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應試,張表弟
張霄元老早便在青萍岩上看到了張寶,他一時間還沒想好以何種形式上門賠禮,現在頗有一種被債主堵上門的感覺。 當然,他也明白張寶同他一般,都是來參加道徒考核的,而且都是在煉氣後期才來參加,所求得便是一個十拿九穩。
想起自家母親的叮囑,張霄元心中幾番猶豫,還是硬著頭皮走上前去,就這樣不尷不尬的插入季明同虎眼的談話中。
“聽說張表弟在火墟洞學道十數載,甚得地方大師的看重,近日裡又隨在火龍真人身邊修行,定是得了不小的機緣。
在往日中,我還覺得山上那一玉一金,乃是鶴觀分壇造勢所得的名聲,現在看來卻是我內心狹隘偏執了些。”
聽到表弟二字,季明有些錯愕。
他心裡思量著就算這張霄元有意賠禮道歉,憑著其在真君上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也沒必要做到這個份上。
一旁的虎眼看出季明所思,對著季明解釋了一番。
“你卻是不知,霄元母親向來顧念著你父親當年照顧之情。
雖說你父舍家而去,不知所蹤,累及霄元一家欠下巨債,但張母總說此非你父之過,乃張家道德敗壞所致,記恨著她當年強令霄元在族峰上退學一事,扯了族人友睦的遮羞布。”
季明要不是在鼠四那裡提前曉了張霄元的舊事,說不得虎眼的這一番解釋得聽得雲裡霧裡。
虎眼還待細說下去,被季明抬手製止。
他對張霄元說道:“我們也不必論親,便依著山上規矩,以師兄弟互稱。
我也實話同你說,關於我父,自記事起便無印象,但世上道理都是父債子償,若你心中有怨,在我處撒著便是,我都一一接下。”
無論在山下山上,普世價值都離不開孝之一字。
即使在山上的觀念還遠未到山下那般病態,已是成了教條政令一般,但季明若是一副同父親撇清關系的樣子,怕是在山上的名聲得一朝盡喪了。
“母親已有訓誡,不可再尋你父子的是非,況且我們已鬥過一場,我技不如人,再論舊情,豈不是成了不知羞恥之輩。”
張霄元心中無怨,那定然是假的。
不過寶林樓上鬥法,被季明一口吞了下去,這個他是服的,也認得拳頭這個道理,不想憑著師傅的勢來找回面子。
再一拱手,張霄元說道:“本是準備考核過後,去谷禾州上任前賠禮,既然師弟也在此地,師兄便在此向你賠禮,萬望恕罪。”
說著,張霄元在青萍岩上,眾道矚目之下,當眾俯首下來。
在張霄元躬身俯首到一半,季明暗使一無形靈罡托起,不料張霄元來真的,未順坡下驢的起身,竟是壓下靈罡,全了歉禮。
“師兄真君子也!”
季明讚了一聲,算是在眾道的見證下,揭過了同張霄元的衝突。
一時間,青萍岩上,三三兩兩的道人圍聚了過來,再不複剛才避之不及的模樣,這讓季明認識到真君上府在山上的權勢。
不對,該說那一位陸道君在山上的權勢。
張霄元應付了兩句,便已抽身離開青萍岩上。
若非母親再三叮囑,他頂多是差人送上厚禮,不會這樣施禮道歉。
他已是有過調查,在這一位的身上並無道產供養,也無道人獻財,估計一份厚禮比他親自施禮道歉,更加的合其心意。
季明不是個熱衷於交際的性子,同岩上陌生的同門們敷衍兩句後,便同著虎眼一道找了個岩上的清淨所在繼續談著。
讓季明感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是虎眼這一位三妙真之一,在同門之中並無半點受到追捧的樣子。 到底是精怪出身,哪怕已得了道,成了人身,依舊逃不了人心中的成見,但是虎眼的身上並無半點被排擠,被歧視的異樣。
季明不在意什麽精怪,剛才張霄元話中的一點引起他的注意,在同虎眼一道避開群體,也是有心向這位師兄谘詢一番。
“剛才張師兄可是說要去谷禾州中上任?”
這個上任不可能是在世俗中做官,自是在地曹陰司內任職。
先入地曹陰司,而後再升天曹,這是大部分的道官所必經的一個過程。
“是。”虎眼看著岩上熱絡攀談的小群體,仿佛宴會中的獨醒之人一般,道:“張霄元會出任谷禾州蘭蔭方中的拘魂正使,而我則是副使。”
“你呢?”
季明沒想到虎眼會反問於他。
“我”季明略一遲疑,而後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道:“大抵是四道陰官之一吧!”
季明本來覺著有地方大師為他說項,怎麽也能撈著蘭蔭方中的日、夜遊神,或者拘魂正使其中之一,但是現在一看,心中倒沒那麽樂觀了。
虎眼了然點頭,看向季明的眼神中,多了一絲的認同。
這便是他虎眼真正從容的底氣,在太平山的決策層中,他一直是太平山未來的一部分,是大計中的一環,深度參與者。
再看岩上那些道人,不過是朝生暮死的蜉蝣。
他們知道第二次觀才洞大戰嗎?知道蘭蔭方的重要性嗎?他們只是宗門的柴薪,在一兩百年後,不過塵土一捧而已。
試問這樣人的成見,他需要在意嗎?!
“金童,看來未來在蘭蔭方中,我們這一些人需要多多見面了。”
季明點了點頭,接下了虎眼釋放的善意,又同虎眼閑聊兩句,隱晦的交換第二次觀才洞鬥法的意見,或者說是情報。
他們二人都一致認為,未來若想得到太平山扶持,走入那一位陸道君的眼中,必須在第二次觀才洞鬥法中嶄露頭角。
而在第二次鬥法中,真正的全面鬥法中,他們所面對的或許不只是黎嶺中的盤岵大山。
畢竟在這年頭裡,誰在一二三百個年頭中沒結交幾個狐朋狗友,何況是盤岵大山這麽一個著名的天南旁門大宗。
最後就怕一句“道友請留步”,演變為太平山對陣整個天南左道,所以季明和虎眼的共識是太平山此第二次鬥法必須快、準、狠。
又過幾日,在青萍岩上,有三位高功聯袂而至,正式拉開道徒考核的帷幕。
中間一位坤道高功,綰發於頂,呈飛動狀,乃飛仙髻。
其頸飾瓔珞,戴臂釧手鐲,身披巾帶,著長裙,露赤足於碧荷之上,有靈光外顯於身,其余兩位高功在其面前失色許多。
此坤道輕啟口唇,道:“山上考核有三,一考成道民,二考作道徒,三考則授籙加冠為道士。
道民只需熟記道經,勤勉修道即可通過,而道士之考不在山門之中,而是有功而授,也就是說道徒乃爾等最後一次.應試之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