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第893章 不能賺錢的朝報發行公司
  第893章 不能賺錢的朝報發行公司

  主管朝報司的禮教部,是非常重視松江商報這種地形時效性報紙的籌辦的,並且對此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

  要不然這事也不需要在參務會議裡進行專門的討論,帝國那幾個最頂級的重臣們爭論好半天后才敲定下來可以嘗試著,收著辦的基調。

  而禮教部具體負責這事的官員們也是非常謹慎,具體事項上辦的非常謹慎,試圖牢牢的把松江商報這種地方時效性報紙的基調。

  而帝國高層們,尤其是帝國皇帝羅志學,對禮教部的謹慎舉動還是比較滿意的,也不枉費羅志學這麽多年一直都如此重視禮教部,多次提拔禮教部的尚書擔任參務大臣,而平常時候禮教部尚書就算沒能擔任參務大臣,但基本也都是常年穩居協辦大臣的位置。

  這個禮教部還是沒讓羅志學失望!

  大楚帝國裡所謂禮教部,和後世裡的諸多機構其實都不太不一樣,從具體職權上來說,似乎是負責禮儀以及教育的機構,但實際上遠不止於此。

  大楚帝國的禮教部,一開始脫胎於傳統王朝的禮部。

  何為‘禮’,這指的並不是什麽禮儀,雖然說各種禮儀性場合這些東西也是在禮教部的工作范圍。

  但實際上傳統文化裡的‘禮’在含義上要更加廣泛,也更加的深入一些。

  在這裡要理解一句話,那就是傳統的華夏文化裡有這麽個說法:‘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祀就是祭祀,就是屬於傳統意義上‘禮’的范疇。

  同時諸多人說的‘周禮’,也屬於這個禮的范疇,這個禮指的是什麽,是‘制度’,甚至可以說是法律。

  華夏文化裡的禮,某種程度上指的的是是制度……而不僅僅是什麽禮儀這些東西。

  而具體表現出來的祭祀以及各種制度,實際上就是通過祭祀以及各種制度,來體現皇權的權威。

  什麽是皇權?

  皇帝能穿十二章龍紋袞冕,而臣子以及平民不能,這就是皇權!
  天子駕六,其他人不能……這就是皇權。

  還有其他的諸多限制……

  諸多所謂的禮儀以及制度,並不是說體現有多文明,彬彬有禮,而是體現上下尊卑有別!

  體現的是彼此間的區別:天子是天子,臣是臣,民是民……

  如皇帝才能穿龍袍,其他人都不可以!

  這才是傳統華夏文化裡的‘禮’。

  而在具體的施行以及後續演變裡,禮的具體體現‘祭祀’則是演變為明確皇帝乃至政權合法性的重要程序。

  所以你會看見古代很多封建王朝裡的帝皇,會經常搞祭祀泰山這種看似沒啥意義的事,並且搞的極為隆重,乃至勞民傷財。

  這為的其實就是向全天下宣傳自己的正統合法性。

  大楚帝國裡的羅志學,實際上也去過泰山祭祀,目的和以往諸多朝代裡的皇帝前往泰山祭祀差不多,都是為了宣揚大楚帝國政權以及羅志學帝位的合法性。

  此外大楚帝國裡還有至關重要的春祭,包括天子親耕在內的一系列儀式。

  在這些儀式裡大楚帝國是非常重視,而且政治意味非常濃鬱的,在這些祭祀的場合裡,羅志學這個皇帝要穿最傳統,規格最高的十二章的龍紋袞冕……也只有他才能穿這種十二章的龍紋袞冕。

  這一套穿著的帽子比較有特殊,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那就是帽子上有著前後珠簾的服裝。

  這麽一套服飾,也就是十二章龍紋袞冕,傳統華夏文化裡規格最高的皇帝著裝,一般隻用於祭祀天地,宗廟等重大場合。

  一年到頭也就穿那麽幾次,平常時候你可見不到皇帝穿這玩意。

  由此可見祭祀的重要性,而掌管祭祀事務的禮部為什麽能夠成為傳統封建王朝裡的六部之一,禮部尚書乃是朝中重臣的緣故。

  而到了大楚帝國這裡,禮部被改革為禮教部,職權進行了明確,同時職權進一步擴大化!

  除了祭祀這個體現帝國以及皇帝合法性的重要職權外,還明確了教育事務以及科舉事務都歸屬禮教部管轄。

  前者為國育才,後者為國選才,都是再重要不過的職權了。

  除了這些外,後來又設立了朝報司,加入了後世人認知裡的宣傳職權。

  而教育、科舉、朝報這三個司的職權匯總起來,大體上就可以統稱為‘教化’,這就是大楚帝國裡禮教部相對於傳統王朝裡禮部的最大區別。

  傳統禮部,某種程度上來說務虛比較多,所以傳統意義上是屬於清貴職務……而清貴的另外一面,也就意味著平日沒啥事……沒啥實權。

  但是大楚帝國的禮教部不一樣,這個機構在大楚帝國裡是屬於第一梯隊的權重機構,並且隨著帝國持續的對外擴張,其教化職權也在不斷地深化。

  因為大楚帝國裡的教化政策,可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所謂宣傳,而是有實際舉動的……具體可以參考當年攻佔高麗半島後,禮教部為了讓當地迅速歸化,派駐了多個工作組,在當地駐軍、巡警的配合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化政策。

  具體過程就不說了,反正是當地有無數人在這一場‘教化’中化為歷史的塵埃。

  而成果是在當地建立起來了完善的官話教育,幾乎收繳並焚毀了所有能夠搜集到的當地的書籍,徹底改變了當地人的服飾以及髮型習慣。

  同時還進行了高強度的強製性遷移、通婚。

  等到承順三十七年後的今天,在大楚帝國裡,尤其是年輕一代,已經沒有任何一個純粹的所謂高麗人。

  半島上的高麗人,作為一個民族已經被徹底的消失在歷史長河裡了。

  甚至他們的文化連片言隻語都沒有留下……因為大楚帝國把所有能夠搜集到的書籍資料全部一把火給燒了,連備份保存都沒有留下。

  今天的高麗半島,早已經成為了切切實實的大楚帝國的領土,上面生活的人們都是楚國人,哪怕是一些通婚混血的後代,你要說他們是高麗人,而不是楚國人,他們得跟伱翻臉……

  說誰是蠻夷土著呢?找打是吧!
  後世諸多現代國家搞的什麽文化入侵之類的,在大楚帝國的教化政策面前都上不了台面……禮教部的官員們如果看到後世的那些大國的宣傳的手段,定然是極度鄙視的:效率太低,成效太小,沒啥子卵用……

  教化這玩意吧,得這麽玩!
  來,我教你,聽我口令:裝填,瞄準,開火……

  簡單而直接,哪來這麽多彎彎繞繞的。

  禮教部的教化工作,尤其是在新擴張地區,海外地區的教化工作一向來都是非常高效而成效巨大的。

  當然了這麽一套簡單粗暴的東西隻適用於針對海外,而在本土地區,面向楚國人自身的時候自然不能這麽搞。

  畢竟民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對自家人自然不能亂搞……一個稅務部就已經夠惹人討厭的了,再來說采取強硬手段的禮教部,這帝國分分鍾得玩崩。

  因此在大楚帝國內部裡的教化工作,還是以比較溫和的教育和宣傳為主。

  這也是大楚帝國當年設立朝報司,同時又對報紙保持著警惕態度,辦個地方時效性報紙都瞻前顧後,還特地從京畿派人到地方親自督辦的緣故。

  松江商報,就是在這麽個時代大背景下設立的。

  這個松江商報,一方面是為了解決民眾對商業信息,對新鮮事物的獵奇心理的需求,通過主動提供這些信息,避免壓製的太狠了,民間有不法分子看見其中的市場需求以及利潤,鋌而走險私下辦報,造成極其惡劣的負面效果。

  所以帝國高層更加傾向於主動提供渠道進行疏導,而不是一味的壓製,畢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這都多少年的老話了,帝國裡的一大票大臣們都是飽讀詩書之輩,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其中道理。

  另外一方面嘛,商報這玩意對地上的工商業經濟運行發展,的確是一定的幫助的。

  及時通暢的商業信息,能夠各企業能夠根據市場調整自己的運營策略……比如某一種商品,在外地已經賣不出去,供大於求了,當時當地的商家卻是因為信息不通暢,信息來源有限導致得知的時間比較晚,這期間裡繼續大力生產,最終導致更大規模的供大於求,造成企業的損失,同時企業一旦破產還會導致失業產生。

  同時諸多商家,對產品的宣傳也有著非常龐大的需求,而在報紙上進行宣傳這是早已經得到證明的事實。

  但是大楚帝國裡的報紙之前就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大楚朝報,哪怕是把各省省辦的朝報也算上,但是具體到一個地方裡,其實也就只能看到一個全國版以及省版的朝報,並且這兩者還是同時印刷發行的……發行間隔也比較大,目前是五天一期。

  大楚朝報受限於信息通訊落後,又要報紙信息安全,這能夠做到周報的模式u已經非常不容易的。

  同時大楚朝報裡不管是全國版還是省版,都是屬於非常嚴肅的官方報紙……上面刊登的消息絕大部分都是官方想要發布出去讓民眾得知的消息,大多都是一些政策類消息。

  其次則是一些科普內容以及文學內容。

  而商業廣告則是非常少,畢竟朝報的發行是屬於行政行為,每年都有足額的經費的,同時朝報收費雖然便宜,但是訂購量足夠大啊……光是官方機構的訂購,以及官員們的自行訂購,以及士紳商人群體的訂購,這些固定訂購量就非常龐大了……同時中上層人士普遍也會訂購朝報。

  怎麽說呢,對於這些群體而言,你可以對上面的諸多內容沒啥興趣,甚至覺得看這玩意就是侮辱自己的智商……但是你卻是必須通過這個渠道知曉大楚帝國上到參務院,京畿各部,再到各省甚至府的各種政策裡信息,職務變動等信息。

  這些信息有時候可是關乎身家性命的!
  因為訂購量龐大,所以朝報的采編和發行雖然成本很高昂,但是多少能夠通過發行收費收回來一些成本!
  同時朝報司還會出版發行諸多的書籍,主要是一些政策類書籍,同時還有一些教育類的書籍以及純文學書籍……這裡頭收益非常龐大。

  承順三十六裡出版發行的一本匯集諸多名家的散文集,年銷量就達到了上百萬本……這些散文集,都是各文學大師投稿到朝報上發表的文章。

  這僅僅是朝報司發行的其中一本書而已……而發行量更多的乃是各種教輔用書,出版發行各種教輔書也是禮教部的一大職能或者說撈錢的渠道!
  全國那麽多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甭管你是誰,都得人手一大堆禮教部出版發行的各種教輔書。

  而禮教部的諸多教輔書籍的出版發行,都是由朝報司來負責的。

  所以……人家朝報司的出版業務是很賺錢的……這些出版業務賺的錢可以用來補貼大楚朝報的發行虧損。

  嗯,這也是當年禮教部把幾乎所有教輔書籍的出版業務都移交給朝報司下屬的‘大楚朝報’的原因……就是為了補貼朝報的發行虧損。

  所以朝報司辦報雖然看似虧損,但實際上人家不差錢……朝報司可不僅僅是一個什麽宣傳行政機構,而是一個集報紙發行、圖書出版的綜合性文化集團。

  采取的商業和行政並行的獨特運行機制,朝報司是純行政機構,但是報紙的印刷和具體發行,還有各種書籍的出版發行,實際上是交給朝報司下屬的‘大楚朝報發行公司’來進行的。

  也就是說,大楚朝報的運營主體,嚴格上來說,並不是朝報司,而是大楚朝報發行公司,只不過大楚朝報發行公司上頭還有一個朝報司而已。

  同時朝報司裡的主要官員們,也都兼任朝報發行公司的主要職務,兩者裡的任職官員是高度重合的。

  朝報發行公司的總督辦,實際上就是由朝報司常務副處長兼任,朝報發行公司的總編輯,也是朝報司的一個副處長兼任。

  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行政和商業並行體制,在大楚帝國裡也是很少見的。

  這種獨特的運營機制,導致了大楚朝報在運營上,雖然每年都會出現嚴重虧損,但是發行公司本身卻是不差錢的……可以通過圖書出版業務賺回來一大筆錢,有的時候甚至會因為賺得太多,朝報那邊又虧不出去,搞的朝報司都不知道拿剩下的利潤該幹啥,把幾個官員可都為難的著急的不得了……

  畢竟你這也不是需要盈利的商業公司,而是一家行政和商業並行的非盈利機構,任務不是賺錢,而是搞宣傳……你賺那麽多錢幹嘛?掉錢眼去了?
  最後他們一琢磨,直接給朝報的發行價格來了一波降價以此擴大發行量,達到更好的教化成績,同時又能把錢給虧損出去了,雙贏!

  如此情況下,大楚朝報對於商業廣告,是保持著可有可無,大部分時候寧願不要的態度。

  就算刊登廣告,一般也都是隻刊登大型官辦企業的廣告,而且廣告內容都是需要進行詳細的審核才能刊登。

  至於普通企業……是別指望在上頭刊登廣告了,普通企業連人家朝報司的門往哪開,該找什麽負責人都不知道…………人家朝報司,乃至朝報公司就沒設立廣告部門。

  但是,民間各企業,甚至是大量的中小型官辦企業,尤其是關系不夠深厚的地方財政投資主辦的一些官辦企業,他們也有在報紙上刊登商業廣告的強烈需求……

  哪怕是中小型的官辦企業,他們想要找朝報刊登廣告,那都是不可能的事……兩者的政治地位差太多,朝報根本不搭理你。

  這年頭的大楚朝報,包括省版在內,對於絕大部分楚國人而言是高高在上的……

  你看得見,但是你摸不著!

  別說是普通人了,哪怕是知府之流的中級地方主政官員,想要找朝報都是摸不著門……

  大楚朝報發行公司不差錢,同時又因為過於濃厚的官辦屬性,而且在地方上還清高的不得了,那些朝報官員根本就不待見那些地方官員……這讓廣大商家們想要找朝報刊登廣告,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他們刊登廣告,為產品和服務進行宣傳又有著強烈的需求……最近幾年出現了眾多發傳單模式的商業推廣,這讓朝報司方面非常警惕,並且持續多年的進行嚴厲打擊。

  傳單嘛,今天你能發商業廣告,明天你就能用同樣的方式發一些非主流聲音的宣傳。

  對於任何不在自己掌控之下的渠道,朝報司都是要堅決進行打擊的。

  所以在大楚帝國裡搞小貼紙廣告或發放宣傳單,你在固定張貼欄裡貼還行,小規模散發一些商業宣傳單之類的還行。

  如果大規模印製散發,是一種風險非常高,輕者判刑挖礦流放,重則槍斃的犯罪行為。

  但朝報司的人也知道堵不如疏,所以他們乾脆自己辦一個地方時效性報紙,來緩解市場上的實際需求,並且繼續把渠道掌控在自己的手裡。

  如此就有了孫旭現在所看到的松江商報,一共有雙開八版內容,頭版自然是萬年不變的各種大政策宣傳,隨後則是常規的商業動態報道,如大企業的變動,市場變動之類的,再過來則是朝報老傳統的文藝以及科普內容,然後則是各種細分的招聘、商業合作廣告。

  這些版面之間,除了頭版外,其他的都穿插著一些商業性廣告,其中不乏帶插圖的大篇幅的商業廣告。

  孫旭對那些廣告什麽的沒啥興趣,他主要看的還是松江商報的主要內容,也就是各種商業動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