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大西洋海岸線上,德國最精銳的一個黨衛軍,用元首的名字命名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正在試驗一種全新的坦克登陸裝置。
它的出現,讓德國的坦克不用再盲目的加強密封性,然後冒險潛渡到英國的沙灘上作戰了。
“小心一些!這些東西很容易漏氣!要是它們漏氣了!你們就得靠自己遊到岸上來了!”一名軍官站在搖擺不定的船上,看著吊裝貨物的吊車,正吊著一輛3號坦克。
這輛3號坦克是一輛最原始的3號坦克——和德軍正在做的事情恰恰相反,它甚至連正前方臨時焊接的鋼板都卸掉了。
體現在這輛3號坦克身上的核心精神,就是減重二字。德軍工程師們想盡辦法給這輛坦克減重,甚至到了斤斤計較的地步。
為了能夠讓坦克順利的浮渡到英國海岸線上,這輛坦克保持著3號坦克剛剛生產出來的時候那種原汁原味。
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德軍研發出了一套類似給坦克穿上救生圈的浮渡系統——依靠履帶劃水,讓這東西緩慢的衝上海灘。
唯一的問題是,即便是用最輕便的3號坦克原型,浮渡16噸多的坦克也並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要知道那可是一輛鋼鐵坦克,而且還是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要維持充氣的設備不被子彈打穿,工程師們想出了各種千奇百怪的方案。
比如說在充氣的浮渡裝置前面安裝防彈鋼板的,再比如說使用更大的充氣浮渡裝置來獲得更多的儲備浮力的……
最終,還是元首李樂叫停了德國工程師們把問題複雜化,然後不惜工本的又一次“壯舉”。
這位元首看著各種各樣複雜到讓人欲哭無淚的設備圖紙,接著開口問出了一個讓在場所有的工程師們有些尷尬的問題:“你們就不嫌累嗎?”
在大家一頭霧水的時候,元首指了指最簡單最原始的充氣浮渡裝置,開口說道:“讓步兵登陸船擋在這東西的前面,不就什麽事情都解決了嗎?”
聽到元首的提問之後,所有把問題想複雜了的德國武器研發專家們突然覺得——自己之前搞出來的破爛,簡直就是一堆垃圾。
最後還是李樂為大家解了圍,開口安慰大家道:“好了!好了!也不要沮喪……把這些東西想辦法散出去,嚇唬嚇唬英國人吧。”
廢物利用這些圖紙,最好的辦法也就是迷惑海峽那邊的英國守軍,讓對方以為德軍正在準備複雜的登陸裝置,短時間內無法登陸英國本土。
戰略上的迷惑早就開始進行了,包括有組織的在海峽附近排除水雷,讓德軍魚雷艇部隊經常穿越海峽,製造緊張氣氛。
反正德軍總是有一些人在努力的向英軍證明:幾天后我們就要登陸了!而另一些德軍則在努力的否定這件事情:我們還沒準備好,至少要等到1941年年末才會有大規模登陸……
總而言之,在搞掉了大部分英國間諜,並且對英國方面的某些事情了若指掌之後,德軍在英吉利海峽打出了一套情報組合拳,讓英國方面只能疲於應付了。
實際上,這輛坦克最有意思的地方還是,它采用了一種全新的設計,一種很有意思的設計!
德軍在之前的某一個登陸方案上,設計了一整套看起來很合理的組合式登陸作戰辦法。
首先用一些登陸船為隨後的3號坦克浮渡裝置遮擋,避免對方直射彈藥攻擊到這種脆弱的浮渡裝置。
先頭的登陸船會在靠岸之前讓開航線,把坦克上岸的路線給徹底讓出來。
而在這種浮渡裝置後面,用兩個鋼管連接了另一艘登陸船,這艘船在前方登陸艦讓開之後,繼續向前,給坦克浮渡裝置一個推力。
然後,由坦克浮渡裝置後面攜帶的兩名士兵解開鐵管,利用慣性和坦克履帶劃水,完整最後一段距離的衝刺!
這套精妙的系統,最精妙的地方在於:即便是配合無法達到完美的程度,也不會出現太大的意外。
你以為事情到了這裡就算完了麽?並沒有!精妙的設計現在才剛剛開始!還記得3號坦克的改進細節麽?關於裙板的那項!
是的,三號坦克的裙板是無法用浮渡裝置運載的,因為浮渡裝置要盡可能的減輕重量。
所以這些裙板是被卸下來的,它們被稍微改裝了一下,交到了第一批次的德軍登陸部隊手裡。
因為兩側加了扶手,這些板裙可以由兩個士兵握持,類似盾牌一樣,在登陸的時候遮擋身後的友軍,為友軍提供簡單的遮擋防護!
在坦克上岸之後,只要登陸士兵往坦克的兩側一掛,這些板裙就可以加固3號坦克的側面,提供更強大的防禦能力!
為了降低部隊的傷亡,聰明的德國工程師們連這種古代攻城盾牌方陣的戰法都想出來了,為的就是能夠讓坦克第一時間上岸。
有了這一套系統,德國坦克部隊就可以跟隨第一批次的登陸部隊一起上岸,並且最快時間加入到戰鬥之中。
而想要讓這種設計在戰鬥中發揮出威力來,訓練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了。
也正因為如此,作為登陸部隊裝甲矛頭的元首旗隊裝甲師,正在苦練使用這套系統的辦法。
“在吊車放下坦克和浮渡裝置直線,就要掛好兩個鏈接鋼管!”看著正在風中搖擺的浮渡坦克,軍官捏著懷表大聲的喊道。
任何事情在實際操作的時候,都會不有計劃想象之中那麽美好。這套麻煩的聯合登陸方案,也同樣是如此。
如果放在現代,登陸部隊的裝甲掩護問題實際上非常容易解決。要麽有直接搶灘登陸的坦克登陸艇,能夠把重型坦克直接送上沙灘,要麽有水陸坦克,可以直接浮渡上岸並且掩護士兵作戰。
甚至,美軍還有專業的AVV7之類的兩棲突擊戰車,能夠快速的在水面還有陸地上行駛,掩護步兵進攻。
即便是在1944年,諾曼底登陸的時候,美國對登陸也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可是這件事情放在1940年的德國,德國既沒有符合要求的海上登陸專用船隻,也沒有符合要求的專門設計的兩棲作戰裝甲武器。
最後,能夠依賴的還是悲催的3號坦克,裝甲並不厚重,也不是德軍現役最先進的坦克裝甲車輛。
終究是有比沒有強,所以登陸部隊也只能湊合著使用——雖然知道讓士兵手持盾牌不一定能減少傷亡,可終究那是一種善意的嘗試。
“那些步兵手持的裙板,最好更長一些,這樣就可以保護到士兵的腿部了!”看著那些緊張的等待在登陸艇上的士兵,赫爾曼師長對身邊的將軍說道。
作為德軍之中唯一一個有“登陸經驗”的指揮官,他和他的第112師都被調到了大西洋沿岸,為登陸英國做著準備。
這一次登陸實驗演習,他當然也要到場。看著忙碌的士兵,赫爾曼又想起了地中海的那次如同兒戲一般的登陸來。
至少他還有一些經驗,他身後的元首旗隊裝甲師的師長,這個時候正在另一側的船舷上,趴著嘔吐呢。
雖然地處英吉利海峽附近,可大西洋和地中海還是有著本質性區別的。至少這裡現在的溫度,已經足以讓所有人感到寒冷不適了。
看著眼前的士兵脖子上都掛著趕製出來的救生衣,赫爾曼又開始為他的那些掉落到水中淹死的士兵們感傷了——要是他們也有救生衣,就不會淹死了吧?
上一次登陸克裡特島,終究還是太過急躁了——這是赫爾曼心中的想法,可是那終究是元首的命令,他還不敢拿出來評價。
“下放!開始下方!”一邊的軍官指揮著船隻上的工人,開始用吊車釋放圍攏好了浮渡系統的3號坦克。
在風高浪急的大西洋上,這輛坦克單薄的如同一粒灰塵,隨著繩子不斷的下降,坦克的履帶也終於被飛濺的浪花浸濕了。
“小心!小心!注意平衡!兩側的船隻!你們不要命了?啊?”一邊看著浮渡裝置下降,一邊有軍官大聲的提醒著。
這畢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德軍熟悉海上操作的人才還是太少了,那些常年出海的人,現在基本上都已經在潛艇部隊內服役了。
少數漏網之魚,八成也都被海軍艦隊征召入伍。不是在為新的艦隊訓練準備,就是替換到現有艦隊內為國作戰去了。
“調整!調整!這種姿態下去,不就翻了嗎?”一個稍微懂海的軍官看著不斷放下的浮渡裝置,大聲的喊道:“停!停!”
好不容易,這一輛坦克才算是安全的平放進了海水裡。浮渡裝置隨著海水起伏,看上去就好像是一艘小船。
“連接杆!把連接杆安裝在後面的船體兩側!”忙碌的事情依舊在進行著,看起來海面上的準備工作,似乎變得更加複雜了。
不過誰關心這個呢,反正此時此刻,有這麽一群人,正在為了登陸英國,為元首殺盡敵人而努力訓練著……知道這些,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