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修仙:從就職德魯伊開始》第388章 諸聖辨道心(求訂閱!求月票!)
  第388章 諸聖辨道心(求訂閱!求月票!)

  在靈青看來,無論作何選擇,只要心中無愧即為善。

  因此他向莊子揖手一禮道:“弟子雖私心深重,但自認無惡念。

  是否為善暫且不說,至少無錯。”

  火車理論看似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殺一人救五人,一個是殺五人救一人。

  實際上不止如此,還可以選擇不作為,或是想辦法將火車停下來。

  或是在火車停不下來時,選擇將火車毀滅。

  甚至是設法將六人和火車全部毀滅等等。

  實際上若是將這個選項明著擺出來的話,相信會有不少人直接選擇不做為。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既然無法做出選擇,那就乾脆不選,任由命運來抉擇。

  靈青先前也是如此。

  在面對紛爭的戰國時代,他本就是本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想法,悶起頭來發展靈國。

  只是簡單的想著先強大靈國,然後再借助其優勢,來吸引更多的百家理念來豐富自身的底蘊。

  並沒有要發心結束戰亂的局面,還世間一個太平的想法。

  然則,當他想要盡快的凝聚三百六十五枚神敕,合玄壇證人仙之時。

  他就不可避免的做出選擇,無法做到不作為。

  選擇不同,其結果自然也是不同。

  他選擇與周國,與姬扁合作,分封天下諸侯,從而化解各大戰國的實力。

  依照火車理論來說,顯然是放棄了那五人的性命,而選擇了單獨的一人。

  不過靈青並不覺得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

  修長生者乃是天地間第一自私之人。

  當作為比不作為能夠為他帶來更大的好處,使他盡快的修行有成時。

  他自然毫不猶豫的參與其中。

  凡人如塵埃,在天地間輪回不休。

  而修者想要跳出這個輪回,必然是要逆天而行,擾亂天地間的秩序。

  因此修長生者乃是天地間第一自私之人。

  然而卻又是天地間第一無私之人。

  修行之人想要修行有成,必然要順天應時方能有所成。

  天行有常,無善無惡,這善惡之分自然只是人心之別。

  天道至私以至於無私,修行亦然。

  修行者為善去惡,為的是遵循天理、察道明德之善。

  去的是意氣所動、天理不分之惡。

  靈青行此事雖私心深重,但卻無惡念,所以他說自己無錯。

  至於具體是善是惡,自然看其是否合乎天理。

  “己無惡心便是善,天心不懲便不為惡。”

  莊子點了點頭道:“你之錯不在己心,不在天心,而在於人心。

  他人之心!”

  他頓了頓又說道:“你以己心體天心,知善惡在彼。

  我以己心體天心,知善惡在此。

  那這善惡是在此,還是在彼呢?
  此非是善惡之辨,而是人心之辨!

  道之辨!”

  靈青聞言看向其他人,只見慎子面色平靜,惠子苦笑,孟子面皮微一抽動,卻都不曾反駁。

  顯然莊子所言乃是正理,然這矛盾仍在,仍需辨過。

  “無論是來的幾位,還是沒來的,煩請諸位傾聽。”

  靈青驀的起身,在室內轉了一圈說道。

  “貧道不過初窺道途,天道尚遠,大道更甚。

  雖大道天心不能盡識,但所思所行皆為我道。

  如今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奠定自身道基。

  就像是慎子所言,貧道今日為君,既然定下了這道。

  那便請諸位走上一走吧!”

  一言落罷,他便催動靈國主的權柄,將眾人移到靈明堂中。

  自身端坐主位雲床之上,而莊子、惠子、孟子、慎子、許行等五人分列左右。

  哪怕他有靈國主權柄,能夠挪動幾人,也是因為幾人無意抗拒的原因。

  與此同時,靈國上空的靈明法域顯出一股強烈的波動,將他的意念傳於四面八方。

  一道道身影在感受到這股意念之後,身形一閃來到靈明堂內。

  有道家的尹文子、詹子;陰陽家公檮生;墨家三派矩子;縱橫家公孫衍、蘇秦;兵家孫臏、尉繚等等。

  不僅如此,靈國境內。

  正在鑽研機關獸的張揚,一旁默默修煉劍術的常妙玉,仍舊在積功累德靈機、文君,鑽研功德靈符的顏玉,思量該如何彰顯自己的田文……等等等等。

  紛紛抬起頭來,放下手中的事務轉身向靈明學宮而來。

  靈明殿內,看著匯聚越來越多的諸子聖賢,靈青將星河圖一拋,在殿中顯現出一片星河。

  然後看著諸子道:“諸位便以此來論證一番。

  這道該不該走,走當如何走,不走又當如何走!”

  這星河所顯現的並不是日月群星。

  而是以靈明神君為首,青神、武神、稷神、禮神、社神為輔,共三百六十五尊靈神本體的天星寶珠為星辰所顯化的。

  這正是引起此番爭辯的源頭所在。

  “自上古以來,先民生於天地間為求生存法效天地,而得天地之威。”

  尹文子看著諸多星神,率先開口道。

  “大道無形,天地無名,正形為其名曰:巫。

  巫者,事於無形者也,神於天聖於地。

  因此又名為神聖。

  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始有華夏。

  然自顓頊帝絕地天通以來,世間便少有神聖者。

  所遺不過天下共主與諸侯,能承神聖之能治世。

  也因天地隔絕失了天地之威,只能以人心祈念借得天地間先聖之能。”

  “正因人心成就神聖,方才應輕君心而重民意,何以能立這偽神懸於萬民之上?”

  他剛一說完,孟子就忍不住說道。

  “先前諸侯王尚有人心祈念約束,若能行仁王之道,當能民心歸一。

  若是暴其民甚,則以身弑國亡。

  如今靈公立這偽神,使諸侯脫了民心枷鎖。

  以此偽神聖於君,聖於民,日後萬民豈非如豬狗般,任其宰割?
  此時不毀了它,再行正本清源更待何時?”

  “孟子也說人心成就神聖,如何這神聖就能宰割萬民呢?”

  慎子因惱怒孟子方才惡言,抓住其中漏洞立即反駁道。

  “神聖者,天地之勢也,與大道合,為天地之法。

  公卿萬民只需依法而行,自然能善者得其善,惡者得其惡。

  此不正是禮之所在、法之所行、仁之所體、義之所見?
  孟子空言禮法、仁義,如今卻見而不識,真可謂視而不見,心不在焉。”

  禮記有雲: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既指心意不正有所偏頗,也指正心以致心無分別。

  慎子此時說出來,便是指責孟子口是心非、表裡不一,隻知空談卻毫無作為。

  “慎子此言大謬……”

  “……”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