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明左》第313章 遼東局勢
  第313章 遼東局勢

  轟轟烈烈的文壇論戰結束了。

  結果以最快的速度席卷了江南,又很快傳遞到了天下各處。

  其所帶來的影響,應該很快就會爆發。

  左夢庚、劉宗周、黃宗羲等人沒有任何喜色。

  因為他們明白,這一次論戰的獲勝不過是一個開頭罷了。

  儒家把持天下思想和輿論數千年,早已根深蒂固,並不缺少為其搖旗呐喊的人。

  甚至可以說,在這些人裡面,張采和複社都算是比較進步的了。

  當那些腐儒們看到劉宗周的“實用學”時,一定會暴跳如雷,然後跳出來對他口誅筆伐。

  這是不能回避的爭論,而且一旦要贏。

  正所謂道義所在,義不容辭。

  只有通過這樣的辯論,才能夠把真理更好地傳達出去。

  從這個方面來說,其實左夢庚這邊是十分歡迎這種爭辯的。

  當天,結束了南京之行,眾人離開秦淮河,回到船隊當中,啟程北返。

  至於王思儀贏來的東園,徐胤爵裝死,左夢庚等人也沒有開口索要。

  不是要不來,也不是怕徐胤爵賴帳。

  園林是死的,永遠都放在那裡。

  將來再下江南時,園林的主人是誰可就不一定了。

  船隊即將駛入長江時,後面一艘小船飛速追來。

  “念台公、太衝兄,小弟尚有諸多不解之處,懇請追隨賢達左右,沐聆聖道,還請應允。”

  陳子龍爬上船,鄭重施禮,說明了來意。

  如果說在松江府時,劉宗周的講學還只是給他打開了一扇窗的話,那麽南京城的論戰結果,終於令陳子龍堅定了決心。

  他赫然發現,以往志同道合的複社朋友們,在學問一道的認知上,竟有如許不足。

  既然如此,為了在道學一途上更有進益,為何不向更好的人請教呢?

  至於因此會和複社朋友分裂,陳子龍是不在乎的。

  他隻一心求道,倘若朋友們因此而和他疏遠,那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黃宗羲很喜歡這個意氣昂揚的同輩,問道:“人中能舍得江南的家業?”

  陳子龍拍拍胸膛。

  “家父遠在京師為官,不需侍奉。小弟雖有一妻,然河東獅吼之威……哎……”

  陳子龍三年前成親,妻子是湖廣寶慶府邵陽知縣張軌端之女。

  這位可不是善茬。

  陳子龍和柳如是的愛情,就是被她攪和黃的。

  一直到後來生不出兒子繼承香火,才不得不忍受陳子龍納妾。

  陳子龍一連納了三妾,最終才由最後一位妾室沈氏生了兒子陳嶷。

  如今的陳子龍新婚未久,可也看的出來,和張氏的感情已經出現問題了。

  恐怕要追隨劉宗周、黃宗羲求學,未必沒有躲避家事的關心在其中。

  陳子龍是個好面子的人,不願意就家事多說,忙道:“對了,彝仲與小弟同心,也欲追隨念台公。只是其夫人即將生產,不良於行,彝仲不得不返回家中照料。彝仲有言,待妻子生產事畢,將攜全家北上,還望念台公有教無類。”

  誰也不知道,夏允彝這個即將要出聲的孩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夏完淳。

  不過對於夏允彝的才學和人品,大家還是非常欽佩的。

  這樣的一個人才都要來投奔,足以證明他們正是希望所在。

  船隊到達揚州的時候,有情報部的人迎頭趕來,送來了兩份情報。

  “參座,部長說這兩份情報十分重要。”

  左夢庚打開一看,兩份情報居然全都來自於遼東。

  一份是朝廷的,一份是後金的。

  後金方面,黃台吉開始對八大貝勒議政的局面動手了。

  他力壓眾意,建立了六部。

  給出的理由是要和大明分庭抗議,因此在儀製上要迎頭趕上。

  既然建立了六部,黃台吉稱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不過情報部關注的重點,並不在黃台吉的野心上,而是在這六部尚書的人選上畫了圈。

  左夢庚仔細一看,好家夥,竟然全都是後金的年輕一輩。

  己巳之變,讓黃台吉第一次接觸到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並且非常羨慕。回到遼東後,他積極向寧完我請教。

  最終,在寧完我的建議下,秉承著“參漢酌金”的原則,黃台吉設立了六部。

  六部的職能劃分,基本上和大明一樣。而總領六部的人,則為後金貝勒。

  但貝勒總領並不管實務,六部的真正執行者為承政。

  承政由黃台吉任命,並且只聽命於他,不接受本部貝勒管理。

  這一舉動,實際上架空了貝勒在六部的實權,讓黃台吉往皇帝集權的方向又跨近了一步。

  黃台吉任命的承政,全都是後金年輕一代。原本的貝勒們,權力正在衰退。

  看到這裡,左夢庚有些明白情報部的意思了。

  他思來想去,在莽古爾泰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圈,然後交給了情報人員帶回去。

  另一份情報,則引起了左夢庚的重視。

  自從一月份到遼東走馬上任後,孫承宗積極準備,同時降服了祖大壽。

  完成了初步部署,孫承宗開始了他的策略。

  然而到了朝廷那裡,孫承宗的計劃卻被修改了。

  孫承宗的本意是加固錦州一線的防禦,然後由朝廷提供軍費,待練出精兵後,再圖謀進取。

  可這個計劃報上去,急功近利的崇禎顯然很不滿。

  內閣首輔周延儒洞悉崇禎心思,一心謀取聖眷的他開始亂來。

  後世說起大凌河之戰,對孫承宗批評的聲音非常多。更有人以此來評價孫承宗徒有其名,是導致遼東局勢惡化的元凶。

  可只要認真鑽研史料就會發現,大凌河一戰孫承宗其實有點無辜。

  首先修築大凌城這件事,可能不是孫承宗的主張。

  大凌河之戰的開端,源於孫元化和遼東巡撫丘禾嘉的建策。

  孫元化的意見是,撤銷各個島上的兵力,移駐到山海關外,並相機收復廣寧、金州、海州、蓋州。

  史料裡的記載,這個建策非常粗略,似乎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如果將其形容為縮回拳頭、再打出去,更容易理解。

  遼東巡撫丘禾嘉則建議用海島之兵,收復廣寧、義州、右屯三城。

  兩大巡撫意見相左,兵部尚書梁廷棟拿不定主意,自然要谘詢孫承宗。

  孫承宗是怎麽說的呢?
  史料記載,孫承宗言:右屯城已隳,修築而後可守。築之,敵必至。必複大、小凌河,以接松、杏、錦州。錦州繞海而居敵,難陸運。而右屯之後即海,據此則糧可給,兵可聚,始得為發軔地。

  後世研究歷史的人,多以這段話來斷定,修建右屯和大、小凌河城是孫承宗的意思。

  可是對孫承宗這段話做一個細致分析的話,是這樣的:

  第一,廣寧、義州,暫且不修;

  第二,右屯重要,距海較近,便於運糧,應先築守。但修築右屯,敵軍必來爭。

  第三,為保右屯,還要修小凌河城與大凌河城,以成為其犄角。

  第四,大凌河城、小凌河城、右屯衛城、錦州城,以及松山、杏山、寧遠縱串連接,加強寧錦防禦體系。

  當上司提出了一件很難辦、並且幾乎不可能成功的任務時,身為下屬不想去做,該怎麽阻止呢?
  孫承宗說的這些條件,是不是令人會心一笑?
  只可惜,這是事關生死存亡的國政大事,並不能令人笑的出來。

  孫承宗碰到了一個剛愎自用的上司,他的辦法沒有成功。

  【廷棟力主之,於是有大凌河築城之議。】

  於是,修築大凌河城的決議,在朝廷裡被通過了。

  這件事真的是梁廷棟的主意嗎?
  另有一份史料,可以證明孫承宗的無辜。

  大凌河之戰後,兵科給事中孫三傑上了一份奏疏。

  【延儒首據揆路,欲用其私人孫元化、丘禾嘉而無術,則屬梁廷棟藉破格用人之說,以為先資。明知元化、禾嘉無功,而冒節鉞,不足服人,則設為複廣寧,圖金、複、海、蓋之議。既而一事無成,懼乾嚴譴,於是密主大凌之築,聊以塞責。奉舉國之精銳,付之一擲。第罷樞輔孫承宗以結其案,而丘禾嘉忽焉山、永,忽焉京卿矣!延儒之脫卸作用,何其神也!】

  這份奏疏裡,直指周延儒、梁廷棟、孫元化、丘禾嘉等人的責任。

  甚至從這份奏疏裡,可以看出孫元化為何會被崇禎處死。

  恐怕並非他招攬的東江鎮叛變那麽簡單,孫元化在大凌河之戰裡的作為應該也是一項罪過。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