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海外流失古籍
馬為度此次過來,不僅僅是給劉紅民送稿子。劉紅民叫他過來,主要是讓他幫忙去買古籍。 香江有很多古籍,劉紅民這些年也收集了不少。不過,最近有個拍賣會,劉紅民沒有時間去弄,所以才將馬為度叫來。
他又從玩具廠分紅了一千萬港幣,專門用來購買古籍。
前兩年來香江看病的王先生,聯系了鄒世芳,想要把京城的房子和他父親收藏的古籍,全都賣給劉紅民。王老先生的病情有些惡化了,需要大量的錢治療。鄒世芳幫助王先生介紹工作,讓他可以在香江生活。
劉紅民將拍賣會的資料交給馬為度之後,就和鄒世芳去了醫院,看望王老先生。
王老先生的氣色不是很好,但是看到兩人之後,還是起身坐了起來。
“小鄒啊!你又過來了?”
鄒世芳將水果放在床頭櫃上,“是啊!伯父,我又來看你了。”
“謝謝你啊!如果不是你的話,我這條命早就交代了。而且你還幫伯君介紹工作,不然他也堅持不到現在。”
鄒世芳:“伯父說的是哪裡的話,王哥是孝順的人,我們都很想像他學習。”
王伯君為父親介紹道:“爸!這位就是我之前和您提起過的劉紅民先生。”
“就是那個買了我收藏的那些古籍的作家?”
劉紅民點頭,“是我,伯父。”
王老先生仔細打量著劉紅民,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幾遍,這才歎了口氣。
“都是我這把老骨頭不頂用,不然的話,也不會讓伯君將祖宗留下來的東西都賣掉。小夥子,你這個人不錯,一身正氣,不是奸邪之人。那些古籍賣給你,我很放心。我希望以後有機會,你可以將那些古籍的內容公之於眾,恢復祖宗榮光。”
劉紅民心中一動,連忙點頭,“伯父,我會的。”
說了一會兒話,王老先生有點累了。兩人提出告辭,王伯君送兩人出來。
“劉先生,我父親常說,那些古籍裡面隱藏著巨大的秘密。我希望您可以信守承諾,不要辜負了他的心意。”
劉紅民保證道:“王哥,我收集古籍,就是要溯本清源,還原歷史真相的。”
王哥聽到這話,這才慢吞吞的從口袋裡面拿出一串鑰匙,遞給劉紅民。
“這是我家在京城三處房產的鑰匙,一處是我從單位分到的房子,兩處是我家祖上傳來的四合院。單位分的樓房不能賣,但是那兩處四合院可以賣給你。三處房產都藏有一些古籍,我父親認為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以免被人惦記。”
劉紅民接過鑰匙,然後說道:“過幾天我回到京城就去將古籍拿走,順便評估一下兩處四合院的價值。我讓老鄒先給你拿二十萬港幣,算作定金。等我評估完了,再將剩下的款項打給你。”
王伯君沒有討價還價,他信鄒世芳的為人,也相信劉紅民的為人。如果不是劉紅民拜托鄒世芳幫助,他父親早就去世了。
幾天之後,劉紅民帶著鄒世芳和馬為度一起參加了拍賣會。 拍賣會上,出現了不少古籍,都是流落到海外的。蘇富比的官方認為,這些古籍對於中國人來說,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當然,和瓷器、書畫比起來,古籍的價值要低很多,所以被作為熱場。
這就給了劉紅民很多便利,一些古籍只要兩三萬港幣就能拍下來,貴一些的三四十萬港幣也能拿下。
劉紅民多次出價古籍,很快就收藏家們發現。他們沒有將劉紅民當做競爭對手,除了同樣愛好收藏古籍的收藏家外,其他人根本不參與競價。他們都要等到正菜上場,才好廝殺,奪取相中的藏品。
100多本古籍,花了劉紅民七百多萬港幣,全部被他拿到了手。
鄒世芳去辦理相關的手續,然後劉紅民和馬為度看著收藏家們為了所謂的“藝術”廝殺。
“沒想到,這些瓷器竟然這麽值錢。”馬為度驚訝的說道:“說實話,和你收藏起來的那些瓷器比起來,這些瓷器差了不少。”
劉紅民笑著說道:“我那些是在哪買的?他們這些古董,都是國際上的收藏家們拿出來的。先不說真假,但論價值的話,其中也有不少的水分。”
馬為度:“不知道你收藏的那些,拿出來會賣出多少錢去!”
“等過我下次來香江,拿一件過來試試水。”
別說什麽國寶不能賣到國外去,能夠被榮寶齋拿出來賣的東西,就算不上是國寶。頂多就是品相稍好一些的古代藝術品,同類型的東西不要太多。除非是真正獨一無二的東西,不然在劉紅民看來就是一種商品而已。只要給的價錢足夠,劉紅民就會將他們賣掉。
他不懂什麽藝術,在他看來他收藏的很多瓷器,都沒有劉父的現代藝術茶具來得好。
就算是齊白石的畫,在劉紅民看來也不具備太多的藝術性。只要有人能給出足夠的價錢,劉紅民會立即賣掉。
相比於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藝術性”,還是真金白銀來的實在。
拍賣會結束之後,劉紅民三人帶著古籍回到了公司。
清點了一下,劉紅民認為這些錢花的很值。這些海外流失古籍,都是他所沒有的,甚至可能是內地都沒有的。
這些古籍有的是醫學書籍,比如《立穴分針》、《仙翁肘後急備方》,還有經義注釋,比如《唐玄宗注解孝經》,工藝書籍《玄明粉》、《信州石膽》,雜項《紅毛番話貿易須知》……
這些書籍可以說千奇百怪,但是卻都讓劉紅民大開眼界。醫術就不說了,這需要中醫們去驗證真偽。工藝書籍也是一樣,需要工匠去按照上面的製作,才能知道是真是假。
最讓劉紅民感覺有意思的是《紅毛番話貿易須知》這本書,它竟然是一本外語詞典。裡面記載的內容也很有意思,非常值得研究。如果研究好了,便可以了解清朝外貿的一些情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