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工程師》第159章 鏜床
  第159章 鏜床
  忙完了招募士兵的活,李植開始做鏜床。

  鏜床是用來給有孔工件的孔洞進行加工的機床,早在十五世紀就出現了,是用來加工火炮的。近代較為成熟的鏜床是一七七四年由英國人威爾金森發明的,最初也是用來加工炮筒,後來改進了用來加工蒸汽機汽缸。

  作為一個工業設計師,李植當然知道鏜床的原理。

  李植如今已經作出了軸承,做出鏜床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李植做的是人力鏜床。鑄造了幾個齒輪做傳動裝置後,李植將人力轉動的旋轉力傳到了鏜杆上。在軸承中轉動的鏜杆十分穩定,鏜杆高速旋轉中逐漸向前運動,就能逐漸擴大加工物的孔洞。

  用鏜床來加工工件上的孔洞,比用鑽頭來鑽孔精確的多,能鏜出精度更高的孔。

  李植做出的鏜床是用來加工步槍槍管的,鏜杆李植使用的是自己能搜集到的最好鋼材——蘇鋼。雖然沒有合金鋼,但淬火再回火後的蘇鋼切削熟鐵是沒有問題的。

  李植帶著十個鐵匠在鐵匠鋪裡忙了十五天,做出了大明的第一台鏜床。

  做好了鏜床,李植在鏜床上為槍管做好了專門的固定槽,讓槍匠用鏜床鏜槍管。槍匠們先用細鏜杆鏜,再用粗鏜杆鏜,用了一天時間就鏜好了一根槍管。

  槍管鏜出來了,看上去挺好,但李植心裡沒底。他讓槍匠用尋常用藥量四倍的火藥檢驗鏜出來的槍管,發現火藥炸過後槍筒沒有裂紋,沒有問題。

  試驗成功後槍匠們圍著鏜床左看右看,為將軍大人製造出這麽精巧的機械讚歎不已。將軍大人一定是魯班投胎轉世,否則怎麽會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發明一個新物事出來?

  跟著將軍大人做事,前途似錦。

  “大人高明!”

  “大人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我造鳥銃造了十年了,還不知道可以這樣做槍管!”

  聽到工匠們的讚歎,李植得意地笑了笑。

  有了這鏜床,米尼步槍的製造速度可以極大提高。現在一天就能鏜好槍管,一個槍匠只需要七天就能完成生產一把米尼步槍的全部工序。比起以前一個月製造一把步槍的速度,鏜床能讓速度提高三倍。

  以前沒有鏜床,李植只能靠雇傭更多匠人來製造步槍。實際上李植已經把周圍幾個州縣的槍匠搜羅一空,再雇傭更多槍匠要去京城或者山0東了,這種思路的操作性和成本都十分不理想。但有了鏜床,加工槍管就快多了,李植也不需要繼續擴大自己的槍匠隊伍了。

  做出了鏜床,李植仿佛已經看到幾千幾萬把米尼步槍堆積在倉庫。

  有了更多的步槍,士兵們就能組織更多的打靶訓練,不怕打靶太多報廢槍支。因為經常打靶訓練,如今四千老兵的米尼步槍都快接近使用壽命了,需要裝備新槍。再加上四千新兵需要大量的打靶訓練,訓練需要的槍支數量是很大的。

  報廢的槍支用料是可以拆開來回收的,槍支的各個部件可以分別回爐重鑄,等於報廢的槍支重新製造不需要多少材料費,只需要人工費。而鏜床讓造槍的人工費大大降低了。所以槍支報廢重造就不需要多少銀子。

  李植立即讓五百個工匠全部停止了米尼步槍的製作,全部組織起來製造鏜床,要在一個月內造出一百台鏜床。只要有了一百台鏜床,五百工匠們輪流使用鏜床,就能在一個月內生產兩千多把米尼步槍,滿足八千士兵的訓練需求。

  ####
  十一月中旬,天0津的氣溫已經很低,寒風呼嘯。城北的土窩子已經無法幫助難民們抵禦嚴寒,到處漏風。好在給難民們的房子已經建好了——李植九月份在周圍州縣招募了一千五百泥瓦匠,加上難民們自己動手給泥瓦匠們打下手出苦力,兩千多戶難民家庭的新房子已經全部在十一月中旬建好。

  難民的房子鋪著瓦頂,防雨防風沒有問題,但為了趕工期,房屋的磚面上沒有塗石灰。水泥磚牆裸露著,看上去沒有那麽美觀。不過難民們沒有那麽多講究,他們之前在家鄉住的大多是漏風漏雨的茅草頂土屋子,能住上磚瓦房子已經非常高興了。

  以後等難民們收獲了糧食,生活富裕起來,再找人塗白石灰也不遲。

  不但如此,給難民們修建的屋子也比較小,一千五百泥瓦匠一共建了三千二百間屋子,算下來要三個難民合用一間屋子。不過這也不是大問題:給貧民們建的屋子聚集在小村子裡,在屋子和屋子之間留有很大的余地。等第一年應付過去了,第二年等貧民們收獲了糧食得了銀子了,就可以在預留的空間上擴建屋子。

  另外,難民們棉被棉衣不足。

  雖然被韃子掠去時候難民們也是帶著棉衣棉被的,這是窮人家唯一值錢的東西了,即便被韃子掠到遼東去他們也會帶著棉衣棉被。但以范家莊的標準來看,這些大明窮苦貧民們的棉衣棉被就十分寒磣——破破爛爛的棉衣,幾個人合用的棉被。靠這樣的裝備過冬,挨凍是難免的。

  李植不想自己領地上有人凍病凍死,十月份就讓人到周圍各州縣買了六千張棉被,又訂做了六千套范家莊士兵穿的製式棉襖,棉襖上染著大大的范家莊三個字。這些東西到了十一月中旬到位了。李植把它們送到了貧民們的村子,分發給貧民們。

  這些棉襖都是寬大的,貧民們湊合湊合都能穿上去。當然李植也給貧民們發了針線剪刀——棉襖尺寸差太多的話就自己動手改一改尺寸。明代的女人都是會做針線的,改一改衣服都是會的。

  農民們聽說將軍大人發過冬的衣服,歡天喜地領了去了。

  鄭暉組織吏員記錄哪家哪戶領了幾張棉被幾套棉衣——這些過冬裝備李植也不是白送給貧民們的,這些棉被和棉襖李植花了五千兩銀子,是要農民第一年收了租子後就歸還給李植的。農民第一年種春小麥,估計每戶能收入二十三、四石糧食,五口之間刨去吃食還能余下十石糧食換二十兩銀子,買一些棉衣棉被都是買得起的。

  見貧民們過冬準備不足,各種用度都不足,李植怕農民們缺過冬的雜用物資,乾脆又每戶借了五兩銀子給農戶,讓他們缺什麽就自己找商販購買,約好來年收了麥子時候用糧食還錢。農民千恩萬謝地拿了銀子,卻一個個不舍得用,都存了起來。

  不過手上有了錢,這些貧農真遇上困難了就有了依仗。

  安頓好農民,天氣立刻就轉冷了,寒冬來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