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的話立即引起了眾人高度關注,丘吉爾一直緊皺的眉頭忽然松開了,他欣慰地說:“請繼續講下去,我們都在認真聽。”
“德國人除面臨補給問題外,我們同樣不能忽視地形特征對戰局推進的影響。”伊斯梅給眾人打了一針強心針,“這也是有利於我們的。”
經過伊斯梅的分析與判斷,眾人都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肯尼亞北部有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其交通地形都不利於重武裝的大兵團作戰,巴頓率領徒手兵乘坐汽車輕裝前進都繞了很大圈,重裝備決然通不過該地段。要想從陸地進攻肯尼亞只能迂回——一是從索馬裡迂回,通過肯尼亞東部狹長的平原地帶向蒙巴薩方向進軍,另外是從西面的烏乾達迂回,在巨大的維多利亞湖北側插入肯尼亞。
“後一條德國人肯定不會選,因為他們沒法得到補給。”伊斯梅用教鞭在地圖上描繪德軍可能的進軍路線,“德軍要進攻肯尼亞只能從索馬裡走,而索馬裡自身道路系統也非常糟糕,我對德國人最樂觀的估計是3月中下旬他們能跨過索馬裡與肯尼亞邊境,因此我們還有時間。如果有足夠的海軍兵力,我們很容易遏製德軍攻勢——東面那條狹窄的平原通道全在艦炮火力威懾之下,擁有製海權的肯尼亞是非常安全的。”
“可現在我們並不擁有製海權。”托維小聲反問道,“這種情況下怎麽辦?”
“我們還擁有一個優勢——製空權。”伊斯梅解釋道,“我發現德國人幾乎不干擾目前的非洲航線,不是他們不清楚這條航線的意義,而是他們對此無能為力,我們可以利用大量轟炸機對德國人的補給線、通行道路進行大規模轟炸,遏製、遲滯他們的進攻速度,破壞他們的補給路線,削弱其進攻能力,哪怕德國人獲得了製海權也沒用,艦載機是沒法和重型轟炸機較量的。”
大家聽了連連點頭。
“假如軸心控制了製海權,雖然我們幾乎就不能再扼要防守,但某種程度上就減輕了直布羅陀的威脅——他們只能向一個地方進攻。如果我們得到足夠的力量,在敵人攻打直布羅陀時甚至可以嘗試在索馬裡登陸並發起反攻進行牽製;萬一敵人的首要目標最後變成控制肯尼亞沿海,那直布羅陀就得救了。”
伊斯梅的言語緩解了會議的緊張氣氛,眾人終於意識到:如果有足夠的重型轟炸機和運輸機,不但非洲戰區的部隊能得到更多、更充分的補給,還還有余力去空襲德國部隊與補給線,進而無限制拉長德軍進入肯尼亞的時間,迫使敵人打他們不擅長也不情願的消耗戰,德國在非洲投入的力量越多,他們在其他地方能使用的力量就越少。
“而且拖長時間還有一個好處,可盡快驅走日本人。”伊斯梅問道,“日本艦隊還能在印度洋或地中海呆多久?2個月?3個月?半年?我就不信他們永遠不回去!”
聽完分析,大家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直布羅陀與非洲戰區至少能保住一處,如果德國人在戰略抉擇上犯錯誤,兩個地方不但都能保全,還有反攻埃及的希望——那就意味著重新將軸心海軍關進地中海的牢籠裡。
“我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值得考慮。”龐德聽完之後立即表態道。
“我也讚同。”托維對此持肯定意見。
“我認為是目前比較理想的應對之策。”布魯克元帥總結道,“是否我們先將這個思路與美國方面溝通一次?”
伊斯梅補充道:“當務之急是補充飛機,無論重型轟炸機、戰鬥機還是運輸機,一樣都不能少,越多越好。”
龐德馬上接上:“這一點美國人的動作比較快,他們的登陸部隊還在選調,但飛機與護航航母已率先出發,預計10天后能到開普敦,船隊運來了當前最急需的物資與裝備,護航航母上整整齊齊全是B-25、B-24、B-17、C-47等機型,他們打算將空運規模再提升1-2倍。他們認為無論登陸是否執行,都必須保障非洲戰區各部的補給,但尚未考慮過大規模空襲,或許是數量不夠的緣故。”
“美國方面已通知我,2-3月份將暫停向第八航空隊提供轟炸機補充,全數轉運南非方向。”布魯克補充了一句,“因此飛機運輸船隊會陸續出發抵達開普敦。”
被各種意見衝擊得頭昏腦漲的丘吉爾好不容易在黑暗中抓到了伊斯梅給予的曙光,當然不願意放過,他考慮了一下後緩緩說道:“伊斯梅中將,我現在授予您為臨時上將,全權負責策劃這個行動並與美國軍方高層進行直接溝通,您可以抽調您認為得力的人員共同配合完成該計劃,不過在此之前務必與非洲戰區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將軍達成一致並取得他的支持。我們暫按3月下旬的時間表考慮執行,然後再看日本海軍的去留情況決定選擇哪個方案。當務之急是先加大物資輸送力度,讓空運的力量發揮到極限。”
皇家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弗雷德裡克-阿爾傑農-波特爾上將插話道:“那……對德戰略空襲呢?”
“只能縮小規模了,其實暫停1-2個月也沒什麽大不了,正好給第八航空隊也喘口氣。”布魯克元帥用無可奈何的語氣說,“他們最近幾個月死人實在太多了,都快有點堅持不住了。”
大家都點點頭表示理解,其實很多人都在心裡嘲笑:美國人什麽都好,富裕且大方,丟船、丟軍火、丟裝備眼都不眨一下,唯獨就是不能死人——印度洋戰役前前後後丟了不到十萬人,美國國內就沸反盈天,報紙連篇累牘地聲討,迫使羅斯福總統發表講話安撫民眾。你看看斯大林丟了幾百萬,德國元首丟了一百來萬,大英帝國也丟了幾十萬,國內照樣穩如泰山。
美國人歸根到底還是世面見得太少——這是全球大戰,不是美墨戰爭!
當然,美國人心裡也挺委屈:這次大戰才打了一年多,死亡人數已5倍於上次大戰,是美國歷史上死人第二多的戰爭了——僅次於血流成河的南北戰爭,如果說經濟損失,恐怕已是美國建國以來歷次戰爭的總和了。
此次會議創造了英國戰時內閣的記錄,一直從傍晚7點開到清晨7點,整整持續了12個鍾頭。
就在散會的同時,聚集全部力量的庫梅茨海軍中將決定挪威巡洋艦隊向西進行大范圍搜索,因天氣不好,Ar-272們無法起飛,他只能靠各艦雷達配合目視搜索,由於整支艦隊一共只剩下四艘驅逐艦,於是約定呂佐夫號與提爾匹茨號各帶一艘,由希佩爾號衝在最前面,帶兩艘驅逐艦。
昨天深夜,收到JW-51B護航軍艦將加速趕來增援的情報之後,JW-51A船隊立即回轉,中午時分的主要位置在熊島西南方向60公裡處,與德國艦隊距離不到70海裡。德國人沒料到英國人這麽快就乾脆利落地回去,雖然佔有速度優勢,但一直沒逮住運輸船隊主力,只有掉隊的英國掃雷艦木莓號在中途鬼使神差般與希佩爾號不期而遇,結果挨了一頓狠揍後沉入海底。
2月4日,天氣依然不好,一直查找不到確切目標的庫梅茨深感壓力重大,有一段時間他都認為英國艦隊已從自己的搜索網裡鑽了出去。但希佩爾號發來了明確電報:“經審問木莓號上幸存的水手,他們當初接到了退回命令,整支艦隊應該已調頭撤退……”據此,庫梅茨認為英國船隊還在附近,決心繼續挺近並加大向西、向南的搜索力度。
霍夫曼在海軍司令部呆了一天,結果一無所獲,最後悶悶不樂地離開了。
2月5日,天氣略微變得好了一些,能見度依然不高,但運氣忽然開始光顧德國人——伴隨希佩爾號出擊,一直衝在最前面的Z4號驅逐艦在雷達上發現了疑似英軍船隻的信號,當即撲過去偵查並隨後看清了目標:2艘受重創的英國護航軍艦在1艘英國護衛艦、1艘掃雷艇的伴隨下蹣跚前進——正是在前幾天交戰中嚴重受損的英國軍艦,一艘是謝菲爾德號,另一艘是昂斯洛號,最高速度不到17節,此時英軍還未察覺德國驅逐艦到來。
考慮到對方雖遭受重創依然還有一條巡洋艦在場,Z4號不敢造次,一邊悄悄跟在後面,一邊連連發出信號提醒其他友艦趕來匯合。上午11時,Z4號終於被英國護衛艦發現,在發現只有一艘德國軍艦跟蹤後,他們曾想憑借2艘已重創的軍艦將其消滅,但Z4號巧妙地躲過了他們的追殺,每當謝菲爾德號轉過來時就遠遠避開,一旦敵人繼續逃跑,他就拚命貼上去,用不緊不慢的速度吊在身後並通報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