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電影巨匠》404.第404章 形勢顛倒
  羅傑的這篇影評視角頗為獨特,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對電影的結構、拍攝的手法等理論角度進行剖析,而是拋開了所有形式框架,深入電影的內涵,展開了分析討論,他不僅對“借刀殺人”讚不絕口,更是在文章末尾表示,“這是‘七宗罪’以來,最出色的犯罪電影,迷人而神秘,精彩而深刻!”

  這篇名為“‘上帝之城’之後……”的影評,直接就將這部商業電影推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令所有記者刮目相看。

  誠然,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節奏控制和場面特效,吸引票房才是王道,從來沒有人關注電影的內涵;但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如何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始終是每一位電影創作者的最高追求。

  當所有人都把“借刀殺人”當做一部商業電影來對待時,羅傑卻挖掘出了這部作品更加深刻的內涵,帶來了意外驚喜,這讓人們不由就聯想到了“上帝之城”的橫空出世。

  今年夏天,蘭斯帶著“後天”取得了出色的票房數據,這也引發了許多討論,不少人都認為,蘭斯在“上帝之城”裡展現出來的銳利和才華並沒有能夠延續下來,逐漸淪為平庸;而“借刀殺人”又是一部商業電影,這也意味著,蘭斯正式從獨立導演向商業導演轉型。這樣的情況在好萊塢屢見不鮮,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只是,蘭斯之前的根基太淺,沒有足夠的累積,所以人們普遍認為,“上帝之城”僅僅只是靈光一現而已,蘭斯很快就會淪為平庸,成為好萊塢類型導演之中普通的一員。

  可是現在,“借刀殺人”卻顛覆了人們的猜測,事情頓時就變得有趣起來了。

  如果說僅僅只是哈維爾的博客,人們並不會太過在意,畢竟那只是一家之言,而且哈維爾根本就不算是影評人,沒有任何權威性可言;但現在,羅傑卻以別樣的視角進行了解讀,送上了讚譽,表達了與哈維爾相似的態度,情況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很快,網絡上就形成了一股洶湧熱潮。

  不少人都在哈維爾博客、羅傑網站底下回帖討論著:“借刀殺人”真的那麽出色嗎?

  參加了首映式的觀眾紛紛站出來各抒己見,有人表示了讚同,認為電影不僅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而且思想內核更是上升了一個台階;有人表示了反對,認為導演太過注重形式化,反而讓電影丟失了商業電影的勁爆感;有人表示了困惑,對電影主題思想發表了不同的看法……還有一部分人表示了期待,他們錯過了首映式,現在對電影產生了好奇。

  這些討論更像是資深影迷的交流,拋棄了外在因素,就事論事地對作品展開討論,和沉迷於遊戲的宅男對話一般,外人很難介入,所以,這番討論的熱度自然無法和“十二羅漢”相提並論,那些為帥哥美女尖叫的影迷們就足以完勝了。

  但是這卻引起了不少新聞媒體的注意,讓越來越多的視線朝“借刀殺人”集中過來;巧合的是,今天出版的各大媒體報紙也隱隱地遵循著相似的發展軌跡。

  十二月三日,周五,僅僅一天之內就有兩百四十七家媒體對昨晚的首映式對決展開了報道,這也是近一個月以來,頒獎季第一次被搶走了光芒,幾乎三分之二的娛樂媒體都在關注著這場假期檔的票房對決。

  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十二羅漢”以摧枯拉朽的強大聲勢,在首映式對決佔據了絕對優勢,但“借刀殺人”的劣勢如此明顯還是讓不少人十分意外——畢竟在此前的宣傳之中,派拉蒙和華納兄弟都是寸步不讓、針鋒相對,正是因為雙方攜手推動,這才使得這場對決製造了如此多話題、引發了如此多關注。可是現在,“借刀殺人”卻彷佛突然低頭認輸了,這確實是讓人措手不及。

  兩百四十七家媒體之中,足足有兩百二十一家媒體都對“十二羅漢”首映式的盛況進行了報道,但卻僅僅只有一百零九家媒體對“借刀殺人”的首映式展開了正式報道。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加上報道“十二羅漢”的新聞之中順帶提及的篇幅,關於“借刀殺人”首映式的報道數量則是一百九十三家。

  “群星璀璨,百名藝人抵達現場為‘十二羅漢’首映助威!”

  “克魯尼+皮特+達蒙,瓊斯+羅伯茨,‘十二羅漢’延續強大陣容,來勢洶洶!”

  “凱瑟琳-澤塔-瓊斯:喬治-克魯尼和布拉德-皮特之中,我選擇邁克爾-道格拉斯。”

  “喬治-克魯尼與布拉德-皮特攜手出席首映式:兄弟情誼堅定不移。”

  “史蒂文-索德伯格:打造一場群星狂歡的娛樂盛宴!”

  “從‘十一’到‘十二’,凱瑟琳-澤塔-瓊斯、文森-卡索(Vincent-Cassel)、布魯斯-威利斯的加盟,讓這場派對永不停止。”

  “喬治-克魯尼:我們期待著票房能夠帶來驚喜!”

  “千名影迷親自到場助陣,好萊塢大道人潮洶湧:‘十二羅漢’首映式閃亮登場!”

  “‘十二羅漢’轟動首映,現場影迷情緒激動,險釀大禍。”

  “十二羅漢的迷人魅力,即將再次風靡全美:更強大,更刺激,更娛樂,更有趣。”

  “‘十二羅漢’劇組對票房成績信心十足:觀眾們會喜歡這部電影的。”

  “票房對決:‘十二羅漢’先下一城!”

  “布拉德-皮特有望扭轉頹勢,以票房擊敗蘭斯洛特-施特雷洛。”

  ……

  關於“十二羅漢”的報道數不勝數,幾乎都紛紛佔據了報紙娛樂版面的頭條位置,那轟動盛大的場景通過鉛字的描述,在讀者面前栩栩如生,讓人感受到這場首映式的強大氣勢,大有橫掃千軍的架勢,恍惚之間,人們又回到了暑期檔的繁華和喧鬧。

  更重要的是,票房對峙經過炒作之後,持續升溫,“十二羅漢”方面幾乎是信心滿滿地直接下了戰帖,進一步將觀眾的期待感提升起來——對於一部商業電影來說,關注度就是至關重要的,所有一切跡象都在朝著“十二羅漢”的有利方向發展著。

  相較而言,“借刀殺人”的整體氣勢就已經弱了一大截,由於首映式上,湯姆-克魯斯沒有邀請任何大牌朋友出席,所以星光黯淡,根本無法和“十二羅漢”相提並論;而且在首映式的問答環節之中,無論是湯姆還是蘭斯的回答,都是中規中矩、客客套套,簡直讓人昏昏欲睡,即使是幽默機智,但沒有爆點,就沒有報道的價值。

  “‘借刀殺人’:繼‘上帝之城’、‘後天’之後的又一佳作。”

  “湯姆-克魯斯與蘭斯洛特-施特雷洛火花四射的對碰,奉獻二十一世紀以來最精彩的對手戲。”

  “掌聲雷動,反思悠遠——‘借刀殺人’的首映式遠遠不止如此。”

  “蘭斯洛特-施特雷洛再次實現自我突破,非常規的湯姆-克魯斯,非常規的‘借刀殺人’。”

  “難以置信的佳作:回歸作品本身,打造一部令觀眾身臨其境而拍案叫絕的電影。”

  “精彩的鏡頭,精彩的燈光,精彩的剪輯;精彩的台詞,精彩的人物,精彩的表演,構建了一部精彩的作品!”

  “野心勃勃: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遊走,施特雷洛的一次全新大膽嘗試。”

  “驚愕,刺激,緊張,克制,壓抑,深刻,強烈……‘借刀殺人’以一套組合拳,狠狠擊中觀眾的胸膛。”

  “湯姆-克魯斯:這是我職業生涯最艱辛的一次演出——同時也是最精彩的一次。”

  “蘭斯洛特-施特雷洛:我在試圖做得更好。”

  “五分鍾的掌聲,全場起立鼓掌;二十四小時的激蕩,反思連綿不絕——記‘借刀殺人’首映式。”

  ……

  關於“借刀殺人”的報道大部分都集中在電影本身之上,由於首映式的乏善可陳,再加上劇組不斷強調著作品的重要性,這使得反饋信息發生了嚴重的傾斜,絲毫不像是一部商業電影的宣傳,倒更像是頒獎季電影的前期宣傳。這著實是一個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情況。

  回想一下電影上映之前的宣傳手段,再看一看電影上映之後的宣傳方式,畫風的巨大變動導致了劇情走向了完全未知的方向。

  “十二羅漢”的宣傳聲勢浩大,關於首映式的報道鋪天蓋地,但卻給人一種響雷不斷卻不見雨滴的錯覺,空蕩蕩的響聲在震耳欲聾,可是空氣裡卻一點濕氣都沒有,報道數量的繁多反而使得電影本身被八卦新聞所淹沒;“借刀殺人”的報道不顯山不露水,主要討論都集中在電影之上,低調之中卻實力堅挺,扎實的質量宣傳在前期看起來沒有任何動靜,可口碑的傳播卻在悄無聲息之中逐漸擴大,重劍無鋒的策略卻是帶起了烈風陣陣。

  如此形勢,確實與預期之中有著嚴重的偏差,表面看來佔據上風的是“十二羅漢”,但圈內人士議論紛紛的卻是“借刀殺人”。

  “‘十二羅漢’是玩雜耍的小醜,‘借刀殺人’就是默默表演魔術的老派魔術師,這場秀,到底誰能夠贏得觀眾歡心,可是充滿了懸念。”這樣的說法悄無聲息地在圈內蔓延了開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