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想法!參見!
刑部尚書張亮突然見到秦世勣來到自家地盤,對這等大佬當然得畢恭畢敬相迎,欲陪伴其親往牢中見秦曉樂,秦世勣卻礙於張亮隨自己見侄孫說話時多有不便,婉言謝絕這廝相陪。
張亮也是識趣之人,估計人家爺侄相見,自然得說些外人不便聽見之話,笑著與秦世勣寒暄些閑話過後,喚來甲頭兒好生侍候徐世勣往牢房去見徐曉樂。
甲頭兒得見大唐軍中這等神一般的人物,自是小心翼翼侍候。
來到關押秦曉樂的室子前,甲頭兒便告退,讓徐世勣自己隨意,他這也是得了上官不得打擾秦家爺侄說話的吩咐。
秦世勣來到牢房外,站在牢房門外從觀察窗往房中查看,便見徐曉樂趴在桌上提筆似寫著什麽,且見房中整潔,那裡像是關押罪犯的地方,再見房門並沒有鎖著,如何不知這小混蛋在這牢中得了獄卒關照,除了不能離開此處外,怕是在這一畝三分地裡也是隨他隨意走動。
推開房門,秦世勣進入房中,引得秦曉樂聞聲抬頭,見是自家叔爺爺來到,這小子趕緊起身跪地,大禮參拜。
“孫兒參見叔爺,叔爺上座,嘿嘿、上座!”
見這小子嘻皮笑臉,秦世勣懶得理他,一屁股便坐在桌邊的椅子上,拿起桌子的紙頁,欲看這小混蛋剛才在寫畫些什麽。
但見得紙上幾個大字躍入眼簾,“悔過書”三字寫得倒是有些氣勢,見得下面的內容卻是讓人哭笑不得,連呼這小混蛋好大膽子,便是連皇上也敢使這等語句忽悠。
秦世勣惱怒至極,將手中的紙頁丟在秦曉樂面前並大聲斥責,吩咐這小子先將悔過的語句讀來自己聽聽。
秦曉樂遵命,不知叔爺何意,撿起紙張搖頭晃腦便讀了起來,似在作詩一般,那模樣卻是滑稽得緊。
“我悔過,慨因小子所習功夫還不能做到收發如心的地步,在與一眾宮裡的公公活動手腳時不慎傷到公主,傷到公主的那刻,小子已然是知錯了,小子的錯、錯在其時著急出宮,往外見識大千世界,增加對人和事的閱歷,以便將來做個對帝國有用的人才。經過在牢中數日自省思過、小子又覺得自己這等認識無錯,想不出自己到底那裡錯了,思忖似小子這等勤於學習的青年才子,不就是帝國倡導的楷模嗎?如此、在這錯或是不錯之間,小子甚感愚鈍,還望皇上指點,小子定當虛心學習,往後做個帝國人人誇讚的好小子。”
讀完“悔過書”後,秦曉樂將其折好揣進懷裡,“嘿嘿”笑著。
“叔爺爺;孫兒這悔過書寫得高端大氣上檔次吧,是不是算得大唐有史以來,認識錯誤最深刻的悔過書!”
這小子自我感覺那叫一個好,不料氣得秦世勣胡須抖動,忍不住伸腳去踢他的屁股。
“氣煞老夫也!小混蛋不知天高地厚,妄稱帝國楷模,老夫瞧你還得於此多住些時日,好生想想自己的錯處,休得如那四五不著調的小混混般讓人生厭。”
秦曉樂心系劉浪之事,不想與叔爺爺繼續為此事笑鬧,趕緊認錯,保證在牢中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方得秦世勣滿意。
哄好叔爺爺後,秦曉樂將自己欲救劉浪的想法說了出來。
秦世勣對這小子憐惜人才的想法倒是認可,答應盡力救出劉浪,卻是欲先見此人一面。
秦曉樂引著叔爺爺往關押劉浪的牢房,鐵柵欄外見這廝盤膝坐在亂草堆裡閉目養神,哪裡有半點懼怕死亡的精神狀態。
劉浪聞腳步聲睜開雙眼,見到是秦曉樂和位帶有不怒自威,身穿朝廷大員服飾的老頭探望自己,這廝因與秦曉樂曾把酒言歡,自是對秦曉樂高興喝道。
“小兄弟今日怎地又來見某家,就不怕某家給你帶來晦氣!”
秦世勣見得這等莽漢,以他多年於軍中的經歷,已然認定這漢子是那等肯為別人舍命的爽直之輩,正如侄孫說的一樣是個重義的軍漢。
秦曉樂將叔爺的身份告訴劉浪,這廝得知眼前的人物乃是大唐軍中倍受尊崇的大佬,趕緊伏地跪拜。
秦世勣喚這廝不必多禮,將今日來此的目的說明,這廝突聞有這等大佬願意搭救自己,自然於心裡激起求生的期望,想有活命的機會,誰他媽又願意死呢。
這廝對秦家爺孫千恩萬謝,誓言投效秦家,如有違誓天誅地滅。
見這廝懂得這些,秦世勣使這廝心緒平複,又問他與王方翼發生衝突的事,吩咐他寫具申訴自己罪行的真實經過,叮囑這廝近日於牢中不必煩躁,靜待結果。
爺孫與劉浪一番言談並等這廝匆匆書寫好衝突情況的經過後,秦世勣見來此的目的已然達到,將這廝寫好的申訴收起,叮囑秦曉樂休得於牢裡再惹事生非,隨後便自顧離開。
秦世勣離開之後,秦曉樂將甲頭兒喚來吩咐道。
“甲兄弟可否使人每日弄些酒菜與我這兄弟,有勞之處,某家記下這個情意。”
接著,秦曉樂從懷裡掏出一錠紋銀遞在甲頭兒手中。
甲頭兒得秦曉樂相托,當然不會推脫,以這廝老江湖的眼睛,自然感覺今日徐世勣來此見劉浪的事並不簡單,對於這些軍中的將領,想著能夠與之結交乃大大的幸事,豈不是讓老子日後在長安城中也有些依靠不是。
秦世勣離開刑部,往軍機衙門議事完畢,親往兵部找到心腹之人,拿出劉浪於衝突之事寫就的情況說明,欲印證兵部當時處置劉浪提取的口供。
兵部中任職的心腹得徐世勣吩咐,很快查到當時審結劉浪案子的官吏乃是王方翼、長孫恆安、長孫安業相近之人,此人為兵部負責唐軍職方、軍律的員外郎楊委。
秦世勣知道此等關系後,吩咐心腹屬下尋來當時審理劉浪時於殿堂裡做記錄的小吏,使其調出劉浪的口供,卻是發現與劉浪在牢中寫就的情況多有不符之處,遂大怒責問緣由。
書吏害怕此事牽涉自己,一時之間又不能將秦司空過問此事的消息傳出,無奈隻得將當時審理劉浪的情節如實道來。
卻原來當日兵部員外郎楊委為替王方翼出口惡氣,竟然施卑鄙手段,在詢問劉浪所犯罪行時采用是與不是,隻問結果不問過程的語言,引誘劉浪所說的口供按照他的思路,一步步落入這廝設定的陷井,這份口供如不是了解大唐軍律和心細的人,定然看不出有什麽不對。
了解到其中的細節,秦世勣迫使書吏寫就一份情況說明,這便進宮求見皇上李治。
李治於甘露殿偏殿批閱奏疏之處召見秦世勣。
秦世勣進殿參拜皇上,得李治賜坐一旁,問其所為何事,秦世勣衣袍袖中抽出劉浪寫就的申訴材料和兵部書吏寫就的審理情況呈給皇上過目,待皇上看過,有些驚愕的表情中,再是將劉浪被冤枉的情形作了補充說明。
“皇上;臣以為劉浪雖有忤逆上官之錯,然、罪不至死,兵部員外郎楊委與軍中將領勾連草菅人命,不按大唐軍律行事官官相護,鏟除異己,此等作為,如何讓軍中兵士信服,久之必使軍中生亂,臣請皇上明察,早日消除軍中這等隱患之事。”
李治聞言,大怒之下吩咐太監瑞安宣召王方翼、楊委前來皇宮見朕。
時、楊委也得書吏稟報徐司空查詢劉浪之事的消息,這廝知誣陷劉浪,使其輕罪重叛的事情敗露,惶急中找到王方翼商量應對之策。
王方翼聞楊委之言得知此事敗露,正自思忖該如何在皇上前辯解這事,聞太監瑞安於府邸宣召進宮晉見皇上,這廝將瑞安拉到一旁悄聲說道。
“公公!皇上召見下官,可是為劉浪一事?”
瑞安知道王方翼這廝得皇后娘娘看重,他也本是皇后身邊太監,是武則天出家為尼時將其推薦在李治身邊做事,方得重用有今日的地位,對皇后之恩自然記在心裡,聞王方翼言後,悄聲說道。
“王大人進宮時不妨先去拜見娘娘!”
便是這句指點的話語,王方翼已然心中有數,吩咐管家拿出銀兩孝敬公公,隨後按太監瑞安的吩咐與楊委一並進宮。
到得皇宮,王方翼對楊委說道。
“你且於此稍等某家,待某家去拜見娘娘回來後,我等一並進殿參見皇上。”
楊委聞言,心中了然,自然知道王方翼去皇后那裡的目的,這廝當然也希望有此大力在背後撐腰,卻又害怕事情真的鬧大,自己成為頂罪的羔羊。
患得患失的心情中,楊委於皇宮中望眼欲穿,終是看見王方翼回轉,急忙上前相詢見娘娘的結果,但見王方翼笑著言道。
“待會我等見著皇上之時,如此這般所說,定當保我等無慮,看來如今只能讓劉浪那賊人逃過此劫。”
聽到王方翼所說,楊委心中雖有些不滿,然、形勢比人強,只能先度過這關再說,待後再與王方翼理論。
原來,王方翼見著皇后稟明今日進宮晉見皇上所為之事,武則天聽這廝話中之意,無非是欲在所轄軍中排除異己,所使的手段太過卑鄙罷了,如今被人抓住痛腳又欲設法脫罪,當真是缺乏擔當。
礙於王方翼乃為自己於軍中的心腹,武則天心中雖看不起這廝做事、為人的品格,然、用人之際,自然也要出力相幫,彰顯她這個主子對下的恩寵,稍加沉吟過後,指使這廝和楊委先去晉見皇上,叮囑這廝一定要咬住劉浪忤逆上官之罪,卻讓楊委認下兵部審理此案,量刑過重的錯誤,此乃以退為進,保二人相安無事的策略。
不得不說,武則天的智慧的確高過諸多朝臣,聽王方翼稟報中,她已然知曉徐世勣的目的不過是救人而已,並不是針對王方翼等想要做些文章,這事卻好辦了,雙方皆退一步,各得所需,卻是讓兵部員外郞楊委受些委屈被皇上斥責罷了。
她卻不知這事起因卻是她那欲成為自己女婿的小混蛋的主意,如是知道,定然會被徐曉樂小小年紀便有收攏人才的想法,對這小子刮目相看。
王方翼與楊委入甘露殿偏殿參見皇上,行禮過後,李治便將劉浪的申訴書和兵部書吏寫的審理情況擲於二人面前,面色肅穆說道。
“你等且說說這紙張上所寫的情況是否屬實,”
二人撿起飄落於地上的紙張,假模假式地認真閱讀,稍後,王方翼先是說道。
“皇上;劉浪對臣於軍中行一言堂的指證並不屬實,臣治軍嚴謹,為了使軍中將士牢記為國效力的忠心,於處置軍中事務時難免有簡單性急之處,此為臣之罪,但劉浪性情粗魯,不服上官管教,屢犯軍規卻是事實,雖罪不致死,卻也不能輕饒,還望皇上明察。”
王方翼說話滴水不漏,倒也說得在理,楊委心中甚是卵脹這廝當日欲要劉浪的命,今日卻又在皇上面前說什麽“罪不至死”的話,這不是將老子掛在火上烤嗎。
待王方翼說完,楊委趕緊伏地大呼。
“臣有罪,是臣對劉浪的量刑不夠謹慎,慨因臣以為軍中下級官佐自當服從上官軍令,此方為強軍之道,以致對劉浪這等忤逆上官的軍士便存了先入為主的惡感,正是臣有這等疾惡如仇的思想,致使對劉浪的審結量刑過重,此次事件臣定當吸取教訓,往後當公平對待犯錯的軍士,嚴格按軍規處置,臣所犯過錯,甘願受罰。”
李治於殿上聽二人所說龍心甚悅,想這二人也是為朕的江山社稷著想,有些過錯不過小節也,且,二人知錯的態度也算得端正。
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皇上聞聽王方翼和楊委將事說明,輕描淡寫斥責楊委精數語之後,再問徐世勣可還有什麽話說。
徐世勣聞言,如何不知皇上此時所想,也是順水推舟言道。
“臣對事認真也是為聖上的江山社稷著想,其目的是使軍中將士有凝聚力而士氣高漲,王將軍慈不掌兵,楊大人雖行事有些孟浪,然、出發點是好的,也是希望軍士嚴格遵守軍規,劉浪所犯過錯,臣以為當按軍規處置,使其嚴肅軍隊軍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