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有事!口諭!
“近日使府中親衛加強戒備,如是發現有人敢上門挑釁,屆時你等護著諸位夫人隨本王殺出長安。”
周倉聞主人之意,這老將非但沒有緊張,反而是巴不得有事發生,這尼瑪也是唯恐天下不亂的狠角色呢。
皇宮中,秦文遠帶著兒子強勢離開後,李治雷霆大怒,傳旨朝廷近臣楊繼興、李義府、於志寧、張行成、高季輔等上殿議事,除當眾責罰許敬宗外,大罵這廝沒事去惹秦文遠做甚,引得留下如下後患,要他這個皇帝來收拾殘局。
武則天不滿李治說法,於殿上對這些寵臣說道。
“秦家跋扈至極,本宮之意,明日朝會上諸位大人當上表奏本廢除徐府特權,此為試探徐家經此打壓,是否存有反叛大唐的狼子野心,朝廷也好早做準備。”
李治對皇后所說倒是認同,遂吩咐諸位大臣明日早朝上表奏對此事。
隔日,有太監於“齊王府”傳旨,宣徐天上殿議事。
太極殿上,諸多大臣奏報朝廷各地軍政之事,徐天百無聊聊,很是無語,便在這廝甚感無趣時,有朝廷老臣於志寧上表奏道。
“皇上;中書令許大人不敬齊王府禮儀之事,實乃誤會所致,萬沒有不敬先帝之心,老臣以為,齊王府門前設此長戟雖為先帝禦賜,然、卻於長安城百姓於此行走多有不便,朝廷表彰大臣功績,可以使其它方法示之,為何用此等不利於臣民的方式呢,是故,臣奏本請求廢除齊王府前不能騎馬通行,使民不便的禮儀。”
於志寧說罷,楊繼興、李義府、張行成、高季輔等臣皆是隨聲附和,許敬宗再是添油加火跪地奏道。
“皇上;齊王縱子使私刑凌辱朝廷重臣,心中無視大唐律法,臣奏本彈劾齊王及五品都尉徐曉樂,還望皇上替臣做主。”
一幫朝廷新貴於殿上群起攻擊徐天,莫非便是要使皇上廢除徐家特權給點顏色罷了。
待得眾說完,不待李治表態,秦文遠先是不屑說道。
“你等所說,無非是欲廢除先帝的旨意給本王施壓罷了,說得尼瑪那麽冠冕堂皇做甚,此等虛偽實是讓人不恥,被人當槍使了還沾沾自喜,當真可憐。許敬宗欺君在前,居然有臉面彈劾本王父子,真不知自己有多大能耐,可惜那日本王沒有下狠心斬殺於你,使你今日還能於此跳得這般歡實,也不想想憑你有那資格彈劾本王嗎?”
秦文遠發笑且不屑的話語讓諸多朝臣雖是心中不服,卻又不敢與其辯駁,皆是怕惹得這廝惱怒說出更加難聽的話語。
許敬宗被秦文遠話語打臉,再是殿上怒懟。
“許某乃朝廷中書令,秉承皇上、皇后意志,所行皆為朝廷政事,雖爵位低下,如何便不能彈劾於你,別人怕齊王權勢,許某卻是不怕,莫不是王爺又要行滅門之事。”
“放肆!本王做什麽何時輪到你來評判,中書令很了不起嗎,在本王眼中不過臭狗屎,憑你那點微末本事,想要與本王叫板你還不夠資格,本王殺你都怕髒了手。”
這話說得就有些狠了,李治、武則天聽來萬分不爽,說白了,秦文遠打許敬宗臉便是打了皇上的臉,畢竟這廝是皇上、皇后身邊近臣,李治對付貞觀時期的老臣時這廝可沒少出力。
“秦文遠;你眼中還有朕嗎?”
“皇上此話什麽意思,今日朝會召秦某上殿,皇上欲達到什麽目的不妨明說,徐某遵旨照行便是。”
秦文遠聞言,沒好氣回答李治,殿上諸多大臣見君臣如此互懟,皆是不敢參言。
李治也是被秦文遠這等話語氣昏了頭,本是欲慢慢讓秦文遠接受廢除“齊王府”特權之事,竟是氣極之下顧不得有否後患,大聲說了出來。
“於志寧所奏齊王府特權使民不便,朕深以為然,這便廢除帝國所有勳貴此等殊榮,凡官民等往後不必再為有此等禮儀而有所顧忌。”
皇上口諭既下,諸多臣子拍手稱慶,卻是讓一幫勳貴大臣心中不滿,感江河日下,屬於他們的時代從此已成過往雲煙,皆是沉默不語。
秦文遠聞言,大笑說道。
“臣接旨,回府便將先帝所賜長戟撤除,如是皇上覺得不夠,大可廢了徐某齊王爵位。”
這廝說罷,大笑聲中轉身而去,竟是沒有將皇上、皇后放在眼裡。
李治見秦文遠無禮,欲喝令值殿禁軍阻攔卻是有些忌憚這廝殿上發渾,隻得心懷不滿,忍氣望著這廝大笑著離開太極殿……
李治下詔廢除大唐帝國勳貴之家門庭尊榮,此等違背先帝之命的行為,使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唐功勳之臣皆是心寒,竟是大多存了辭官之意。
待大量貞觀時期的老臣皆是退出朝廷之後,李治更是一意孤行。
當真是:“一朝把權掌,便把令來行。”
“顯慶元年”(656年)六月,李治攜武則天回山西省親,兩人算得榮歸故裡,武皇后回並州炫耀、李治同樣顯示自己的天子威勢。
時、駐守山西娘子關的大將軍乃為大唐已故譙國公柴紹、已故長公主李秀寧嫡孫,柴紹喚與徐婉瑩所生的兒子柴榮,這柴榮麾下將領多為李秀寧掌軍時的老將之後,算得是長公主李秀寧的嫡系班底。
隨著時間更迭,娘子關駐軍也在發生變化,有山西數州兒男作為新鮮血液補充部隊,並州武家本是大唐軍伍中人,家中子弟也有數人加入柴榮軍中,其中便有武皇后的堂弟武元英。
這武元英乃武則天父親武士彠三哥武士讓之子,自幼熟讀兵書,習得文武之技,念念不忘的是叔父武士彠任荊州都督那時武家的威勢。
這廝入柴榮軍中後,因其領兵有方,時任娘子關駐軍遊擊將軍,得柴榮信任。
所謂;人心難測,武元英不思報恩,卻生出欲取代柴榮成為娘子關駐軍大將軍的野心,奈何軍中高層多為忠心李秀寧的老將,這廝不敢稍有暴露,竟是另辟捷徑勾結軍中諸多下級軍官時時商議如何逼迫柴榮讓位之事,在堂姐武則天坐上大唐皇后之位後,這廝以為有了依仗,竟是再不遮掩奪權的野心。
正是這廝行事在不顧隱秘,使軍中忠於柴榮的部屬發現武元英聚諸多下級軍士欲對主將不利,稟報柴榮得知,便在柴榮準備拿下這廝使軍法處置時,李治與武則天來到並州。
作為駐扎山西娘子關的駐軍大將軍,柴榮聞報皇帝出巡山西,自然得前往拜見皇上,便是此等情形之下,武元英獲悉自己於軍中所行之事敗露,大將軍欲按軍法處置自己,這廝率十數心腹逃離軍中,於並州求見堂姐。
武則天母女落魄之時,全賴三叔父武士讓多有照顧,而堂弟武元英更是時時使錢周濟武楊氏,使母女甚是感恩,武則天對這堂弟也是喜愛。
聞報是堂弟求見,武皇后即傳武元英進行宮相見。
姐弟相見,武元英見如今堂姐氣勢唏噓不已,歎造化弄人,想昔日需要自己資助、周濟的小叔家女兒,如今貴為大唐皇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廳堂中姐弟坐定,武元英按禮儀拜見皇后,卻得皇后笑著言道。
“小弟別來無恙,想本宮與母親落魄之時,全得小弟時時周全,此恩本宮緊記於心,小弟不必多禮,與本宮說說你如今情形。”
二人於行宮中敘舊,一番家長裡短,閑言武家人如今的情形之後,這廝說起自己在柴榮軍中任職之事,竟是說起柴榮欲將娘子關駐軍變成柴家私軍,誣陷柴榮對朝廷有反叛之心,透露出自己欲取代柴榮為娘子關駐軍大將軍的野心,且、告之堂姐如今柴榮正捉拿自己欲使軍法處置。
武則天聞言,如何不知堂弟心中所想,以武則天的聰明,對堂弟想要光大武家門楣的願望卻是有些欣慰,同時、她也想培植自己於軍中的心腹,使其在皇宮和朝廷有更大的實力。
沉吟良久後,武皇后輕聲說道。
“小弟說柴榮謀叛之事可有證據,如無證據,以柴榮皇親國戚的身份,怕是本宮也無法幫你。”
“稟報皇后,娘子關駐軍諸多下層軍官皆可指認柴榮把持軍政,任人為親,欲將娘子關駐軍變為柴家私軍之事,此算不算得柴榮犯反叛朝廷之罪?”
“柴榮大膽,如真有其事,待本宮奏明皇上,下旨奪其兵權並著兵部、刑部審理此事,你且於行宮中暫不露面,以免被柴榮使人尋到。”
姐弟倆再是於行宮商議如何搬到柴榮,為將此事做實,武皇后使人傳偵騎司統領李義府進宮面授機宜,使其把駐軍奉柴榮之命搜捕武元英的行動奏報皇上娘子關駐軍異動,恐有對皇上不利的因素。
李治聞李義府稟報娘子關駐軍異動,心中生疑之時恰逢柴榮奉旨進見。
柴榮於行宮晉見皇上之前,聞報武元英率十數下層軍官逃離軍營,吩咐親兵衛隊數百人搜尋逃離的軍士並予以抓捕,不料此事被有心人利用,竟成了他欲行不軌的直接證據,使其有口難辯。
並州行宮中,柴榮拜見皇上山呼萬歲,李治卻是面色陰沉而道。
“柴榮;你可知罪?”
柴榮聞言,心中驚詫,不知這皇帝小兒因何斥責自己。
“臣不知罪,還望皇上明示。”
“朕且問你娘子關駐軍異動所為何事?”
“奏稟皇上,臣領娘子關駐軍大將軍一職,所行皆是遵循朝廷軍令,何來異動一說,皇上此消息不知為何人所奏,可否讓其與臣對質。”
李治聞言,疑心中喝道。
“傳李義府進殿。”
太監瑞安聞聲,將早於行宮外候著,按武皇后的吩咐等著皇上宣召的李義府帶進殿堂。
“你且說說娘子關駐軍異動之事。”
李義府跪伏地上,大聲說道。
“啟稟皇上,臣麾下所領偵騎司稟報有娘子關駐軍數百兵士於並州城中四處擾民,似有不軌的舉動,臣已然吩咐軍士繼續打探,恐於行動之中與娘子關駐軍發生衝突。”
“柴榮,你且與朕說說麾下軍士於並州城意欲何為?”
“皇上,此事乃臣下令捉拿軍中不聽軍令,拉幫結派暴露所為後逃離的軍士,並非李大人所稟報駐軍有什麽不軌之事,還望皇上明察。”
便在柴榮申辯自己無罪之時,有武皇后領著武元英及十數軍士進殿,武元英率眾跪地。
武皇后拜過皇上說道。
“皇上;妾身得娘子關駐軍遊擊將軍稟報,言及柴榮漠視大唐律法,欲使朝廷之軍為其柴家私軍,因忠於皇上的軍士不服,竟是使軍兵欲加害忠義之士。”
武皇后此語說完,有武元英等皆是於皇上面前誣陷柴榮欲領軍反叛,使柴榮此時便是有百口也難辯解。
李治聽得娘子關駐軍兵士之言,想著李義府稟報之事,心中已然對柴榮生出戒心,作為帝王最是忌憚統軍之人生出二心,對於此等消息,歷代皇帝皆有寧可殺錯不可放過的戒備。
李治聽得娘子關駐軍舉報之事,心中大怒,龍椅上喝道。
“來人!將柴榮拿下。”
隨行護駕武士進殿得皇上吩咐,如狼似虎將柴榮捉拿捆綁起來,李治再是言道。
“李義府持朕手諭暫接管娘子關駐軍,使武元英等協助安撫駐軍兵士休得生亂。”
李義府接旨並得李治匆匆寫就手諭,在武皇后眼神示意下,率武元英等告退。
柴榮被捆綁於金鑾之下,臉無懼色,憤怒而道。
“昏君!竟然將朝中之事聽信婦人之言,可歎我大唐江山早晚落於旁人之手。”
李治聽得柴榮憤怒之語,氣極之下,再是大聲喝道。
“逆臣,敢於殿堂辱罵朕,其心可惡,推出殿堂斬殺使首級示眾。”
有護駕武士聞皇上口諭,捉拿柴榮便往殿外行刑……
有護駕武士聞皇上口諭,捉拿柴榮便往殿外行刑……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