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4月成績果然比上月差不少,唉,求點月票吧……
9月19日,以巴頓陣亡和谷地守軍投降為標志,這場前後持續2個多月,融陸、海、空等多兵種、多戰場、多維度交手於一體的大型戰役終於緩緩落下帷幕。因整場戰役基本發生在巴西境內而被稱為巴西戰役,或更精確地稱呼為“南大西洋-巴西戰役”
整場戰役的始作俑者其實是巴西人,如果不是巴西當局派遣第一遠征師試圖一舉消滅德軍美洲派遣部隊和美洲共和國,戰役開端可能會截然不同,但巴西人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後就再也關不上了:巴西遠征軍覆滅、紹肯集群出擊、德軍克蘭克分艦隊策劃登陸與裡約政變等一連串事件將德美對抗推到白熱化程度,尼米茨的反擊、隆美爾大舉進攻及薩爾瓦多戰役則是其中最為高潮的部分。
實事求是地說,美軍雖然在整場戰役中呈現兵敗如山倒的局面,但如當初在個別關鍵節點上發生不同變化,很難說德軍一定能笑到最後,最起碼不可能像目前贏得如此輕松。
第一個關鍵節點是德軍潛艇埋伏陣,飽和雷擊廢掉了尼米茨艦隊不少力量,使其最後只能勉強與克蘭克打出航母2:3的交換比,如沒有這場預設性埋伏,雙方戰果很可能是1:3,且TF48艦隊在海戰結束後依然能保有相當實力,甚至有可能搶在德軍主力艦隊抵達南美前先發起一場登陸戰役,這將平添不少變數;
第二個關鍵點是德軍艦載火箭攻擊,這次飽和攻擊重創了薩爾瓦多的空中實力,給守軍造成極大混亂,德軍主力艦隊掩護部隊在薩爾瓦多強行登陸成功。如果沒有火箭先發製人的飽和洗地,德軍奪取薩爾瓦多製海權和製空權絕沒有那麽容易——畢竟美陸航在該地實力不弱。
正因為兩個關鍵節點上德軍佔了先手和優勢,使戰役越到後面越呈現勢如破竹的局面。
德國為此得到的經驗教訓是:XXI和XXIII型潛艇作用非凡,應大力建造,其他潛艇都徹底過時了;火箭航母是威懾性武器,但液體燃料現場灌裝太麻煩,亟待改成固體燃料提高效率並縮小體積,另外還希望火箭承載艦艇速度更快、防禦更強。
海軍現在腦筋很靈活,承擔發射任務的導彈航母還未返回,立馬牽頭設計以希佩爾級為藍本稍加放、全新的導彈巡洋艦:
該艦總體規劃標準排水量1.75萬噸,滿載排水量2.2萬噸,裝備12門128mm高平兩用火炮和其他中小口徑高射炮用於艦艇防空,主要攻擊武器為導彈:要求擁有6座4聯裝反艦、反地彈道導彈(共48枚),8座四聯裝巡航導彈(共64枚)、6座雙聯裝防空導彈(共48枚)。
並進一步提出升格為六位一體火箭打擊力量:水面艦艇、潛艇、重型轟炸機、地下發射井、公路機動發射、鐵路機動發射,暗示還準備讓導彈巡洋艦發射超級炸彈。
更瘋狂的設計師從霍夫曼提出的防空戰列艦中受到啟發,希望以日本大和級和H44型戰列艦為藍本,建造超級導彈戰列艦,代號H50型導彈戰列艦。
該艦排水量至少10萬噸,速度30節,續航1.5萬海裡,原則考慮常規動力(如超級動力成熟也可考慮使用),防空依然還是128mm、40mm高射炮+密集陣的組合,渾身上下卻林林總總有近800枚各類導彈(含備彈),希望一口氣建設4艘打造全球獨一無二的超級火箭編隊,直接把敵人“炸回石器時代!”
霍夫曼目瞪口呆地看著他們在“邪路”上越走越遠,卻還不得不違心地表示讚同進行探索設計,甚至“忍痛”把“武庫艦”名頭都交了出去,包括鄧尼茨和施佩爾在內的一堆高層歡天喜地用上了這個名字,一堆火箭、造船專家和統帥部參謀奉承元首“天才地、創造性地、全面地”推進了全球戰爭學說,是“亞歷山大大帝以來最偉大的軍事家!功績遠超拿破侖皇帝!”
霍夫曼知道他們深怕自己在戰後大刀闊斧地削減海軍軍費,一定要找點事出來搞,好在圖紙歸圖紙、經費歸經費,這是兩回事。
至於美國從中獲得的經驗教訓和德軍基本相同,杜魯門在參聯會上拍了桌子:“大威力火箭和超靜音潛艇美利堅一定要有!沒這些東西,合眾國生存就無法保障,就談不上有影響、有作為的大國地位!”
至於這場戰役中巴頓某些過於激進的做法,如將小羅斯福集群靠前部署、薩爾瓦多不及時撤退而先去打反擊等做法加速了第5集團軍的崩潰,但即便在這方面應對得到,頂多是減少本方損失、給德軍找些麻煩而不可能扭轉乾坤。
最後戰果連德軍自己都覺得出乎意料。
整場戰役從紹肯參與巴西政變、登陸裡約熱內盧開始到巴頓集群最終投降,德軍一共斃、傷、俘美軍近15萬人,其中美國陸軍(主要是第五集團軍)13萬多,美國陸航7000余人,美國海軍近萬人。
美國陸軍被重創或殲滅的師級番號5個、6個師級單位遭到中創損失一部分力量(包括大紅一師和第一騎兵師);各類坦克、火炮、車輛被摧毀和繳獲不計其數。
美國海軍損失120余萬噸各類船舶(含軍艦、貨輪),光薩爾瓦多港內被德軍繳獲的貨輪就超過20萬噸,損失最慘烈的是海軍最後一批精銳的艦載機飛行員損失超過80%,以至於大西洋艦隊今後一段時間都必須從其他戰場抽調熟練飛行員。。
美軍陸航前後損失各類飛機近4000架,其中2800余架在戰鬥中損失(含被擊落、重創無法使用、事故墜毀等),1100余架在地面、貨輪上被摧毀或被俘,其中巴頓所部最後待過的谷地內外四周遍布近千架飛機殘骸(不分德美)而被稱為“傷心谷”、“飛機墳墓”、“銀谷”——從空中望下去因飛機鋁構件殘骸在太陽下閃閃發光而得名。
整場戰役直接經濟損失高達近200億美元,光被德軍擊沉的軍艦、輪船就價值不菲,60多萬一架的B-29雖掉得不算多,但幾萬、十萬美元左右的C-46\C-47\P-51\P-47的損失不計其數,至於幾萬美元一輛的坦克和裝甲車輛都以千為計數單位。
為奪取戰役勝利,德軍也付出了不小代價:克蘭克分艦隊2艘正規航母、2艘護航航母沉沒,1艘艦隊航母重創,其他輔助軍艦和潛艇也沉沒了一批,3艘戰列艦雖未沉沒,也傷痕累累。陸軍前後作戰累計損失逾萬(陣亡4000余),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一共損失了600多架飛機和將近一半機組。
代價雖不菲,整體而言戰役極為成功:
第一,擴大並捍衛了新生的美洲共和國。美洲共和國原來處於巴西虎視眈眈的威脅之下,這次戰役中不但成功鞏固,還擴大了領土范圍,總面積將近90萬平方公裡,幾乎相當於第三帝國歐洲本土面積,唯獨人口400余萬偏少;
第二,樹立了第三帝國在南美的絕對威望。從門羅主義以後,南美霸主一直都是美國,雖然拉普拉塔集團或其他南美各國都有反對美國的想法,但沒人敢付諸實施,第三帝國以狂暴流的打法揍得美帝生活不能自理,現在所有南美國家都知道德國不好惹,寧惹美國也別惹德國。
第三,獲取了極其有利的戰略態勢。巴西戰役獲勝後,德國在南大西洋的勢力范圍從馬島、阿根廷一線一直擴張到薩爾瓦多一線。借德軍這身虎皮,設在裡約,最初只有2個州的蒙特羅巴西政府不但將勢力范圍擴大到東部6個州,還得到中部2個州效忠,控制州數量上與設在累西腓的另一個巴西政府幾乎半斤八兩,且蒙特羅控制面積更大,巴西國家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招牌已隱隱約約要打出來了。
第四,沉重地打擊了美國的戰爭意志。南美戰役開始前,杜魯門確信絕不會在其任內提出媾和,但巴西戰役告一段落之際,他愕然發現,日德兩路對進,步步緊逼本土,再不媾和就真完蛋了。現在美國內部思維已變成必須要與歐洲停戰,分歧在於怎麽停、用什麽代價停。
“巴頓真死了?”聽完凱特爾遞交上來的報告,霍夫曼沒過多關注戰事進程,先問起這個。
“真死了!坐在坦克裡被打死的……”凱特爾雖不明白元首為什麽專門問這件事,但知道元首喜歡勇敢的將領,便道,“這是位勇敢的將軍,聽俘虜們說他幾次三番拒絕撤退的飛機,堅持留下來和士兵同生共死,聽到他陣亡,俘虜們都哭了。”
他立即給戈培爾打電話:“博士,您送來的資料我很滿意。我演講的題目就叫《巴頓之死與美利堅的前途》,考慮9月26日對美演說,讓‘歐洲之聲’預先造勢,那天也是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日?”
“是的,您沒記錯,我會貫徹您的要求全力造勢。”
霍夫曼微微一笑:“那就是這一天了,我要告訴美國人民關於戰爭與和平的真相,不能再讓他們被政客玩弄於鼓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