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霸氣
“衛河是天津重要的用水來源,不宜為黃河侵佔,還是另選入海口吧。”
左夢庚同意了鍾三林的意見。
在可以預知的未來,天津的人口數量一定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而保證這裡百姓的生活將會是重中之重。
作為流經整座城市的衛河,肯定要擔負著城市用水的重任。一旦被黃河侵佔,滾滾泥沙之下,還怎麽用?
不過想到這個問題,左夢庚還有所疑問。
“引黃入冀,有補充華北缺水的意義。你們打算如何解決黃河水泥沙過大的問題?”
黃河雖然水量豐富,可不解決泥沙問題,就沒有辦法使用。
薛鳳祚並沒有被問倒。
他在新河道附近接連畫了許多圈。
“我們打算沿著新河道兩岸建設若乾個沉澱式水庫,用來儲水和淨化。待黃河水在這些水庫變得清澈之後,再選擇合適的時機,分別注入白洋澱、三角澱、得勝澱、大陸澤等處,不會對這裡的環境造成影響。”
陳芷連忙追問道:“何為沉澱式水庫?”
“黃河水因為不停流動,所以才能裹挾著泥沙。而一旦水流靜止,泥沙便會慢慢沉澱。相比起河流,水庫屬於密封環境,沒有流速,是進行河水淨化的好辦法。經過淨化的黃河水,水質和其他河水一般無二,補充進各地水澤,就沒有危害問題了。”
這樣的大事,中樞十分謹慎。
“泥沙全都堆積在水庫中,日複一日,豈不是又會漸漸抬高?”
薛鳳祚呵呵一笑。
“因為是人工水庫,我們可以建造閘門來控制進水和出水。每隔一段時間,將水庫裡的水排淨之後,可以進行挖掘作業。挖出來的泥沙,還可以用在其他方面。”
眾人嘖嘖讚歎,對水利部詳細而妥善的計劃不得不豎起大拇指。
說起黃河的泥沙,世人一般都認為只有害處。
但實際上這種泥沙飽含營養元素,挖掘出來進行土地培育,非常利於作物的生長。
在黃河中,挖掘泥沙十分困難。但封閉的水庫,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可以說,水利部的黃河改道計劃,綜合考量了華北的水源補充、生態影響、沿途改動等多項問題。
一旦成功,將會惠及淮、魯、豫、冀等廣大地區。
主管民政的曹文衡問了涉及自身的一個問題。
“這麽大的工程,沿途的百姓將會如何安置?”
誰知聽到這個問題,薛鳳祚卻滿臉悲戚。
“曹相有所不知,下官已經沿著新路線走過一遍。沿途……到處荒野,了無人煙。百姓的安置問題,並不算難事。”
眾人為之一歎,全都明白了。
連年的戰爭、災害之下,導致京畿人口銳減,根本不需要考慮人口遷移和安置的困難了。
鍾三林也道:“目前政府才剛剛接手各地,具體的人口數據還沒有統計出來。不過據我目測,如今整個河北省的人口總數,恐怕……不足四百萬。”
河北包括燕京有多大?
萬歷年間的數據,可是有一千兩百多萬人口的。
現如今足足少了三分之二。
見氣氛沉重,左夢庚笑道:“雖然天災人禍造成的創傷實在慘烈,但也恰好可以讓我們大動工程。否則的話,今後絕對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
眾人精神一振,知道他說的沒錯。
亂世帶來的人口減少,確實可以成為大搞建設的基礎。
為何每逢改朝換代之後,新王朝的初期都能興盛繁榮?
一大原因就是大搞建設沒有什麽顧慮,牽扯不到太多的利益。
就比如這一次的黃河改道工程,如果實在太平時節,光是人口遷移和安置,就足以令帝國大傷元氣,牽連日久。
哪像現在,說動工就可以隨時動工。
鍾三林也是一個狠角。
“陛下,臣打算重新清理土地。但凡舊有的土地憑證,咱們一概不認。”
短短一句話,滿含血腥氣。
但左夢庚知道,這麽做很有必要。
尤其是在黃河改道工程即將上馬的時候。
人口減少,加上亂局紛紛,固然是恐怖的災害,但是也給了土豪劣紳趁機兼並土地的機會。
多少無主的土地都會落入他們手中。
等到新王朝建立,他們就會揮舞著地契,心安理得地靠著這些土地過上更加豪奢的生活。
新河道沿途,肯定會因為土地問題發生衝突。
鍾三林乾脆釜底抽薪。
管你的地契怎麽來的,全部失效。今後再想要擁有土地,按照戶籍等待政府分配吧。
不服?
那造反好了。
如今整個華北雲集幾十萬國防軍,那些嗷嗷叫的軍官們最愁的就是軍功不夠。
至於這麽狠絕的辦法會不會損害普通百姓的利益?
普通百姓的手中能有多少土地?
將所有土地都收繳上來後,按照人口重新分配,普通百姓擁有的田畝數量只會增多、不會減少。
他們肯定會化身為新土地政策的堅定擁護者。
這也會讓那些土豪劣紳徹底喪失生存基礎,鬧不出什麽浪花來。
而且通過這個辦法,又可以一下子將新河道附近的土地完全空出來,方便了施工。
但左夢庚覺得還不夠,他又加了一把力。
“經過戰亂,普通百姓的生活已經徹底毀了。光靠重新分配土地,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恰好改道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你們政府可以配合水利部進行招工,讓更多人的盡快賺錢,還能脫離土地,更有利於維護安定。”
鍾三林也覺得這個辦法好。
“薛部長,你們需要多少勞工?”
“最起碼需要三十萬。”
“三十萬?”
鍾三林嚇了一跳。
三十萬勞工加上配套的家屬,將會嚴重影響接下來河北省的恢復工作啊!
看出了他的為難,左夢庚一錘定音。
“接下來的三十年內,你們冀、晉、秦三省,就不要想著發展經濟的問題了。你們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治理黃河,恢復生態。不要怕窮,也不要怕生存壓力問題。錢,中樞給你們出。糧,從各地給你們調運。只要能讓三地在百年之內變成綠水青山,再大的付出都值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