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一世富貴》1092.第1091章 下下之策
  見徐平住口不說,李迪道:“你先前說有三策,這才二策而已,還有一策呢?”

  徐平歎口氣:“第三策就是無奈之舉了。二十萬大軍並為一路,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做起來並非易事。以前伐遼,十萬軍隊已經指揮不易,陝西路地理破碎,只有更難。要想贏得穩健,只有不惜錢糧,分成幾隊,互相支援,徐徐推進。要麽就乾脆沿路修寨堡,花上幾年的時間,一路平推過去。主持此事,必須要精於戰事的重臣,朝廷下定決心,絕不能半途而廢。如果這兩策朝廷覺得沒有把握,那就只能第三策。東路西路一起防守,預先做好部署,哪裡當守,哪裡當棄。盡量集中兵力守在堅城,周圍堅璧清野,一定要讓黨項攻來掠奪不到人口和財物,而只能攻堅城。黨項兵馬俱都是來自境內豪酋,攻城不力,這樣做正是以我之長攻敵之短。然後派一大臣主秦州,全力經營河湟,先吞吐掉吐蕃。河湟地區本是漢地,唐朝安史之亂後抽調那裡的戍兵入內地平亂,被吐蕃佔據。那裡的人半數本為漢人,只是被蕃人佔得久了,習胡俗,說胡語。朝廷入主之後施以教化,一二十年之間他們就能做回漢人,地方穩固。然後從河湟進佔蘭州,拊黨項側背,從此無憂。”

  李迪聽了,沉默了一會道:“唃廝羅對本朝一直恭順,擊河湟師出無名,非仁義之舉。”

  “拯本國子民於水火之中,吊民伐罪,天下大義!唃廝羅恭順,朝廷進佔之後崇之以高位,厚其祿賜足矣。不可因小仁而失大義,黨項滅後,吐蕃本來就當納入本朝!”

  李迪點了點頭,與陳堯佐對視一眼,一時沉默了下來。

  禁軍組織不力,紀律不強,配合不佳,那就只能結硬寨打呆仗,以絕對的實力壓倒對手。連正常的戰鬥紀律都難以保證,還想出奇謀,用妙計,那是自尋死路。這種情況下如何打,歷史上其實有成攻的例子。徐平前世國軍曾經用過的滾桶式推進,把大軍分成幾個戰鬥集團,保持緊密的聯系,一部被攻,全體反擊,實力遠遠超過對手的情況下,基本可以保證必勝。以現在禁軍的組織度,進攻行軍只能如此。要麽就是用曾國藩攻太平天國時用過的,結硬寨打呆仗,死拚消耗,黨項的國力支撐不了一兩年。

  徐平現在所講的,是針對禁軍的現實情況而言,他們的軍事體系惟一所能夠采用的戰法。如果組織度紀律性上來了,自然不用如此麻煩,不管是一路還是幾路,元昊又不是真地英明神武,硬碰硬也能把他打垮。

  從唐朝中葉之後,中原王朝的軍事普遍使用了遊牧民族的軍事制度,除了開國打出來的強兵,和平幾十年之後都是禁軍這個狀態,再也不能複現秦漢時候吊打周圍的盛況。之所以如此,制度斷代是原因之一,從五胡亂華之後北方數百年都受到胡族影響。還有一個原因,一盤散沙的軍隊更加容易控制,對皇權的威脅降低。

  在中原王朝一家獨大,周圍都是弱小蕃國的時候,這種制度也沒有問題,大不了以大欺小,用實力硬堆死就是。但當中原王朝自己提供不了巨大的實力,敵方又比較強大的時候,這種制度就非常坑了。要說社會矛盾,漢末也不比其他朝代強多少,但軍事上一直能夠壓製周邊蠻胡,根本原因還是制度上比周圍先進得多。當唐朝主動胡化,在中原引入遊牧民族的軍事制度之後,先進性就蕩然無存,中原王朝被周圍蠻胡壓著打了。

  學習異族的制度和文化並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學軍製的這個問題,好的沒學到,壞的倒是全學來了。真正要讓學來的東西對自己有用,必須跟本民族實際相結合,如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就是隻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但歷史常態是劣幣驅逐良幣,有能力的人處處謹慎,而又蠢又壞的人野心勃勃,總是能夠把正確的路線廢掉。不是學嗎,我看不懂哪個對自己好哪個對自己壞,不知道怎麽學才好,還不會把自己的全部拋棄什麽都學嗎。便如初唐,讓整個華北胡化就好了,漢人全部變成胡人,把能夠威脅皇權的世家大族淹沒在胡化的汪洋大海裡,看他們還能翻出什麽浪花。最終的結局,也正是如此,白馬驛之禍,世家大族被胡化了的軍閥拋入到滾滾黃河,完成了李唐皇室根除世家的心願。當然,緊接著軍閥就順手把李唐給滅了,對他們來說或許只是個小意外。

  黨項反了徐平也很矛盾,不讓禁軍吃幾次敗仗,碰幾次釘子,很難對軍製做出根本性的改革。而不改革軍製,這次勝了,以後還會面臨歷史上宋朝的局勢。

  這種軍事制度,有時候被稱為軍閥作派,實際上漢末的軍閥並不是這種作派,根本上是遊牧民族的軍事組織形式。就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後,保持原來的制度不變,其戰力退化的速度比漢族王朝還驚人。用了這種軍事制度,從此中原王朝對外就是屢戰屢敗,亡了兩次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在第三次亡國的危機關頭,終於還是清除掉了。

  經濟決定政治,政治決定軍事,話是如此說,但如果強行讓軍事與政治分離,其反作用會大得驚人。徐平的新政從經濟開始,進而改變政治,再改革軍事才算圓滿。

  減小軍隊對皇權的威脅,本來有兩種辦法,一是用嚴密的組織和鐵的紀律,輔以堅強的政治性,讓朝廷牢牢控制住軍隊。可歷史的事實卻用了相反的辦法,削弱組織度和紀律性,軍隊完全不講政治,以致正規軍隊還不如流寇,結局當然悲劇了。

  要改軍製,就要讓禁軍吃敗仗,讓朝廷嘗到軍隊不能打的苦頭。可面對黨項這樣一個跳梁小醜,泱泱大國敗給他們實在是窩囊。雖然下了改軍製的決心,徐平還是覺得矛盾。

  徐平說完,李迪又問起三司對陝西戰事的準備。徐平道:“中書安心,從年前開始三司便就整修通往陝西路的道路,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以能運到陝西路的物資來算,支撐五六十萬的大軍不成問題,如果前出進擊黨項,也可以支撐二三十萬大軍向前。黨項小邦,如此軍力足以滅其國!要是做不到的話,那就是軍隊和將帥的問題了。”

  黨項就是集中全國壯丁,能戰之兵最多就只有十萬。如果不算戰力,隻清點人頭,倒是可以拉出四五十萬人來。不過這樣的軍隊只能壯聲勢,戰陣上起不了多少作用。

  此時除了樞密院以外,朝廷眾臣對戰事比較樂觀,普遍認為十萬大軍,就足以滅元昊小醜了。徐平回答三司準備了支持三五十萬人的運力,讓李迪非常滿意。

  中書政事,大半在三司,其他衙門主要管的是刑獄和人事。剩下的官員除了表示自己的態度,對西北戰事並沒有什麽認識。政事堂統一自己系統的意見,其實主要是問三司的看法,徐平講完,其他官員只要表一表決心就可以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