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
朱標還不知道,他已經成了幾個老農嘴裡的敗家子,就算知道了也不會當真。
百姓只需要考慮自己的吃穿用度就可以了,當皇帝的考慮的就多了。
乾綱獨斷確實很爽,然而過於戀權的君主,往往會留下巨大的制度漏洞。
很簡單,為了實現大權獨攬,他們會將所有能掣肘他們的部門,全部打壓甚至廢掉。
將來出了昏君,沒有能製約他的機構,那就寄了。
從長遠來看,制度的可靠性是要超過人的。
內閣擴權會限制君權不假。
可也保證了國家不會因為一個昏君,就徹底崩潰。
內閣學士有七個,按照選拔規則,必須有基層和邊疆工作經驗。
這種一步步從底層爬上來的官吏,就算是奸臣,能力方面也是毋庸置疑的。
這些人組成內閣,至少可以保證一個下限。
作為二代君主,從小就接受系統的培養,再加上後來受到陳景恪的影響。
他的想法和父親朱元璋是不同的,當然,兩父子面對的局勢也不同。
朱元璋面對的是亂世,他要做的是盡快恢復秩序。
所謂亂世用重典,手段狠一點是正常的。
朱標面對的,是一個已經初步建立秩序的國家,他要做的是完善規章制度。
相當於是給王朝打地基。
這一點,從他給自己定的年號‘建章’,就可以看得出來。
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從真正開始監國掌權那一天開始,他就在往這方面努力。
朱元璋時期效率確實高,然而後果是朝堂變成了一言堂。
很多部門只會聽命辦事,沒有自己的主見。
說白了,沒有皇帝的命令,中樞就不知道該幹啥了。
這是不利於長遠發展的。
最誇張的是,中樞官吏缺員達到了三分之一還多。
這絕不是一個健康的中樞該有的狀態。
中樞都尚且如此,就更遑論地方了。
所以,一切都要從重塑中樞做起。
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初步完成了計劃。
中樞各部門的人員配置齊全,有了自己的主見。
即便沒有上面的命令,他們也可以按照各自的職能,各司其職維持國家的運轉。
而內閣擴權之後,整個中樞的運轉機制終於徹底成型。
現在,奏疏由內閣初步處理並給出意見,然後遞交給他做最後的處理。
如果他同意內閣的意見,直接用紅筆寫上同意,然後蓋上印璽就可以了。
如果不同意內閣的意見,那就將自己的意見寫出來,再蓋上印璽。
處理好的奏疏,重新送回內閣,由內閣學士覆核並執行。
如果他想偷懶,甚至可以讓別人幫忙批紅,他只需要蓋章就行了。
這就確保了,將來就算某個皇帝不務正業,國家也能照常運轉。
當然,朱標是個勤政的皇帝,自然不會偷懶,將批紅權交給別人……吧?
不會個鬼啊。
朱雄英拿著紅筆,一邊在奏疏上寫字,一邊咬牙切齒的看著對面悠哉悠哉喝茶的親爹。
誰是皇帝,咱們家到底是誰皇帝?
朱標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怨念,皺眉呵斥道:
“左顧右盼的像什麽樣子?批改奏疏要用心,大明三京一十五省可都在你筆上呢。”
“出了任何差池,你知道會造成多大後果嗎。”
朱雄英:“……”
好好好,這麽玩是吧。
朱雄英將筆重重的放在桌子上:“新區的架子應該建好了吧?”
之前說好的,新區建成他過去坐鎮,順便積累經驗。
這你不能說話不算數吧。
朱標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冷笑一聲,說道:
“想去新區逃避責任是吧,行啊,將你皇爺爺叫回來,你就可以去了。”
朱雄英:“……”
好好好,你們兩父子欺負人是吧。
老朱已經寫信回來了,今年春節他準備在中京鳳陽過,大慶典啥的讓朱標自己看著弄,不用等他了。
看著兒子憋屈的樣子,朱標猶如豬八戒吃人參果,渾身舒坦。
當年我爹就是這麽欺負我的,現在終於輪到我欺負兒子了。
嘿,別說,真舒服啊。
這時,一名內侍端著托盤進來說道:“陛下,該用藥了。”
看著托盤上面的瓷碗,朱標眉宇間閃過一抹失落。
迅即就恢復正常,端起藥一飲而盡。
朱雄英默默的注視著這一切,心下有些難受。
事實上,朱標之所以如此做,並不是為了欺負兒子什麽的,而是源於心中的危機感。
雖然有最好的醫生治療,可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
尤其是當他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就會出現各種症狀。
而且操的心越多,症狀就越嚴重。
尤其是登基這一年來,他更是殫精竭慮少有歇息的時間。
導致的結果就是,身體狀況快速下滑,不得不通過藥物來控制病情。
他不知道自己的身體什麽時候就垮了。
必須要提前培養朱雄英。
而且,讓朱雄英分擔一部分工作,對他的身體也大有好處。
朱雄英對此也心知肚明,發牢騷不過是增加父子關系的方法罷了。
因為睡眠有問題,湯藥裡添加的有安神藥物,服過藥沒多久朱標就升起困意。
他打了個哈欠,將玉璽丟給朱雄英,說道:“我去睡會兒。”
“你批完蓋上印,直接將奏疏發送內閣,不用拿給我看了。”
這就是完整內閣的好處,就算朱雄英的批複有問題,還有內閣查漏補缺。
他這個當父親的,不用時刻守在身邊。
朱雄英也沒有多說什麽,這種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次,大家早就習以為常了。
當然,他也不是完全沒有一點分寸。
小事他自己批,真遇到大事,還是會等到朱標睡醒再做決定的。
目送父親離開,他繼續低頭批改。
有些奏疏確實在匯報問題,有些奏疏是日常匯報工作,還有些奏疏是地方大員日常請安。
當級別高到一定程度,有事兒沒事兒,都要給皇帝上一道奏疏。
表示自己對皇帝的忠誠,也是提醒皇帝不要忘記自己。
同樣的,這也是皇帝拉攏官吏的手段。
這些請安的奏疏,相當於是越過內閣,直接讓皇帝和大臣進行私人交流。
交流的多了,自然就會有私人感情。
在人治社會,私人感情能影響的東西就多了。
別覺得這些奏疏會很無聊,恰恰相反,此類奏疏往往都比較有趣。
畢竟這是討好皇帝的,寫的枯燥乏味怎麽能行。
所以,那些大員往往會寫一些當地發生的趣事。
當然,也有不會討好皇帝的,寫的枯燥乏味。
陛下您身體好嗎?您吃的好嗎?您睡的還好嗎。
乾巴巴的幾句話問完,就沒了。
對待這些奏疏必須要認真,甚至比處理政務的奏疏還要認真。
不過不同的皇帝,自然有不同的風格。
朱元璋比較實在,但語氣往往比較犀利,多有警示之言。
朱標比較寬仁,多關心手下的身體和家庭情況,但話語比較中規中矩。
朱雄英就不一樣了,說話有點二。
什麽陛下很好,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倒是本太子最近被什麽事兒給氣得不行。
要是奏疏裡沒給他問安,恰好又是他批複的,他就會寫:
你隻問候太上皇和皇上,沒有問候本太子,不是個忠臣呐。
如果屬下奏疏裡有提到他,比如說什麽太子受萬民愛戴,他就回復:
算他們有眼光,能發現本太子的賢明之處。
要是屬下說的是一件比較氣人的事兒,他就回復:
我要是在那裡,就一腳踹死他們。
諸如此類的話語,簡直不要太多。
一開始朱標還覺得有失君主的尊嚴,說話應該保持威嚴。
朱雄英就反駁道:“不就是和封疆大吏培養私人感情的嗎,越隨意反而越顯得親近。”
“至於威嚴,誰不聽話就把誰砍了,敬畏之心不就有了嗎。”
讓朱標無言以對。
朱雄英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想法到底對不對,私下找陳景恪問了問。
陳景恪倒是很支持。
皇帝的威嚴不在於奏疏上的文字,在於手中的權力。
只要大權在握,別的都好說。
得到好兄弟的支持,他就放下心來,在這條路上愈走愈遠。
很快他就批到一份從淡馬錫遞過來的奏疏,正是新任淡馬錫總督傅安寫的。
詳細的匯報了那邊的具體情況。
淡馬錫是南洋計劃的核心,朱雄英自然非常關心,抽出來逐字逐句的閱讀。
傅安到達之後,淡馬錫已經恢復正常,至少表面上如此。
許柴佬戴罪立功,利用剩下的一萬余人,勉強讓商業街以及各種機構運轉起來。
為路過的商船提供各種服務。
大屠殺的事情傳開,正常來說會嚴重影響到商船的停靠,至少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人氣。
然而大明的政策就是,想要通過麻六甲海峽,就必須去淡馬錫拿通關文書。
有錢能使鬼推磨,在巨額海貿利潤的驅使下,海商們只能硬著頭皮去淡馬錫報關。
一開始他們還戰戰兢兢,生怕被弄死。
等到了島上才發現,情況和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非但沒有絲毫混亂,反而更加的井然有序。
以前總是有商船想插隊,現在所有人都按照劃定的區域,老老實實的停靠排隊。
偌大的海港,數千條船,竟然沒有絲毫的混亂。
船隻停穩後,會有引導員給他們分發傳單。
將之前的種種都寫了下來,就連殺了九萬余人的事兒,都毫不避諱。
最後警告所有人,到了淡馬錫必須遵守規矩,否則後果自負。
還有就是,如果在島上被騙了,或者對衙門的工作不滿意,可以在哪裡進行投訴之類的。
發現衙門的工作漏洞,或者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在哪裡提等等。
對於最後這幾句話,大家都嗤之以鼻。
投訴?呵,懂的都懂。
不過這張傳單也算是讓他們稍稍放下心來,至少朝廷不是無緣無故殺人。
想起之前島嶼上的情況,他們反而覺得很解氣,殺的好啊。
對於新秩序,也有了期待。
上岸之後,看到的也是與之前截然不同的畫面。
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木頭亭子,裡面有差役值守。
既維護治安,又為遇到困難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街道雖然有點冷清,但非常的和諧。
以前常見的乞丐、街頭混混,橫行霸道的商家,全都不見了。
在島上從事商業活動的,大都面帶笑容,客客氣氣的。
坑蒙拐騙之類的事情,徹底絕跡。
這種種變化,終於讓大家相信,淡馬錫變了。
或者說,最初那個熟悉的淡馬錫又回來了……不,比那會兒更好。
只能說,殺人有時候確實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傅安到達淡馬錫後,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面。
之前得知淡馬錫的事情,他對許柴佬很是鄙視的。
真是天胡開局被弄的一塌糊塗,果然是商人出身,見小利而忘大義。
本來他以為,到達淡馬錫之後,會是一個爛攤子等著自己接手。
沒想到竟然是如此和諧的場面。
這也讓他對許柴佬的觀感改變了不少。
尤其是交接工作的時候,許柴佬更是毫無芥蒂,也沒有任何保留。
很痛快的將所有事情都移交給了他。
而且還毫不避諱的,將自己之前工作的經驗教訓全部告知。
讓傅安對淡馬錫的情況,有了更充足的了解,對如何執政也有了思路。
正是因為這一份善緣,讓傅安在奏疏裡,替許柴佬說了不少好話。
朱雄英又不傻,自然看得出來緣由。
冷哼一聲,自言自語道:“還算這個廢物識趣。”
繼續往下看,是關於朱樉的。
解決完淡馬錫的事情之後,他就按照計劃,對南洋大族展開了打擊。
從南宋開始,就有很多人南下謀生,經過幾百年的繁衍生息,在當地形成了很多大家族。
這些家族和土著聯姻,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關鍵是,他們長期處於王朝統治之外,對朝廷缺少足夠的敬畏之心。
朝廷的許多政策,他們不但不支持,有時候甚至故意拖後腿。
這一次朱樉以淡馬錫島為突破口,大肆株連,將許多南洋大族連根拔起。
等傅安到達淡馬錫的時候,南洋大族已經消失了三成。
並且朱樉的行動依然沒有結束。
奏疏到這裡,差不多就結束了。
朱雄英看了下奏疏上的事件,是一個半月之前發出的,他不禁想道:
“二叔的行動應該結束了,不知道有沒有啟程去小亞細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