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後悔拒絕我們的邀請。”
“那請你拭目以待,川普總統。”
第一次的協商以雙方直接的矛盾而終止,川普已經意識到了自由世界在無形之中多了一個敵人,他之前曾鼓動法國和德國聯合出動空軍力量對新崛起的尤裡帝國進行圍剿,不過被雙方拒絕了。
他們將所有的武裝力量都投入到了反對蘇聯入侵的戰爭之中,波蘭的邊境線上全是坦克裝甲集團群,如果無法抵製蘇軍的進攻,歐洲將淹沒在一片紅色的海洋之中。新崛起的尤裡帝國還在不斷的輻射,擴散自己的勢力范圍,試圖打造出一支與蘇軍匹敵的部隊,他的最終目的為了與羅曼諾夫決一高下。
因為無暇顧及,所有人都只能眼睜睜看著尤裡在非洲的勢力發展壯大。
只是即便是羅曼諾夫的親密戰友尤裡,也不知道他在背後到底謀劃著什麽樣的陰謀。
羅曼諾夫的戰爭計劃只剩下了最後一步。
在與俄羅斯交接的庫爾斯克遠郊深山裡,坐落著一座秘密的兵工廠。除了羅曼諾夫之外,從來沒有第三個國家領導人知道他的存在,而這裡正是羅曼諾夫為了準備最後的秘密武器,設立的高科技研發機構。
原來在阿爾漢格斯克的坦克兵工廠被遷移到這裡,為了羅曼諾夫最後的研發工作。
在佔地遼闊的坦克工廠一隅,坐落著一幢灰蒙蒙的19號大樓,唯一顯眼的特征是噴塗了樓號的兩扇超巨型機庫門。
羅曼諾夫非常意外的出現在機庫門前,還有陪同他一起的產品研發領導人。這些被蘇軍從俄羅斯各處搜刮而來的坦克設計師們齊聚在一起,為了一副設計圖爭吵了數月之久。
“這款武器將會取代灰熊坦克在軍隊中的地位,成為蘇聯裝甲軍團的後期的中流砥柱。”
坦克設計師雅科夫的洪亮的聲音在空蕩的設計工廠之中,還一聲不響的給羅曼諾夫送上一個馬屁。
“按照總書記的囑咐,我們將這款坦克稱之為鐵錘。”
“鐵錘坦克是一款真正的實用主義武器,可以對瞬息萬變的戰場情況應對自如,而對於蘇聯軍隊和人民們來說,這根本不是一件武器,而是一件工具,就如它的名字那樣。”
羅曼諾夫打斷他的滔滔不絕,不耐煩的說道,“我們還是了解一下它的性能吧,雅科夫同志。”
他靜靜的望著按照圖紙研發出來的怪物。鐵錘坦克的外觀是絕對錯不了的蘇聯風格,短小精悍的大傾角底盤、極富侵略性的外露履帶、巨大的駕駛艙都讓人想起早期的蘇聯坦克。但是,安裝在側面的主炮和車體前方造型奇特的隆起又使其和前輩們區別開來。
“只有最有力的打擊才能威脅到鐵錘重裝甲下面的成員,同時,它的85毫米自動加農炮也是一款經過實戰檢驗的反坦克武器,提供了出眾的射速,以及很低的彈藥事故概率。或許有人正期待它的炮塔一開炮就瘋狂打轉,但一個複雜的助退及穩定系統轉移了後坐力,並保證炮手在連續的射擊中也能穩穩瞄準目標。基於保持恐怖機器人站立的穩定系統,為適應鐵錘主炮開火力度而進行了改進。解決方案可不是拿來就能用的,不過設計團隊還是山寨了一個,畢竟這是鐵錘坦克最驚人革新之處的關鍵部件。”
提到恐怖機器人的時候,羅曼諾夫的表情稍稍有些不自然。
因為TS1沙皇榨取光束的發明不是意外,而是自己為這幫蠢貨提供的設計思路。當時正在研究天啟項目中電磁拖叉部分的坦克專家們吃驚地發現,把該種牽引光束集中並加強頻率後能夠把金屬物體撕成碎片。
於是他們毫不猶豫的將這項技術運用到了鐵錘的身上。
由此誕生的武器為原已強大的鐵錘坦克帶來了兩個顯著好處:首先,通過重新校準磁場,可以把撕下來的車輛碎片融合到鐵錘自身裝甲的薄弱部位,只要在戰鬥之中開啟此光束,裝甲就能有效地得到修複;
其次,通過在目標車輛被毀的同時瞬間增幅,可以直接把敵人整件武器完整地切下來。利用蘇聯大規模生產能力的進步,坦克工程師設計出一種多功能的武器接口安裝在鐵錘坦克炮塔的左側,可以適用於幾乎所有武器,這使得鐵錘坦克擁有了在戰鬥中一邊修複損傷一邊直接把敵車的武器奪過來的能力。這種成為多面手的潛力使蘇聯武器庫中其他幾乎所有的武器都黯然失色。
難怪羅曼諾夫會將鐵錘的存在設計為最高的機密,如果出現一種只要車組人員沒有死亡就能進行自我修複的鋼鐵怪物,那才是戰爭的噩夢。
“沙皇榨取光束發射器我們也動了手腳,一旦判定車組人員全體死亡之後它會自行的銷毀,而不會落入敵人的手中,就算發射器自爆系統失靈,在判定車組人員全體死亡之後,我們的坦克也會自動的銷毀。”
雅科夫拍了拍坦克的鐵皮,自豪的說道,“他的動力系統不同於天啟,這家夥是核動力的玩意,小型反應堆一旦釋放,整輛坦克都會變成鐵水。而且它的反應堆保護系統是經過特殊處理,哪怕整輛坦克被炸毀,它也不會破損,只有在人工的操控下才會損毀。”
“我有個問題,他們最快什麽時候能投入生產。”
雅科夫想了想,給了一個大概的時間。
“兩個月之後,他們最大的問題是耐久性,因為反應堆的供能,這種坦克的壽命最多也就一兩年。”
“不行,我等不了這麽久的時間。而且戰爭中坦克本來就是消耗品,鐵錘的存在,就是為了戰爭而設計。”
羅曼諾夫搖了搖頭,否決了他的建議,尤裡的崛起打亂了他至少一半的計劃,現在他要提前進行世界戰爭了。
總書記沉聲的說道,“我給你一個半月的時間,必須要讓這個項目進行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