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縣,兵營。
李岩聽了武鼎的匯報,點頭道:“嗯,還不錯。至少他和你見面了,說明還有繼續接觸的空間。”
“將軍,”武鼎問道:“您到底想要讓田勇做什麽呀?”
李岩隨意的說道:“讓他給我收拾幾個不聽話的官紳。”
武鼎一愣,之後沉默下來,不再說話。
李岩卻是繼續說道:“我跟他們要些糧食,用來安民養兵,他們卻是百般推拒。可是這次流賊圍城,他們隻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準備好了一千兩百石糧食。他們寧願把糧食給流賊,也不願意給我。呵呵,既然如此,那就讓流賊來收拾他們好了。”
武鼎想了一下,說道:“要是得罪了那些官紳,田勇還能被招安嗎?”
“這個你放心,”李岩說道:“招安的事情,我會負責的。就算是那些人的兒孫想反對,也沒有用。”
“那卑職就放心了。”武鼎心裡一松,說道。
對於李岩的謀劃,他也沒有什麽排斥的。現在這樣的亂世,正是他們武人翻身做主的好時機。要是李岩沒有這份狠戾,他倒是要懷疑李岩到底能走多遠了。
李岩吩咐道:“好了,你先下去休息吧。明天就先回府城,等有事了,再叫你過來。”他不但算在近期和田勇有接觸了,他覺得這次還沒有把田勇打服。這個時候田勇是不會真心降服與他的,所以他也不打算浪費時間。
“卑職告退。”武鼎拱手告辭。
李岩等武鼎離開之後,就去了校場,去看看原來守軍的訓練。有了府城的霹靂手段,夏邑縣的官軍沒有敢表示不滿的。
而且有了李岩連續大敗流賊的戰績,那些心理不滿意的軍兵也不敢離開部隊。但是他們不離開,李岩卻是不想留他們。他可不想讓這些害群之馬繼續禍害他的部隊,即便是維護治安的二線部隊,也必須要軍紀嚴明,令行禁止。
“老子是百總!不是小兵!”一個軍官大聲的吼道:“站在這裡做什麽?!你們想要幹什麽?!”
李岩正好過來,負責訓練的王仁甫向李岩抱拳行禮。李岩擺擺手,直接吩咐道:“繼續。”
王仁甫答應一聲,對手下命令道:“不服軍令!拖下去,打五軍棍!”
那軍官不滿的吼道:“李將軍!你這是什麽訓練法門?!整天介就是呆站著,俺們是官軍,不是木頭樁子!”
李岩沒有任何反應,還是面無表情的看著。
王仁甫手下的士兵上前,將那個軍官抓住。那軍官不滿李岩的漠視,怒吼一聲,突然甩開抓他的兩個士兵,向校閱台衝去。
還沒有等他衝到校閱台的邊緣,在校閱台前的軍兵們就上前,六七杆長槍從不同的角度捅過來。他避開了其中的兩杆對他要害刺來的長槍,可是其他的攻擊他卻是再也無法躲避了。
“啊~”的一聲慘叫,軍官被刺傷了四五處,痛苦的倒在地上。
王仁甫看李岩沒有反應,於是命令道:“意圖對將軍不軌,即刻斬首!”
“王八蛋!老子不服!”軍官忍著痛,大聲的喊著。
一個士兵上前,在那軍官的鼻梁上狠狠的踢了一腳,那軍官就立刻暈了過去。接著幾個士兵將那軍官拖了出去。一會兒之後,一顆血淋淋的腦袋被拿了進來。
王仁甫命令道:“掛起來!以儆效尤!”之後又對那兩個抓人脫手的士兵命令道:“由於你們兩個的失誤,差點兒造成一場意外。每人五記軍棍!”
兩個士兵半跪抱拳,回道:“是,屬下甘願受罰!”
李岩看看恢復了秩序的校場,大聲的說道:“爾等既然已經是我的麾下,那就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要是依然自由散漫,不聽號令,我行我素,絕不輕饒!”
校場上的官軍士兵們都抱拳,大聲回應:“屬下謹遵將軍教誨!”
李岩點點頭,對王仁甫吩咐道:“行了,你繼續訓練吧。一定要嚴格訓練,把他們的毛病都給治好了!”
“屬下明白。”王仁甫答應著。
李岩滿意的離開。這些官軍已經都比較聽話了,剛才那個死了的胡標是最刺頭的一個。這裡基本已經算是控制下來了,至於安置流民什麽的,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行。
他已經派錢二帶著部隊去了永城,先把縣城控制下來。禹城則是讓李牟來管理,那裡已經開始了安置流民的工作。
北京,中極殿。
崇禎召見兵部尚書陳新甲。錦州被圍的情況已經傳回來了,他現在十分憂心。要是錦州失陷的話,那防線就要後移到寧遠,甚至是山海關。那樣的話,北京豈不是****都要處在清軍的威脅之下?
“錦州的事情,兵部有什麽辦法?”崇禎問道。
陳新甲躬身回道:“臣等商議,前線情況不明,有可憂慮之處,也有可計議的辦法。不過咱們這裡距離錦州畢竟千裡之遙,還是要派人與洪督師面商為好。”
崇禎想了一下,問道:“河南的流賊有什麽新消息?”
“李自成躲避了起來,目前應該在豫西的山中。”陳新甲回道:“張獻忠雖然在河南南部作亂,不過有左良玉負責追剿,應該是不會有太大的為害的。”
崇禎總算是放心了一些,洪承疇的戰略是耗,把清國,還有朝鮮都統統耗倒,從而一勞永逸的解決北方大患。現在流賊的活動稍微收斂了一點兒,那要是論消耗的話,大明萬裡疆域,就算有些天災和流賊,也一定是能耗得過清國的。
於是點頭道:“嗯,是持重某國之論。那就派人去與洪承疇商議吧。陳卿家以為,派誰人前去為好?”
陳新甲裝作想了一下,回道:“兵部職方司郎中張若麒,為官清正,中正敢言,應當是合適的人選。”
崇禎想了一會兒,似乎張若麒的確是不錯的人選。點頭道:“好,那就讓他去吧。要讓他和洪承疇商量好了之後,盡快把結果報回來。”遼東集中了大明多半的邊軍精銳,不論如何,都是要盡快有一個明確的戰略,免得空費糧餉,虛耗時間。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