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強勢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的,那才是真正的強勢,而作為一個軍閥,或者是軍閥二代,劉和確實把握住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軍隊,這才是實力的象征,但是軍隊並非實力的唯一,而僅僅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劉和的眼界或許也就僅僅到這一步,因此劉虞才死不瞑目,劉和不明白,如果僅僅依靠和迷信武力,最後的下場肯定是軍隊分崩離析,最後成為了孤家寡人的劉和,還有什麽強勢可言呢?
因此,一個勢力的真正基礎是人心!可能是世族的人心,可能是臣屬的人心,也可能是民眾的人心,只是劉和作為一個預備軍閥,在他正式準備踏上軍閥之路的時候栽倒了。
鮮於兄弟就算再笨也明白一個問題,忠於劉和,那麽他們兄弟倆個是劉和的部屬,看劉和的臉色行事,或許將來能夠混個列侯什麽的,這就是最好的結局吧。但是效忠與天子的話,眨眼之間兩兄弟就是高官厚爵,而且不必在自己的腦袋上還壓著一個能的笨蛋。
或許劉虞說得對,大家抱團才能獲取更多的利益,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大家沒有辦法抱團了,其中有人有了別的想法,有人沒有別的想法,但是卻被誤會有了別的想法,從而被排斥了出去,甚至遭到打擊。[
這樣的一個分崩離析的集團還有什麽前途可言,即使鮮於兄弟死抱著忠義。問題是這個忠義到地是在忠於什麽?按照禮法,不是應該忠於天子麽?
好吧,就算劉和不想忠於天子。那麽鮮於兄弟還有一個選項,那就是忠於劉和,那麽劉和到底想要做什麽呢?劉和的志向又是什麽呢?他能給大家和幽州帶來什麽呢?
鮮於兄弟或許想不明白這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但是這不妨礙他們聽取別人的意見,特別是向王允、陶謙這樣的名臣的意見。
王允很奇怪鮮於兄弟主動來拜訪自己,在這個敏感的時期,他們兩兄弟的一舉一動可是都被很多人看著的。
王允自然希望能夠爭取到鮮於兄弟的支持。不希望他們倒向張邈或者繼續追隨完全沒有能力的劉和,現在他明白了方志文所說的意思了,軍閥就這樣形成的。沒有軍隊,政治不穩,有了軍隊,軍隊控制在誰的手裡就成問題了。若是天子英明還好。可是天子這麽小,自己若是代掌軍權,勢必受到張邈等人的仇視,甚至是攻擊,劉虞的下場就在那裡放著呢。
但是,若是軍權到了張邈的手裡,除非自己夾緊了尾巴做人,否則。自己一樣是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這是世事在逼迫王允做軍閥。唯一的差別或許在於們將來天子成年,王允能不能將軍政歸於天子罷了。
“鮮於將軍,你可知你們鮮於姓氏的來歷?”
“自然是知道的,我們鮮於乃是箕子後裔,大商的貴族之後。”
“不錯,箕子之賢世人皆知,箕子之忠世之楷模!劉伯安大人在時,是為幽州主,其在任期間,幽州由亂而治,兩位鮮於將軍功不可沒,劉伯安何人也?乃是當今天子的族中長者,其在幽州所行者,不是為大漢江山社稷謀,兩位想想可是如此?”
鮮於兄弟仔細一想,這倒是事實,劉虞夙夜憂思,不過是大漢的江山與兒子的不成器這兩件事情,於是點頭道:
“正是如此,劉老大人忠心為國,世人皆知。”
王允淡淡的笑了笑,撫著胡須問道:“既然如此,兩位將軍還有什麽疑惑麽?該當如何做,只要看看是否對大漢有利就是了。”
鮮於兄弟恍然大悟,齊齊向王允行禮稱謝。
“大人,劉老大人在時,也曾想要匡正天下,奈何是有心力,因此只能求幽州安穩,幽州穩定則能牽製住冀州局面,不會發生意料不到的驟變,老大人自稱能做到的也僅隻如此,如今老大人仙去,公子卻不能承繼老大人的一切,眼看著部屬心思散亂、暗生離亂之意,我兄弟二人雖有心,但是卻不知該如何做!還請大人垂憐,能夠給我兄弟二人予以指點!”
“兩位將軍客氣了,既然劉子重不如乃父多矣,幽州臣屬又多生疑慮,雖然其中也有外來因素的影響,不過人心這種東西就像是覆水一樣難收,一旦心裡有了異心,就很難再凝聚如一了。如今劉子重不肖,那麽二位將軍可以選擇向天子效忠,這不但不與劉伯安大人志向相悖,還能在適當的時候保護劉子重的安危,於公於私兩不誤,是為兩全其美的選擇。”
鮮於兄弟交換了一個眼色,鮮於銀故意問道:“大人覺得張邈張大人如何?”
“張孟卓?呵呵,論到能力手段還是有的,不過二位問他是何意思?天子就在不遠處的宮中,莫非二位還想要屈身事人不成?為天子臣乎?為諸侯臣乎?”
鮮於兄弟明白了,王允這人確實厚道,這個時候投靠天子,從諸侯臣變成天子臣,甚至將來可能成為諸侯,這不是好過做諸侯的下臣麽![
與張邈相比,王允沒有刻意的去拉攏兩兄弟,而是很客觀的給出了意見,這反而爭得了兩兄弟的好感,得了這個好建議的鮮於兄弟高高興興的走了。
王允卻站在門廊上沉思著,雖然他剛才鼓動鮮於兄弟做天子臣不要做諸侯臣,但是現在還做個世道,似乎諸侯比天子要強得多,說不得,改天換日也是有可能的,到時候。做諸侯臣可是比做天子臣要好的多,只是,這個諸侯可要選好了才行。
相反。若是做天子臣,將來改朝換代的時候,鮮於兄弟還能得一個忠義的美名,將來或者還有進身之階也說不定,所以,王允是真的很客觀的給他們兄弟出了個主意,當然。換一個角度來看的話,這個主意也對天子有利,對王允有利。
第二日。鮮於兄弟在朝堂上公開上表謝恩,表示接受天子的詔旨,就任羽林軍校尉和五城衛尉的職務。
這一決定就像是晴空霹靂一樣,將劉和劈的是魂飛魄散。當堂就癱在了地上。到了這個時候,他已經完全不顧儀態了,不由得怒聲喝罵,隨即被攙了出去,鮮於兄弟的投效,就像是一個風向標,薊縣朝堂上頓時改變了風向,大家紛紛向天子表示效忠。惟恐落於人後。
張邈兄弟則有些傻眼,想不到鮮於兄弟如此決斷。居然直接投效了天子,這麽一來,自己夥同鮮於兄弟綁架整個朝堂的事情就泡湯了,也就是說,利益最大化的機會失去了,但是張邈立刻就清醒了過來。
既然劉和失勢,那麽薊縣中的權力還有很多呢,自己現在最重要的是爭取這些權力,於是朝堂上頓時風雲色變,陶謙、王允、張邈、鮮於等等,都開始爭搶著瓜分原本被握在劉虞手中的權力。
小小年紀的天子哪裡懂得這些,太后也是半懂不懂,於是,這一老一少都將張邈和王允作為了依靠,張邈的投資終於獲得了最大的回報。
陶謙出任太尉,王允為司徒,張邈本人任司空兼為燕國國相,張超獲任為代郡太守,陶謙故吏趙昱為范陽太守,魏攸成了薊縣令,程緒、齊周、孫謹等人也獲得提拔,但是多為位高卻實權的職位,劉和被任為宗人令,基本上退出了權力結構,至於其他郡縣的人事暫時不做調整。
劉虞身死,薊縣的權力結構大變天,從劉虞一人掌權,變成了王允、陶謙、張邈和鮮於兄弟等人分權的格局,這倒是對天子最有利,可惜的是,天子現在尚年幼,不會利用這個大好的機會。而且,薊縣周邊現在可不是太平盛世,而是群狼環伺,因此,薊縣的權力分散,也可能最終會導致軍事力量衰弱,而後被吞並。
朝堂上大事底定,王允等人立刻向上谷太守閻志、右北平太守閻柔、昌黎太守張純、以及密雲一系發出文告和詔旨,對方志文的人也就罷了,不管是王允還是張邈,都不敢去動方志文的虎須,至於閻志、閻柔兄弟和張純,都提拔了一個爵位,以換取他們的效忠。
閻柔兄弟再三思考在之後,學鮮於兄弟,接受了天子的詔旨,宣布效忠於朝廷和天子,而張純卻另有心思,這些年來,張純在昌黎郡是夾著尾巴做人的,昌黎郡絕大部分的城鎮都是異人的天下,張純只不過是個傀儡而已,事實上,張純隻控制著人口不到十萬的昌黎城一城,他這個太守做得實在是憋屈。
現在幽州改朝換代了,對方志文有著深刻了解的張純知道,幽州的一切其實是方志文說了算的,別看薊縣那邊鬧得歡實,其實只要方志文一發話,薊縣的事情還得按照方志文的指揮來轉動,而現在方志文沒有出聲,只是覺得現在的這個局面對密雲沒有影響,甚至現在這個局面就是方志文做成的,既然如此,自己為何不能投向方志文呢?也好過在這個孤城中做一個名不副實的太守。
於是,張純沒有給朝廷回信,而是向密雲發出了一封試圖投效的信件,田豐、荀、甄薑等人一商量,覺得這也沒有什麽不可以的,只要將昌黎郡的異人們分散安置到各郡去,昌黎郡就能重新的握在自己手中,從而基本上將幽州東部連成一片,這對密雲一系來說,戰略上是有大好處的,於是你情我願之下,張純出乎意料的倒向了密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