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誰掌大權
到了這些家主們都最關心的第三項事宜,眾人還以為依然是太傅盧植主持這個事宜,盧植卻宣布讓呂布全權主持。
盧植原本一直懷疑呂布對大漢朝廷的忠心,對他勢力的飛速擴充憂心忡忡,每天都要求呂布跟他一起誦讀儒家經典,妄圖增強呂布心中的忠義思想。
直到後來呂布那一句“古有呂尚佐武王,今有呂布輔少帝”的口號流傳開來,盧植知道了呂布野心的限只是效仿祖先做個齊王而已,才慢慢放松對呂布的警惕,轉而把內閣許多大事都交給呂布決定。
盧植知道自己的身體支撐不了幾年了,其他那些輔政大臣都跟他一樣老了,現在朝廷的股肱之臣只有呂布和鄭泰,但是鄭泰不諳軍事,無法掌控軍隊,在未來的局勢裡無法真正地掌著大漢這個破舊的船隻遠航,盧植想在臨終前把朝廷大事都托付給呂布,便刻意地栽培呂布。
呂布事先已經把自己對該如何甄選最合格的官吏的想法跟內閣輔臣們做了一番交流,內閣輔臣們對冀州這些都不太熟悉,往昔的察舉制度已經基本失效,便隻得同意使用呂布現在的模式。
因為甄選官吏很耗時間,天子這個宴席便從申時就開始了。
為什麽一定要在這個天子宴席之間就把官吏給確定了,是因為呂布考慮道:“要讓這些官吏直接在天子面前產生,讓他們產生自己是天子門生的感覺,從而在一開始就有對天子的忠誠度,而不只是效忠於他們的家主和薦主。”
盧植等內閣輔臣覺得很有道理,便建議天子劉辯照呂布的意見辦理。
呂布站起身,走到宴席的中間高台,高聲說道:“某幼而習文,長而演武。寸鐵在手,有萬夫不當之勇;片甲遮身,有千人難敵之威。跨下征騎名赤兔,手中寒戟號方天。天下英雄聞吾怕,我是健勇神威呂奉先。”眾人盡皆愕然,不知呂布為何如此誇耀自己。
呂布見眾人驚愕的表情,不慌不忙地解釋道:“剛才便是我向天子自薦的自薦詞。現今天子剛剛降臨鄴城,對冀州各位豪強世家知之不深,朝廷諸大臣亦是常年在洛陽,對冀州亦是不甚了解,而朝廷的察舉制度本來是為了郡守縣令之類的官員而設置了,那些縣令做得好才有可能調往朝廷任職。可現在的情況是朝廷中樞各個衙門都缺乏能臣乾吏,察舉制度便不敷使用,為今之計便是希望各家各戶的賢才學一下毛遂來一次自薦,至於自薦詞便學學我剛才那樣的格式,不須太長,亦不可太長。”
眾人聽呂布這麽一說,才明白他剛才的誇耀原來是做自薦詞。
呂布又讓侍中劉和宣讀了一下朝廷空缺的職位,總共有一百八十多個官位,基本在場的世家都能分到一個,但是官職高低權力大小就要靠每個世家子弟的才能表現來定了。
在天子宴席裡當場決定的重要職位有十八個,有三公九卿的丞、內閣尚侍郎以及其他重要職位。
其他那些職位則在各個衙門裡面試錄用,願意從事那個官職的世家子弟可以前去報名參加面試,合適者當場就錄用,即可就職。
第一個官職是禦史中丞,負責糾察百官,與尚令、司隸校尉專席而坐,京師號曰三獨坐,權柄甚大。
呂布早就把這個職位內定給田豐,這次拿出來,是走個形式,算是表演性質的,讓各個世家大族看清楚,朝廷確實是願意委任你們冀州世家子弟為朝廷重臣,他們卻不知田豐已經投效呂布,不然呂布決不會把這麽重要的位置定給他。
尚令黃琬宣布了禦史中丞這個官位暫缺能臣執掌,任何人覺得有能力有資歷擔負這樣的重任的,都可以站起來毛遂自薦。
按照之前的安排,田豐田元皓當仁不讓地站起身,將自己之前曾擔任過侍禦史曾經彈劾過某個宦官某個權臣的光輝事跡講了出來,其他世家子弟聽田豐講完,沒有一個有勇氣站出來跟田豐競爭的,田豐順利擔任禦史中丞。
那些世家家主多不知道這是呂布等人的暗箱操作,見朝廷把這麽關鍵的職位都拿出來給冀州人做,足以見證朝廷的誠意,那我們還猶豫個啥,就全力擁護這個朝廷了,若是能把董卓乾掉然後天下一統,我們這些人也算新朝廷的從龍之臣,家族勢力肯定比之前要好很多,想到這裡,所有世家家主都興奮起來。
第二個職位是將作大臣,掌管宮室、宗廟、路寢、陵園地土木營建。
這個職位執掌營建,油水豐厚,一下子站起來五十多個世家子弟說願意擔任將作大臣,排除年紀三十歲以下的,排除從來沒有土木營建經驗的,只剩下五個人,這五個人說了一下各自的履歷,他們的家族都在河間郡,跟先帝劉宏未曾入宮前就曾認識,憑著故交,他們都曾參與過洛陽皇宮、靈帝陵墓的修建,還曾參與這個皇宮前身趙忠私宅的建造。
呂布發現其中一個人,是沮授附屬家族河間李家的家主李值,李值素以通曉易學著稱,精通土木營建之學,另外四個人或是白名單的或是灰名單的,呂布便認定讓李值擔任將作大臣,負責最後決選的其他內閣輔臣不願在這個無關緊要的任命得罪呂布,便同意了。
沮授和李值都感激地衝呂布示意點頭。
當李值到任以後,呂布便把鄴城、皇宮、將軍府的修繕任務全部交給他處理。
隨後的職位陸續還有太常丞、宗正丞等一系列不掌實權無關緊要的高官顯官任命,呂布便任由其他輔臣做主,來決定最合適的人選,只有遇到那些灰色名單的家族子弟跟紅黃色家族子弟才能相近難以抉擇時,呂布便優先照顧紅色、黃色名單的家族子弟,抑製那些灰色名單的家族。
十八個職位經過毛遂自薦、資格篩選、才能展示、內閣輔臣面試四個環節,到了最後,呂布這一排的紅色、黃色名單的家族子弟竟然拿到了十個職位,而呂的紅色名單只有田家、沮家、董家、陳家、朱家等五個家族,黃色名單的家族也只有趙郡馮家、渤海郡廖家、平原郡焦家、常山郡傅家、魏郡郭家,算來是十個大家族拿到了十個官位,而那個灰色名單的十二個大家族裡面隻拿到了二個官位,白色名單的十個大家族隻拿到六個官位。
那些大家族家主們到現在才看得明白,內閣裡真正有發言權的是呂布。
有些大家族家主在天子宴席後就直接去了呂布的將軍府拜見呂布,討論進一步深度合作的問題,當然還有很多家族執迷不悟,還是一心想跟呂布為敵,等待他們的將是極端悲慘的下場。
除了這十八個職位以外,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職位要向所有世家招聘。
那個職位便是大長秋,宣達皇后旨意,管理宮中事宜,為皇后近侍官首領,原來都是由宦官擔任,然而經歷了十常侍之亂,呂布和盧植都強烈不同意太后繼續招納宦官。
呂布覺得太監的存在對國家添亂大過貢獻,又是摧殘人性,他也不想老是面對那些陰慘慘的陰陽人,就乘著十常侍之亂的機會徹底廢除宦官制度。
宦官制度是古時帝王掌握全國絕對權力之後,想要“擁有”且“獨佔”多位妻妾所衍生出來的制度。妻妾一多,就有生活起居所必需要顧及的仆傭人力的問題,如果讓宮女來管理這些雜役,有時會增加后宮中的問題,且古代認為女性體力較弱,較難做粗活,因此最好是由不全或去勢的男性來去處理,於是才有去勢的男性作為宦官的制度產生。東歐的拜佔庭帝國以及後來的鄂圖曼帝國也有宦官制度,並且也曾有多位位高權重的宦官左右宮廷政局。但是在西歐,就不太流行宦官的制度了,中世紀很多國家有弄臣、有供王公貴族曲樂的遊唱詩人,但就是沒有宦官,宦官算是東方帝王制度下的產物。
呂布並不認為古代一個國家非要有宦官,沒有宦官的國度,宮廷也依然能夠維系的很好。宦官的存在也與一個國家的強與弱沒有絕對關系,有宦官也只不過便於帝王搞所謂的后宮佳麗三千人這類的私心罷了。君王沉溺女人,國家又怎能夠強盛?少一些后宮爭寵,也少一些精力用在無謂的地方。法國宮廷光是孟德斯潘夫人和曼特農夫人這類的情婦之爭就已夠攪得天翻地覆了。中國如果在更早的秦代就廢除宦官,沒趙高,沒十常侍,這個國家可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十常侍原來把持了所有宮中事宜,還掌握了部分宮外的權力,呂布跟其他輔臣、太后商議後,把宮外的權力分給內閣,宮內的則有太后、皇后、公主執掌的女官們負責,不再蓄養宦官,如果嫌棄女人力氣弱,乾不動重活,完全可以在征召宮女之時就征召那些力氣大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