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關於我在大宋搞出發電機後又手搓顯微鏡的那些事兒》
雖然在過去的一天時間裡。
徐雲已經證明了自己確實有些與眾不同的本事,並且具備相當高的實用價值。
但或許是固有觀念使然。
每當徐雲嘴中冒出個新鮮詞匯時,老蘇總是會下意識的想到徐雲男伶的身份。
畢竟男伶和身懷祖傳醫術這兩個人設,其實是沒多少衝突的。
這年頭血脈連坐的事兒很常見,父輩騰達子女入獄入青樓的例子大把大把的常見。
因此老蘇很容易就會把一些詞兒和男伶掛上鉤。
誰讓徐雲只是口述發音,而不是直接寫的漢字呢*(ˊˋ*)*
比如真捅啦。
比如莖脈注射啦。
又比如這次的
“銜微莖?”
隨後老蘇腦補了一下畫面。
嘶.
當然了。
這個騷念頭來得快去的也快。
老蘇下一秒便意識到,徐雲所說的多半是某個新鮮的工具。
雖然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次從徐雲嘴裡聽到新東西了,但老蘇看上去依舊相當好奇:
“小王,不知你所說的顯微鏡.又是何種物件?”
徐雲想了想,問道:
“老爺,您可聽說過靉靆?”
老蘇聞言一愣,旋即眼露思色,神情有些感傷:
“自是見過,當年文忠公曾目不喪明,便有人獻上過此物。
老夫不止一次聽文忠公誇讚此物神奇,可惜後來文忠公染了眼疾,靉靆也最終失去了用處。”
徐雲了然的點了點頭,老蘇說的事情他也曾有耳聞。
靉靆。
這個詞讀起來可能有些拗口,不過它所指的東西則很常見,也就是後世的.
老花鏡。
沒錯。
在宋朝時期,老花鏡便已經出現了。
比如南宋趙希鵠的《洞天清錄》中就有明文記載:
“靉靆,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
另外同樣是宋代的《暇日記》裡,還提供了一個事例:
“史沆斷獄,取水精十數種以入,初不喻,既而知案牘故暗者,以水精承目照之則見。”
水精,即水晶。
史沆是北宋蘇洵的同鄉兼朋友,他在擔任執法官時曾經得了老花眼,因此使用過水晶製成的眼鏡閱讀案卷。
不過此時的眼鏡,形製應該不似今日我們熟悉的帶鏡架雙片眼鏡。
根據相關描述。
古代的老花鏡應該是單個鏡片,沒有鏡架存在。
使用時需要用手持著,有些類似放大鏡的使用方式。
至於老蘇所說的文忠公,自然便是歐陽文忠了,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
他也是老蘇的一位好基友,晚年深受視力障礙影響,距今去世差不多有三十年了。
順帶一提。
古代還有一位很有名的近視眼倒霉蛋,名字叫做白居易。
他還為此寫過一首詩:
早年勤倦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
眼損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燈將滅,朝暗長疑鏡未磨。
千藥萬方治不得,唯應閉目學頭陀。
由此可見。
老白不但患有近視眼,同時還大概率得了散光和乾眼症
視線再回歸原處。
有了靉靆這個古代老花鏡做例子,徐雲解釋起顯微鏡的概念就要容易的多了:
“顯微鏡,顧名思義,便是可以將微小之物顯於眼中的‘鏡子’。
如若說靉靆是將一個字放大數倍。
那麽顯微鏡則可以將細小之物放大數十倍、數百倍甚至數千倍不止。
有了顯微鏡這東西,微生物自然也便無從遁形,能被觀察到了。”
老蘇靜靜聽完這番話,表情若有所思。
實話實說。
徐雲的這套邏輯並沒什麽問題,也就是靠著放大去探索細微的物體。
實際上在徐雲出現之前好些年,老蘇就想過利用水晶製作放大設備的可能性。
畢竟在《新儀象法要》中,老蘇親筆繪製了14副星圖,記錄了1464顆恆星。
這也是後世收集的全天星圖中,保存在國內的最早星圖。
歐洲要到14世紀文藝複興後,才會將星圖拓寬到1022顆,並且記錄了一些基礎星象。
不但比老蘇晚了兩百多年,數量也比老蘇少了一大截。
當然了。
另一幅刻錄有1350顆的唐代敦煌星圖,在時間上比蘇頌星圖還要早一點。
但遺憾的是。
它在一百多年前被斯坦因盜走,現存倫敦不列顛博物館,因此不算在國內保存的星圖之內。(這也是件很氣憤的事情,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當初我在不列顛博物館見過部分文獻,心情極其複雜.)
作為一位曾經仰望過星空的當代大家,老蘇自然也曾經想到過,能否利用水晶的放大效果去觀察星空。
比如在老蘇的書房裡,此時就存放有一台簡易的望遠鏡。
不過它的倍率只有五六倍,放大效果有等於無,看不清多少東西。
珍藏價值反倒要比實用價值更高一點。
不過有了這麽些物件和過往經歷打底,老蘇在聽聞徐雲的介紹後,興致也愈發濃烈了起來:
“小王,你的說法老夫勉強能夠理解,推論之下也沒多大問題,不過不知顯微鏡此物.”
徐雲眨了眨眼,很快明白了老蘇的想法:
“老爺,您是不是想問.顯微鏡能不能製作出來?”
“然也。”
徐雲沉默片刻,繼續道:
“想要製作一架簡單的顯微鏡倒也不難,傳聞在風靈月影宗內,這屬於極其簡單的技術,但凡有手就行。
不過與針筒和發電機一樣,想要製作顯微鏡,材料方面也需花費一些錢財和精力”
老蘇聞言,連忙追問道:
“小王,需要哪些物件?”
徐雲想了想,報出了幾個名稱:
“首先自然是要玻璃,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玻璃。
其中一種需要使用源自火山口的礦石製成,另一種的材料則需要用到江南西路特有的一種銀灰色黏土
其次便是膠水、木板、釘子等若干物件。
對了,之前製作好的酒精也要一些。”
diy顯微鏡。
這在後世的技術宅圈子裡,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兒。
當然了。
這裡指的是光學顯微鏡。
生物老師沒被氣死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顯微鏡的原理其實很簡單,說白了就五個字:
凸透鏡成像。
顯微鏡結構主要由目鏡、物鏡、載物台和反光鏡組成。
其中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焦距不同。
並且物鏡的凸透鏡焦距,要小於目鏡的凸透鏡的焦距。
物鏡相當於投影儀的鏡頭,物體通過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目鏡相當於普通的放大鏡,該實像又通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因此經顯微鏡到人眼的物體,都是成倒立放大的虛像。
反光鏡則用來反射照亮被觀察的物體,一般有兩個反射面:
一個是平面鏡,在光線較強時使用。
另一個是凹面鏡,在光線較弱時使用,可會聚光線。
至於顯微鏡的放大倍數也很簡單,目鏡X物鏡的數值就是方法倍數了。
現在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高就是1600倍,那些說可以放大幾萬倍的光學顯微鏡都是在忽悠人.
這個倍數的原理涉及到了衍射極限,也就是一個點光源會形成一坨衍射斑。
到了這個倍數,不論提高鏡片折射率還是疊加鏡片提高倍數,都將變得毫無意義——起碼在光學顯微鏡的范疇裡是這樣的。
當然了。
說到顯微鏡,肯定得提及這玩意兒的發明人。
此人和美洲大蠊一樣,也是一位老龍套了。
沒錯!
此人正是
羅伯特·胡克。
實際上。
根據後世考證,真正想到顯微鏡運作原理、並且發明出第一台顯微鏡的,應該是1595年的詹森父子。
但這兩個倒霉蛋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製作出來後啥事都沒乾就嗝屁了。
因此在史書上,顯微鏡的發明權便成為了另外兩人撕逼的戰場:
列文虎克和羅伯特·胡克。
這兩人的混淆程度之高,連人教版的生物書都出過錯。
首先從時間點來做個定義:
在顯微鏡方面,羅伯特胡克的發明要比列文虎克早二十年。
不過胡克發明的顯微鏡倍率只有20倍,虎克的則高達270倍。
因此真正的說法應該是胡克發明了顯微鏡,虎克發明.或者說改良出了高倍顯微鏡。
另外在生物學貢獻上,胡克雖然發現了細胞,但他觀察的是軟木塞的切片。
胡克放大後發現了一格一格的小空間,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了它們。
但實際上。
他觀察到的是死亡的細胞,他所看到的只是殘存的植物細胞壁。
而列文虎克則觀察到了活的微生物細菌,因此他才被認為是微生物學的創始人。
這就好比胡克和虎克都鼓搗出了時空機器,胡克穿越到了400萬年前,發現了一具生物的骨架,他把這個生物取名成了恐龍。
虎克的技術比胡克好點,穿到了6500萬年前,見到了真正的、活著的恐龍。
後者的發現明顯要更完整一點,但由於前者先行一步的緣故,恐龍的發現者只能歸屬於前者。
總而言之。
胡克發現了細胞壁,並且命名了細胞。
虎克發現了細菌,觀察到了完整的細胞結構,從而定義了微生物。
同時前者發明顯微鏡。
後者發明高倍顯微鏡。
這就是生物書上都講不清的歷史真相。
視線再回歸原處。
按照徐雲的設計,整個顯微鏡的DIY過程一共有兩個關鍵點:
一是要保證物鏡成像於目鏡物方焦點處,具體可以用f′(x)=$\frac{1}{3}$計算。
二就是倍數問題。
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光學顯微鏡極限倍數的人是恩斯特·阿貝,他於1874年發明了1500的光學顯微鏡。
分辨率約200納米,也就是最短的可見光波長的一半。
因此想要手搓一架光學顯微鏡,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現代工藝設備的輔助。
作為曾經手搓過兩位數顯微鏡的技術宅,徐雲自然很清楚一件事:
在古代社會,有兩類材料可以完美的達到折射率和色散率的配比組合。
也就是冠冕玻璃和火石玻璃。
在21世紀,冠冕玻璃基本上和蔡司眼鏡被捆綁在了一起。
但其實呢。
它是一類阿貝數大於50的玻璃,也就是鑭系玻璃。
本土的鑭礦場地主要在內蒙和江西,也就是唐代的江南西道,宋朝的江南西路,後世打開水龍頭都流辣椒水的地方。
加之鑭系稀土特點鮮明,以老蘇的能力想要找到並不困難。
至於火山玻璃就更簡單了。
顧名思義。
這是可以在火山口發現的一類礦石衍生品。
雖然以上兩者有個比較麻煩的地方,就是一旦處理不好,可能殘留釷等比較恐怖的放射性元素。
但如果流程得當,這些都可以很輕松的避免開來。
等原料湊齊後,再通過攪動玻璃溶液、平凸透鏡等一系列技術,就可以製備出極佳的消色差透鏡。
屆時哦成品不說極限倍數吧,至少900倍的放大倍數還是不難的。
在顯微鏡的觀察過程中,低倍鏡頭100可以紅細胞,400倍可以看到比較清晰。
至於看細菌的詳細結構則要1000倍的鏡頭,其視野很小,需要藥劑擴大視野。
另外還需要染色,否則看不到細菌的影子。
因此900倍的顯微鏡,已經算是非常實用的一台器械了。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
這種倍率的顯微鏡,老蘇直到嗝屁那天,可能都還不會發現它的全部用途呢。
當然了。
考慮到顯微鏡的原材料相對特殊,哪怕是單純的轉運都比較麻煩。
徐雲保守估計,材料能在一個禮拜內準備好都算難得了。
因此具體的手搓事宜得暫且延後,等過段時間再說。
更重要的是。
眼下還有一件事要優先處理。
那就是.
王越的靜脈注射。
畢竟再不注射大蒜素溶劑的話,老蘇啥時候嗝屁不好說。
這位中侯大人恐怕真得涼了.
今天一更,陪夜,明天開始通宵爆更!!!!
雖然是一更,但字數都沒少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