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盆裡取了一塊肉起來,用小刀一點一點削著送進嘴裡,隻覺得細嫩軟滑,清香無比,沒有一點異味。吃了幾塊,歐陽修心裡讚歎無比,漸漸放下原先的矜持。
月亮漸漸升起來,迷離的月華把整個世界都籠罩住,天上的星星失去了光茫,漸漸隱到了天幕的後面。晚風帶著周圍地裡莊稼的清新氣息,緩緩地吹來,竟然帶著一絲香甜。
沉寂了一個冬天的小蟲又活了過來,拚命地扯著嗓子叫,奏著春天的曲子。
吃了幾塊肉,喝了一回酒,大家都有點酒意,便暫停了下來。
不遠處,孫七郎悠閑地在炭火上烤著肉,轉身道:“這裡火已經旺了,若是吃煮的肉膩了,便來烤著吃。”
酒勁一上頭,矜持便就飛到了天外。幾人從交椅上站起身來,手裡端著酒杯,搖搖晃晃地來到炭火前。
只見火紅的炭上鋪了一張鐵網,擦洗得乾乾淨淨。孫七郎蹲在一邊,把切好的羊肉一塊一塊放到網上,手裡拿著一把小刷,旁邊碗裡調好的醬料不時刷一點在肉上。
見新鮮肥嫩的羊肉在炭火上滋滋作響,透出誘人的香氣,王拱辰道:“這肉看起來倒是香嫩,有沒有熟的?給我一塊嘗嘗!”
孫七郎挑了一塊烤熟的,用筷子夾著,遞給王拱辰:“官人小心燙,用小刀插住慢慢吃。這裡的肉多的是,慢慢來!”
王拱辰用手裡的小尖刀插住肉,小心地咬著,連連點頭:“果然好滋味!”
見王拱辰吃得香甜,眾人都拿小刀插網上烤熟了的肉吃。
又吃過幾杯酒,酒勁湧上來,歐陽修高聲道:“今夜真是暢快!不過有酒無詩,終究不是美事,我們正好八人,聯句如何?”
文人聚在一起喝酒,不作幾首詩豈不讓人笑話?眾人一起叫好。
尹洙道:“徐副使是這裡地主,便請起個韻,永叔接上。”
歐陽修自負才氣,慨然應諾,看著徐平。
雖然比進士等第,歐陽修要比徐平差上一些,但當年科舉國子監的發解試和省試他都是第一,只是殿試時莫名其妙被王拱辰這小鬼把狀元搶了去,心裡終歸是有些不服氣。而且這幾年在西京幕府進步特別大,無論詩文,隱約都有了自成一家的氣象。
相反徐平,當然中進士的文章其實一般,只是立意極好,才被看中取為高第。那個一等進士,更是由於唱名的時候天現瑞光,生生被提上來的,實在沒什麽好說的。當官這麽多年,徐平也沒有什麽有名的奏章,更沒有好的詩文流傳,很讓人懷疑他的詩文水平。
至於戰功錢糧,那是武夫和小吏們乾的事情,朝中大臣靠這個可不能讓人心服。
西京洛陽來的這批文人都以文壇革新領袖自命,眼界極高,對徐平並不看在眼裡。尹洙讓歐陽修接徐平起的韻,也有示威的意思。
徐平看了看歐陽修幾人,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我恭敬不如從命。隨口胡說一句,讓諸位見笑。”
說完,也沒怎麽思索,真地就隨口說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便以‘天’為韻吧。歌詩合為事而作,沒必要學那些酸文人,用什麽險韻。”
歐陽修本來意氣風發,聽完徐平的話,一口氣噎在那裡。
“天”是很常見的韻,韻腳字極多。文人聯句,為了顯示自己水平,經常用的是韻腳字很少的險韻。歐陽修也做好徐平用險韻的準備,卻沒想到徐平用了個常見的韻腳。
這一句接一下不難,難的是意境和格局對上,歐陽修也一下僵在那裡。
詩詞小道,徐平雖然平時也下了些功夫,但並沒有特別花費精力。讓他作詩,平平常常的還難不住,這種場合要鎮住人還是不行的。自己作不出來,從前世記住的詩詞裡隨便摘一句卻很容易,也沒什麽抄不抄的,反正自己也不靠這個吃飯搏名聲。
見歐陽修僵在那裡,徐平笑了笑,沒有說什麽,轉到一邊低頭專心烤肉。他不是存心讓歐陽修難看,只是要告訴他們,自己對這些不在意。自己在意的東西這些人不會,而他們認為高明無比的詩文,自己卻不是做不出來,只是不在這上面花精力罷了。
到底歐陽修最後跟一句什麽徐平根本就沒聽,也不需要去聽。歐陽修的文采,自然會有比這高明的句子,但在這場合極短的時間想出來,卻要機緣巧合,徐平不相信今天晚上就這麽湊巧。至於平平淡淡的詩句,徐平自己也作得出來,沒必要去聽歐陽修的。
聯句完畢,氣氛有些尷尬,沒有人再提什麽作詩作詞的提議,都老老實實地湊到炭火前烤肉。又幾杯酒下肚,這氣氛才漸漸淡了。
其他人看著徐平眼色有些複雜,都覺得有些高深莫測。
富弼試著問道:“郡侯,平時都讀些什麽文章?”
“先秦諸子,兩漢文賦,隋唐詩文,閑時都看一些。不過我一向公務繁忙,沒有閑暇深究,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說起來徒惹人笑。”
尹洙道:“不說先秦諸子,兩漢文賦,郡侯覺得誰當第一?”
徐平微笑著搖了搖頭:“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哪裡能夠評出個第一來?”
尹洙這話不是隨便問的,他倡導的古文運動,反對的就是四六時文,源頭便在漢賦那裡。問徐平這句話,實際是也是問的他對文章的看法。
見徐平避過不談,尹洙不死心,又問道:“那在郡侯心裡,總是有那種遠超同儕的文章,不知道兩漢文章裡,郡侯認為哪篇可以當此殊榮。”
徐平想了想道:“文以人名,單單論詞句華美就沒什麽意思了。杜工部有詩,‘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若要挑一篇兩漢文章出來,自然應當是《出師表》,無他,諸葛丞相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個字,文如其人。”
徐平這話也是有感而發,這些西京文人雖然後來都得享大名,但若論起文章來,這個年代在後世最有名的卻是范仲淹後來作的那篇《嶽陽樓記》。在前世只知道這篇文章寫得好,要背誦,真到了這個年代才知道遠不是那麽回事。《嶽陽樓記》之所以傳誦千古,是因為范仲淹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並不僅僅是因為文采。畢竟楊億的《涵虛閣記》在前,現在流傳也廣,《嶽陽樓記》模仿的痕跡還是很明顯。
而范仲淹,正是這些人的精神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