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在心中想,皇上看起來心情不錯,或許對他問出來的東西並不滿意,但是至少也大約不會受到過重的懲罰了。
這些日子,那些人在他的手裡熬遍了苦刑,終於開始撐不住被他撬開了口子,將自己所知道的都說了出來。只是他們所說的,卻不是他想要知道的事。
對於先帝后宮的一些秘事,劉義並不感興趣,他想知道的是這些人,到底誰是被有心人安插在鳳陽宮裡。又是受誰指使,意圖對皇上或對皇貴妃不軌。
等他再給這些人上了一遍刑,才開始有人說承認謀害的罪名。不過他只是問了幾句,就知道這認罪的倆個,並不是真的推手。因為這倆個無親無故,認了這罪也就是受不住刑,想著一死解脫罷了。
不過就在劉義,都以為自己什麽都問不出來的時候,卻有一個人認罪了。只是他怎麽也想不到,認罪的那一個,是他覺得最沒有可能的那個人。
方升因為有著病症,那是一上刑就發病。幾次以後,劉義擔心別還沒問出什麽來,就先死了一個,於是對於方升的刑並不是很重。
這個並不是很重,也只是相對於其他幾個受刑人來說了,實際上也是被打的皮開肉綻,渾身都沒有一塊好肉。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方升的承認,劉義是極其懷疑不相信的。但是方升所說的話,才讓他明白過來,他的確不是因受不住刑而認罪。
“司公明鑒,那天在留仙閣,其實我並沒有發病,只是假裝發病。原因是因為在那之前,看到了裡面的布局,為了就是在沒有人反應過來前,將皇貴妃從閣頂推落。”
當時劉義簡直有些不敢相信,不過凡事無絕對,有些事就是越不可能,反而會是真相。他想起之前和皇上說的話,覺得真是打臉極了。
隨後方升交待了一些東西,那就是他雖然意圖害死皇貴妃,但是並沒有想害皇上的意思。當時若是皇上沒有站穩,也往後跌落的話,他會死死的抱住皇上。
但是說了這些話,再問誰是指使人,方升卻答不出來了,搖頭說是也不知道是誰指使的。
他的病已經有三年的樣子了,第一次發作就被人發現了。但是發現的人並沒有當面揭穿他,而是暗地裡給了紙條給他。雖然方升認識不多,但是那紙條上的字,正巧每一個他都認識。
上面說明他已經知道了他的病,不過同為太監,也同情他會因為這病而被趕出宮去。所以並不揭發他,而且還不時弄了一些對症的藥給他。這三年裡因為那些藥,方升的病竟沒有怎麽發作過了。
剛開始時方升還揣揣不安,但是時間久了之後,竟也相信了最開始紙條上面所說的話。只是就在一年前的時候,他漸漸發現自己的情況不太對。
竟不時覺得頭暈腹痛,不僅鼻子會莫名其妙的流血不止,到後面還開始胸悶便血。就在這時,他又收到了一張紙條。
上面說這麽長時間來,那些送來的藥材裡,都摻了一些毒藥。服用久了便會出現這樣情況,而這種毒無法根解,只能服用解藥來抑止毒發,緩解身體內的毒性。
到了這個地步,方升便知道自己反悔已經來不及了,隻得聽從那紙條人的吩咐。因為他不僅不想死,也不想在受盡了毒藥的折磨後而死。
而他心驚膽顫了一年,時常但心哪一天就拿不到解藥時,他接到了第一個任務。那就是在被分配到鳳陽宮後,不動聲色的將皇貴妃除去。
方升當然知道對皇貴妃動手,同樣不會有什麽好下場。但是不動手的話他一定會死,而對皇貴妃下手的話,只要不被發現,他還能一線生機。
只是就算是進了鳳陽宮,他一個太監,卻根本近不了皇宮妃的身。但是紙條人卻催的越來越厲害,連解藥的份量也越來越少。
那天看到那樣高的留仙閣,他心裡便起了動手的念頭。說是病全是假裝的也不對,當時他雖然有發病的征兆,但是並不是很嚴重,而是可以控制的住的。
當時他已經不夠清醒,才會做出那樣糊塗的決定,竟然想著只要皇貴妃死了,那麽一切就都會結束了。卻沒有想到,不管成不成,自己都沒了活路。
這些日子他掙扎著不肯認,就是還想再多活些日子。因著那些毒藥的折磨,他倒比旁的人更加耐打能忍,只是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他也知道自己已經活到了盡頭了。
近來的幾天,方升已經發現身體,又開始了那種熟悉的折磨,因為他已經很久沒有服食解藥了。
這才是方升肯招認的原因。
劉義立刻請了對毒有一手的莫禦醫,給方升把脈察探方升身上的毒。莫禦醫果然發現了方升身體的問題,只是不知道這毒的來歷。
這種毒,聞所未聞。
至此劉義明白不能從方升身上,知道更多的東西,這才來回稟。因為方升的目標是皇貴妃,他心裡也是松了一口氣的。
若是目標是皇上的話,那可就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了。但是想要謀害的人是皇貴妃的話,那事情可就簡單多了,無非是后宮有人嫉妒罷了。
或者是某家人,為了給自家女兒進宮而鋪路,才想著對皇貴妃動手。而能在三年前,就在宮中安插人手挑選棋子,定是某個世家所為。
真是越不想死的人,反而越容易死啊。
在劉義看來,方升在幾年前被盯上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結局。就是沒有皇貴妃這件事,背後人也會為了其他的某件事,而逼死方升。
啟元帝在看到劉義後,便明白事情已經有了些眉目。只是眼下他要早朝,自然不能在此時問,要等到下朝後才能知道內情。
不過在下朝後,聽到劉義的回稟後,啟元帝立刻便黑了臉,沉沉的問道:“有賊人想對皇貴妃下手,而你審了這麽些天,卻連幕後人的一根毛發都沒有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