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東擄大潰逃
此時廣寧中前所城內的守軍,也從楚軍射進來的箭書裡得知了皇太極死亡的消息。
不過他們沒信,覺得這只是楚軍動搖他們軍心的小手段而已。
相對比這些‘謠言’,他們還有個更加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他們已經沒有援兵了!
豪格的騎兵在兩天前徹底戰敗後,他們就成為了沒有外援的孤城守軍,並且他們也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援軍。
哪怕廣寧前屯衛那邊還有好幾萬的步炮兵,但是沒有騎兵的掩護也別指望能夠順順利利的跑過來。
因為一旦離開城池的話,缺乏騎兵掩護的他們很容易就遭到楚軍的攔截伏擊。
在當代,騎兵和步兵以及炮兵這三個兵種,是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步兵就不用說了,野戰的中軍主力,攻城的主力,同時也是可以廉價大量維持多兵種,是絕大部分軍隊裡都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你也可以用騎兵來代替,但是性價比太低,完全得不償失。
炮兵,放在東亞戰場上,哪怕是一百多年前開始就已經是核心力量了,戚繼光在北方邊軍裡搞的各種車陣,各種輕型火炮就是核心力量,各種戰術都是圍繞著發揮輕型炮兵力量來設計的。
而等到了現在,楚軍率先在東亞戰場裡把長管火炮搬上了輕便的雙輪炮車,再輔以前導車架,使得了沉重的長管火炮也能夠快速在野戰中機動,進而出現了野戰炮這麽一個東西,於是乎短短幾年裡,野戰炮這玩意就風靡東亞,以前的明軍,現在的東擄人都是大規模仿製這種野戰炮。
等到了現在,楚軍和東擄人交戰的時候,野戰炮已經成為了雙方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兵種。
如果一方缺乏了野戰炮,那麽就缺少遠程火力,雙方大規模交戰的時候,是會被敵人的火炮從容優雅的用火炮逐步點名的。
隨著持續的炮擊,士兵必然會大量死傷,陣型也逐步崩潰,最後全面的潰敗也就成為了必然。
而到了騎兵也同樣如此,騎兵所特有的快速機動能力,尤其是戰場上的短途快速機動能力,使得了騎兵能夠發揮出來巨大的作用,進而可以有效的威脅到敵人的側翼。
如果缺乏騎兵的有效掩護,那麽步兵和炮兵自保有余,但是也別指望大規模繼續行動了,甚至可能會被圍困在荒山野林裡最後彈盡糧絕。
之前豪格率領東擄騎兵出戰,就是想要襲擊楚軍,破壞楚軍的攻城,間接救援廣寧中前所。
而楚軍方面,則是針鋒相對的派出了第一騎兵軍以及近衛軍騎兵支隊進行攔截作戰,以掩護後方的步兵和炮兵。
結果就是楚軍利用新式騎兵擊潰了敵軍左翼,進而造成豪格所部的大崩潰,兩萬東擄騎兵一日之間覆滅,只剩下數千殘兵敗將逃亡廣寧前屯衛。
當廣寧中前所的守軍,發現北郊外的豪格所部騎兵大潰敗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絕望了。
任誰看著自家明明佔據優勢的兩萬多精銳騎兵,在短短半天裡盡數潰敗,並且後續已經不可能在短時間裡獲得援軍,同時他們自身也沒把握頑抗太長時間的時候,都得絕望……
他們之所以還沒有全面崩潰,純粹是這兩天楚軍還沒有發動總攻而已!
於是乎當楚軍發動總攻之後,在數百門火炮的轟擊中,數萬步兵的輪番衝擊下,這兩萬多中前所的東擄守軍毫無意外的徹底崩潰了。
廣寧中前所,這座東擄人控制並經營了多時,構築有完善防禦工事,囤積有大量糧食彈藥的戰略要地,在堅守了數天后被楚軍攻破。
城內守軍戰死數千,余者盡數投降。
承順六年四二十九日傍晚時分,大楚帝國陸軍第三集團軍司令左英哲陸軍上將,率領第三集團軍一票高級將領以及近衛軍若乾高級將領進入了廣寧中前所。
進入這座城池後,左英哲也是發現這座城池和以往攻佔的諸多城池不一樣,這地方根本不能算是城市,因為城內就沒多少的普通平民。
同時城內的大量建築,基本也都是官方的功能性建築,各種城防工事,倉庫,官署,軍營一起構成了這座城池的主要建築,普通民房根本沒多少。
此地以往是明軍控制下的邊鎮城池,最早的時候其實只是廣寧衛中前千戶所的屯墾駐地而已,這從該城的名字就可以看的出來:廣寧中前所。
早一兩百年裡這地方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千戶所駐地而已,但是隨著蒙古東遷遼河套地區後,此地逐漸變得重要起來。
而當東擄人強勢崛起,並攻佔了沈陽,又控制了遼河套地區的蒙古人後,整個遼西走廊也就變成了最前線。
前方的錦州變成了前沿戰場支撐點,而廣寧中前所,前屯衛等後方的城池也是變成了軍事要塞。
而隨著祖大壽和吳三桂投誠東擄,東擄人接管了該城後,因為此地是距離山海關最近的堡壘城池,因為東擄人非常重視這裡,不僅僅在這裡駐防重兵,而且還大興土木,對城牆進行了加高、加固,並挖掘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
這個過程裡,中前所城裡的普通人也是迅速減少,只剩下了少量遼西軍的家屬還在城內生活,其余普通老百姓要麽被抓起來修築各種防禦工事死在了工地上,要麽是被當成了奴隸被東擄人強行遷移到了後方。
等到楚軍攻破這座城池的時候,以至於都看不見多少普通人!
而城內沒多少普通人,也是讓軍方沒了顧忌,直接放開了手腳大開殺戒,搜捕並擊殺城內的一些東擄潰兵。
其中不乏漢八旗的前遼西軍士卒。
中前所裡的守軍,雖然也有好幾千的東擄本部人馬,但是大多還是漢八旗組成的,這些漢八旗一部分是老漢八旗,還有相當多一部分則是投奔過去的前遼西軍。
不過哪怕是他們在跪地求饒,叫嚷著自己是漢人之類的話,楚軍也沒有給他們什麽優待。
腦袋後頭都留著鼠尾辮了,而且還為東擄人效忠和楚軍廝殺了,現在你們說是自己人,不要殺我……
這不開玩笑嘛!
再說了,遼西軍以往是軍閥藩鎮部隊,撐死了也就只能算是明軍,可是和楚軍沒半毛錢關系,雙方之前打起來可是一點都不手軟。
楚軍進城後,加上之前投降的,再加上後續全城封鎖搜捕的,一共抓了差不多兩萬人俘虜。
對這些人,楚軍方面肯定不會和以往對待明軍降兵那樣,直接挑選後就補充進入部隊裡,哪怕只是守備隊或者乙等師都不行。
按照戰前帝國高層的決策,東北戰場上的所有戰俘,頑抗者,不服管理者一律就地處決,服從管理者編入戰俘營。
他們的余生將會在大楚帝國工業部裡的眾多大型官方建築工地以及各種礦山裡度過。
沒有什麽屯墾營,建築營,運輸營等以往大楚帝國用來安置明軍降兵戰俘的東西,只有統一的戰俘營。
這可是異族國戰,不是大楚帝國和明帝國爭奪天下的統一之戰,性質不一樣,對待俘虜,降兵們的策略自然也是不一樣。
沒把他們直接屠殺了都是為了避免大規模殺俘,最後導致剩余敵軍頑抗不降,導致戰役比較麻煩,己方傷亡太大的緣故。
為了降低後續征戰裡敵軍的頑抗心理,有時候也要給他們一條活路……
不然的話,投降是死,頑抗也是死,他們有不少人寧願選擇死戰的。
這投降的話,雖然失去了自由,以後也只能當苦力,但是好歹還能賴活著不是,哪怕以後因為吃不飽,乾的活又多,不用幾年就累死了,但那也是幾年後的事情啊。
至少,投降的時候,他們能活著不是。
人嘛,絕大部分都是畏懼死亡的。
無視死亡的勇敢者是有,但是一支規模達到十幾二十萬人的軍隊裡,這種勇敢者絕對是極少數,大部分士兵還是普通人,而普通人裡大部分都怕死!
這也是廣寧中前所裡兩萬多守軍,在死傷了數千人後最後大規模投降的主要原因。
他們不想死!
左英哲在廣寧中前所城裡,當天晚上展開了戰後會議,一方面是總結戰役得失的經驗,一方面是商討戰功之類的,然後安排各種戰俘以及戰利品的處理。
戰後事宜裡,其實戰俘也不怎麽用第三集團軍管理,反正武器連帶盔甲什麽的都已經收繳了,這些手無寸鐵的戰俘也沒法反抗,隨便派點人看著,然後等待後方的河北守備司令部派過來的押送部隊來接受,然後送到工業部在唐山灤州的煤礦去就行了……
那裡的煤礦正處於大開發時期,急需大量的免費青壯勞動力!
順便,還能把礦區到海邊港口的道路都給修了。
諸多戰後事宜裡,各類物資的統計以及調用分配,這個比較重要,因為這裡頭涉及到了數萬匹騾馬,包括上萬匹上好,可以充當騎兵坐騎的乘騎用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