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分歧
盧象英笑了笑。
誰不是這樣的。
卻聽得李寄遲疑的道:“事情真要到那一地步麽,如果咱們一旦對鄉紳士族動刀,消息傳開後,其他鄉紳士族很難再選擇支持我們了。”
他有點擔心。
盧象英有些意外,他以為以李寄的經歷,加上他這些時日在那些鄉紳士族面前吃的癟,李寄應該對鄉紳士族有怨念才對。
沉吟了片刻,問道:“介立,你負責後勤方面的事宜,這一個月內,咱們五百天雄軍消耗了多少糧食,你應該比我更清楚的罷。”
再不找到糧草物資,別說反清了,義軍先自己散了。
這一個月,盧象英很有些捉襟見肘。
倒不是說沒錢。
其實錢還有很多富余——不得不承認,江陰徐族徐屺那個地下室裡的財富,如果全部買成糧食回來,足以讓天雄軍再支持許久。
加上那一百綠營軍來江陰城時,帶了不少的糧草。
何其正又以徐府重建的名義在周邊買了糧食回來。
所以天雄軍目前狀況極好,但只是看起來而已,盧象英和李寄知道,就靠這點糧食,很可能撐不了多久,哪怕消息沒傳到常州府那邊,盧象英也不得不出兵去想辦法。
糧食,軍餉。
是一支軍隊存在的最核心的東西,然後才是價值觀的洗腦。
李寄無言以對。
確實,他這一個月恨不得分身有術,既要負責天雄軍後勤等諸多事宜,還要抽空去拜訪周邊的鄉紳士族——好在江南水路發達,如今戰亂,大多地方也不需要通關文牒,所以應付了過來。
他心知肚明。
天雄軍再不去找糧食的出路,別說反清了,最多還能再熬半個月,五百天雄軍士卒就能原地爆炸——軍餉可以發出。
但糧食會耗盡。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將徐屺的錢變成大量的糧食。
所以盧象英必須兵出江陰城去解決這個問題。
但他還是認為對鄉紳士族動刀,不是個好事。
盧象英就知道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歷史的進程中,再志同道合的人,都會因為認知和世界觀而對要走的道路產生分歧。
重新坐下,盧象英習慣性左手環抱撐住右手手肘,右手食指和中指鱗次在太陽穴上點著,思忖片刻後道:“介立,你覺得當下的家國大勢如何?”
李寄沉吟著道:“不太好。”
清軍南下,鋒芒畢露,且所向披靡,朱家宗室一瀉千裡一潰再潰,便不提了,關鍵是朱家宗室現在還在為爭奪正統而內訌。
太祖和成祖要是泉下有知,只怕棺材板該壓不住了。
嗯,貌似等不到今天。
土木堡的時候,估摸著太祖和成祖就從一腳踹飛棺材蓋爬了起來,別的先不講,先弄死堡宗那家夥再說。
大好局面,被堡宗一手敗完。
這貨回來後不乾正事,還給你來個奪門之變,連於謙都給殺了……
你說氣人不氣人。
扯遠了。
朱家宗室面對清軍南下,表現得讓人絕望,而大西政權面對清軍的步步緊逼,輾轉四川等地,也在吊命,至於李自成的余部麽,表現一般般。
都說山河將傾。
其實已經傾了。
有見識的人都看得出來,大西政權和朱家宗室,都不過是在苟延殘喘而已。
最多二十年,滿清將一統山河。
盧象英微微歎了口氣道:“我們都在說,要力挽山河於將傾,可我們誰都心裡明白,山河已經陸沉,我們要反清,要在清軍的屠刀下拯救黎民,就不能走尋常路,要走出一條屬於我們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人阻我者,殺之,人助我者,攏之。待得山河安定,再來以一個嶄新國製解決利益重新分配的問題,以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既然利益始終是要重新分配的,那麽我們也不必介意鄉紳士族的立場了。”
李寄沉默了一陣,想說什麽。
被盧象英打斷,“介立,你難道還沒看出來麽,大明面對清廷為何毫無還手之力,是國家沒錢?但你看看李自成在北京從鄉紳士族官僚手中拿了多少錢?幾千萬兩白銀!再看看徐屺的那個地下室,以及蘇州錢氏和無錫華氏,哪一個鄉紳士族沒錢?而這樣的鄉紳士族,全國各地數不勝數。”
“大明是有錢的。”
“不在國家手裡。”
“當然,說大明的錢在民間,比較合適,然而諷刺的是,百姓也沒錢,錢都被鄉紳士族以及各種官僚攏到了一起,這個世界,已經病態了。”
“治小病宜溫藥,而治重病需猛藥。”
“介立,我們要力挽山河,需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唐太宗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畢竟百姓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而百姓的要求其實不高,吃飽,穿暖,大抵如是,但因為錢和良田都在鄉紳士族手裡,百姓連這個簡單的要求都成了奢望。”
“所以天雄軍要想迅速發展起來,形成星火燎原之勢,就必須走一條非常之路,歷代造反,最終都是拉攏了權貴階層,比如李淵父子,拉攏了關隴貴族,就連我朝的太祖陛下,形成一定規模後,也和權貴鄉紳有了利益綁定。”
“這樣確實能保證發展,然而最後呢,江山安定下來,利益分割的時候,這些權貴階層就有了話語權,最後又是一個的輪回。”
盧象英深呼吸一口氣,“所以我要反清,但你可曾記得我說過要複明?複明或是不複明,要看朱家宗室的態度,他們若是願意改變國製,我自然願意配合,他們若是不願意——”
盧象英緩緩抬頭看了看天上那輪下弦月。
想了想,“我不介意用這一生,來為這個世界創造一點美好的希望和未來。”
封建制度,或許該落幕了。
要不然就算反清,幫助朱家宗室恢復舊山河,國家制度不改變,大明依然會繼續腐朽下去,就算我神州大地人才輩出,讓大明國祚再延續過兩三百年……
可兩百年後,資本主義國家就可以在世界上擴張了。
難道到時候又是個百年沉淪?
不應該是這樣的。
李寄聽得目瞪口呆,盧象英說的這些話,分開來看,他都懂,但是合在一起後,這裡面蘊含的道理和信息量,讓他有點懵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