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橘的合同簽完之後,趙澤君重新回到建武市。
不過合同中有一處讓人不太理解的地方,趙澤君持有的,並不是首都小橘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也不是它的百分之百控股的香江母公司股份,而是一個注冊在開曼群島,名字類似的公司。,這家公司,擁有小橘母公司100%的股權。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股權VIE架構,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海外公司進行層層控股,除了避稅、隱藏真正股東身份之類的好處,還可以完全享受國內子公司收益,卻不直接承擔子公司責任風險。國內的很多一線互聯網公司,包括澤聯科在內,都或多或少采用這種方式。
賺了錢,海外母公司一分不少,出了事,國內公司負責人來扛。
未來幾年,小橘,或者說滴滴打車的發展思路很簡單:通過前期大量燒錢,排擠競爭隊手、擠佔市場份額,從而達到寡頭壟斷,制定市場規則、獲取超額利潤的目的。
以趙澤君重生的歷史經驗來看,滴滴打車很好的完成了前面幾步,但是最後一步‘超額盈利’卻似乎還遙遙無期。
這裡面的水太深,即便以趙澤君上輩子的記憶,加上這輩子的經驗,都無法百分之百判斷出,滴滴的未來到底在哪裡。
可能真正的一飛衝天,也可能一落千丈,泡沫破滅,成為一個全國最大的爛攤子。
所以趙澤君並不準備參與後期的砸錢燒錢大戰,不會再參與任何一輪融資。
澤字系吃掉了A輪融資這塊最大的蛋糕,這40%的股權,一部分會在滴滴的不斷升值中出手套利;另外一部分則抱在手裡持觀望態度,即享受滴滴打車的大數據成果,又能不沾塵埃坐看風雲,有好處跑不了他的那一份,真黃了,他之前套利的那部分也賺得盆滿缽滿。
……
由於小橘公司目前規模太小,在國內這樣的小公司如同過江之鯽數不勝數,再加上趙澤君本人的刻意低調,所以澤字系投資小橘並沒有受到太多關注,嚴格說起來,壓根沒有媒體關注。
小橘非常爭氣,沒讓趙澤君失望,沒到三個月,就已經乾掉了之前最大的競爭對手搖搖,在擠佔了對方的市場後,用一個很低的價錢將之購於旗下。
可謂神速。競爭雙方體量都太小,有澤字系這樣的大鱷幕後稍稍動動指頭,有一方就要翻船,但也能從中看到,小橘陳偉等人的手段凌厲。
這一次,小橘不僅是乾掉了對手,還完全打開了首都市場,成為首都最大,也是唯一一家在線叫車平台。
和上輩子的發展路線幾乎一模一樣,陳偉立刻就把目光對準了滬市,一邊穩定擴大首都市場,一邊派出主力,攻佔滬市市場。
打車軟件的創意並不是陳偉首創,國內幾個大城市都已經開始有人做,滬市目前最大的打車軟件,是大黃蜂。
大黃蜂的體量可不是幾個月前的搖搖可比,手中擁有數千萬資金可用。
這一次,趙澤君不可能再幫著小橘玩一出壟斷,唯一能給予的支持,就是目前在滬市的澤業廣場廣告。
小橘已經不是起步階段,靠著幾個廣告牌帶來的流量遠遠不夠,而以滬市商業之發達,幾處商業中心的宣傳,最多是為小橘打開初期局面,根本不足以成為和大黃蜂對拚的底牌。
此時的陳偉,露出了他進攻性極強的一面:立刻開啟了第二輪融資。
小橘的B輪融資,終於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因為投資公司實在太有名。
趙澤君得知整個過程之中,頗有些哭笑不得。
小橘的兩個創始人出身阿裡,在之前第一輪融資的時候,兩人自然就想到了阿裡。可惜當時小橘根本不成氣候,陳偉連馬芸的面都沒見著,就被阿裡的投資部門負責人給否了。
這倒是不能怪阿裡沒眼光,當時的小橘看上去的確不像有前途的樣子。
然而當小橘在首都站住腳,成為國內在線打車市場的一方重要諸侯,並且大張旗鼓的進軍滬市後,馬芸和眾多互聯網大佬的目光,開始投向了這個市場。
據說,馬芸原本是想投的,但是當得知趙澤君已經喝了頭輪湯後,果斷放棄了這個項目,而是在杭城,另起爐灶,尋找另外同業公司進行扶植。
馬芸不投,卻有人投。騰訊主動找到了陳偉,馬華滕直接拿出一個億人民幣砸了下來。
馬華滕和趙澤君,澤字系和騰訊,成了小橘公司的大股東,甚至可以認為是小橘的幕後老板,雖然他們兩家都放棄了決策權,但總股份加在一起,已經超過半數。
趙澤君曾經預想的‘所有新興產業都依附於老牌霸主’的時代,端倪已現。
知名大公司投資,本就是一種無形的有力宣傳,趙澤君A論投資是獲利最大的一輪,他低調,馬華滕可不願意低調,而阿裡巴巴的馬芸似乎也看準了這塊市場未來的前景,和騰訊一起,暗中開始炒作。
這兩家公司同時發力那還了得,轉眼之前,‘在線打車’莫名其妙的就火了起來,成為當下的最熱門新領域之一,全國各大城市,一下子冒出了好幾家同業公司。
別的影響暫時還不是太明顯,澤聯科的微信支付反而不聲不響的成了大贏家,無論是駕駛員還是乘客,只要使用打車軟件打車,少不得都得使用在線收款、付款功能,其中最便捷的,自然是微信。
馬華滕大約是打定了主意,趙澤君做什麽,我就做什麽,騰訊緊跟著就推出了QQ支持功能。
這款功能在上輩子是沒有的,上輩子QQ和微信都是騰訊旗下產品,無所謂發生衝突,可這一世,沒了微信的騰訊,隱隱約約已經不太能跟得上時代,一步慢步步慢,這個幾乎是完全模仿微信支付的功能,上線後,在公平競爭下,卻完全追不上微信支付的市場佔有。光是從小橘公司的數據反饋,超過90%以上的用戶,都選擇了微信而非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