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祭拜
“這是你家?”譚小玲看著面前這個紅牆小院問道。
“嗯,我很小的時候就在這生活。”李明說道。
“那你怎麽會到大興安嶺那邊讀高中?”譚小玲詫異地問道。
“因為我外婆。”李明陷入深深地回憶,“我媽媽生我難產而死,去之前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我外婆。我外公去的早,外婆膝下就我母親一個女兒,母親生我又去了,對老人家而言無疑天塌下來了。所以,等我長大一些,父親就把我送到了外婆家,陪伴外婆,也就在那邊上學讀書。”
“原來如此。”譚小玲恍然大悟。
“外婆在我去部隊那一年去了,房子也沒了,被埋沒在泥石流中。”李明陷入深深地回憶。
走進老宅,院子中長著一棵大棗樹,枝繁葉茂,上面掛著不少青棗。
李明還記得小時候經常爬這棵大棗樹,也經常被奶奶訓斥,倒是每次被訓斥時,爺爺會樂呵呵的笑著說道:“男孩子嘛,就該玩屁點,不然都成大姑娘了!”
李明抱著譚思明來到棗樹下,摘了一把棗子,洗乾淨後,說道:“來,嘗嘗咱們老李家的大棗。”
棗樹不是爺爺奶奶種的,在李老爺子安居在這裡的時候就已經存在,聽爺爺奶奶說這棗樹是清朝一位王爺種的,破四舊那會這棗樹也差點遭了殃,也不知後來是什麽原有躲過一劫。
再後來,這片區域劃分成開國元勳養老的地方,大棗樹就安然無恙的保存至今。
譚思明接過老爸遞過來的大棗,咬了一口,大棗有些硬,磕著他的小牙齒有些疼,但入口卻是一陣甘甜,很好吃!
屋子是老式的磚瓦房,青磚黑瓦,有些低矮,是李老爺子分配時建造的。
後來,國家經濟發展了,政府本想給老爺子重新蓋一棟小別墅。
但李老爺子清貧慣了,而且又上了年齡,時常會跟警衛說:“都別瞎折騰,起什麽小別墅,這樣就挺好,浪費什麽資源?有這點錢還不如充當軍費。”
沒有李老爺子點頭,誰也不敢再提建小別墅的事。
再後來,李明的父親被陷害,背上通敵賣國的最悶,李老爺子一病不起,沒兩年就去了。
李老爺子不在了,就更沒有人會提建小別墅的事。
李老爺子走後,這宅子曾荒廢過一段時間,畢竟李明的父親出了那麽大的罪惡,老李家儼然被拉上黑名單。
直到李明回國之前給父親洗刷冤屈,這宅子才有專人打理,並重新修葺了一番,成為歷史遺產保存下來。
“爸爸,這是哪裡?”譚思明沒有見過這樣老式的房屋,狐疑的問道。
“這是你爸爸小時候生活的地方。”李明放下譚思明說道。
“哦,爸爸你住哪間房?”譚思明好奇地問道。
“那裡。”李明指向左手邊的西廂房說道。
“我去看看。”譚思明蹦蹦跳跳的去了。
老宅跟記憶中相差無幾,家裡的擺飾也原封不動的保存下來,一切都是那麽的熟悉,只是莫名的讓李明覺得有些冷清。
也許是因為爺爺奶奶他們都不在了緣故吧?
李明走到香椅前,從香椅的櫃子裡抽出三支檀香,點上作了作揖,插進香爐裡,叨叨絮絮的說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帶媳婦和兒子回來看你們了。”
說著,李明衝著西廂房喊道:“思明,過來作個揖。”
譚思明應了聲,跑了出來,學著李明作揖的模樣,作了個揖。
香椅裡的檀香,還有香椅上的香爐,是上一次李明回來,讓負責打掃這間宅子的阿姨買的。
破四舊那會,上香這樣的陋習在老家裡是不允許存在的,後來國家政策有所改變,才重新恢復。
沒參軍之前,李老奶奶時常會跟李明說:“去,上一炷香,請各路神仙保佑你父親平安,保佑家裡平安。”
於是,上香便成了李明的習慣之一。
裡裡外外參觀了一遍,李明帶著譚小玲和譚思明走了,不打算在這住下,畢竟已成為了歷史文物,就不單單是他李家老宅這麽簡單了。
出了大門,李明帶著譚小玲和譚思明去買了一些祭品,準備到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的墳上祭拜下。
原本,李明的父親背著通敵叛國的罪名是不能夠入李家墓地的,直到沉冤得雪才遷入的。
李老爺子的墓穴無疑葬在寶山公募,這裡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隨便進來的,不過李明有證件。
來到老爺子的墓穴,李明帶著一家老小祭拜一番才離去。
祭拜完,天已漸黑,李帶著譚小玲和譚思明到酒店住下,打算明日再去拜訪下林老爺子。
林老爺子一心盼著林如玉能和李明修成正果,現在李明找回了譚小玲,還有兒子譚思明,也該給林老爺子一個說法。
等見完林老爺子,李明還要去見下嚴老,將這個少將的證件還回去。
在酒店住下,譚小玲在給譚思明洗澡,李明躺在床上看電視,手機響了。
一看是林如玉的號碼,李明不由自主的擰了擰眉頭,沒有打算接,直接掛掉了。
但是,沒一會兒,電話又響了。
李明怔怔的看著手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經過一些事,李明發現自己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林如玉,說恨也談不上。
李明不否認對林如玉有好感,但是他愛的始終是譚小玲,更何況還有譚思明,自己跟她肯定不會有結果的。
就在李明沉思時,手機鈴聲停止了。
李明呵呵一笑,說道:“算了,不去想這些,時間會衝淡一切。”
這時,衛生間裡傳來譚小玲的聲音:“李明,過來洗澡。”
李明放下手機,向衛生間走去,譚小玲抱著譚思明走了出來。
李明剛進衛生間沒多久,手機又響了,譚小玲看到來電姓名提示,不由一怔——林如夢?
愣了愣,譚小玲對著衛生間喊道:“李明,你電話,林如夢的。”
“哦,你幫我接下。”李明隨口應道。
有些事不一定要自己親自說出口,或許別人的一道聲音,就能說明一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