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南北滅隋唐》152.第152章 獨孤永業
  獨孤永業在後世的《北齊書》等一系列官方正史中的記載很短暫,‘獨孤永業,字世基。本姓劉,中山人也,母改適獨孤氏,永業幼隨母,為獨孤家養,遂從其姓。’

  也就是說獨孤永業其實本來不姓獨孤而是姓劉,但是在獨孤永業幼時因母親不知道何種原因改嫁到了姓獨孤的人家,於是年幼的獨孤永業便跟從了獨孤這個據說原本就起源於劉秀兒子劉輔裔孫劉進伯的姓氏。

  獨孤永業母親改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個人猜測最有可能的是其父早喪,不然作為一個家庭的男孩是不可能跟隨一個寡婦改嫁的,另外作為一個寡婦的兒子,連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都不知道,可想而知獨孤永業幼時跟隨母親到了獨孤家的生活也不是多好。

  獨孤永業此人性格耿直,跟人說話少回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這人倔得很,如果一般人的話估計這輩子就這樣了,所幸的是年輕時候的獨孤永業得到了文宣帝高洋的賞識。

  高洋建立北齊政權後任命獨孤永業擔任中書舍人,因為獨孤永業精通文字和籌算,而且非常善於歌舞所以非常得到高洋的欣賞,由此看來大家在做好本專業事情的同時多學幾樣本領也是非常好的,起碼會多上幾個機會。

  再後面高洋在位的幾年裡,獨孤永業又先後擔任了濟州刺史、河陽行台左丞的職務,因為獨孤永業久居靠近北周的河陽鎮守擅於招撫百姓,北周對於他也是非常忌憚,而後不久獨孤永業又升任河陽行台尚書。

  在天保九年各國圍毆北齊的時候,北周十萬大軍在尉遲迥、宇文憲的率領下大舉進攻洛陽等地的時候,獨孤永業派副將留守河陽,自己則率軍渡河前來支援洛陽城,並在老將厙狄乾來到洛陽主持大局之前協助守軍守住了洛陽城。

  當時因為援軍遲遲未至,洛陽城有數次險些被周軍攻克,而洛陽城最危險的時候是在一次周軍猛烈進攻後,只要第二天周軍繼續猛攻城池必然不保,關鍵時刻獨孤永業用計命令洛陽城工匠和士兵內連夜趕製兩千個馬槽。

  這種馬槽是那種體量很長的軍馬槽,一個就長達一丈至少可以供兩匹到四匹戰馬同時使用,通常是行軍打仗時因為騎兵戰馬太多,為了應急才使用的。

  當時洛陽城內潛伏起來的北周細作經過千辛萬苦,才刺探到了這個獨孤永業故意讓他們知道的情報後,急忙將消息傳到了城外尉遲迥和宇文憲的手裡。

  接到這個消息的尉遲迥和宇文憲當即大驚以為北齊援軍將至,要不然為何齊軍悄悄的打造馬槽呢,這擺明了是準備和援軍裡應外合內外夾擊我們呀!兩千個馬槽可以供四千到八千匹戰馬使用,根據這個數據推算來援的齊軍至少也在數萬人之多了!

  不行,得趕緊後撤一段路,周軍連夜後撤二十裡小心翼翼的固守了幾日,當尉遲迥和宇文憲通過斥候偵查發現原來是自己上當的時候,已經耽擱了三五日的時間了,城內守軍有了這麽幾天時間的休息已經恢復了精力繼續和周軍作戰一直堅持到了老將軍厙狄乾率領的大軍到來。

  自從北齊憑借高洋時期打下的雄厚國力挺過了各國的圍毆之後,因為宿敵北周撤軍後又和南陳大打出手已經抽不出精力進攻北齊,而北齊因為北周擁有函谷關天險也不願再去攻打北周,於是原本鎮守齊周邊境河陽的獨孤永業因為擅於帶兵,而且曾經出任過濟州刺史對於濟州也算很熟悉,因此也被北齊朝廷調來了濟州前線。

  因為獨孤永業的資歷也不比斛律協弱,甚至在有些新生代勳貴眼中獨孤永業的資格比斛律協更加深,但是一來斛律協是老將軍斛律金的族侄,而獨孤永業不過是窮人家的孩子,另外斛律協可以說是這一次高演政變登基的重要助力,所以前來攻打王勇的齊軍主帥只能是斛律協。

  自從到了濟州前線後,獨孤永業雖然處處遵守斛律協的命令,但是誰都可以感受到獨孤永業心中的不服氣,斛律協也能很清楚的感受到獨孤永業看他的意思‘不就是有個位高權重的好叔叔麽!’

  其實對獨孤永業斛律協也是很看重的,對他也是多次拉攏,誰說鮮卑勳貴中沒有山頭主義呢,這一次斛律協派遣獨孤永業穿越整個山區進攻王勇防守薄弱的腹部可以說是用心良苦。

  一方面是將自己大營中一個整天對自己不服氣的大將變相的趕了出去,這樣便於樹立自己的威信,另外也是對獨孤永業的示好,想來這一次讓他獨領一軍還送了這麽大一個功勞,獨孤永業以後會感激自己的吧!

  對於斛律協的這些想法,獨孤永業當然不會知道,就算是知道了恐怕也會不屑一顧,現在他正站在曲阜城內闕裡街上的孔廟前,今天他要來祭拜先師聖人孔夫子。

  說實話,這一時期的曲阜實在沒什麽好看的,早先還算富庶的城池因為戰亂城內百姓大半逃亡顯得格外蕭條,那些後世聞名的景點連個影子都沒有,後世的石門山也沒有石門寺依然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甚至後世聞名的三孔也是格外淒涼,如今的孔林作為孔氏家族的墓地也只有一頃地十幾畝大小,孔廟雖然從孔子去世第二年就建立起來到現在已經八九百年了,可是也遠遠沒有後世人們所見到的規模,前後不過是個宅子的樣子。

  至於後世世人傳頌的孔府現在更是不知道在哪裡去找,因為歷史上孔府的建立要到再往後近五百年北宋年間才會修築起來,現在曲阜孔氏族人那麽多,誰知道孔夫子的嫡系子孫是哪一個!

  獨孤永業前來孔廟為他帶路的是曲阜本地的一名主簿孟令同,因為本地縣令早在去年戰亂初期就不知道哪裡去了,可以說是消失的無影無蹤,而曲阜因為地處偏遠朝廷也一直顧不過來沒有繼續往這裡派遣官員。

  當然了你想派人也得人家願意來呀,因此無奈之下一直是身為縣裡主簿的孟令同在主持曲阜城的政務,作為亞聖孟子的後人他對於先師聖人孔子是非常重視的,前年戰亂還沒有發生的時候他還曾帶人為孔林植樹數百株,另外他還曾經多次親自帶人修繕眼前這座孔廟。

  曲阜孔廟的歷史非常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根據《史記》的記載,當時孔子的弟子將其“故所居堂”立廟祭祀,廟屋三間內藏衣、冠、琴、車、書等孔子遺物。

  而孔子的崇高地位被官方明確認可卻是一直到二百八十多年後的西漢劉邦時期,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劉邦擊殺九江王英布後自淮南還長安經過闕裡,以太牢祭祀孔子,開皇帝親祭孔子之先。

  等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隨著儒學獨霸朝堂,孔子的地位越發尊崇起來,元始元年(公元1年),漢平帝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等到東漢建武五年(29年),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也從過闕裡,命祭孔子,其後東漢明帝、章帝、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永興元年(153年),桓帝下詔重修孔廟,任命孔和為守廟官,並立碑以記,有漢一代廟宇雖經多次整修,但仍以宅為廟。

  等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孔廟在天下大亂中也難以獨善其身,雖然沒人敢於破壞廟宇,可是歷經漢末三國乃至整個南北朝時期的亂世因為“百祀墮壞”,孔廟日漸頹敗下去。

  雖然不時也有孔氏族人不時前來修繕看管,可是在這紛亂的年代連人都活不下去了又哪裡有時間來管這些呢,這些孔氏族人也不過是平日裡打掃一番,對於翻修廟宇是無能為力的。

  好容易等到北魏魏文帝年間因為魏文帝傾慕漢文化實行全面漢化政策“令魯郡修起舊廟”,並安置吏卒百戶守衛;又在廟外廣修屋宇便於學者居住,可是在隨後的魏末動亂和接連數十年戰亂中孔廟再一次破敗下來。

  雖說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539年),北齊天保元年(550年)天保九年(557年)孔廟均得到地方官府的修葺,還首次為孔子及其諸位弟子塑像,可是在緊接著之後的戰亂中因為國力的極度削弱,孔廟再一次無人看管。

  原來朝廷派來駐守在這裡看守孔廟的上百名士兵竟然逃散一空,現在負責孔廟安全的青壯隊伍全是曲阜官府自己組織的孔氏族人青壯組成的。

  “孟主簿,聖人當年傳播文教之功舉世無比,這聖人廟宇必須要守護好呀!”看著眼前還算整潔的孔廟獨孤永業也是非常恭敬的對孔子塑像行禮上香,作為擅於文事的武將他對於孔子的尊敬也是其他鮮卑勳貴不能比的。

  “大將軍也如此尊崇聖人先師?”對於獨孤永業如此恭敬的給孔子像行禮孟令同有些驚訝,雖然南北朝時期北朝朝廷為了拉攏一些漢族士族士人,表面上對孔子進行了許多封賞,可是更多不學無術的鮮卑人對孔子的態度是無所謂的甚至是非常不屑一顧的。

  看著孟令同的驚訝表情,獨孤永業微笑道:“聖人精通於文事,不顧千辛萬苦傳播文教當為萬世之師表,世基(獨孤永業字)當然要對聖人恭敬有加了,也好保佑我家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多學一點聖人的詩書學問。”

  “呵呵,聖人的學問可不是光有詩書的,大將軍難道不知道當年聖人也是武力超群的勇武之士麽?”聽到獨孤永業的話孟令同在一旁笑道。

  孔夫子的老爹叔梁紇就是春秋時期魯國非常出名的武士,而繼承了父親武力的孔夫子更是身長九尺以上、孔武有力、體長善射,馭車騎馬都很精通簡直是後世山東大漢們成長的標準模板。

  “夫子雖然是聖人,但是戰場生死之事又哪裡是求得來的呢!”獨孤永業歎了口氣搖搖頭道,雖然這一次自己麾下的數萬兵馬都是經歷過同柔然、突厥戰鬥的邊鎮鎮軍,可是面對連綿千裡的後勤線,其實他面對的壓力也不小。

  聽獨孤永業如此說話,孟令同面色沉靜下來好像在下什麽決心一般,於是抬頭對獨孤永業道:“還請大將軍恕下官直言,大將軍這一次出擊雖然會有許多波折但必然是會立下大功勳的,下官願附驥尾跟隨大將軍帳下做一刀筆吏,以裡奇功!”

  “哦?”獨孤永業奇怪的看了孟令同一眼,之前他對這個個子不算高僅有七尺三寸,面白微須年已四十余歲的文士的印象並不如何深刻,也只是當做一般文士對待而已,想不到他竟然還有跟隨自己上戰場立功的雄心壯志。

  “孟主簿,你可要知道戰場上刀槍無眼,哪怕是身為主帥的我也是隨時處於危險中的!你可要想好了才能下決定!”看在對方有些膽量的份上,獨孤永業對他很是欣賞決定把情況跟孟令同說清楚,免得誤了他的性命。

  可是孟令同已經想明白了,他正色對獨孤永業道:“大將軍,在下二十歲便在這曲阜城做一個文吏到今年已經四十有六,可到如今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主簿而已。要不是本縣縣令不知所蹤,恐怕如今也輪不到我站在你面前,以後想要升遷也是不可能的!這一次大將軍率軍經過恐怕就是我最後一個機會了,要是錯過了恐怕就再也沒有了!”

  說著孟令同抱拳長揖道:“大將軍就收下我吧!”

  獨孤永業思考了良久才回答道:“也罷,既然孟主簿願意跟隨我沙場立功,便隨我一同去吧,戰場上也只能是各安天命了!不過你既然要入我軍中對於我這一次大軍行動可有什麽建議?”

  孟令同低頭仔細想了想才抬頭道:“下官以為,大將軍若是依然如今這樣前行,雖有天時地利也會大敗而歸,甚至會有性命之憂!”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