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歷史車輪
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漢靈帝病危。
縱觀漢靈帝的一生,雖然看似荒唐、無能。但是他本人,卻是盡量遏製朝中的各個勢力, 並且一度想要削弱他們。
奈何大漢宛如病重之人,朝中各種勢力錯綜複雜。漢靈帝想要加強皇帝的權威,尚未實施便已經病危。
西園八校成立時間尚晚,世家大族仍舊把持地方。
漢靈帝早就看出了西涼的董卓恃寵生嬌,目中無人。所以就聽從臣子所言,風封董卓為少府。
少府, 為九卿之一,掌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為皇帝的私府。
封董卓這個官職, 雖然看位列九卿,風光無比。
但是董卓帳下謀士李儒卻說:“主公位居西涼,兵精糧足,縱然漢室對主公有所忌憚,卻也不敢輕動。”
“主公若是聽從陛下的任命,回到洛陽就任少府,朝廷若是再想對主公不利,只需一道聖旨,幾員獄卒便可置主公於死地。”
“朝廷用的是這招明升暗降之計,真是用心險惡,還請主公三思。”
董卓素來信任李儒,聽到他的分析以後, 當即大怒。
董卓遂上書洛陽,說之自己乃是一介粗鄙武夫,只能為國家鎮守西涼。至於少府之職,他才疏學淺,不能擔任。
董卓回書雖然委婉, 但是拒絕朝廷任命的意思, 卻再也明白不過。
靈帝大怒,想要治罪董卓。但是考慮到董卓手握重兵,不能擅動。所以他心中雖然憤怒,卻也不敢做出過激的事情。
再說大漢帝國,臣子推遲朝廷任命的事情並不少見,也不能以這條罪狀治罪董卓。
隨後,有一人向漢靈帝獻計,說:“董卓起於西涼,根基深厚。他所仗著,不外乎在西涼的威望,以及羌人對他的懼怕。”
“陛下若是將董卓調離西涼,此人根基既然失去,朝廷再想圖之,又有何難?”
漢靈帝聞言,當即大喜過望,說道:“如此,將董卓調到哪裡比較合適?”
那人就說:“董卓性格驕橫、自大,若是給他的職位過低,此人必定不會前去任職,以我之見,不如封其為州牧。”
“董卓若是聽聞陛下如此封賞,必定大喜過望,欣然前去任職。”
漢靈帝聞言,久久不語。州牧代表天子牧守一方,權力太過龐大。直到現在,他隻任命了兩各漢室宗親為州牧。
一個是幽州牧劉虞,一個是益州牧劉焉。
“若是封董卓為州牧,朕怕他的權力太大,反而助長了董卓的氣勢。”
卻不想,那人笑著說道:“陛下無需憂慮。如今大漢各個地方,被世族、豪強把持,想要總攬一州大權,何其難也?”
“董卓若是離開西涼,出任州牧,他必定會處處遭受掣肘。並且陛下還可以下令,讓他不準帶走西涼士卒。”
“如此一來,以董卓之粗鄙、驕橫,如何會是哪些地方勢力的對手?陛下再可從中周旋,不出三載,董卓必定死於他人之手。”
漢靈帝聞言,這才大喜過望。
後來考慮良久,才準備封董卓為並州牧。因為並州實力複雜,土地貧瘠,人口稀少。
再加上北方鮮卑,以及南遷入並州境內的匈奴人,使得並州的情況,不見得比幽州好上多少。大漢每年花費在並州的錢財,也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董卓若是有能力,平定並州的隱患,自然能夠為漢室除去一樁心腹大患。若是他實力不濟,死於他人之手,漢靈帝也不會悲傷。
可以想象,當董卓接到朝廷聖旨,說要封他為並州牧的時候,他的心情是多麽的愉快。
代天子行事,牧守一方,總攬一州軍政大權。這完全相當於國中之國,權力大的不可想象。
與董卓的欣喜若狂相比,李儒卻是皺起了眉頭。
他跟董卓使了眼色,支走了天使以後,就對董卓說道:“主公,若是涼州派來一個州牧,主公可會甘心聽從他的調遣?”
董卓聞言一愣,而後大聲笑道:“涼州若是來了一個州牧,他隻想當個無權無職的閑人還好。若是能膽敢插手涼州軍,嘿嘿……”
董卓沒有明言,但是他話中的意思卻非常清楚。
李儒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主公現在在涼州的地位,又與州牧相差多少?”
“相反,主公若是聽從朝廷調令,拋棄涼州這個根基,前去就任並州牧的話,就無法再得到涼州地方勢力的支持。”
“憑心而論,主公若是並州本地勢力,又怎麽會眼睜睜的看著州牧獨攬大權?”
“朝廷上次下旨,欲封主公為少府,實為明升暗降之計。他們看到主公識破這條計策,就再用一計,想要讓主公前去並州失去根基。”
“並州乃虎狼之地,勢力錯綜複雜。主公就任並州牧,若是想要整合並州勢力,無疑非常艱難,稍有不慎,甚至會身首異處。”
董卓聽到李儒的話,渾身上下冷汗淋漓,不由咬牙切齒的說道:“某家處處為朝廷出力,平定涼州之亂,立下多大的功勞?”
“卻不想朝廷不但不封賞,反而處處為難,欲之我於死地,真是可恨,可恨!”
李儒說的絲毫沒有誇張,歷史上的幾個州牧,都是漢室宗親,名揚天下。但哪怕是在幽州擁有巨大聲望的劉虞,也被公孫瓚所殺。
劉表、劉焉雖然能站穩的陣腳,但是他們終其一生,對於地方勢力的掌控,仍是非常淺薄。
說到底,他們都是用了拉攏、聯姻的方法,再借助自己漢室宗親的威望,這才勉強擁有一州之地。
但是他們死後,地方勢力立刻懷有二心,引他人進來,獻上荊州、益州。
董卓既沒有他們的聲望,也沒有漢室宗親的名頭,以及他們那樣的心機。再加上他野心勃勃,若是出任州牧之職,必定與地方勢力死磕。
如此一來,失去涼州根基的董卓,很有可能會命喪並州。
知道了朝廷的險惡用心,董卓自然知道該怎麽辦。
而後他上書朝廷,說道:“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為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
領了並州牧這個官職,他卻拒絕交出兵權,上並州赴任。並且率領自己所屬部隊進駐河東,以觀時變。
董卓的拒絕,更使得漢靈帝憤怒無比。但是他還沒來得及進行下一次的動作,就已經溘然長逝。
漢靈帝駕崩以後,少帝劉辯繼位。由於劉辯年幼不曉事,暫時由何太后臨朝主政,皇權更加衰微。
宦官和外戚大將軍何進,為了取得控制皇權的特殊權力,鬥爭日趨激烈。雙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擠,殊死鬥爭。
何進優柔寡斷,想要除去十常侍,又害怕沒有了他們的掣肘,世族一家獨大。
現在的西園八校,也有很多掌管在士族手中。沒有了十常侍,他自己也會被架空,所以何進一直不肯動手。
後來,身為士族代表的袁紹,為了盡早消滅宦官這個心腹大患,就向何進建議,召集境外軍隊,前來洛陽誅滅宦官。
何進想到,他身為大將軍,掌管天下兵馬。若是能夠召集地方的軍隊進入洛陽,那麽除去宦官以後,就再也不用懼怕士族一家獨大了。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件事情。
何進雖然忌憚士族,但是他也知道,大漢士族實力強大,若是不依仗他們的話,早晚必被讓他們所害。
所以何進一方面防備那些世族,另一方面又拉攏士人。
橋瑁自從被十常侍陷害,罷免官職以後,一直待在豫州。
何進知道橋玄乃海內名士,對於落難的橋玄,亦是十分關照。所以在兩年以前,他就上書漢帝,為橋瑁洗清冤屈,使得橋瑁得以恢復東郡太守的職位。
這次何進召集地方軍事勢力入京,他就想到了三人。一人是涼州董卓,一認人是並州丁原,一人是東郡橋瑁。
前兩個人都是地方豪強勢力,手握大軍,並且被士族所瞧不起。
至於召橋瑁入京,他也有著自己的考慮。
首先,橋瑁乃是士族集團,若是何進召集進京的勢力沒有士人的話,難保袁紹等人心懷不忿。
其次,他有恩於橋瑁,並且橋瑁手下兵微將寡,縱然來到洛陽,也與大事無益。
說白了,召集橋瑁進京,只不過是何進為了平衡而走的一個閑棋。
何進的心思非常複雜,卻不想消息走漏。十常侍懼怕被何進減除,就率先動手,把何進賺進皇宮,將他殺死了。
何進死後,袁紹這些一直謀劃誅滅宦官的士人,懼怕宦官報復,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攻破皇宮,幾乎將宦官屠殺一空。
如此一來,象征至高無上皇權的皇宮,居然遭受了兵禍,很多地方都被大火燒毀。
就連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也被張讓和中常侍段矽劫持,逃到了黃河渡口小平津。
宦官殺何進,袁紹等人殺宦官,董卓帶兵進京,而後殺丁原盡降其眾,之後董卓把持朝政,廢立漢帝。
可以說,以上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能震動讓天下。但是這麽多的事情,居然發生在了一起。
歷史的車輪,還是滾滾奔跑著。天下大勢,仍舊沒有改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