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不明不清》148.第148章 天津衛遇襲
  第148章 天津衛遇襲

  景陽四年初夏,天津衛突傳噩耗,一夥海盜借季風駕船而來,趁夜在大沽口附近登岸。先襲擊了附近的炮台,而後順著海河一路北上,燒殺搶掠,折騰到第二天中午才乘船入海不知去向。

  消息當天傍晚傳遞到兵部,跑死了三匹馬還摔傷一名驛卒。洪濤是被王安從被窩裡叫醒的,穿戴整齊趕到內閣朝房時六部九卿已經全都到場。

  “啪……嘩啦!廢物,全是廢物……上萬官兵攔不住區區幾百名海匪,他們難道都是瞎子和聾子嗎?孫瑋,你來講,天津三衛是由誰統領的,該當何罪!”

  戰報剛剛看了一半就被重重摔在地上,皇帝急了,瞪著布滿血絲的眼珠子,咆哮聲穿透房頂響徹朝房,連前因後果都沒問就要找人治罪。

  “臣已差人快馬趕赴天津衛查問,詳細奏報明日才能見到。”

  兵部尚書孫瑋也是一臉倦容,面對皇帝的責問啥有用內容也提供不了。這也不能怪他,目前所有情況都寫在軍報上,大臣和皇帝看到的一樣多。

  “等明天?海匪既然能攻破天津右衛,誰敢保證不會進攻京城?難道朕和諸位臣工就在此等著受死嗎?你們等得,朕等不得!傳令下去,讓三大營整兵秣馬,隨朕去看看是什麽樣的海匪能比倭寇還厲害,居然敢犯我大明都城!”

  這個回答不光沒讓皇帝安靜下來,反倒捅了馬蜂窩。責罵已經不足以解恨,招呼著小太監準備甲胄,同時喊出了令人心悸的口號,禦駕親征!
  “萬金之軀不坐垂堂,陛下還請息怒,天津衛一事頗有蹊蹺,容臣等仔細揣摩,有了萬全之策後才可應對。”

  一聽說皇帝要禦駕親征,在場的大臣們齊刷刷跪了下去,拚了命的勸阻。語氣很堅決,態度很中肯,看樣子只要皇帝不收回成命,他們就要全撂挑子了。

  要問皇帝只是去相隔200多裡的天津衛剿滅海匪,用得著如此緊張嗎?放在其它朝代可能不會,但明朝必須會,有前車之鑒。

  明朝中晚期的大臣們最怕皇帝幹什麽,排在第一位的不是荒廢朝政,也不是荒淫無度,肯定也只能是禦駕親征這四個字。

  縱觀明朝的十五位皇帝,有禦駕親征經歷的不算少,五位,分別是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武宗朱厚照。

  從數量上粗看是佔了三分之一,好像明朝皇帝都挺有武力值,能打也敢打。但要是仔細分析下當時的背景和戰績,就會發現這五位裡面至少有三位半都是混子,不是擺擺樣子點到為止,就是勝少負多勞民傷財。

  先說明太祖朱元璋,他是開國皇帝,武裝暴動出身,想不打都不成。但定都南京當了皇帝之後就不再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了,所以朱元璋一生並沒真正禦駕親征過。

  明成祖朱棣才是名副其實的禦駕親征,而且是專挑強的打。從南到北、從陸地到大海,誰不服、誰嚷嚷的聲音大就乾誰。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以皇帝身份如此能征慣戰且戰功彪炳者,他可能得排在第一位了。
    宣宗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曾親率大軍出征過朵顏三衛,殺了兀良哈一個措手不及。但也就僅僅至此了,初戰告捷之後這位從小跟著朱棣南征北戰、懂得軍事技能的皇帝很明白繼續打下去勝負難料,馬上收兵回朝。

  英宗朱祁鎮是戰績最次的,終明一朝敗得最慘。土木堡一戰幾乎葬送了明朝八成精銳部隊,他本人還被活捉了。屬於是癮大技術差還不自量力的典型代表,稱作禍國殃民也不為過。

  武宗朱厚照是明朝最後一位敢於禦駕親征的皇帝,作戰對手是蒙古小王子,史稱應州之戰。但這場戰爭的過程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隻說明軍戰死50多人,蒙古戰死10多人,然後蒙古退兵,明軍勝利。

  當時蒙古軍隊有5、6萬,明軍更是多達10萬眾,有皇帝參加的戰役肯定不會太小,打了好幾個小時,總共死了不到百人,聽上去有些不合邏輯。

  但結果卻是是蒙古小王子退兵了,之後很多年不再南下,又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明軍勝利的說法,到底當時是個什麽狀況已無從考證。

  很明顯,真正禦駕親征且取得了不錯戰績,戰術和戰略上雙豐收的只有朱棣這位馬上皇帝。朱瞻基和朱厚照雖然都勝利了,但沒有開疆拓土也沒重創敵人主力,和皇帝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所花費的成本相比,勉強算小虧。

  而朱祁鎮則是典型的賠了夫人又折兵,還坑了親兄弟和之後大部分皇帝。就是從他開始,皇帝的親衛部隊被消弱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數量,讓文臣集團手握兵權逐漸做大。

  為什麽同樣是皇帝,又雲集了全國精兵強將,獲得結果卻大相徑庭呢?除了時代背景以及對手的強弱不同之外,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

  朱棣和朱瞻基爺孫倆全是從小親歷大小戰役無數,把兵器當玩具的職業軍人。他們懂得戰爭技術,所以會打仗、能打仗、敢打仗。

  朱祁鎮和朱厚照則是出生在紫禁城、成長於宮女與太監當中,從來沒有過作戰經驗,全憑膽大碰運氣,結果一個點背一個點好。

  這個道理不光洪濤懂,滿朝文武同樣知道。眼見這位從小長在深宮大院,除了去南苑打打獵連隻雞都沒親手殺過的皇帝又要輕言禦駕親征,無論出於什麽目的都要拚命阻攔。倒不是怕皇帝性命有誤,而是心疼花錢和自己的小命。

  光聽著禦駕親征挺提氣、挺給力的,殊不知皇帝不是穿上盔甲騎上馬就跟著軍隊走了,身邊還要陪著一大群太監以及文武百官,光是各種依仗、夥食的耗費就能讓軍費翻番,還不一定能起到正面作用,保不齊是去添亂。

  要是光耗費點錢財大臣們也能捏著鼻子認頭,讓皇帝高興高興,從而采納更多建議,花出去的錢還能賺回來。但皇帝都去前線了,朝廷裡面除了必要的大臣留守,剩下有頭有臉的怕是都要跟隨,這才是最要命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