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鐵十字》943.第935章 帝國夕陽(下,7200票加更)
  唯有既不是當事人且級別也不夠的特納對此不知情,但住院的金上將已委托特納全權代理他的職務,這話就不能瞞著他。特納是聰明人,一看這場面就明白了,他只是覺得詫異:這種場面下丘吉爾居然還想搞政變?他居然有如此瘋狂?

  “說句實話,我並不認為丘吉爾首相穩定政局的想法最終能成功,我們在英倫三島只有10多萬部隊且部署在不同位置,英倫本土有300萬部隊,即便比較精銳的也有100多萬,我方力量上處於弱勢。現在航運斷絕,單靠這10多萬人控制不了整個大不列顛。唯獨有一點必須認識到:如果英國真投降,這10多萬人同樣也救不回來。”杜魯門道,“既然注定要損失這10多萬人,還不如利用他們拖一段時間,就對我們來說非常要緊。”

  李海沉吟道:“消息傳出後,無論成敗都會成為朝野的眾矢之的。”

  杜魯門點點頭,這後果他想到了,大家想法差不多:杜魯門敢支持丘吉爾搞政變?將來他會不會在美國也搞政變?這是個很危險的先例。

  他已去找過霍普金斯核實情況,對方首先肯定了有這回事,但闡述了不同意見:“這是萬不得已用的,希望您慎重。”

  馬歇爾問:“能不能讓英國人在和平條件中寫入這一條?停戰可以,要拿走裝備也可以,但不能扣押我們的人,這10萬人讓他們回國。”

  “我看非常困難,德國人不會同意。”李海搖頭,“現在的關鍵是不能讓希特勒拿到那2艘裝甲航母,就算我們不能拿到也不能讓德國人拿到。”

  “英國人為什麽要讓德國拿到那幾艘軍艦?就因為冰島戰役擊沉了對方1艘航母?”馬歇爾問,“皇家海軍就不能學德國人有點骨氣,來個彩虹?”

  彩虹是當年德國公海艦隊在斯帕卡灣集體自沉的代號,為這次自沉,德國最後付出了沉重代價——國內民用船舶被搜羅一空。該事件很有名,以至於管陸軍的馬歇爾都記憶猶新。

  “英國人不會這麽乾,他們是攪屎棍出身,怎麽可能去幹自沉這種事?另外擊沉的德國航母不是1艘,是2艘。”特納補了一句,“1艘德國航母在重創後於返航途中被英國潛艇擊沉——可憐的皇家海軍終於取得了唯一戰果,還是靠潛艇取得的,當然這艘潛艇也完蛋了。”

  由於日向號傷勢嚴重,德國海軍決定取道北海回國而不是回地中海修理,結果卻在半路被英國潛艇用魚雷擊沉——真是倒了大霉!好在英國即將投降,身為海軍司令的霍夫曼下了死命令,英國佬那2艘裝甲航母一定要拿到手!

  李海對海軍力量對比非常敏感:目前大西洋艦隊主力是3艘艦隊航母加3艘戰列艦,到8月份是5艘航母加3艘戰列艦,德國目前是5艘航母加8艘戰列艦,預計到8月份不會有新增主力艦,如果美國能拿到英國這幾艘戰列艦,大西洋海軍實力對比將極大縮小甚至扯平,如果德國拿到這幾艘主力艦,麻煩就大了。盡管他也對政變這件事本身不看好,但認為拖延一段時間是很有必要,哪怕最後英國撐不下去,讓丘吉爾帶4艘主力艦來美國或加拿大,或只要那2艘航母來北美都行。

  退一萬步說,哪怕讓丘吉爾想方設法弄沉都好!

  “如果我們得不到這些軍艦,能讓我軍出面或者依英國愛國人士弄沉他們麽?”

  “很難,英國人對這幾艘軍艦看得很緊,形勢最緊張時也不肯把保護那裡的高射炮、戰鬥機和防禦部隊予以調用,要下手幾乎不可能……”

  杜魯門現在有點懊悔:早知道德國人會損失2艘航母只剩2艘正規航母,尼米茨艦隊不該這麽早撤,應該再去拚一拚,打一打,哪怕1:1拚完,德軍冰島方向就只剩最後1艘航母,另外讓陸航和英國皇家空軍再拚一拚,說不定冰島戰役勉強能打出一個死中求活的結果。熬過這個月,本土2艘航母,英國2艘航母,海軍力量一下子就扳回來了!

  他不知道德國在地中海還安排了第二波增援力量,無非打贏了沒用上而已。

  當然這也就是事後想想,世界上哪有這麽多後悔藥好吃?

  杜魯門壓住心頭的懊喪,轉而又考慮起其他問題:現在巴西局面急如風火,必須采取有力措施,讓丘吉爾吸引一點視線,減輕壓力就好——勉強算是死馬當活馬醫。

  李海猜到他在想什麽,提示道:“總統當初還有一句話,出於美加、英美關系考慮,他個人不太希望丘吉爾來加拿大組織流亡政府。”

  杜魯門點頭:“現在情況如此,做些調整,如果丘吉爾首相能帶4艘主力艦,不,2艘航空母艦過來的話,我們應該予以歡迎。”

  其他人看了看,默默表示讚同。

  杜魯門最後一錘定音:“那就這麽決定了,通知部隊接受丘吉爾的命令,但不要卷入太深,而且不要有特別明顯的暗示,更不能殺英國人。”

  馬歇爾想說什麽,又覺得很苦澀,說不出來。

  “重點是解決巴西問題,4個師已完成登陸,尼米茨將軍的艦隊也抵達加勒比海一線,你們認為應該從何下手?”

  “陸軍計劃再增援6個師(其中1個裝甲師)過去,不過原定抵達累西腓地區、裡約地區,現在航線遭到德軍威脅,需要海軍協助。”

  “海軍計劃是先讓陸軍在委內瑞拉、圭亞那一線待命,等新航母正式成軍加入艦隊後由尼米茨將軍去和德軍交手。”由於金上將不在,海軍計劃由特納闡述,李海雖然是海軍出身,但作戰不是他的強項,“情報顯示德軍在南美是由2艘航母、2艘戰列艦組成的分艦隊,我們希望自身實力強一點,避免無謂損失。”

  杜魯門微微頜首:經過連續失敗,現在海軍、陸軍都謹慎多了,沒人敢托大說一定有能力擊敗對手。陸軍認為確保勝利要集結3:1的優勢兵力,海軍認為至少要在艦隊規模上超過對手才有勝算。

  “時間怎麽定?”

  “6月末完成6個師調度,正好海軍艦隊也整合完畢,可一致行動。”馬歇爾解釋道,“麻煩的是陸航,這兩年來連遭重挫,為南美方向準備的兵力在冰島戰役中損失一空,阿諾德將軍急得頭髮全白了。”

  說起陸航杜魯門也是歎氣:陸航算是這麽幾年裡為數不多、一直敢打敢拚的部隊。在歐洲時頂著損失搞戰略空襲,後來非洲戰役、加勒比海戰、百慕大戰役、紐芬蘭戰役、冰島戰役、跨大西洋戰略運輸屢屢出擊,前前後後陸續損失的陸航機組已過萬(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重型轟炸機或運輸機),還不包括在遠東、太平洋、印度(駝峰航線)上的損失。

  這次冰島戰役是第一次出現抗命或消極怠工,在多方斡旋下,事態最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處理,不服從命令的人在拿到警告或降職處分後調往太平洋前線服役。目前陸航編制和飛機可輕而易舉補上,但損失的熟練飛行員卻不好彌補,參聯會做過統計——戰前陸航服役的一線機組除轉職成地面部隊和因病因傷退出外,存活率不到10%,其中7%的比例是因為擔任教官退出一線。換而言之,戰前服役的陸航官兵完好率只有3%!(當然很多人沒死,生活在戰俘營而已)

  “讓海航分擔一點吧。”杜魯門轉過頭對特納道,“起碼加勒比海上的海航應協助完成作戰任務,百慕大島的防守任務也交給海軍了。”

  特納硬著頭皮應承下來。

  唯一的好消息是飛機型號有了飛速發展:到6月初,完成流星式噴氣機訓練的飛行員終於超過1000人,其中陸航800(含英國300人),海航200;噴氣機月產量達到600架/月;海航對主力艦載機進行了大規模換裝,部分艦載戰鬥機編隊換成了F4U,老舊的SBD和TBF們終於開始為BTD代替,特納所說的還要一個月準備期不光是軍艦,還包括機群換裝——這已是拚命壓縮後的最快時間。

  一直被詬病的艦隊偵察機也終於有了著落:水偵替換為柯蒂斯公司緊急生產的海鷹,性能比以前海鷗和翠鳥都大有進步,最快速度突破500公裡/小時,航程接近1800公裡(加副油箱),雖然比起日德通用的Ar-372水偵還有點差距,但差距大大縮小;艦上偵察機使用了F6F偵察雙座型,最大速度掉到547公裡/小時,加掛副油箱時航程2000公裡,不掛副油箱可從護航航母起飛。美國艦載偵察機的思路與日德有些出入——不追求大航程,但安裝了作用距離80公裡的對海搜索雷達,可有效幫助觀察員減輕作業負擔。

  “就這麽定了,等會將意見發給倫敦,下午我去探望總統,他的病情很不穩定。”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