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1106章 持續的變革
  第1106章 持續的變革

  金陵城藩務總局的辦公樓前,一輛掛著瑞典王國徽章的馬車緩緩駛入大樓前方的停車場,一身職業裝的哈爾布蘭德下了馬車,然後帶著隨從朝著前方的大樓走去。

  因為單純的藩務在大楚帝國裡其實不太受到重視,之前的時候負責藩務的藩務司,更是在幾十年裡都屬於禮教部的下設機構。

  也就是前幾年辦了一場萬國來朝之後,加上剛好有藩務出身的大佬進入了參務院,更加重要的是禮教部的負責的事務太多,帝國高層也早就有心思把禮教部進行拆分……因此順勢設立了藩務總局,級別為從二品,直接獨屬於參務院管理。

  如此也算是對禮教部進行了一定的分權,雖然禮教部依舊還是比較強勢,但是已經好了一些。

  在這之前,大楚帝國裡的禮教部更強勢,禮教部尚書更是長期由參務大臣擔任。

  因為那個時候的禮教部,下設教育司、科學司、科舉司、朝報司、出版司、禮儀司、藩務司等多個權重機構,集教育、科研、科舉、文化輿論、藩務、祭祀、禮製等多方位的工作。

  以至於禮教部在很多年裡,在大楚帝國裡都兼備了傳統禮部的清貴,又有著新時代工業化後的巨大權力。

  這樣的機構,在大楚帝國裡的政治地位,是和工商部、稅務部、工業部、吏務部這幾個核心機構不相上下的,早期的禮教部尚書,基本都是參務大臣兼任。

  不過隨著時間的過去,大楚帝國的高層政治構架也在持續不斷的變動……禮教部的一些權力機構也陸續被拆分出去或者經過了調整,權勢有所縮減,不過依舊是權重部門,尚書還是由參務大臣兼任。

  而禮教部的變化也不是唯一,實際上諸多京畿機構都經歷過類似的變化,畢竟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四五十年代設立的機構有些都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同時又有新的事物不斷出現需要管理。

  因此大楚帝國的政治構架,其實一直都在變動……

  但也不是說一次性就變動很多,而是幾乎每年都改一小點,但是它年年改啊……

  這幾十年改下來,等到了當代的大楚帝國,其各京畿機構實際上和開國初年的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到目前,大楚帝國一共設立了二十多個部,這些部的主官乃是尚書,本職級別為正二品(不包括加銜)。

  此外還有二十多個從二品級別的總局,總監,總司……其中也包括了多家特殊的關乎民生,壟斷性質的官辦行政企業,如鹽務總公司、鐵路總公司、煙草總公司等……這些總公司其實和正常的官辦企業,也就是工業部下屬的官辦企業不一樣。

  普通的官辦企業,哪怕是工業部下屬的諸多超大型企業,其實依舊是屬於正常的商業企業范疇……甚至包括財務銀行都如此。

  但是直接隸屬於參務院管理的那幾家超大型,名字由‘大楚帝國’開頭,然後‘總公司’結尾,並直接以行業命名,如鐵路,煙草,鹽務等命名的企業……他們雖然走商業運行的模式,但實際上不是企業……

  上述二十多個正二品級別的部,從二品級別的總局,總監,總司,總公司等機構……還只是屬於參務院體系下的直屬機構。

  此外,大楚帝國裡還有高度獨立,設置有上百個科室,號稱小中央的翰林院……極端情況下,作為皇帝的羅志學完全可以直接通過翰林院下屬的各科室,對各地方,軍方發號施令。

  大楚帝國裡的翰林院非常特殊……這玩意實際上就是個微型版本的大楚帝國中央機構……外頭但凡有的京畿機構,不管文武,實際上都能在翰林院裡找到相對應的科室……在平日裡主要作為羅志學的私人秘書機構,對接下屬各部門,起到承上啟下,協助羅志學處理諸多事務的的作用……但是關鍵時刻裡,羅志學可以直接通過翰林院下發中旨,號令整個帝國文武。

  這也是為什麽翰林院掌院,一直都是參務大臣之一的緣故。

  此外,大楚帝國裡的參務大臣制度也有相應的改變……在承順四十九年的時候,羅志學隨著年紀大了,並考慮到未來太子陸續接班掌權的問題,開始對參務制度進行改動!

  其中最明顯,也是最重要的改動就是,對參務院進行擴大……而且增加的名額是給文官方面的。

  帝國裡的參務制度,一直以來都是帝國裡最重要的制度,也是最核心的制度……因為大楚帝國裡的參務大臣,協辦大臣們,才是真正決定這個龐大帝國諸多戰略決策的人,同樣的……參務制度也是羅志學這個皇帝直接掌控帝國,維持皇權不墜的核心制度……

  參務大臣權力固然大的驚人,但是來去只需要皇帝一句話而已……不需要前明時代的廷推,也不需要搞什麽百官推舉……皇帝可以直接決定!
  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決定的程序都非常的草率……甚至談不上多正規,因為沒有任何正式法律意義上的任命書之類的東西。

  有的只是一道中旨,召某臣子進入禦書房參讚軍政事務而已……這也是‘參務大臣’這個名字的來源……

  羅志學高興的話,都能找條狗進入禦書房參讚軍政事務……不高興的話,也可以把某個權勢滔天的權臣直接打發出去……甚至都不需要什麽正式的免職程序,只需要一道中旨讓他以後別來禦書房就行了。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上的!
  在現實裡羅志學不可能這麽乾,每一次任免參務大臣,乃至協辦大臣的時候,羅志學都是需要經過慎重考慮的……這背後往往關系著帝國未來的戰略走向,帝國內部派系政治鬥爭,地域利益或行業利益集團的利益……

  這些高級官員們基本都是各自派系裡的旗幟人物,利益領袖……你看似動的是一個人,實際上動的是人家整個派系的利益。

  所以搞起來,其實也挺麻煩的!

  羅志學自己來操作自然沒什麽問題……畢竟整個帝國都是他自己折騰出來的,那些高級官員們也都是他挨個提拔起來的,能夠了解並掌控全局。

  但是換個來人……比如太子的話……說呢實話真心不好搞。

  甚至誇張一點的說,太子估計到現在,都還沒能徹底搞清楚參務院裡那三十人左右的參務大臣、協辦大臣各自背後的利益糾纏!

  畢竟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都是政治智商頂級的人物……同時利益是可以交換的,也是可以犧牲的,所以你其實很難的把一個這種政壇上的大佬進行定性……你前腳以為人家是代表著棉紡行業的利益,但是後腳人家可能就把棉紡行業給賣了數錢,然後一轉身就和那些軍火商們推杯換盞了。

  你以為這人是某個地方的人,就會心念家鄉會支持家鄉的利益……但是人家有可能後腳就把原本屬於給家鄉的財政補貼給扣下來,然後轉讓給其他地方……也不為啥,只為了和其他大佬們做了個利益交換而已。
    這些政壇大佬們的段位太高,羅志學怕太子以後搞不定……怎麽辦?
  羅志學就開始往參務院裡摻水……把參務大臣的數額從以往的九人,增加到了十一人。

  協辦大臣從十八人到二十人之間,增加到了二十八個人。

  這增加了人員,實際上就是進行了分權……尤其是參務大臣這邊的分權更為明顯!
  以往的九名參務大臣裡,有三個還是雷打不動的武將,只剩下六個是文官名額……這意味著如此眾多的文官大佬們,只能競爭六個參務大臣的名額……說實話,這些參務大臣們的權力是非常龐大的……任何一個文官裡的參務大臣,基本都分管著一大堆的事務……比如負責經濟事務的參務大臣,基本上就是全面負責主持經濟事務,包括工商業,農業,畜牧業,甚至一些民生工程等等……工商部,農林部,工業部,交通部,衛生部等七八個正二品或從二品的機構都歸他管呢。

  權力太大,同時也太忙……

  而且因為參務大臣的名額也比較少,想要上位的協辦大臣又太多,因此競爭非常激烈。

  每一次文官體系的參務官員任免,背後都有激烈的政治交鋒,甚至引發一些地震。

  以前羅志學對這些臣子之間的鬥爭也不太在乎,甚至覺得還能趁著機會打一打老虎,肅清官場。

  但是……這種事羅志學可以做,未來的太子能不能做,做的好不好就要打個問號了!
  所以,羅志學乾脆來個提前準備,把參務大臣的名額增加了三個人,都是用來給文官體系的。

  這讓文官體系裡的參務大臣,從六人增加到了九人……主要是用來分權,也是為了更好的理清楚參務大臣的職權。

  而參務院裡人員,尤其是協辦大臣的人員增加二十八個人後,相對比以往多了七八個名額,這名額多了,那麽除了一些固定安排的名額外,也就能夠更好的騰出來兩三個機動名額,用於安排一些老臣了。

  日常生活中,羅志學總會遇上一些老臣子年紀大了臨近致仕,但是要說功勞吧,其實也不太夠資格進入參務院,至少和別人比起來不太夠!
  面對這些人,羅志學不安排吧,人家說你苛待功臣……但是安排吧,參務院裡的協辦大臣的位置又不是大白菜,哪能這麽容易安排啊!
  如今多出來了幾個機動名額,那麽安排起來就比較容易了……在該員臨近退休的時候,可以給他臨時弄一個協辦大臣的名頭過過癮,然後一兩年後退休致仕。

  大概意思就是你勞苦功高,現在也臨近退休了……正常當一個協辦大臣是別指望了,最多就是給你安排一個臨時的協辦大臣過過癮,一年半載後該滾蛋就滾蛋……別戀棧不去。

  不像是其他正常的協辦大臣,任職年限基本都是三五年起步,很多還是十年八年的。

  但是安慰性質的協辦大臣,任職基本只有一兩年左右,而遇上排隊的人比較多的話,時間緊張不好安排,那麽任職時間還會更短一些,可能一年都不到。

  當然……基本是這種臨時的協辦大臣,那也是諸多高級官員苦苦追尋的……常規的協辦大臣一個蘿卜一個坑,可不是那麽輕易能等出來的,再說了狼多肉少啊……一大堆沒能進入參務院的各部侍郎、各總司總局主官,各省資深巡撫等從二品以上的高官,全都眼巴巴看著呢……

  想要脫穎而出成為常規的協辦大臣,對於其中一部分人而言,其實很困難,但是吧,協辦安大臣這個名頭,實在是太響亮……在帝國裡,這可是僅次於參務大臣的頂級頭銜了……這說的可不是名聲,而是實權!

  任何一個協辦大臣,拿到外面去,那最少也是坐鎮一方的封疆大吏!

  而且擔任參務大臣之後,加銜往往也會跟著晉升為從一品……這對很多巡撫,侍郎們而言也是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從一品致仕和正二品致仕,那區別可大了去……

  從一品,那也是屬於一品,而一品官員致仕後,各方面的待遇都是非常好的,正常致仕的話,也不用擔心被政治清算……當然,前提是規規矩退出權力中心,後頭也別瞎摻合,那基本上還是可以安享晚年的……繼續享受著一品官員的退休待遇。

  出入安保,賜用的豪宅繼續住著,死了都能安葬在皇陵裡頭的百官公墓……

  一品致仕官員掛了,皇室都會派遣親王或郡王級別的人物出席,羅志學還會親自寫一封悼信,送一副挽聯過去。

  只要是正常致仕,沒有犯下什麽明顯錯誤的,那基本上也能得到一個爵位的追封,後頭給的諡號往往也不會太差。

  簡單來說,一品大佬正常致仕後,退休待遇拉滿,哪怕死了身後名都很不錯……羅志學還是很願意給這些重臣們體面的……至少他當皇帝五十幾年,就沒殺過任何一個一品官員!
  一個都沒有!

  當然,莫名其妙,一夜之間就病亡的高級官員倒是有一些,但也不多,羅志學也不是個喜歡苛待老臣子的人……只要你規規矩矩致仕,那麽安享晚年還是可以的,至於不願意規規矩矩致仕的……自然也有三尺白綾或一壺毒酒等著他,然後對外公布病亡……

  主打的就是一個體面!
  你不體面,我就幫你體面!
  一品大佬們的待遇不錯,但是二品官員的退休待遇,那可就差了老遠了,至少羅志學就不可能給你一個普通二品官親自寫什麽挽聯,悼辭的。

  皇室也不會派人去參加……畢竟有正二品加銜的官員可多了去,光是巡撫就大幾十個呢,這累積起來,致仕的二品級別的官員可不是個小數目……說的不好聽,每年都得死一堆……

  皇室成員也不可能說天天不乾事,滿世界飛奔去參加喪禮啊……

  一品和二品,光是退休後的待遇都差別巨大,更別說退休前的待遇了!

  這也是什麽二品官員們,尤其是那些侍郎和各地巡撫們,做夢都想要進入參務院,混一個協辦大臣名頭的緣故……哪怕是一些差不多到退休年齡的人,也想著在最後關頭裡過一把協辦大臣的癮頭。

  當然,他們也隻敢奢望一下協辦大臣的名頭,卻沒敢奢望參務大臣的頭銜!
  參務大臣這種位置,那是帝國政壇裡頂級的位置,是需要決策整個帝國的戰略走向的,可不是可以隨便混上去,然後廝混一兩年等退休的。

  相對於協辦大臣的流動性比較大,帝國裡的參務大臣往往比較穩固,任職年限四五年起步,久的甚至是十年八年。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