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緩兵!用人!
而此時,周倉與趙猛圍著薛仁貴大戰不休,彩霞公主揮軍大肆趕殺唐軍,“古北口”關隘下唐軍死傷慘重,諸多兵士皆是發了瘋般往關口逃竄。
彩霞公主趁此追殺唐軍之際,已然揮軍殺進“古北口”並控制關隘城門,傳令聯軍騎兵停止追擊,放任唐軍往“幽州”城池方向逃跑。
薛仁貴與周倉、趙猛大戰之際,發現“古北口”已然被徐軍佔領,這廝再無戀戰之心,使手中兵器隔開擊向自己的镔鐵棍和大刀,縱馬跳出戰團大呼道。
“兩位將軍住手,如今情勢卻看秦大人如何收場。”
這邊廂,秦文遠使手中長戟指著蘇定方大怒而道。
“便是你等不自量力行事,使徐軍與唐軍自相殘殺,妄死多少無辜性命,如今古北口被本王拿下,且放你等往幽州稟報李佑,如是這廝不知收斂,就言本王奉陪到底。”
“幽州”城裡,李佑得逃回城裡的蘇定方和薛仁貴稟報“古北口”被徐軍佔領,惶急之下吩咐親軍將二人暫押等候處置,吩咐守軍關閉“幽州”城門,官衙裡寫就八百裡加急奏章,使人快馬奏報皇上。
時、衛孝傑本就不滿皇上使燕王李佑節製“幽州”軍政,使他這個都督大權旁落。
蘇定方到來因得李佑重用,加之其人本就傲慢強勢,使其“幽州”守軍得李佑授意納入麾下統領,衛孝傑索性稱病不理軍政。
這廝官衙中聞得“古北口”被徐軍佔領,暗嘲李佑、蘇定方不自量力,秘囑軍中心腹往長安城奏報李佑、蘇定方派軍騷擾契丹、突厥部落,且、暗中與高麗勾連,使死士騷擾東北,方始挑起與徐軍衝突的系列之事。
秦文遠進入“古北口”將俘虜的唐軍解散,吩咐其各歸軍營聽候處置,契丹部落和突厥部落被解救的族人,拿著各自被唐軍收刮的財物,關隘前跪滿一地謝恩齊王。
秦文遠於城樓上對眾大聲喝道。
“你等各歸部落,從今往後安心於放牧、耕種等各種勞作,本王許諾,不得使任何人騷擾各族百姓,否則便是與本王作對,當斬之!”
“我等唯大王之命是從,王爺千歲、千千歲!”
各族民眾和聯軍齊聲歡呼,長城“古北口”關隘內外民眾歡呼聲音震天,自此,秦文遠視漢人、契丹、突厥、粟未等各族百姓為一體的美名傳遍草原部落及大漠內外,使之治下各族百姓和諧相處的局面更勝往日。
李世民接報“幽州”李佑奏章和衛孝傑秘折,得知徐天使軍佔據“古北口”關隘,禦書房裡拍著桌子大罵徐天膽大,怒斥李佑、蘇定方無能,且又不能領會自己對徐軍的施壓之意,直嚇得身邊侍候的太監顫顫兢兢,跪伏地上大氣不敢喘出。
“幽州”情勢惡化使李世民震怒之後靜心思忖解決之道。
左思右想,李世民終是找不出解決“幽州”之事最好的辦法,心煩意亂的情緒裡出宮竟是往“衛國公”李靖府邸而去,遇到難解之事,這皇帝老兒知道還是得倚仗李靖等智計多謀的臣子才行,就朝廷上似侯君集那等大臣,比起李靖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衛國公”府裡,李靖請皇上正房廳堂上座,攜妻兒參拜之後屏退左右,聽得李世民關切之語。
“愛卿身體可有好轉?”
“多謝皇上掛念,微臣身子疲乏不能為聖上出力甚感惶恐,今日皇上駕臨寒舍,不知欲使微臣如何,請皇上明示。”
“唉!如今幽州情勢惡化,徐天使軍佔據古北口關隘,不知會否趁勝奪下幽州,朕該如何處之方能挽回此等局面。”
“皇上可否對李靖說說幽州局勢惡化的因果呢,以微臣對秦文遠的了解,此子雖桀驁不馴卻無反叛大唐之心,行事多以打造一方盛世,使之治下百姓富足、不受欺凌為己任,攻戰古北口關隘,想必是秦文遠為維護東北發展不受威脅的手段罷了。”
聽得李靖如此所說,李世民將秦文遠進軍高麗,朝廷使軍欲牽製秦軍不得冒進並李佑、蘇定方在“幽州”的所為說了出來。
李靖聽後,對秦文遠攻下高麗重鎮“安市”城拍手稱慶,對李世民再是言道。
“皇上啊!秦文遠所做之事朝廷為何要使軍牽製呢,不是應該傳旨勉勵嗎?此子做了前隋未做到之事,使東征死亡的數萬將士英靈得到撫慰,不是大快人心之事嗎?而燕王、蘇定方所為如是傳了出去,讓天下臣民怎麽看待朝廷,且、淵蓋蘇文狼子野心,便是朝廷解了高麗此次危機,他日高麗必成大唐心腹大患。”
“唉!秦文遠此子有經天緯地之才,便是微臣也想於軍中效力助其攻打高麗,所以啊,微臣以為,皇上不如傳旨使燕王、蘇定方率軍回京,將幽州軍政置於都督衛孝傑之手,使之與徐天達成諒解歸還古北口關隘。”
李世民於“衛國府”裡聽李靖一席話,心中思路漸漸明晰,再是於府邸與李靖論及些軍政大事後便擺駕回宮。
太極宮大殿上,奉召上殿議事的大臣們此時方得知徐天擊敗蘇定方大軍佔據“古北口”關隘,一時朝廷震動,各部大臣群情激憤,紛紛上本彈劾徐天膽大妄為,行反叛朝廷之事。
有房玄齡、魏征、柴紹、閻立本等有識之臣卻並不以為徐軍攻佔“古北口”乃秦文遠單方面之罪,萬事有因有果,如是徐軍真的反叛大唐,豈不是駐守“幽州”和“平陰”的唐軍已然與秦軍展開激戰,大唐戰火又起。
侯君集、張公謹、李道宗等知事態超出自己的預期,大殿上除了與群臣聲討徐天之外,竟是拿不出半點有利於解決“幽州”之事的建言,使李世民甚感失望。
倒是房玄齡出列奏稟而言。
“皇上、微臣以為如今萬不可再使大軍逼迫徐天,否則、如是徐軍兵變,幽州、平陰唐軍危唉,當務之急是召回燕王李佑、蘇定方並使衛孝傑與徐天談和收回古北口防禦,同時派出朝廷宣慰使撫慰徐軍,使其撤回平州一線。”
魏征卻是出列對聲討秦文遠的諸位大臣喝道。
“你等當真是唯恐天下不亂,皇上當前不思解決幽州危機的辦法卻一味追責秦文遠之罪,若是追責管用,皇上下道聖旨便是,豈不是萬事大吉,要我等於殿上商議做甚,如今之計,我等當為皇上解憂,使幽州形勢得以和平解決,方為我等臣子該做的事。”
魏征一番言語頓使諸多朝臣汗顏,其實許多朝臣心中對此事自有見地,只是不願出頭因言語不當得罪與秦文遠作對的世家大族,因此惹來毀掉前程甚至是殺身之禍事。
見得諸多大臣皆是被魏征所言羞得無地自容,李世民心中略略失望而道。
“朕決定采用房卿所言,傳旨收回李佑兵權並召蘇定方回朝斥責其妄動刀兵之罪,敕封幽州都督衛孝傑銀青光祿大夫,協同朝廷宣慰使會唔徐天,使之幽州局勢得以和平解決。”
皇上口諭,自有翰林大學士擬旨照行。
禦史大夫、中書令、西河郡公溫顏博遵上諭為朝廷宣慰使並宣旨官前往“幽州”頒旨。
臨行之際,李世民再是使親筆書信交與溫顏博,叮囑其轉交徐天。
遠在“幽州”的李佑,得安插朝中的眼線使八百裡軍情急報傳來的消息,獲悉父皇欲裁撤自己駐守“幽州”的軍政大權並使其回京的聖旨便要來到,不甘之余卻又為王府此時應付朝廷派來的刑部官員而焦灼,當真是雪上添霜,竟是暗恨父皇無情。
卻原來燕王府長史權萬紀對李佑使王府豢養的猛士昝君謨、梁猛彪二人率死士侵擾東北之事大為不滿,對李佑的行為嚴厲指責並驅逐昝君謨、梁猛彪出王府,使李佑等對權萬紀懷恨在心,定下陰謀欲要害了權萬紀性命。
奈何權萬紀行事小心狡猾,早是對李佑有所防備。
李佑使計欲秘殺權萬紀的事情敗露後,權萬紀將昝君謨、梁猛彪收押入獄並上報朝廷,便在徐天使軍攻擊“古北口”時,朝廷派出處理此事的刑部官員劉德威已然到達“幽州”李佑的王府。
劉德威經查明權萬紀所報屬實,要求燕王與王府長史權萬紀攜帶人犯進京說明此事。
李佑以秦文遠欲率軍攻擊“幽州”城池使自己不能離開大軍為借口,吩咐劉德威攜權萬紀奉召先行。
待得定下權萬紀先行的策略之後,左思右想又覺得哪裡不對,王府裡暗忖良久,終是明白自己害怕被劉德威和權萬紀押解回京的昝君謨、梁猛彪二人,在刑部受審時暴露自己擴軍欲謀反的機密大事,這可是死罪,遂心中生起滅殺朝廷大臣和解救心腹的主意。
其實、李佑大可不必如此,奈何他心中有鬼便萬事皆疑,也不想想謀反機密的大事有幾人知曉。
權萬紀非燕王心腹,且是李世民派往王府管教李佑的大臣,如何會得知此等隱秘之事,而昝君謨、梁猛彪既為死士,明知說與不說都是死路一條,又怎會吐露機密,奈何李佑多疑,遂使麾下將領燕弘亮率數十騎於長史權萬紀回京的路途中射死權萬紀等並解救人犯。
劉德威與權萬紀回京途中,剛出“幽州”地界便遭遇數十騎伏擊,可憐權萬紀雖做人做事小心,卻依然難逃被亂箭射落馬下被兵士亂刀分屍的結局。
昝君謨、梁猛彪二人得救,卻偏偏跑脫了一個劉德威。
燕弘亮率救出的昝君謨、梁猛彪二人回到王府稟告劉德威逃脫之事,李佑大怒,萬般無奈之下想事已如此,責罰燕弘亮辦事不力也於事無補,如今之計便是怎樣彌補劉德威逃回京城稟報後會帶來的惡果。
見李佑焦躁不安,昝君謨跪地大聲說道。
“主公,不如我等趁朝廷聖旨未到之際便反了吧!否則,朝廷旨意到來使主公失去領兵之權,那時豈不是要任人宰割。”
燕弘亮、梁猛彪等王府忠於李佑的屬下也是讚成李佑趁如今掌管“幽州”軍政大權之際起兵謀反。
李佑於大事上卻沒多少主見,想著劉德威逃回京城稟報父皇自己使軍誅殺朝廷大臣之事便心生恐懼,如是父皇使軍將自己押送回京,想自己不在“幽州”王府,擴軍欲謀反的大事怕是會很快泄漏,那時別說親王的爵位能否保住,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這草頭皇子想到此節竟是一不做、二不休下定起兵謀反決心,遂使左右心腹為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等官職,迅速掌握朝廷派往“幽州”的大軍,使軍控制衛孝傑於都督府並放出關押的蘇定方、薛仁貴兩員虎將之後又開府庫使銀錢犒賞大軍。
待得稍許穩定“幽州”大勢,李佑開始思忖如何讓衛孝傑等為自己所用。
王府裡,李佑預先埋伏刀斧手後使人放出衛孝傑、蘇定方、薛仁貴並帶來說話,待得三人進殿,李佑開門見山地說出反叛朝廷之意。
“本王欲獨佔幽州登基為皇,你等如是擁護,朕可封你等為大元帥、拓西王、拓東王,還望三位將軍認清形勢,助朕一臂之力。”
衛孝傑、蘇定方、薛仁貴三人聽到李佑如此話語,當時便被嚇得半死,如何敢應承李佑這等大逆不道的要求。
衛孝傑不愧為老謀深算的領軍都督,早於進王府議事廳堂之時便覺得此間煞氣太重,此時聽李佑如此所說,不用想他也知道,如是今日他們不答應李佑的要求,怕是沒命走出王府。
這廝遂做出假意應承的姿態,言及自己需要回府將諸事安排妥當後再來王府當差,李佑如何會放他回去,廳堂裡再是說道,
“衛大人有何事安排,不如使王府派員替你前往辦理了。”
如何?”
“稟告王爺,衛某於城中尚有數千忠義之兵,非衛某親自露面召集恐怕生變,王爺若是不信衛某,可使人與衛某一並前往召集前來為王爺所用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