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楚軍
難道不是對面的明軍要南下襲擊己方的後勤線,然後自己才匆匆忙忙一路狂奔跑過來,就為了攔住他們嗎?
為了抵禦明軍的南下,朱興發甚至都讓手底下的一票騎兵下馬構築防禦陣地,火炮陣地了,就為了擋住敵軍的步伐,然後等待第十師抵達。
對面,才是進攻的一方啊!
但是現在搞得,似乎己方才是進攻的一方,對面是防守的一方!
朱興發被祖大壽的操作給搞迷糊,但是並不妨礙他趁著這個機會下令第十師開始開始分兵,派遣一加強團急行軍繞行敵軍後方,打援以及堵敵軍退路。
其余主力迅速殺過來和己方配合,對當面敵軍實施正面壓迫。
他不管對面的明軍為什麽不前進也不跑路,他現在只知道,對面如果再給自己一天時間,自己說不準就能來一個前後夾擊,乃至重創敵軍!
——————
朱興發下令第十師派遣一加強團急行軍繞路後,又讓第十師主力加速行軍,盡快抵達和己方會和。
不過第十師動起來後,朱興發自己卻是帶著三個騎兵旅按兵不動,就待在祖大壽所部正南方大約十七八裡外。
朱興發之所以讓騎兵按兵不動,主要還是怕對面的明軍提前跑路。
三十八團那邊還沒有機動到位呢,自己大大咧咧帶著幾千騎兵殺過去,萬一把對面明軍嚇跑怎麽辦。
所以在七月十六日傍晚時分,文安城東北方向,就出現了很詭異的一幕。
祖大壽率軍萬人駐防於荒野……但是精通營寨駐防的人都能看的出來,這些明軍的駐扎的營寨易守難攻的同時,其實更加方便向北邊跑路。
祖大壽所部正南約十多裡外,則是朱興發中將率領的四千多楚軍騎兵。
朱興發所部的正東方向二十多裡外,是孟駿力陸軍少將率領的第十師主力大約九千多人。
同時,朱興發所部東北方向二十多裡外,也就是孟駿力所部九千多人的西北方向,還有一支四千多人的楚軍正在疾馳,而他們的行軍路線直插祖大壽所部的背後。
朱興發的戰術構想很簡單,他不管對面的明軍想幹什麽,也不管他們為什麽突然停下來,甚至連邊上的文安城都不去。
但是他只知道,如果第三十八團那邊迂回成功的話,就極有可能給對面來一個前後夾擊。
至於說包圍敵軍,這個可能性不大!
畢竟朱興發所部也才兩萬人,其中大部分還是步兵,騎兵不過四千余,並且這四千騎兵吸引住了敵軍的注意,一舉一動都被敵人盯著。
迂回包抄的主力,只能是步兵部隊,而步兵部隊想要包抄敵軍步兵還好,但是包抄騎兵……這純粹就是想多了。
人家哪怕騎兵打不過你的步兵方陣,難道人家還不會騎馬走人啊……
所以,想要在野戰中,動用步兵包圍殲滅敵軍騎兵這種事,想想就好了,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接近於零,除非對方非要自己往自家的包圍圈裡轉……
———
當天晚上,文安城東邊的這幾支大軍陸續停下了行動,各自扎營過夜。
不過大軍雖然停下了,但是各自的高級將領們卻是沒閑著。
祖大壽那邊召集了麾下的一票將領,商討著如何面對局勢。
什麽局勢?
自然是洪承疇用很強硬的態度讓他們繼續南下,不得避戰怯戰,讓他們利用騎兵優勢衝破楚軍的攔截,進而襲擊楚軍的大後方,破壞楚軍的後勤線,甚至從側後方向衝擊楚軍的側翼位置,把即將到來的天津會戰創造更加有利的機會。
而祖大壽他們又不想要和楚軍他們死磕,進而導致麾下兵力損失慘重。
所以他們連夜商討著該如何應對局勢,要怎麽做才能夠避免洪承疇的壓迫,同時又不會讓麾下兵力遭到不必要的損失。
結果討論了大半夜後,眾人最終敲定了辦法,那就是拖!
一邊拖一邊看情況發展。
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也不介意繼續率軍南下,但是如果沒有機會的話,那麽就繼續拖下去。
至於說直接南下十多裡和對面楚軍的好幾千騎兵死磕,這麽傻的想法沒人說。
至於說他們會不會遭到楚軍的主動進攻,他們自然也考慮過,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就地購置防線,而且構築防線的地方還是一個便於撤退的地方了,可不就是防著楚軍大舉殺過來嘛。
但是他們怎麽也想不到,楚軍前腳還在想著怎麽攔截他們,但是當發現明軍自己停下了南下的步伐後,就瞬間改變了想法,把攔截變成了包抄……
之所以雙方的將領們出現如此大的認知差距。
因為祖大壽他們想的是如何應付洪承疇,如何保存實力,然後以己度人,也不覺得對面的楚賊會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
打誰不好,非要來打他們關寧鐵騎,這不吃飽了撐著嘛……
靜海和天津衛那邊一堆的弱雞可以欺負,你楚賊幹嘛非要和兵強馬壯的關寧鐵騎過不去啊,這沒道理吧!
但是朱興發和孟駿力這兩個楚軍裡的高級將領可不是這麽想的。
當天傍晚時分,朱興發和孟駿力還在利用傳令兵的飛馬傳遞,迅速交換了彼此的信息和意見。
同時朱興發還給第十師方面下達了更新的消息,他要求第十師的迂回部隊,在明天中午十二點前要抵達預定地點,以配合正面各部的推進。、
是的,朱興發也好,孟駿力也好,他們現在想的是如何擊潰甚至殲滅眼前的這支敵軍。
進而掩護沿運河北上大軍的側翼安全以及後勤安全。
人家才不管來襲敵軍是祖大壽的關寧軍,還是洪承疇的嫡系秦軍又或者是宣大那邊的邊軍呢。
這些都是他們的敵人。
至於說作戰後,部隊有所損失是否會導致楚軍裡的高級將領們變成光杆司令,進而失去權勢。
這一點就更不用擔心了,大楚帝國裡可不存在著某支軍隊是屬於某個將領私軍的情況。
為了防止私軍情況出現,楚軍裡的募兵,新兵訓練,兵員補充以及薪餉發放,是由參謀部、軍政部、後勤部三大部門裡的直屬機構負責。
部隊主官不需要,也沒有權力自行招募新兵補充或擴充部隊。
同時楚軍裡的中高級將領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經常進行調動的。
比如楚軍裡的主力部隊第一師,不算前身的旅團營時期,隻說第一師編成之後,就已經先後換了三個師長。
而且你還不用擔心換了師長過來後,會導致不熟悉部隊,戰鬥力出現下降的情況。
因為楚軍裡的編制和裝備乃至戰術都是高度統一的,將領們不管指揮什麽主力部隊,其實都不會有什麽差別,不需要伱一個高級將領對士兵們保持熟悉,了如指掌之類的。
同時楚軍裡的部隊,也沒有什麽說需要依靠高級將領的個人廝殺衝陣能力,高級將領的變動,也不會導致人心浮動之類的。
因為不僅僅高級將領變動大,連帶中級軍官其實變動都不小。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楚軍作戰的時候,戰術呆板而僵硬,一眼看過去,彷佛一個磨子裡刻出來的一樣的原因之一、
那就是將領變化比較大,為了維持戰鬥力以及指揮的便捷性,往往會搞一些樣板戰術,讓全軍統一進行學習並運用。
如此也就很難讓各部隊形成比較獨特的作戰風格,尤其是帶有比較明顯的指揮官的作戰風格。
因為楚軍裡幾乎每一支主力師打仗的套路都差不多,無非就是有些部隊的作戰經驗更豐富一些,士氣更高一些,執行套路的時候更好一些,而有些部隊則是要差一些。
哪怕是第十師這種新式部隊,雖然戰術上和舊式的部隊完全不一樣。
但該部隊的戰術和其他幾個新式部隊卻是又高度一致的,比如第一師、第十一師以及後方的第二近衛師、第十五師等等。
從訓練到戰術應用乃至到具體的作戰方式,那都是差不多的。
因為過去一年多楚軍編練新式部隊的時候,都是把新式部隊裡的高級將領以及中低級軍官乃至骨乾士兵調來調去……不斷的進行拆分,整編,以加速擴軍的速度。
所以,他們玩的都是同一個套路。
而這樣的高度統一的軍隊,固然會導致戰術呆板,僵硬等情況,但是調動中高級將領卻也不會影響到這些部隊的基本戰鬥力。
孟駿力在江北戰役接任第十師當師長後,這個師依舊打的非常凶猛,一路橫掃山東。
等到了今天,其第三十八加強團進行迂回穿插的時候,和當初孟駿力以副師長的職務帶領該團在洪澤湖北部進行迂回穿插的時候也沒什麽區別。
當天下午的時候進行了短途奔襲,當夜休息後,下半夜開始提前準備,等到第二天的時候開始急行軍,一路朝著祖大壽所部背後而去。
這不知道的人看了,還以為是孟駿力親自帶領該團玩迂回奔襲呢,但實際上和孟駿力沒啥特殊關系,甚至都和第三十八團自身的作戰風格沒啥關系……
因為,大楚帝國陸軍新式部隊的戰術教學書裡,對迂回穿插奔襲作戰都是這麽教的。
是個楚軍裡的新式軍官都會這麽玩。
是支楚軍裡的新式部隊,都經過這種急行軍迂回奔襲的訓練……
以前這麽玩,現在他們還是這麽玩……
可以說,楚軍和明軍,看似都是軍隊,但實際上是兩種根本不同的組織模式,除了都是人組成的,其他的基本沒有什麽共同點。
所以,祖大壽他們沒有想到,這種情況下,楚軍竟然還想對他們玩包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