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想要!環境!
“此乃夫妻義重,小弟受教了!”
眾人聽到柴紹武所答,對他的反應能力和知識俱是十分滿意,又一個女子上前說道。
“柴公子聽好了,問:妻子娶回門中是用來做什麽的?”
“當然是用來心痛的!”
對此問題柴紹武是想也沒想便答了出來,可見他對秦婉瑩是愛到了極致。
數人聽得柴紹武毫無心機的話語俱是心裡有所感觸,暗暗為師妹嫁得如此郎君而高興,最後的問題自是沒有再問的必要,大師姐紅凌語重心長對柴紹武說道。
“希望柴公子記得今日所言善待我等的師妹,這便等著見你娘子吧!”
柴紹武聽到此話大喜,遂與門前的師姐們再施一禮後三步並作二步進入秦婉瑩出嫁前所住房間的外屋,此時秋娘和青霞聖女想是已在裡屋與秦婉瑩說過嫁人後應注意些什麽的話語,待得秦婉瑩滿臉梨花帶雨般一一應諾過後秋娘幫女兒頭上蓋著紅綢緊緊擁抱稍許便喚來秦文遠,吩咐他背著姐姐出屋交於柴紹武迎娶回公主府。
秦文遠將姐姐背出屋裡,秦府中再是一陣複雜的嫁女禮節之後,柴紹武終是將秦婉瑩迎娶離開秦府,那從歷城隨秦婉瑩前來長安的近百女兵,此時也隨著小姐一起在長安城“興道坊”街道巡遊後前往長公主府邸。
此時的長公主府邸,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端坐高堂,譙國公柴紹與長公主李秀寧下首而坐。
柴紹武用紅綢牽著秦婉瑩進入廳堂,二人在眾多長輩與皇上面前拜過天地,拜過皇上與皇后,拜過父母,夫妻對拜等一應大婚禮節,秦婉瑩旋即被引入洞房,柴紹武自是要在廳堂與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答謝敬酒。
秦婉瑩來到個陌生的環境,自己取下紅頭蓋先將這以後便是她生活的房間看了個遍,旋即喚來隨自己一起嫁入公主家的女兵隊長房間裡說話。
此女兵隊長名喚秦娟,比秦婉瑩略大六歲,身份收養的孤兒,秦婉瑩隨師父上山修行時此女便是跟著她的丫環,在山中服侍小姐之時也跟著學過些武藝,這些年一直就沒離開過小姐的身邊,秦婉瑩在歷城成立女兵方陣時徐娟自然而然便成了護衛小姐的親兵隊長,此次秦娟同樣是帶著這一隊女兵隨小姐出嫁同時起著護衛的責任。
秦娟來到小姐的新房,秦婉瑩叮囑她約束好姐妹們在公主府的所為,多與公主府管事和下人們交流,爭取早日融入這個新的家庭,其實這些話在秦娟隨小姐嫁入公主府時秋娘便也有過交待,只是秦婉瑩不知道罷了,此時再提這話秦娟自是緊記在心,笑著對小姐言道。
“小姐放心,姐妹們定不會在這裡給小姐增加麻煩!”
“嗯!但也不要委屈求全,秦家人不管男女在哪裡都要有骨氣,今後你們自己做好自己便是。”
聽到秦娟所說後,秦婉瑩如是說道……
隨著公主府喜慶的喧鬧,夜色終是慢慢籠罩這處長安城裡諾大的府邸,當星星點點的燈火在府裡亮起之時,柴紹武陪親朋好友喝得有些酒醉回到新房,看著燭光下坐在床沿的新娘這廝忙不迭上前揭開徐婉瑩的蓋頭。
但見燭光下帶著鳳冠的一張豔美臉龐出現,柴紹武心肝兒顫動,呼吸也仿似被這燭光裡的美豔驚得氣喘起來,但見這廝如猴急一般就欲上前擁抱心愛的人兒,卻見得秦婉瑩起身輕言說道。
“夫君且慢!待與妾身先行夫妻相敬之禮喝過合巹酒後再行那共效於飛之願。”
柴紹武聽得夫人所說,一時收起心猿意馬的猴急,甚感夫人端莊有禮,今日兩人既已成親便是天長地久,自己何必急於一時,好女人得慢慢的品味才是!
黎明、夜與日完成交替,當天邊的那一輪旭日慢慢升起灑下覆蓋大地的陽光之時,已變為少婦的秦婉瑩便已經從睡夢中醒來,望著身邊仍在沉睡的人兒,想著被這廝半夜的折騰就恨不得一腳將他蹬下床去,平時看著文縐縐的夫君在床上竟也是如此的癲狂,秦婉瑩想著仍是有些臉紅心跳周身發熱。
眼看便是辰時將至,秦婉瑩伸出纖手溫柔拍醒沉睡的夫君,今日她可是要作為柴家的當家大少奶奶上堂與公婆奉茶,這等重要的禮節可是不能出半點差錯。
夫妻收拾停當,秦婉瑩仍是著鳳冠霞帔隨柴紹武來到廳堂,待得一切安排妥當,長公主李秀寧與譙國公柴紹及一幫長輩便已坐堂。
秦婉瑩與柴紹武夫妻二人進堂先與李秀寧與柴紹跪下,丫環手裡接過早備好的香茶恭敬端著呈到父母面前輕聲說道。
“兒媳秦婉瑩請公爹、婆婆喝茶!”
老兩口滿意接過兒媳手裡的茶碗輕輕啜了一口後,李秀寧扶起秦婉瑩微笑說道。
“兒啦!今後這柴家你可要多多用心才是,娘與你公爹慢慢老去,府裡的一切你當擔起柴家大少奶奶的重任,紹武下面還有兄弟令武未曾娶妻,你作為大嫂也當多多關心才是。”
說著、李秀寧從懷裡掏出一面令牌遞與秦婉瑩再次慎重說道。
“此乃公主府當家令牌,所有人見此令牌如見娘親,你當慎用才是,非到柴氏關鍵時刻不得使用此令牌調為娘麾下的人馬,為娘見你也是善於管軍之人,當知道其中的厲害關系。”
“娘親放心!兒媳知道其中的厲害,定不會辜負娘親重托。”
秦婉瑩恭敬接下李秀寧手裡的令牌真誠說道。
待得公婆受過兒媳見禮之後,柴氏宗親一一受過秦婉瑩大禮,對這秦家的大小姐如此謙遜的個性俱是十分滿意,見過秦婉瑩颯爽英姿的柴令武見嫂子近前與自己見禮忙不迭起身恭敬說道。
“小弟見過嫂嫂,還望嫂嫂今後多多提攜!”
“小叔說哪裡話來,我們是一家人當是要相互提攜,大嫂性子直爽,今後如是有什麽不當之處,小叔需多多諒解才是。”
望著兄弟、兄嫂和睦,譙國公柴紹與長公主李秀寧是心中大慰,對秦婉瑩這個當初她在歷城選中的兒媳,李秀寧終是有種說不清的感覺,以她對皇家你死我活殘酷爭鬥的了解,她堅信如是柴家與自己遇到天大的危險之時只有這個善於帶兵的兒媳能幫他們殺出一條血路而使柴家的子子孫孫存留於世。
……
便在長公主府兒子大婚的喜慶之中,關中地區往長安的官道上數騎飛馳,馬背上背著信筒的軍士一臉焦急的模樣引得路上的行人俱是有些惶恐,不知這天下將又有何大事發生?
大唐貞觀二年,秦文遠在朝堂上預言的蝗災終是在關中地區開始暴發,那數不清成片的蝗蟲是一路往四周漫延,如不是秦文遠在發現蟲卵時未雨綢繆的滅蟲手段,整個大唐將陷入饑荒的動亂之中。
太極宮太極殿,接到蝗災暴發的李世民緊急召見朝廷重臣殿上議事,待得所有大臣聚齊太極殿李世民面色沉重高聲說道。
“諸位卿家想必已經知道關中地區傳來急報,正如秦文遠所預測的那樣蝗災終是從關中地區開始蔓延,好在朝廷前期做了大量滅蟲卵的工作而使此次蝗災的暴發沒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即便是這樣蝗災也會給我大唐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諸位大臣們有何好的滅蟲與賑災建議俱可殿上奏來與朕分憂。”
聽到皇上所說,房玄齡旋即於殿中說道。
“皇上、微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速速派人於關中地區指導滅蟲工作,此事非工部閻大人手下受過徐侍郎指導的官員不可,至於賑災的工作朝廷早在各處糧倉備齊糧食,可令各地衙門對那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開倉放糧,幫助災民度過此次蝗災。”
房玄齡話音剛落,杜如晦接著奏道。
“皇上、此次蝗災除了關中地區嚴重以外,各地的情況似乎沒有那麽嚴重,這得益於徐侍郎當時指導各地農戶翻土用石灰殺蟲卵的方法,微臣以為不妨讓秦侍郎上殿說說如何就關中的蝗災與各地的蝗蟲采用何種方法滅之更為有效才是。”
聽得兩位重臣的想法,李世民急喚劉公公去秦府將秦文遠宣來殿上議事。
劉公公領旨急往秦府傳旨,殿裡中書令宇文士及突然想到與秦文遠打賭的事情心裡一陣惶急,想到那百萬兩銀錢心裡就是一陣肉痛,忙著出列往殿中奏道。
“皇上、那蝗災真有那麽厲害嗎?老臣以為還是先派人下去核實清楚再行滅災之事,徐侍郎所言之事老臣心裡總是懷有疑問,他又是如何知道將會發生之事,難不成此子真有仙家的預知能力不成?”
也是這宇文士及看不清形勢,在此大是大非面前完全分不清輕重緩急,他卻不知這蝗災如是全面暴發將是個什麽樣的情景,蝗蟲所過將是寸草不生,那時天下的饑民將會成群結隊湧向皇城,為了一口吃的饑民們會不顧一切,如是再有那心懷不軌的刁民稍加鼓動,這天下將會立馬陷入動亂再不顧皇權的威嚴紛紛四處搶掠,如遇官府鎮壓便會戰火再起。
“宇文老匹夫怎地如此說話,你是要置我大唐的危難於不顧嗎?沒見著關中地區告急的文書雪片兒飛來,若是災情不重衙門會如此惶急嗎?”
殿上閃出徐世勣大聲喝道,對這老匹夫那點心態他是再清楚不過,前幾日皇宮門前善德和尚與侄兒的打鬥徐世勣便對這老鬼心中不爽,此時聽到他為了一己私利竟致天下百姓的苦難於不顧,徐世勣再忍不住心裡的怒氣大聲斥責起來。
李世民聽到宇文的奏報也是心中卵脹,心想你個老匹夫怎地在朝堂上說出此等不顧天下疾苦的話來,作為一個帝國的重臣難道不知朕的江山便是靠著百姓們撐著才使其成為江山嗎?
想到此處,李世民怒聲而道。
“宇文士及!你是想要朕的江山天下大亂嗎?”
聽得皇上怒喝的聲音,宇文士及嚇得跪倒丹鑾之下不住叩頭而道。
“皇上恕罪,老臣天膽也不敢對陛下的江山不利啊!只是心中尚存有一絲對蝗災的疑惑和對這蝗災不致擴大的僥幸罷了,此乃為臣見事不明之過,老臣請求皇上責罰。”
“你讓朕怎麽說你好呢?想你已是經歷過諸多天下大事的臣子了,怎地還如此這般不明事理,這便下去好好想想吧,休得再發這種看事不如小兒的話語。”
被皇上一陣呵斥,宇文士及面皮發紅惶惶退回班列,諸多大臣見此老兒不識時務,紛紛於心裡腹誹此人仗著入朝做官的資格長久和皇上平時對宇文家的寬厚而自以為是,想必今日之事會引得皇上對宇文家的恩寵怕是已經到頭。
趨利避害最是人之常情,何況還是這人人自危的官場呢!
就在殿上大臣沒有好的滅災想法不敢發言的私下議論裡秦文遠奉旨來到大殿,上得殿來先是拜過皇上之後還未說話便聽皇上言道。
“秦文遠、你可知關中地區蝗災爆發之事?”
“啟稟皇上!微臣也是剛剛聽得下人稟報關中蝗災爆發之事,正準備前來皇宮稟報便聽得皇上宣召,不知皇上欲使微臣如何,還請皇上吩咐。”
聽到秦文遠回答,李世民甚感欣慰,起碼在此子的心裡還有大唐江山社稷的興衰榮辱,比起宇文那老匹夫隻這一點就不知強了多少。
“秦文遠,你且先在殿上說說如何采取滅蟲的方法更為有效!”
“微臣遵旨!對於關中地區的蝗災微臣認為現在的形勢可分為二步實施,一是朝廷下旨要當地的衙門鼓勵民眾全部投入到滅蟲的行動之中,可采取撲打、煙霧熏殺的方法,有條件的地區可使農戶放出家養的家禽於田間地頭啄食蝗蟲,二是朝廷可使用勞動報酬的方法讓受災的災民參與滅災的工作,那便是號召災民們用蝗蟲換取糧食,凡捉拿千隻蝗蟲可換取半斤糧食,這對於災民和朝廷來講一方是災民得了糧食裹腹,一方是朝廷滅了大量的蝗蟲,這豈不是一舉兩得的事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