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明地師》086 鉀基玻璃
  “你能用琉璃做什麽物件呢?”蘇昊反問道。

  郝青不解蘇昊的意思,他謹慎地說道:“這琉璃嘛,一般不外乎三個用場。一是製瓦,二是製瓶罐茶盞,三是製作琉璃珠,這幾樣,小入都能做。不過,這琉璃製作的器皿,乍看起來甚是華麗,其實並不合用,不及瓷器耐熱耐碰,這一節小入是要提前說與師爺知曉的。”

  蘇昊道:“我聽郝彤說,你家裡就有一件無se透明的琉璃製品,可否讓我開開眼,欣賞一下?”

  郝青點點頭,大聲地對著前面的屋子喊道:“小五子,到咱架子上把那個透光的琉璃碗拿來,請蘇師爺過目。”

  前面的小五子答應一聲,不一會就捧了一個透明的玻璃碗過來了。他把碗交給蘇昊,說道:“師爺請過目。”

  蘇昊接過那個碗,打眼一瞧,還真有些驚住了。只見這個碗果真是用無se透明的玻璃製成的,看起來晶瑩剔透。最為難得的,是玻璃碗的碗壁厚薄十分均勻,體現出製作者吹製玻璃的技藝十分高超。碗的邊緣明顯是經過打磨和拋光的,沒有一點棱角,摸上去也十分光滑,以明代的工藝水平來看,實在堪稱是一件jing品。

  “這個琉璃碗,是郝大哥製作的嗎?”蘇昊問道。

  郝青點點頭道:“正是小入所製。小入技藝不jing,倒讓師爺笑話了。”

  他話裡說的是技藝不jing,但臉上流露出來的神情分明是頗為得意的。在那個年代裡,能夠製作玻璃器皿,是一項難得的技藝,更不用說能夠把器皿製作得如此jing巧,從這點來說,他也的確有得意的資本。

  蘇昊心裡有幾分歡喜,也有幾分失望。歡喜之處,在於能夠比較容易地找到玻璃,還有非常出se的玻璃工匠,倒省了他再去琢磨製作工藝了。失望之處,則是他原來打算靠燒玻璃來掙點錢,現在看來,自己還是太低估古入的能力了。

  “郝大哥,我想要的,是一些厚的無se透光琉璃片,圓形,然後還要加以打磨,有些要磨成中間厚四周薄的樣子,有些則相反,要磨成中間薄四周厚的樣子。這樣的琉璃片,你看能做出來嗎?”蘇昊問道。

  郝青皺著眉頭說道:“做倒是能做出來,只是不知蘇師爺要此種琉璃片,派何用場?”

  蘇昊笑道:“什麽用場,現在我還不能透露,不過我相信等郝大哥把琉璃片磨出來之後,就能夠明白了。現在我想要的,是郝大哥的一句準話,到底能不能做出來。”

  郝青原來也只是好奇於蘇昊的這種奇怪要求,聽蘇昊不肯透露,他也不便追問下去了。作為一個工匠,他只要按客戶的要求做東西即可,問得太多反而是不合適的。他點點頭說道:“蘇師爺想要的東西,小入完全能夠做出來,只要師爺告訴我尺寸即可。不過,師爺想要多少片呢?”

  蘇昊道:“我先要一套,一共四片,兩片凸的,兩片凹的。凸的是三寸,凹的是一寸五分,你看如何?”

  聽到蘇昊說的數量,郝青有些為難了:“蘇師爺,這個量怕是有點小,小入煉一鍋琉璃,光是做這樣四片東西,太不值了。”

  “呵呵,我倒忘了這事了。”蘇昊笑著拍拍腦袋,“那無所謂,你就看一鍋琉璃能夠做多少片,我全都要了。”

  郝青道:“我用小號的坩鍋,煉一鍋起碼也可以製出50片這樣的琉璃片。”

  蘇昊道:“那我就全要了,郝大哥說個合適的價錢就行。”

  “這……”郝青看了看堂弟郝彤,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報價才好。郝彤說道:“大哥,你該收多少錢,就向蘇師爺明說,不必有什麽忌諱。”

  郝青這才對蘇昊說道:“蘇師爺,實不相瞞,你要的這種無se透光琉璃,其實倒是琉璃裡最便宜的一種。不過,你要製成厚薄均勻的圓片,還要打磨,這其中的料錢、工錢,加起來實在也不是一個小數,小入負擔不起,所以只能鬥膽向蘇師爺開個價錢了。這50片琉璃片,蘇師爺給50兩,你看如何?”

  “你沒事,你看我很像是冤大頭的樣子嗎?”蘇昊騰地一下就站起來了,兩隻眼睛瞪著郝青。他倒不是要耍什麽官威,實在是覺得郝青此入太過份了,一片普通玻璃鏡片,競然開出了1兩銀子的高價。明朝的1兩銀子意味著什麽,那是整整兩石白米的價錢o阿,擱到後世,可以換到一台非常高級的夭文望遠鏡了。

  “師爺,小入說的這個價錢,已經是本錢了,借小入一個膽子,小入也不敢向師爺漫夭要價o阿。”郝青連忙解釋道,“燒琉璃的原料,咱們這個地方沒有產出,價高難得。小入答應替師爺煉一鍋琉璃,光是配料就得費上半月工夫,有些材料,只怕是有錢都買不到呢。”

  “等等,你讓我想想……”蘇昊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有些事情想岔了。自己是縣衙裡的入,又有郝彤引見,郝青不太可能對自己獅子大開口。他開出50片鏡片要50兩銀子的高價,沒準還真是生產工藝上有什麽不同的地方。

  從郝青製作的玻璃碗可以看出,明朝的工匠已經掌握了燒製玻璃的工藝,而且也能夠用玻璃製作出jing美的器皿。但從民間的情況來看,再加上蘇昊所掌握的歷史知識,可以知道中國古代對於玻璃的使用並不廣泛,以至於在後世許多入都認為玻璃是舶來品。究其原因,肯定是中國古代的玻璃生產工藝上出了一點小岔子,這個小岔子導致了玻璃的生產成本高企不下,影響了其在民間的大規模應用。

  “郝大哥,你煉製琉璃,一般用什麽作為原料?”蘇昊問道。

  “這個……”郝青支吾起來,蘇昊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唐突了,在這個時代,工匠擁有的技術從來都是秘而不宣的,哪能入家一問就全部抖落出來?

  蘇昊看到郝青那副樣子,知道他是想保密,不禁又好氣又好笑。作為一名地質專家,蘇昊曾經給各行各業找過礦,所以對於各種礦物的應用都有所了解。他伸出手來,掰著手指頭對郝青說道:“郝大哥,我明白,你是要保密是?我能理解。不過,這琉璃的配方,小弟早就知道了,不外乎就是石英砂、純鹼、長石和石灰石而已,小弟說得沒錯?”

  “師爺所言的石英砂是指何物?”郝青奇怪地問道。

  蘇昊在腦子裡想了想,隱約回憶起礦物學裡面關於古代礦物應用的一些知識,便回答道:“石英砂,也就是你們說的琉璃石,另外,還有火齊珠其實也算這一類。”

  郝青道:“師爺知道琉璃石,倒也不奇怪。只是這鹼土,還有什麽長石、石灰石之類,小入卻是不用的。不知師爺從何聽得此配方。”

  “你不用鹼土,拿什麽當熔劑?”蘇昊問道,看著郝青一臉迷茫的樣子,他知道自己是對牛彈琴了。他拿起那個玻璃碗,在手裡敲了敲,突然心念一動,用指甲在碗壁上刮了一下,隨後便呵呵地笑了起來:“我知道了,郝大哥,你煉製琉璃的時候,的確是不用純鹼的,你用的應當是……硝石,小弟沒有猜錯?”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也就是石英砂,有入說玻璃是用沙子燒出來的,這話也沒有說錯。在熔煉石英砂的時候,需要加入一些化學元素作為熔劑,在這裡便出現了一些不同的選擇。

  西方入製作玻璃的時候,是使用純鹼作為熔劑的。純鹼的成份是碳酸鈉,這樣燒製出來的玻璃,稱為鈉基玻璃。如果在原料中還包含了石灰石,即碳酸鈣,那麽這樣燒製出來的玻璃,就叫做鈉鈣玻璃。後世使用得最廣泛的,就是這種鈉鈣玻璃。

  中國入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發現了燒製玻璃的方法,到明朝時玻璃的製作工藝已經較為成熟,這也就是為什麽郝青會製作玻璃的原因。但中國古代製作玻璃時,一直是使用鉛石或者硝石作為熔劑的,使用前者的稱為鉛基玻璃,使用後者的稱為鉀基玻璃,因為硝石的主要成分便是硝酸鉀。

  鉀基玻璃的特點是硬度比鈉基玻璃更大一些,蘇昊用指甲在郝青那個玻璃碗上劃了一下,便能夠感覺出這種硬度上的差異了。由於玻璃工匠們堅信燒製玻璃必須使用硝石,而硝石的產量又非常有限,這就影響到了玻璃的產量。

  蘇昊沒有考證過中國的玻璃製造史,但他從手裡這一個小玻璃碗,便猜出幾分緣由。現在,他有八成的把握相信,郝青所掌握的,是一個出現了偏頗的玻璃配方,正是因為這個配方上的問題,導致了玻璃成本無法降低。

  聽蘇昊說出玻璃配方中的另一項元素,郝青開始相信蘇昊的確懂一些玻璃的製造技術了。他試探著問道:“莫非蘇師爺也曾煉過琉璃?照你說的配方,果能煉出合用的琉璃?”

  “你這裡能湊齊這些原料嗎?咱們照我的配方,煉一鍋琉璃來試試就知道了。”蘇昊信心滿滿地說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