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二郎一下跳下車子,快步跑到三司鋪子門前,輕輕一拍喜慶的肩膀,歡快地道:“喜慶,你想不想我?”
正在門前整理棉布的喜慶轉過身來,看見孫二郎,高興地一把抱住:“想,好久不見可想你了!對了,怎麽這麽多日子不到西京城來?”
“鄭州鋪子裡的貨也全了,走著方便,最近我們都是到那裡去啊!”
“那今天怎麽又來了?”
孫二郎笑嘻嘻道:“最近收了石榴,聽說洛陽這裡的價錢好一些,便趕了過來,好歹多賣幾個錢。反正一樣能進貨,石榴多賣的錢,攢著還能扯兩尺棉布過年做身新衣服!”
喜慶拍著身邊堆成山一樣的棉布,豪氣地道:“那就到我這裡來買,給你算最便宜,留最好的布給你!”
孫二郎一邊答應,一邊跑著回到車邊,吃力地搬了一個小筐下來,放到三司鋪子門前對喜慶道:“這筐石榴留給你吃!我親自挑揀的,個大皮薄,籽也綿軟,是天下最好的了!”
兩人交情到了,喜慶也不跟孫二郎客氣,收下石榴,對他道:“那你去賣吧,過一會我跟主管說過,便就去看你。我跟你說,你趕著車順著對面不大的那條路過去,走不到兩裡路,便就有大片的房子。那裡住的都是紗場和布場裡的人,他們手上都有閑錢,平時最喜歡買些零嘴吃。你到那裡去賣,不要進城裡去了。”
孫二郎答應,又說兩句閑話,便回去跟同來的人趕車到路的對面去。
喜慶手裡拿了一個石榴,笑嘻嘻地看著孫二郎趕著車穿過大道,慢慢消失在了對面的民房群中。建春門這裡是洛陽城裡新興的紡織工業的聚集地,現在不但是西京城,甚至是整個京西路商業最發達的地方。最近鄭主管常常在喜慶面前感歎,說是哪怕到城外挖一筐土,也能在這裡賣出錢來,有吃有喝。
這個年代,說是一天能夠收入多少多少錢,實際上不管做什麽,到手裡的都得有一半實物,只是值那麽多錢而已。錢還是個金貴的東西,並不是隨手可得,花起來都謹慎。哪怕是西京城這種大城市,街道上的小販,經常還是不得不以物易物。
但是徐平到來之後新建的場務,凡是在裡面做工的,每到月底都是發實錢,從來沒有克扣,沒有拖欠,也沒有折變。不要說到手多少工錢,僅僅是按時發錢這一點,新場務裡做工的人就被許多西京城百姓羨慕。
手裡有了流水一樣的活錢,場務裡的人花起來就比其他地方的人大方,在這一帶生意特別好做。每天賣吃賣喝的,各種小販,從四面八方湧過來。
剝著吃了手裡的石榴,喜慶拍了拍手,繼續去招呼客人。棉花剛運進城的時候,大家還只是去瞧個熱鬧,並不覺得生活會有什麽改變。這些日子棉花紡成紗織成了布,開始大規模地上市了,給洛陽城帶來的巨大的改變開始慢慢顯現了出來。喜慶怎麽也想不通,不過是棉布而已,怎麽就能招來這麽多的人,整個世界都像瘋了一樣。
上了小路,孫二郎一跳坐到車轅上,前面由彭三叔牽著馬,慢慢向前走去。
路兩邊都是不大的民房,此時朝向路的一面全都開了門,每家門前都立了個大大的招子,不是“上好細棉布”,就是“專染各色棉布”,要麽就是“京城巧手繡娘,專裁各式棉布新衣”。一家兩家還不覺得,一兩裡的路,走過來路兩邊全部都是,孫二郎看得眼都直了。
到了路口,孫二郎從車上跳下來,小聲對彭三叔道:“三叔,我們那裡都在傳棉布是多麽新奇的布料,不是員外大戶,一般人家穿不起的東西,沒想到這裡隨處可見!”
彭三叔歎了口氣:“可不是嗎!最近大樹窪的鄧員外新做了一身棉布新衣,不是宴客見人都不舍得穿,為了顯擺,一個月家裡的人的生日全過了一遍。唉,怪不得城裡人笑話我們鄉下人沒見識,就一個棉布,可不就讓人笑話我們見識少嗎!”
這裡是紡織工業的聚集區,雖然場務都是官營,但巨大的規模,隨便從指縫裡露出一點,就足夠在民間形成一條長長的產業鏈了。
在這附近開店的,有的是在場務裡有人有關系,大部分實際跟場務無關。之所以把店開在這裡,一是離著產業中心近,物流方便,信息也方便。再一個外地人不懂行情,打聽著到了這裡,會以為開在這裡的店都跟場務有關。相關的商家越聚越多,整條街整條街的都是做一個行業的,越來越紅火。
雖然來的路上很多店,但行人卻不多,周圍顯得靜悄悄的。
彭三叔和孫二郎是外鄉人,心裡有些發怵,小心地趕著馬車,慢慢向前走去。
對面來了兩個婦人,一個五十多歲,另一個三十多歲,懷裡還抱著一個剛會走路說話的小娃娃,有說有笑。
本來與孫二郎的車已經擦肩而過,抱著的小娃突然轉過頭來指著車上的石榴吚吚呀呀地說道:“果果,吃果果——”一邊說著,小手一邊揮個不停。
婦人無奈,隻好又轉了回來,問牽著馬的彭三叔:“這位哥哥,你車上的石榴賣麽?”
彭三叔見終於來了生意,忙不迭地點頭:“賣的,賣的!——我們這車上的可是河陰石榴,天下聞名,特意拉到西京城裡來賣的!”
兩個婦人卻是外鄉人,並不知道河陰石榴的名聲,反正賣貨的都是滿嘴胡吹,他們也不在意。年輕的婦人掏出荷包,取了兩文銅錢出來,買了四個石榴,與另一個婦人拿在手裡,哄著孩子一邊聊著一邊向前去了。
孫二郎小聲與彭三叔商議:“三叔,這裡看著熱鬧,可走了好一會也不見什麽人。要麽我們隨著那兩位姐姐,不定就能到有人住的地方。”
彭三叔心裡猶豫,自己兩個外鄉人,怎麽好跟著婦人家走路?不要被人誤會。
正在這時,前面的兩個婦人又轉了回來,高聲對彭三叔喊道:“賣石榴的,你家的石榴著實不錯。不如跟著我們,到住的地方賣些給鄉親們嘗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