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大楚邸報》
大楚帝國承順五年開始,楚軍持續向西北各前線輸送武器裝備糧食等各種作戰所需的物資。
甚至還提前運輸並囤積了大量糧食,這些糧食可不是用來充當軍糧的,而是用來準備救濟陝西當地普通百姓的。
陝西那邊的饑荒可比中原、山東、河北等地嚴重多了。
連續多年的乾旱缺水才導致了當地的流賊問題頻發,而流賊施虐再加上官兵圍剿的過程,又反過來進一步導致當地的農業生產環境惡化,最終導致赤地千裡,拋荒無數,十不存一。
因為當地存在著嚴重的饑荒問題,大楚帝國如果軍事上掌控了當地後,如果不能及時的賑濟百姓,那麽陝西地區就有可能變成一個爛泥潭,從而拖住大楚帝國的大量人力物力。
陝西地區的流賊問題,在羅志學看來並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軍事鎮壓頂多就是解一時之渴,但是想要徹底的扭轉當地的局勢,那麽及時的賑濟,讓當地農業恢復正常生產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所以就和去年的北伐一樣,大楚帝國在準備西北戰事的時候,所做的並不單純是軍事上的準備,同樣還有大量的政治以及民生上的準備。
大軍還沒有殺入潼關,但是大楚帝國就已經往潼關前線一帶,運輸並囤積了超過兩萬噸的糧食。
而且這個數據還在持續增加當中,大楚帝國高層已經決定,在今年內向陝甘地區調集至少六萬噸的糧食。
這個六萬噸糧食,包括軍方的糧草消耗,還有一部分則是供應當地民眾所需。
其投放方式包括直接賑濟,以工代賑,平價進入市場銷售等等,以緩解當地極度缺糧的困境。
而糧食,也只是楚軍往前線運輸並囤積的物資之一,其他的武器彈藥也非常多,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也多。
於是乎,從去年冬天開始就可以看見大楚帝國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往潼關前線運輸物資。
而且這種運輸現在還在持續,並且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都不會結束。
於是乎,人們就可以看見一輛又一輛滿載物資的馬車不斷的被運送潼關前線,有時候都能夠看見好幾百輛馬車的龐大後勤車隊滿載物資抵達潼關一線。
這架勢,那麽是對面的孫傳庭都能看的出來,楚軍即將發動大規模攻勢了。
——
大楚帝國承順五年,仲春亥日,即二月十一日,羅志學在金陵城舉行了天子親耕儀式,親耕儀式上,天子羅志學犁地,帝國文武高層或牽牛,或扶梨,或翻地,或插秧等。
在天子的一畝三分地,這不是個形容詞,而是量詞,就一畝又三分地上進行耕種。
整個親耕儀式,將會被刊登在邸報上昭告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大楚帝國的邸報也經過了改革,傳統王朝裡的邸報只是官府內部的一種信息通報模式,但是大楚帝國的邸報在去年的時候則是進行了改革。
偌大的邸報被一分為三。
一些高度機密,影響重大的信息,被編入《機要密報》上,只有獲得授權的高級官員才能查閱,並且原則上隻對三品以上官員以及部分重要四品官員(如一地知府),將官(包括準將)以上,包括少數重要上校開放。
其余人等,哪怕是中級官員大多也沒這個權限查閱。
次等機密,和普通人沒什麽關系的政務信息,則是被編入《機要通報》一些敏感信息,或者是和普通人沒什麽關系的信息,則是被編入新成立的‘機要通報’上,限正七品以上文官,尉官以上軍官查閱。
最後則是‘大楚邸報’,這個繼承了邸報兩個字的報刊,則是變身為徹底對公眾開放的報紙,用以刊登非機密,非敏感信息,尤其是用來刊登一些政策用於宣傳,同時也會刊登一些政務通報,商業信息通報,科普知識等等。
這份報紙,哪怕是普通人都可以去當地的郵遞司訂閱大楚邸報。
甚至不用訂閱,在一些公共場合都能免費查閱。
所以從去年開始,一些重大事項,大楚帝國往往都會通過大楚邸報對外公布。
包括去年的農業補貼消息,今年的參務大臣,協辦大臣的人事任免消息,五年發展計劃的公布,再到現在的天子親耕等消息,都是通過大楚邸報對外公布的。
——
天子親耕的報道,將會有禮教部所屬邸報司的筆杆子們起草稿件,並有邸報司官員進行審核並批準,最後和其他稿件一起編成承順五年二月份的第二期內。
整份樣刊經過審核之後,會印刷多分樣刊,然後交付交通部所屬的郵遞司隨同其他緊急公文一起,通過驛站體系向各省快速分發。
樣刊抵達各省內的多個邸報司所屬的印刷工廠進行印刷,最後再通過各地驛站體系分發到各各州府縣,交由各縣內的郵遞站分發到各訂閱用戶手中。
整套流程由邸報司以及郵遞司進行合作,邸報司負責內容以及印刷等,郵遞司負責分發運輸。
因為流程比較複雜,樣刊需要從金陵城慢慢傳遞到各地進行印刷,然後才能分發到各州縣,最後才抵達用戶手中,哪怕樣刊的分發過程裡能和其他緊急公文一起傳送,但所需的時間依舊比較長。
尤其是比較偏遠的地方,比如幽州那邊要看到天子親耕的這片新聞,估計得大半個月以後了。
而更遙遠,偏僻的地方,比如在雲貴前線一帶的大楚帝國新佔領區裡,兩個月後才看見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
從這時效基本也能看的出來,大楚邸報並不是後世人常說的新聞報紙……這玩意和‘新’扯不上關系……它只是一種很純粹的大楚帝國向廣大民眾用來宣傳各種政策的一共宣傳工具而已。
除了邸報司直轄的這三種信息傳遞體系外,邸報司在各省也設立了分站,以就近發行各省通報子刊,各省邸報子刊,整體流程和模式和本刊差不多。
羅志學個人還是比較注重宣傳的,讓民眾及時了解到帝國的各項重大政策的。
就在邸報司還在起草者天子親耕的報道稿件時,大楚帝國陸軍也終於是掀起了西線的第一場大規模攻勢。
最先發動攻勢的並不是在靠北邊的山西,也不是在黃河邊上的潼關一線,而是在更南邊的楚北西部,面向漢中一線的第十七師。
該師在二月十二日,匯集主力從洵陽出發,沿著漢水往金州直撲而去!
二月十二日,第十七師和漢中府一帶明軍發生了小規模交戰,連續突破並攻佔了明軍設置在洵陽到金州一路上,沿著漢水而修建的多個警戒防禦堡壘。
次日午時,楚軍第十七師前鋒已經抵達了金州城。
金州城內約萬余明軍倒是沒有太過恐慌,畢竟漢中府一帶的明軍和楚軍對峙打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好幾年了。
之前楚軍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攻打金州城,但是最後都失敗了。
這一次,他們也是有些信心抵擋住楚軍的進攻步伐的。
畢竟現在的金州城裡,有明軍大約一萬五千人,其中大約五千人是孫傳庭最近兩年新編練的新秦軍,還有大約萬人是各種衛所兵,不過戰鬥力比尋常中原的地方衛所兵強不少。
這一萬五千多明軍裡,擁有長管火炮大約十門,絕大部分都是兩斤半野戰炮,兩門是五斤野戰炮,都是鐵鑄火炮。
同時明軍在金州城裡駐防好幾年,日複一日的修築各種防禦工事,如今金州城裡的防禦工事已經非常的完善,而且複雜了,能夠有效的抵抗各種實心彈的炮擊。
同時還挖掘了不少壕溝,有頂蓋的防炮工事,也能一定抵抗榴彈的炮擊。
整體來說,金州城這邊的明軍還是做了充分準備的,實力也不算差,自然對守住城池有信心。
撐死了就是被楚軍包圍而已……
但是他們也是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在錦州城裡足足囤積了一萬多石的糧食呢,這些糧食足夠他們一萬多大軍吃上大半年了。
如果被圍城大半年還無法獲得救援,那還有啥好說的,說明局勢已經真到了不可挽回之地步,也不用打了,直接投降算了!
帶著這樣的信心,金州城裡的明軍準備來一個頑抗死守。
但是僅僅是兩天后,準確的說是城外的楚軍準備妥當,並拉出了火炮開始炮擊的時候,情況的發展卻是遠遠的超乎了當地明軍將領的預料。
這些楚賊們打出來的炮彈,竟然是清一色的開花彈!
打開花彈也就算了,他們也不是沒挨過楚賊裡的臼炮,甚至四十八斤臼炮的炮彈都挨過不少,對於楚賊裡臼炮打出來的開花彈都司空見慣了。
但是現在,對面這些楚賊打出來的開花彈,卻不是從那些臼炮裡打出來的啊,而是從一大堆的長管野戰炮裡打出來的。
更關鍵的是,這些野戰炮發射的開花彈,射速遠遠超過了以往的那些臼炮,精度更是遠超臼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