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封賞厚重
太平公主死了!強勢如女王一般的太平公主就這樣死在了裴旻的懷中。
正如她所說的那樣:她有她的驕傲!
盡管李旦給太平公主求得了一條生路,但是讓太平公主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苟活於世,以她的高傲,不如死了更加痛快!
對於未來的路,太平公主早已決定了,要不以成功者活在世上, 要不失敗自我了結,所以毒藥她早已給自己備好。其實不只是她,李隆基也是一樣,若今日是太平公主取得了勝利,就算太平公主能夠容得下李隆基,李隆基也無顏苟活於世。
他們是一類人, 李唐的天下,容納不了兩個權勢欲望強烈的人。
裴旻心中有些悲涼, 雖無悔今日的站位,但卻不免遐想:若當初自己讓太平公主收買,真心誠意的為她效力,會是什麽情形?
事已至此,多想無益!
至於太平公主臨終的勸告,裴旻只能記在心底,時刻注意。
李隆基的政變成功了,面對齊心協力的五兄弟,太平公主獨木難支,敗的不虧也敗得不冤。
經此政變,太上皇李旦是哀莫大於心死,太平公主的自盡令他失去了“唯一”的親人。心中的那一點點對於權勢的熱衷變得痛恨,他甚至覺得是他貪戀那一點點的權勢,沒有放權給李隆基才導致政變的起因,陷入了懊悔自責,完全不願意在理會政治上的事情, 下達了一封詔書, 將手中所有的權力交給了李隆基搬離了太極宮,住進了百福殿。
大唐這個偉大的帝國經過連番的惡鬥,由武氏篡朝起,二張攬權,韋氏、安樂公主霍亂朝綱,太平黨人把持朝政,一個個勢力崛起輝煌最後滅亡,終於,到了這一天,一切都塵埃落定。
李隆基也擺脫了有名無實的尷尬境地,當上了名副其實的真皇帝!
唯一讓裴旻慶幸的是李隆基在這一次政變最後並沒有大開殺戒,朝中太平公主一黨的要員早已清除乾淨。對於他們的家人,李隆基采取了包容的態度,並沒有趕盡殺絕,但也沒有選擇饒恕,而是抄收家財,貶罰異地。
不僅如此,最讓裴旻意外的還是太平公主的家人也在李隆基的寬恕之內,裴旻記得歷史上太平公主除了薛崇簡外,所有兒子都給李隆基殺了。但這一次也許是受到了李旦掏心置腹的哀嚎所影響,殺心不是那麽旺盛。雖然依舊查抄了太平公主的府邸資產,卻赦免了她另外三個兒子的死罪,只是將他們貶為平民,流放巴州,不得為官也不得回京。薛崇簡如歷史上一般,受到了特免,官複原職,並賜李姓。
裴旻見李隆基漏掉了惠范,特地提醒了一下。他不是君子,在這種能夠落井下石的時候,是不會手軟的。
惠范自然也給判處了死刑,在查抄他家的時候,兵卒將士從他府中收出了一千三百萬貫,論抄家的資材,僅次於太平公主,殺的是一點也不冤枉。
夜幕降臨對於朝堂上太平一黨的清洗也宣告落幕。
當天夜裡,李隆基在武德殿小擺起了慶功宴,慶功宴的規模不大,但只要有從龍之功的文臣武將都在邀請之列。
這也是李隆基的高明之處。
太上皇李旦只是中才,當年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的時候,他初登大寶,堆積如山的政務,讓他一個頭兩個大,完全處理不過來。然後他想了一個法子,政事來了,完全不用腦子去想,直接問大臣跟太平商議過沒有,沒有,先去跟太平商議。商議過了?那就更好了,直接依照太平的辦法去處理就行。不但軍國大事盡數委於太平公主,就連文武百官一應任免的大權也盡數委於太平公主。也因如此,依附太平公主以求前程的官員是趨之若鶩。導致滿朝文武,大半是太平公主的黨羽。如今太平清除大半,空缺無數,朝綱必然不穩。
而李隆基最能信任的就是從龍之臣,這些人都立有大功,都等著封賞,對他自然萬分忠心。以從龍功臣搭建班底,也是歷朝歷代賢明君王必做的事情。
宴席的位子也甚有講究,依照從龍的功績排列。
四王毫無疑問位列首功,此次功臣,四王的作用顯而易見的。身為王子,持拿聖旨擒拿賊首,有著莫大的威懾力以及公信力,哪怕就算明知聖旨可能不實,也不敢對皇帝的兒子怎麽樣。要不以抗旨罪被殺,要不接旨,沒有第三選擇。
次之是郭元振,郭元振這次政變所展現的智謀以及步步為營的算計,謀功最高,當之無愧。接下來便是裴旻與魏知古、王琚、崔日用、張說等人。張說遠在洛陽,自然來不及參加今日宴會。又因魏知古、王琚、崔日用幾人跟隨李隆基許久資格甚老,是故裴旻位於三人之下。在裴旻之後,才是王毛仲、葛福順、李仙鳧、薛君故、馬旭等首先響應號召的將軍,由上至下,近乎五十余人。
這群從龍之臣以裴旻最為年少,地位也是最低,但獲得的功績卻最令人眼熱,也無人膽敢不服。能夠坐在這慶功宴上的哪個不是人精,焉能不知今日之後,這個最小的少年郎將如越過龍門的鯉魚,已經開始化龍騰飛了。
李隆基口才俱佳,作為宴會的主持者,五十余人他逐一道出姓名歷數功績,並且逐一敬酒,將所有人讚的眉飛色舞,都覺受到了重視,前途無量,對於美好的人生,充滿了向往。
一場宴席,李隆基可謂盡得人心。
裴旻返回了府邸,看著太平公主贈送給他的府邸,想起了死在他懷中的女中梟雄,忍不住歎了口氣,心中著淡淡的惆悵。
步入府邸,管家寧澤最先前來道賀。今日太平一黨被誅,早已沸沸揚揚。裴旻的功績目前雖不為世人知曉,卻也有所傳言透露。
寧澤與兄長寧恩才略相當,都有資格繼承薛家管事,寧澤不願跟兄長爭,遂退了一步,應了薛訥的邀請來裴府充當管事。他見裴旻談吐非凡,乾略出眾,將來必有大氣,也盡心竭力為他打理府邸,以便日後裴旻飛黃騰達,自己與有榮焉。卻不想不過短短的月余,裴旻已經出人頭地,自是萬分高興。
薛訥一直在等裴旻歸來,一老一少在廳堂說著今日事變。
聽極李旦的悲鳴,薛訥也是唏噓不止,感慨萬分,聽太平公主竟然死在裴旻懷中,也不免道:“太平公主若是身為男子,以她的智謀必有一番大作為,可惜啊!女兒身給她太多不利,以至於沉迷權勢,如飛蛾撲火。你也莫要有什麽壓力,皇室的權力爭鬥,向來都是如此殘酷,不可避免。以我對當今陛下的了解,今日事變對於大唐天下來說是莫大的一件好事。”
裴旻想起歷史上開元盛世的輝煌,心中的惆悵也消散了許多。
隨著太平一黨的誅服,意味著新的時代來臨。
李隆基繼任皇帝一年余,一直都在武德殿問政。
這一日終於入主太極宮,年輕的李家三郎自是英姿煥發,雄心萬丈,隻覺得天下以在掌中,大唐必將乘勢而起。
李隆基昨天誅殺了五位宰相,相位空缺,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定宰相,維持大唐的機構運轉:郭元振、姚崇、張說、劉幽求等人給提拔為宰相。第二件事也是今日朝會的重頭戲:對從龍功臣的封賞。面對朝廷多出來的無數空缺,李隆基昨夜是一夜未眠,為了正是將所有願意追隨他的功臣安排到合適的位子,一方面是幫助他穩固朝綱,另一方面也是獎勵他們對自己的幫助。
首功的四王自不用說:不過四王身份特殊,本就是親王,賞無可賞,將他們的實封食邑提升至了五千。郭元振提升為宰相,進封代國公。魏知古升任侍中,進封梁國公,獲賜實封三百戶。王琚進戶部尚書。眷委特異,參豫大政,封紫微侍郎、趙國公。崔日用權檢校雍州長史,加實封通前滿四百戶,封齊國公。張說征拜為中書令,封燕國公。
一個個從龍功臣得到了封賞,張說之後,滿朝文武都豎起了耳朵。
昨日小宴席,裴旻從龍的地位以顯而易見,作為年歲最小的從龍功臣,滿朝文武都想知道一步登天的他,會爬到什麽高度!
兵部主事裴旻,提升為侍禦史,進封涼國公。
任命下達,群臣不免大為驚訝,甚至有人大為不平,雖然沒有竊竊私語,這麽多官員跪坐在那兒,但有人稍有異動,便覺一陣騷然。
都知道裴旻會一步登天,卻不想他從一個小小的八品綠豆官,一下子連跳數級,成為從六品的大官,還加封國公,竟是恩寵至此!
但親自參加政變之人卻坦然已對,固然有著羨慕,但在他們看來卻是名至實歸。
若不是裴旻,右羽林軍沒有那麽輕易製伏,右羽林軍不歸順,萬騎不可能臣服,沒有羽林軍、萬騎,李隆基拿什麽對抗南衙禁軍?
何況裴旻還有揪出太平細作,救李隆基性命,以及最先提出強攻南衙的建議。
整個政變,裴旻的功勞都立在關鍵之處,堪稱抵定大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