東斷斷續續經營了十多年,細心打造的關寧錦防線一直很穩固。

  雖然結硬寨打呆仗的方法耗費了大明朝廷很多財力物力,可效果還是不錯的。弄得後金很難受,不得不說在軍事方面確實有點天賦。

  當年在進士名單裡看到這個名字時,洪濤就想馬上派個軍事職務到遼東前線試試其成色,可惜手中沒有那麽大權力。

  現在時機來了,孫承宗也經過了三年基層磨礪,應該換個更大也更合適的舞台展現一下才華了。如果能把紙面文章付諸到實踐中去,在未來很多年裡,將是一位可以與袁可立並駕齊驅的帥才。

  另一個得到提升的是兵部武庫清吏司六品主事王家楨,他的升遷沒什麽爭議,皇帝欽點的狀元郎,沒去翰林院熬資歷等著入閣,跑到六部裡當個主事,踏踏實實不驕不躁,再往上走一步做個郎官合情合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