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南北滅隋唐》598.第598章 塵煙四起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在原本歷史上,隨著隋煬帝楊廣失去關隴鮮卑軍事貴族集團的支持,加上他好大喜功大興宮室、無休止的徭役以及三次征伐高句麗的不斷失敗,讓整個隋帝國民怨沸騰。

  當王薄第一個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帶頭反抗隋帝國的統治時,將整個大隋帝國的造反旗號帶頭舉起,從此開始了造反有理,帶頭造反的偉業,轟轟烈烈的隋末亂世開始了,也將盛極一時的隋帝國徹底毀滅。

  在王澤之前的設想中,如今的歷史已經被自己改變的亂七八糟,雖然隋帝國因為楊廣的一番折騰必然還會有人造反,可是他根本沒有料到居然第一個舉旗造反的人依然是王薄。

  因為當初王澤與王勇兩父子就是在佔據了整個三齊之地,並且在周邊各地折騰了數十年,甚至還把包括三齊在內整個黃河下遊的人口幾乎全部遷徙到了夏國,一直到如今這些區域都是隋帝國人口比較稀少的地方。

  王薄原本歷史上就是三齊之地長白山(章丘一帶)人士,按說他早就應該在王勇父子對當地民眾的大遷徙中遷移到夏國定居,最終成為夏國的國民。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擁護王澤父子的統治,因為王薄並不是貧困家庭出身,而是當初佔據長白山非法冶煉鋼鐵的當地豪強出身,雖然歷史上很多人將其歸納為鐵匠,那王薄的家庭也是勢力極大的鐵匠。

  因為長白山地區在三齊之地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冶鐵基地,在王澤父子奪取長白山鐵礦後,王薄的父祖也跟其他三齊豪強一樣紛紛逃往三齊之外的地方,其父祖就逃到了穎水北岸的淮陽郡。

  擁有較多財富和冶鐵技術的王薄父祖很快在當地站穩了腳跟,慢慢的在當地發展起來,不過他們畢竟是客居他鄉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隋帝國官府和當地豪強的排擠。

  尤其是在目前隋帝國為了增加自己的軍事實力不斷的增加賦稅的情況下,不要說隋帝國普通的自耕農,就連王薄家庭這種頗有家資的客姓同樣遭到無休止的索取,短短幾年時間裡就家產折損大半。

  隋帝國一系列的征伐、戰敗以及楊廣、地方官員、地方豪強們無休止的盤剝下,隋帝國的民眾們心裡早就已經充滿了怒火,這些怒火只等著一個機會就會爆發出來。

  之前楊玄感雖然也叛變造反,但是他只是代表著隋帝國內部的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對楊廣的反對,而王薄雖然也是豪強出生,不過在事實上算得上是隋帝國基層民眾的爆發。

  王薄在淮陽第一個帶頭造反,自稱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知世郎,殺死郡縣官員和本地有仇怨的豪強,將土地平分給本地百姓,四周盜匪、百姓紛紛投奔。

  短短十余日時間裡就擁有了兩萬多部眾,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不甘寂寞的豪傑都來投奔,這個數量還在繼續迅速增加。

  王薄的實力原本不算強大,哪怕任何一個郡的郡兵都能擊敗他,但是這時因為楊玄感的造反讓楊廣對自己的安全很是擔憂,因此他居然將洛陽周圍郡縣的郡兵抽調大半去了洛陽,這就導致周邊郡縣變得很空虛。

  這就導致本來實力並不強大的王薄居然能夠接連擊敗前來進剿的譙郡、汝南郡的郡兵,從而聲名大噪歸附他的人更加多起來,而隨著王薄的聲名鵲起各路造反勢力也紛紛抬頭起來。

  王薄起事後一開始楊廣還不在意,只是督促各郡進剿,等到王薄聲名大噪實力變強後想要剿滅,他卻無力的發現整個隋帝國都已經陷入到了一個塵煙四起的危險境地。

  這時派遣大軍前去圍剿王薄的意義已經沒有那麽大,何況隨著時間的推移王薄已經不是實力最大的一夥反抗勢力,這時大河以南最大的反抗勢力已經是翟讓和李密率領的瓦崗軍。

  原本翟讓在東都擔任法曹(負責司法的小官),因罪入獄當斬,不過卻被獄吏黃君漢悄悄釋放,於是他便帶人逃到瓦崗(今河南滑縣)起事,同鄉單雄信、徐世績等人紛紛帶人投奔。

  因為單雄信和徐世績等人頗有率軍的本領,加上所部將士大部分都是漁獵手出身,身強體壯不說還善於使用兵器,因此戰鬥力在周圍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擊敗了幾股進剿的郡兵後瓦崗寨的實力迅速擴展開來。

  一開始翟讓等人並不是在瓦崗建立基業,而是在距離滎陽不遠的地方劫掠船隻獲得財富,還是在張須陀的多次進剿下接連戰敗,才不得不改遷移到瓦崗謀求發展。

  很快輔助楊玄感造反的蒲山公李密在楊玄感死後逃到瓦崗投奔翟讓,由於他善於計謀之變,讓瓦崗周圍的小勢力紛紛投奔,於是瓦崗寨的實力在反隋大軍中迅速成為比較強大的勢力。

  與此同時,大河以北的竇建德也終於在當地官府的逼迫下投靠了同鄉孫安祖,並且在孫安祖的謙讓下成為首領,另外還有高士達、張稱金兩人也迅速成為大河以北比較強大的造反軍隊。

  在楊堅主持的對夏國的進攻時,年輕的竇建德當時被征入伍,並且當上了統領二百人人的小隊長。

  同縣的孫安祖這時也被征入伍,但他妻子剛死不欲參軍,為縣令所鞭打,安祖一怒之下殺死縣令,竇建德勸他到高雞泊中聚眾謀生,當時在高雞泊的還有張金稱、高士達等人。

  這樣有了熟人後當地草莽在出來打劫時,一般都不打劫竇建德家周圍,官府就懷疑竇建德與這些盜賊有聯系,所以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派人將竇建德全家抄斬。

  竇建德聽到這個消息後迅速逃亡,在孫安祖那裡不久他又投奔了高士達,高士達自稱東海公,任命竇建德為司兵,後來孫安祖被張金稱殺死,竇建德將安祖所屬的幾千人收歸己有,力量逐漸壯大到近萬人。

  除了王薄、翟讓李密、竇建德等造反勢力外,原本歷史上縱橫江淮的杜伏威也在廬江郡崛起,而李子通也在江南開始了自己的造反生涯,徐圓朗則是在彭城造反席卷了整個淮泗地區。

  倒是原本在歷史上應該大放光彩的王世充卻因為時間的原因並沒能佔據高位,現在的他還老老實實的在洛陽當隋軍將領,所以沒有出現在反對大軍的勢力上,就不知道他還有沒有這個機會了。

  面對著這些反隋大軍的蜂擁而起,憤怒而又驚慌的楊廣命令自己的兩個兒子代王楊侑、越王楊侗分別率領十五萬隋軍前去平叛,張須陀輔佐代王楊侑,楊俊則是輔助楊侗。

  楊俊是宗室大將,楊侗還算比較尊重采納他的意見,可是代王楊侑因為是楊廣的兒子,哪怕張須陀有很好的軍事作戰經驗,他卻不願意聽從張須陀提出的進軍意見。

  尤其是代王楊侑在聽到越王楊侗進剿王薄斬獲頗豐的情況下,急於立功的他在翟讓和李密的計謀下,被瓦崗軍先以水攻之術損失數萬大軍,然後又被瓦崗軍聯合周圍義軍一起伏擊。

  代王楊侑大意之下被一支流矢射中眼睛身亡,於是十萬多隋軍大敗潰散,要不是張須陀情急之下緊急率領自己舊部攔阻瓦崗軍的追擊,恐怕這支大軍就要徹底覆滅。

  可是這樣這支原本有十五萬人的隋軍也只剩下三萬人左右,無力的他們只能向滎陽撤退。

  這時隋軍士氣消沉,不斷有被強行征募的士兵暗中逃亡,就在快要撤退到滎陽郡時張須陀再次被李密率領的瓦崗軍精銳伏擊。

  這一次張須陀沒有之前的好運氣被一箭射中肩膀,三萬多隋軍大部投降瓦崗軍,張須陀僅僅率領數十騎兵逃回滎陽郡,這樣一來如果楊侗率領的那支大軍被消滅,楊廣手裡的軍隊就只剩下洛陽那十來萬人了。

  雖然關中之地以及其他各地郡縣還有很多將領依然效命與楊廣,可是造反的反抗軍數量太多,全靠著這些軍隊鎮壓。

  李密當然也知道隋帝國目前面對的情況,不過楊侗率領的那支大軍畢竟有十五萬之眾,憑著瓦崗軍目前的實力根本拿不下來,於是他便利用自己在隋軍中的舊故散布謠言,言道楊俊將會殺死楊侗奪權自立為帝。

  這種粗糙的手段如果在其他將領看來只會一笑置之,可是楊侗畢竟是年僅二十歲的年輕人,激動的他當即大怒之下將楊俊自己這個叔祖輩的老將斬殺,於是隋軍將領紛紛離心離德。

  這時李密一面聯系那些憤怒的將領,一面聯合其他反隋勢力,一同發起了進攻,一番大戰下來楊侗被部下殺死,近半隋軍潰散,其余則是投靠了李密等不同的勢力,瓦崗軍趁機擴大到了近十萬人。

  代王楊侑、越王楊侗兩人的戰敗身亡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數十萬隋軍的迅速敗亡,讓更多的人有信心反抗隋軍的鎮壓,而原本就對楊廣越來越失望的一些將領開始紛紛找自己的後路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