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不明不清》133.第133章 揣摩聖意
  第133章 揣摩聖意
  1607年9月,內閣大學士李贄請辭,皇帝婉拒,再請辭,再婉拒。兩人就這麽你來我往的表演了一個多月,皇帝生氣了,去文淵閣大學士,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帶管鹽法兼巡撫兩廣地方。

  這個處置讓朝堂裡又是一片嘩然,紛紛議論李贄到底是什麽地方得罪了皇帝,想退休不讓,還把文淵閣大學士給擼了。

  和內閣大學士相比,總督兩廣肯定是得不償失。整天守在皇帝身邊出出主意啥也不用乾、什麽責任不擔,位極人臣。

  總督聽著挺給力,確實也有很大實權,可還得擔責任呢。乾實事永遠不如指手畫腳舒服高檔,這是官場上的共識。

  且兩廣地區少數民族眾多,遍地是山,除了沿海幾座城市還受朝廷直接控制之外,內陸基本都被當地宗族勢力把持,海盜和山賊此起彼伏。雖然不能說算流放也差不太多,以李贄的年紀八成得客死他鄉了。

  看著別人倒霉總是件快樂的事情,如果換成皇帝跟前的紅人快樂還得再加二成,這就是人性。到了滿朝文武眼裡,李贄的失勢不光屬於個人,還標示著一種風向,思想激進的泰州學派不吃香了。

  更意味著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皇帝身邊屬於真空狀態,此時誰若是能填補上李贄的空缺,有極大可能會影響到皇帝的思想與行動。

  在這麽大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明代官場的慣例也被有意忽視了,啥南人北官、北人南官,大學士都丟了,到距離家鄉近一點的地方工作也算皇恩浩蕩!

  與李贄前後腳,內閣首輔朱賡也跟著致仕。他才是真的告老還鄉,入閣六年多,首輔一年多,日日夾在幾方勢力中間當受氣包,沒有一天過得舒心。眼看著皇帝越來越有主見,他算完成了本職工作,再不走恐怕也得客死他鄉。

  內閣裡突然出現了兩個空缺,極大的吸引了官員們的注意力,除了部分關系比較近的好友,沒什麽人關心李贄和朱賡的去處,而是都在琢磨到底誰會上位、皇帝會選擇誰、趁亂該做出何種選擇。

  內城,崇文門東側明時坊麻繩胡同,葉府西跨院。石桌邊坐著四個中年男人,雖然氣溫有點低,但桌上的炭爐燒得很旺,茶壺裡呼呼冒著熱氣,再加上沒風,在葡萄架下與三五好友煮茶暢談也算適宜。

  大院子總共三進,本屬於禮部尚書胡灐家族,但經過百年興衰胡家逐漸沒落了,到這一代僅僅靠著祖上萌蔭才在南京錦衣衛混了個鎮撫使的差事,居家南遷,把這座禦賜的院落賣給了姓葉的無錫商人。

  但無錫商人並未北上居住,真正住在這裡的人也姓葉,名茂才、字參之,號閑適,現任刑部江西清吏司員外郎,從五品。雖然都姓葉,還是無錫老鄉,可葉茂才與葉姓商人不是一家,只是租住在此。

  朱元璋從小受窮,最恨貪腐,當了皇帝之後想盡了一切辦法限制官員利用手中權力牟利。無奈腦子有限,力氣是費了不少,效果曇花一現。

  按照他設計的辦法,明代官員有籍貫、家屬回避原則,且不許在任職地購房娶妻,以為這樣就能減少貪腐和裙帶現象。

  結果呢?到外地任職反倒可以放開禁忌,根本不用忌憚被人戳脊梁骨。該貪的一文錢不少貪,退休時拍拍屁股走了,回到老家搖身一變成了大善人,鋪橋修路,拿著貪腐來的錢修宅子買地掙名聲。
    反倒是給不想貪腐的官員製造了麻煩,千裡出來做官,半輩子回不去家鄉幾次。再沒有自己的房子和家,誰也不會把任職地當成歸宿,不是家就不用仔細經營,隨便糊弄糊弄了事。

  葉茂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是禁止官員在任職地買房子嗎?那好,咱不買,找個鄉黨或者熟人出面買總成吧,然後再假惺惺的租過來住,既不違反規定又解決了住房問題,多簡單!
  不能說在京的官員們都這麽乾,主要是家裡不見得都像葉茂才家那樣有錢,買不起大宅子的該怎辦呢?三條路,自己選。

  最光明的就是爭取獲得皇帝青睞,然後隨隨便便一指,就賜給你一套宅院,或者賜塊地新建,此座宅院的前主人胡灐就是這麽得來的。

  其次就是住官員宿舍,每個部門都會有官宅,在任的時候按照級別分配,帶家具,有專人服務,有點像後世的公寓,離任或者調任的時候歸還。

  最後就是自己租房,有部分官員家裡比較富裕,住不慣宿舍,又達不到去哪兒任職就隨便買大院子的程度,乾脆租個好點的房子。

  這倒很像後世的一些大學生,住不慣多人宿舍,又不確定將來工作的所在地,買房比較勉強,到學校附近租個房子住正合適。

  “李宏甫、朱少欽走了,內閣一下子空出兩個位置,不能都要也得把首輔拿下來。沈閣老資歷最深,這次該是十拿九穩了吧!”

  葉茂才今年不滿五十,可頭髮已經白了大半,看上去和六十多歲無異。不過精神頭挺足,舉手投足之間也沒有老氣橫秋的樣子,估計是少白頭,不是真的未老先衰。

  “本該如此,不過小弟在翰林院裡聽到不少流言,當今聖上好像不太喜歡老成持重,朱首輔正是年紀太大才被冷落。眼下內閣裡除了沈閣老,余下三人皆不滿60,最長的吳道南57,最輕的方從哲只有45。”

  坐在葉茂才對面的是個年輕人,兩個人的頭髮和胡子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花白量少一個烏黑茂密。除此之外見解好像也不太一樣,葉茂才比較樂觀,年輕人反倒更謹慎。

  “噯,大洪,你入朝時日尚短,不需要聽那些家夥鼓噪!”被一個晚輩當面反駁葉茂才有些氣惱,想也不想就否定了其觀點。

  “伯欽,伱也在翰林院中,對此事怎麽看?”說話之人面容清瘦,三縷長髯修剪得整整齊齊,赫然就是顧憲成。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