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遠征歐洲》415.第415章 漢化
  自從去年冬天蘭芳從澳大利亞手中買下澳屬巴布亞島領地以及附屬的所羅門群島之後,巴布亞島已經全部屬於蘭芳。

  剛剛立國的蘭芳其實並沒有完全控制住所有的領土,在蘭芳廣袤的國土上,蘭芳現在還沒有能力建立覆蓋全部國土的基層政府機構,因此在除了泗水所在的爪哇島和已經被更名為“金州島”蘇門答臘島之外,在蘭芳的國土上,還生活著數量眾多的土著居民,他們都處於無政府狀態。

  蘇門答臘的梵文意思是“金島”,因此在蘭芳立國之後,蘇門答臘這個地名就正式作古,“金州島”成為哪裡的正式地名。

  蘭芳雖然已經立國,並且也開始推行一系列同化政策對當地人進行同化,但根基並不牢固。

  為了抹去以前的荷蘭殖民者和本地土著的痕跡,更換地名是必須的。

  而且是重中之重。

  目前,蘇門答臘島已經正式更名為“金州島”,蘇拉威西島則是更名為“蘇祿島”,菲律賓的巴拉望島更名為“鄭和島”,加裡曼丹島原本被定為“婆羅洲”,但因為“婆羅洲”這個名字有濃重的印度色彩,因此引起了廣泛反對。

  最後經過秦致遠拍板,加裡曼丹島因為毗鄰南海,被更名為“望海州”。

  這個名字有特殊含義,即表明蘭芳的華人不忘故國,又充分表達了蘭芳的進取心。

  至於泗水市所在的爪哇島,新的名字也基本上已經定了下來。

  爪哇島其實在唐代之前,意思是根本不存在的意思,人們經常用“爪哇國”來形容沒影的事,和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記述的桃花源非常相似。

  於是,現在一個獲得廣泛同意的名字就是“桃花島”。

  這個名字的確很好聽,但有點名不副實,爪哇島上椰樹不少,桃花還真是沒有。

  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對這個名字的喜愛,爪哇島上雖然沒有桃樹,但在華人的故鄉多得是,所以這個名字裡麵包含著華人們對故鄉的思念。

  於是當時間來到四月份,在蘭芳的實際控制地區中,還沒有換成漢語釋義的地名就只剩下巴布亞島。

  而巴布亞島,也是此時整個蘭芳,華人比例最少的島嶼。

  在目前蘭芳治下的金州島、望海州、以及桃花島等地,華人實際上已經佔據絕對多數,蘭芳境內700萬人口,華人佔據600萬以上,剩下的則是在荷蘭殖民時期和華人關系不錯的本地土著居民,這些人其實現在已經閉口不提他們的來歷,從內到外都是以華人自居,他們遲早也會成為真正的華人。

  唯一例外的是巴布亞島。

  在蘭芳成立的過程中,和華人有隙的本地土著紛紛逃往英屬馬來亞、澳屬巴布亞、以及美屬菲律賓等地,澳屬巴布亞島因為和蘭芳治下的巴布亞島有陸地接壤,所以逃過去的人最多。

  在去年西班牙大流感泛濫的時候,澳大利亞把巴布亞島賣給了蘭芳,之後澳大利亞人在撤走的時候,帶走了幾乎所有的沒有感染西班牙大流感的當地土著,因此在目前的巴布亞島上,土著居民的人數並不多,大概只有幾萬人。

  因為沒有基層政府機構,自然也沒有辦法進行人口普查,但估計最多也不會超過十萬人。

  當時間進入1919年,西班牙大流感和爆發時的無聲無息一樣,再次無聲無息的平息。

  於是蘭芳開始向巴布亞島進行移民。

  其實巴布亞島上植被茂密,幾乎到處都是罕有人跡的原始森林,這個島雖然面積巨大,有大約80萬平方公裡左右,但實際可耕地哪怕是到了21世紀也僅近開發出佔全部土地的大約百分之五左右。

  當然了,既然這片土地現在生活的是華人,那麽以後開發出來的可耕地面積肯定會遠遠高於百分之五,百分之十五是保底,二十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可以到三十……

  沒辦法,誰讓華人的種地技能已經滿點了呢,比勤快,幾乎全世界所有的種族都要在華人面前甘拜下風。

  雖然有美好的前景,但對於剛剛移民到巴布亞島上的華人來說,在前期,他們的生活肯定是艱辛的。

  這也是沒辦法,蘭芳雖然推行機械化,但在立國之初,工業基礎薄弱的近似沒有,目前雖然有很多工廠正在建設,但正式投產的幾乎一個都沒有,開荒更多的還要靠刀砍斧鑿。

  蘭芳政府充分考慮到開荒的困難,因此規定,新開荒土地,農民可以無償耕種十年。

  在這十年內,農民的新開墾土地不用繳納任何稅賦,只要有收獲,都歸農民自己支配,任何人無權干涉。

  哪怕到了十年後,農民也只需要繳納很少一部分稅賦,大概是“三十稅一”的樣子,和現在已經耕種成熟的土地稅賦比例差不多。

  沒錯,在蘭芳,哪怕是現在已經耕種成熟的土地,每年的稅負比例也就是大概“三十稅一”,也就是說,如果一畝稻田每年可以收獲900公斤大米,那麽農民只需要繳納大概30公斤大米,就算是完成了所有的稅賦。

  900公斤,這個產量看上去是不是有點太高?

  實際上並不是。

  蘭芳治下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一年三熟,有些地區甚至可以做到一年四熟,這樣算下來,每一季也就是300公斤左右,這其實一點也不困難。

  就在此時的民國北方,雖然戰火連天,雖然時常有洪澇災害,但如果是正常年景,每畝地的產出也有200公斤左右。

  而稻米的產量本來就比小麥高,蘭芳治下的土地又雨水充沛,所以畝產300公斤真的不誇張。

  關於蘭芳的一切,現在已經幾乎傳遍了民國,哪怕是政府已經下發了禁令,還是有很多百姓寧願冒險,也要“下南洋”討生活。

  而蘭芳有足夠的海運能力,在民國的海面上,每天都有蘭芳的輪船等待接人,只要湊足了一船就會送往蘭芳,不需要向任何人報備,也不需要和任何國家打招呼。

  民國的海防,確實就是“有海無防”這個局面,就民國那幾艘破破爛爛的軍艦,說實話,連蘭芳部隊在歐洲時使用的獵潛艇都不如,所以民國雖然知道蘭芳仍然在大規模移民,卻沒有任何辦法。

  真的沒辦法。

  人總是要失去一樣東西,才能感覺到那樣東西的可貴。

  民國和蘭芳現在關系就是這樣。

  曾經的外籍軍團,對於民國的要求有求必應,從槍炮彈藥到食品藥物,只要民國有需要,秦致遠治下的外籍軍團總是會不遺余力的往國內送,幾乎不打任何折扣,哪怕是在明知道送回來的很多東西都被私下倒賣,外籍軍團也照送不誤。

  但當外籍軍團改頭換面成為蘭芳軍隊之後,這種好事就一去不複返了。

  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比如說青霉素,想要嗎?有,請拿大洋來買吧。

  而且價格還不便宜,因為要加上法國政府的抽頭。

  直到此時,很多人才想起外籍軍團的好處,但為時已晚。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現在的蘭芳,對於民國來說和其他的列強差不了太多,最多是因為同根同種,在交易內容上不加限制,不管是南方軍政府還是北洋政府,想要什麽都給,但都要拿錢來買。

  其實秦致遠到現在對於北洋政府和南方軍政府已經是基本絕望了,看看他們的采購清單吧,幾乎清一色的全部是槍支彈藥,其他有關國計民生的東西幾乎什麽都不要。

  秦致遠曾經讓唐新志試探性的表示想要給北洋政府援建一個化肥廠,但到最後談來談去,居然變成了一個軍工廠,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早在十年前,隨著氮肥的規模化生產技術被攻克,農業作物需要的氮、磷、鉀等肥料已經全部具備規模化生產的可能性。

  這對於農業絕對是個重大利好,因為在同樣條件下,使用了肥料的土地會增收百分之三十。

  這就等於是地還是那麽多地,但種出來的莊稼可以多養活百分之三十的人口。

  這從客觀上也造成了自從第一世界大戰之後,全世界的人口開始進入快速增長時期。沒辦法,在沒用農業肥料之前,以前的農作物產量太少,養不活那麽多人……

  目前先別說使用化肥會造成的土地汙染等負面作用,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然後再解決質量問題吧。

  對於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土地的農作物產量顯然更加重要。

  但領秦致遠無奈的是,北洋政府的統治者根本不想著農作物增收,而是想著弄到更多的武器,武裝更多的軍隊,先掃平南方軍政府,然後再發展國計民生。

  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南方軍政府也是這麽想!

  不能說北洋政府和南方軍政府發動戰爭都是為了一己之私,雖然客觀看上去確實就是這樣。

  其實在外籍軍團回國的時候,民國完全有可能走上另一條道路,但在陰錯陽差之下,現在卻成了這個局面,真是令人可悲可歎。

  不知道那些曾經把外籍軍團罵出天津的人,眼看民國落到這等地步是否會感到後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