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鐵十字》339.第339章 北宅的咆哮(2)
  布魯克元帥的描繪鮮明勾勒了非洲戰局的現狀:

  在德國空襲蒙巴薩港口、佔領奔巴島與桑給巴爾島之後,包括蒙巴薩在內的肯尼亞海岸就被徹底封鎖,此時共有將近7萬英、美非洲戰區部隊滯留在肯尼亞境內,對各類物資需求極為急迫。糧食肯尼亞基本還能就地解決,但其他作戰資源十分緊缺,特別是從埃及撤退下來的英國各部隊、從非洲之角撤退下來的巴頓等部除隨身輕武器外,幾乎變成徒手兵,再加大量的傷員和其他平民,非洲戰區急缺燃料、藥品、軍械等供應。

  前往肯尼亞的海上通道已被軸心海軍掐斷,南非到肯尼亞的陸地距離超過5000公裡,而且基本沒成體系的鐵路或公路網可以利用,迫不得已的“美利堅物流公司”只能迅速組織空中運輸——大量物資通過空運進行補給,硬生生構建起了橫跨南非開普敦與肯尼亞內羅畢的非洲航線。因為整條航線的直線距離過遠(超過4000公裡),還特意在中途設一個加油中轉站——位置選在了讚比亞。

  南非境內加上當初滯留在肯尼亞的所有B-17、B-25、B-24和C-47機型一共近200架全投入到了運輸當中,由於整條航線過長,沒有任何戰鬥機能提供全程護航,除讚比亞中轉機場留了一些戰鬥機和防空部隊防止敵軍侵擾外,其余路程全靠這些執行運輸任務的轟炸機或運輸機自己飛過去。

  唯一值得盟軍慶幸的是,由於整條航線橫亙非洲內陸,最近處距德國控制的基地也超過600公裡,再加轟炸機與運輸機飛行高度相對較高,控制奔巴島與桑給巴爾島的德國海航中航程最遠的Bf-219們不太適合承擔此類截殺任務,只有加掛副油箱的Fw-190A才可以去航線上偷襲一把,但德國人嘗試幾次之後發現效果很不好——雖然美國機群沒有護航,但密集編隊的自衛火力讓有限的Fw-190飛行員們感覺面對一隻豪豬無法下手。

  打來打去的戰果不大,還額外損失了好幾架Fw-190,情況一直匯報到霍夫曼這裡,他通情達理地表示海航的重點是管住沿海地帶,不要讓英美運輸艦過去,因為一條船的物資輸送量等於盟軍用飛機運半個月,空中補給隨便讓美國人去折騰——他個人對此表示不看好。有了元首的明確指示再加現實困難,德國飛行員心情好的時候出擊去打一下,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懶得看,最近一兩天已慢慢放棄了此類截殺任務,連動都懶得動了。

  實際上美國陸航還是折騰出了名堂,天氣好時,非洲航線隔天能有100多架次的飛機從南非抵達肯尼亞,平均一天空運量可達500-600噸,雖不必為7萬人空投糧食,但運輸規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燃油且必須消耗在中途,所以非洲戰區每天真正能到手的補給不超過200噸,德國最高統帥部對此做過估算,認為危害不大——非洲戰區靠這點物資供應水平維持不了5萬以上部隊的作戰。

  美國人也確實不死心,嘗試通過快速商船偷偷摸摸給肯尼亞運送物資,但一來德國飛機和U艇盯得很緊,商船幾乎沒有能活著抵達肯尼亞沿岸的;二來蒙巴薩港口已被徹底破壞,幾乎無法運輸,除非先行建立人工碼頭。非洲戰區經過評估後認為見效太慢,緩不濟急,最後還是選擇完全空運,否則憑現有轟炸機群,真考慮建人工碼頭的話美國是可以對奔巴島和桑給巴爾的德軍進行大規模空襲的。

  讓英美方面寬心的是,大量傷病員隨同機群撤到了南非:經過十天的努力,從肯尼亞撤走了將近2000的傷員送往南非治療——這保證了部隊的士氣,接下去就要撤退滯留在肯尼亞境內的3000多平民——大多數是埃及、索馬裡、蘇丹、肯尼亞殖民地官員和僑民,他們都排隊等待前往南非的飛機。

  非洲戰區總司令艾森豪威爾中將自認為自己指揮打仗的能力不如巴頓,但乾這項工作非常得心應手,於是司令部高層迅速形成了默契分工,艾森豪威爾主抓全局並側重後勤與管理,巴頓和拉姆斯登主抓英美官兵的訓練與整編,度過最初的慌亂之後,大部分部隊都安定了下來,各種建制與組織逐步恢復。

  非洲戰區整體局面趨於穩定,但期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多次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澳、新部隊提出,雖然拉姆斯登是個好長官,但他們不想再和英國部隊為伍了,要求加入美軍序列。這對大不列顛的聲望是個很大打擊,為這件事內部有一堆人抨擊丘吉爾,不過他已將全部責任都推到亞歷山大上將身上了。經過倫敦、華盛頓、堪培拉、惠靈頓等多方協調,最後同意將澳、新部隊補入巴頓的第二裝甲師,將埃及等各方面撤退下來的英國部隊補入英軍第78師——由於該師師長已陣亡,暫由拉姆斯登以軍長職務兼任。這樣一來,非洲戰區一共轄有5個師,兵力上勉強是滿員了,但裝備上實在是差得太多,特別是第二裝甲師,掛著裝甲師的名頭連一輛坦克、一輛裝甲車也沒有,幾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輕裝步兵師,總算是艾森豪威爾從其他部隊這裡勻出了包括40輛坦克、50輛裝甲車、80門火炮在內的重裝備交給第二裝甲師。

  補給問題暫時緩解了一些,但非洲局勢卻越來越糟糕。

  布魯克用焦慮的語氣說道:“德國人在拿下喀士穆,壓倒蘇丹當地力量之後,已將兵力開到了蘇丹和埃塞俄比亞邊境線上,海爾-塞拉西皇帝一直在抵抗,但這次來的顯然不是笨拙的意大利人,而是古德裡安最負盛名的裝甲部隊,那些比中國軍隊裝備好不了多少的埃塞俄比亞部隊恐怕支撐不了多久,邊境部隊已紛紛潰退,雖然亞的斯亞貝巴還在手裡,但淪陷是遲早的事情。”

  原本丘吉爾有一個計劃,想把澳、新軍隊安置到亞的斯亞貝巴協助埃塞俄比亞人一起抵抗德國軍隊,為後面非洲戰區的布防和增補贏得時間,雖然拉姆斯登據理力爭說從埃及開始一直遭受德軍追殺且裝備奇缺的澳、新部隊根本沒可能完成這個任務,但倫敦方面依然堅持己見——結果憤怒異常的澳、新兩個師主官斷然“獨走”,不但直接拉走了部隊向南撤退,還向國內告丘吉爾的狀,認為他“蓄意謀殺澳大利亞與新西蘭自治領的軍隊”,兩個師長想得很清楚——在阿斯旺“兵變”過一次後,再想與英國人善了是不可能的,乾脆就死硬到底,直接要求加入美軍序列。

  乾這件事他們是有底氣的——不但所有士兵都表示擁護,在向澳、新國內民選議員哭訴後也激起了滔天怒火,更有人提出為什麽要派遣軍隊去歐洲參戰?德國人又沒打我們。因此整件事最後只能不了了之,連帶英國部隊一起向南撤退——而這一點又違背了丘吉爾當初對埃塞俄比亞人的承諾,搞得他裡外不是人,為此不得不再次接受議員質詢。

  與會眾人不明白為什麽德國人一定要費時費力替意大利人打下手,但沒人對埃塞俄比亞的前景看好,他們估計埃塞俄比亞全境淪陷不會超過半個月,再往南可就是肯尼亞了。

  以布魯克元帥為代表的軍方高層經過仔細研究得出一個結論:要挽救非洲戰區光靠空中補給是不行的,哪怕現在非洲戰區齊裝滿員也不見得能打過德國非洲集團軍,因此必須追加兵力,然後他們以英國地面部隊數量奇缺、裝甲部隊尚在訓練為由,希望美國向非洲增兵。潛台詞很明顯,如美國不能或不願增兵,那非洲戰區現在就可以開始考慮向南非撤退了。

  沒想到羅斯福總統和美國軍方居然對增兵方案表示讚同,但反過來將了英國人一軍:美國可以抽調援非陸軍部隊,可美國海軍主力必須在太平洋對付日本人,希望英國人派遣相應海軍力量——反正英國主力艦從太平洋戰場抽身後能投入使用,美國大西洋艦隊出其他軍艦,援非戰役就可以發起了。

  美國人說得很明白:皇家海軍主力艦現在並未有太多作戰任務,日本海軍主力又進了地中海,軸心也許會發起馬耳他戰役,馬耳他的淪陷不可避免,但卻是進行援非戰役的最佳空檔期,如英國願意承擔這項職責,美國可以多歸還一艘喬治五世戰列艦回國。

  這個反建議擊中了英國的軟肋,要增兵就要打通海上交通線,一場海戰在所難免,丘吉爾原希望把太平洋艦隊主力拉過來,但美國人顯然不這麽想,於是皇家海軍被逼必須考慮依靠現有力量進行肯尼亞登陸戰。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