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時代之巔》第645章 先行者和模仿者
  第645章 先行者和模仿者

  “研發是個摸魚的過程,不像一些程序員,可能說是一天解決了幾個bug,寫了多少行代碼,不是。研發的活,一天兩天,甚至一個月沒有任何進展是很正常的。通過創造靈感所帶來的貢獻比天天專注寫代碼可能性更大。”

  程秉皓的這段話,翻譯過來還有另一層意思。

  搞研發,可能砸進去幾個億,一個水花都沒出來。比如楊振坤做的數據庫,名聲挺大,真能做出來嗎?
  大概除了周大老板和楊振坤本人,別人都沒什麽信心。

  可如果把錢投到應用層,那就不一樣了,很容易就能見到成效。甚至把錢瘋狂地補貼給用戶燒掉,至少能看見果實,能討好用戶,能得到資本的親睞。

  研發燒錢和補貼燒錢,資本肯定是更親睞後者。

  補貼的成果可見,研發卻是個無底洞。

  周不器聽出了他的意思,沉聲道:“我還是那句話,咱們做的是科技企業,不搞研發投入,還算什麽科技企業?剛才說的三步走戰略,我看可行!買一部分,偷一部分,咱們自己再研發一部分。追隨者有後發優勢,咱們要充分的利用這個優勢,向矽谷看齊。別跟國內同行比,要比,就跟矽谷巨頭去比!”

  技術人才們當然很高興,覺得周大老板太好了。

  王浩陽一臉苦澀的道:“這得花多少錢啊?”

  “成立兩個專項基金,分別對應A計劃和X計劃。A計劃有5000萬美元,專門去矽谷采購技術。X計劃也有5000萬美元,專門去矽谷挖人。”

  周不器很闊氣。

  主要也是被唐斌辰的幾番話給震到了。朋友網要想取得更長遠的成功,有就必然要學習矽谷,在技術層面有更深的探索。

  王浩陽驚呆了,下巴頦都快掉到了地上,“這麽多?”

  許亮傑搖頭道:“不算多,去美國求購知識產權……阻力很大,要承擔風險,要做好法律保障。而且我們只能買次一級技術,核心技術沒法觸碰。至於挖人,難度就更大了。他們在科技企業裡都有未到期的股票,想讓他們跳槽,就要做足了補償,還要在國內這邊把基礎的生活條件給解決了。人均的招聘支出30萬-50萬美元,不算誇張。”

  “我靠!”

  王浩陽快崩潰了。

  沒有這樣糟蹋錢的!

  搞技術,真特麽是個無底洞啊!分布式數據庫那邊,每年砸進去1個億,就夠讓人心頭滴血了。結果這可好,要拿1億美元出來成立兩個專項基金……

  王浩陽快瘋了,“別說1億美元了,我們連5000萬美元都拿不出來!”

  周不器笑道:“又沒說馬上行動,咱們先列個計劃出來。今年的頭等大事是融資,在融資完成之前,不會有什麽大動作。”

  賀陽道:“這是公司機密,最高機密。A計劃和X計劃就算行動了,也不能公開。資金方面走內帳,公帳的款項不能一次性撥付,要分批次的作為知識產權及技術服務的支出和人力資源的支出。”

  果然是大公司出來的,知道什麽是敏感的。

  王浩陽松了口氣,這樣還行。

  資金不是一次性的撥下去,而是有成果了再一點點的報銷,這給他的財務管理就輕松了。

  王星皺眉道:“IT行業的技術更新特別快。就比如斌辰說的Facebook正在做的那些項目,現在咱們聽著好像挺厲害,可過個兩三年,說不定就爛大街了,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都可以隨意應用。如果咱們是同步跟他們一起做研發,恐怕要吃虧。”

  這話一出,不禁讓賀陽高看了幾眼。

  覺得這個王星果然不太一樣,不像一般的技術人員那樣隻專注於技術。

  還是那句話,做研發是要靈感碰撞的。

  可國內的教育體制,最缺少的就是這玩意。

  比如分布式緩存系統,Facebook要做,3個月就能做出來。朋友網要做,因為缺少參照物,一切都要我們自己摸索著前進,可能要12個月才能有成果。

  如果兩家是同時起步,朋友網就要晚了整整9個月。

  可是,如果不是同時起步,朋友網遲鈍半年再起步呢?
  等Facebook的項目上線了,朋友網就有參照的模板了,就可以學習、改良了,說不定8個月的時間就能研發出來。

  總體算下來,朋友網晚了11個月。

  跟同時起步差不多。

  可不同的是,第一種模式的研發時間更長,費用更高。第二種模式研發周期短,費用支出的少。

  假如再晚個兩三年起步,有更多的網站有了分布式緩存系統,可以參照的就更多了,矽谷分享出來的技術成果更多了……說不定分布式緩存系統就成了爛大街的技術,國內的科技公司獨立研發,3個月也能輕松搞定。

  這研發費用就更低了!
  而且,成功率更大!

  模仿者比先行者容易多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世阿裡巴巴在08年開始做雲計算。

  當時,雲計算到底是個什麽樣子,全世界都不清楚,大概就是兩個方向,一個是谷歌的大數據處理方向,一個是亞馬遜的基礎設施虛擬服務方向。

  大家都要摸著石頭過河。

  王建博士帶隊去做,沒有確切的參照物,只能一邊猜一邊摸索,然後就選錯了路,沿著谷歌方向走了……

  這就導致阿裡雲初期的研發非常困難,團隊幾次瓦解又重組,王建博士數次崩潰落淚,還被人大罵是騙子,頭髮全白了。

  到了2010年,亞馬遜的“基礎設施即服務的模式”成功了!

  給全世界定下了雲計算的標準。

  王建博士恍然大悟,這才趕忙轉頭,全心全意的追隨亞馬遜。

  有了參照物,接下來就很順利了,阿裡雲大獲成功,卻也浪費了阿裡太多的錢。

  再過幾年,國內的其他科技公司發現雲計算業務好像比較成熟了,技術也不那麽高端了,就都紛紛進場。

  金山、新浪、聯想、企鵝、百度、盛大、華為、網宿等公司,全部入局,跟當年阿裡拚了老命做雲計算不同,他們花了不多的錢,用了很少的時間,很輕松就做出來了。

  這就是後發優勢,是模仿者的好處。

  周不器覺得王星的本土化思維嚴重了,堅決的道:“紫微星不是小打小鬧,我們要代表華夏,成為華夏互聯網的頂梁柱!咱們必須要當這個帶頭人!”

  許亮傑道:“企業做技術,不能隻追求功利性。在科技前沿和未知領域的探索,才能讓企業擁有科技基因。”

  王浩陽舉手想發言。

  周不器好笑道:“老王你別耍寶,有話就說。”

  王浩陽笑了笑,正色道:“我是CFO,錢袋子捂得嚴實了一點,但這不影響我對公司在技術領域的支持。我是個技術外行,但我覺得一家公司的技術,就跟一個人的氣質一樣,是需要沉澱的。讀歷史書、哲學書,讀散文讀詩歌……好像沒什麽用,甚至還被一些家長當成閑書,禁止小孩子閱讀。可腹有詩書氣自華啊!這是自我修養的提升。技術也是一樣,多沉澱總歸是好的。”

  許亮傑一揮手,笑道:“行了,說跑題了。王星剛才的意思我明白,是有道理的。但是,有一個基礎原則我們要明白,技術,是靠人才來推動。人才是需要培養的。你看微軟研究院那邊,研究了那麽多旁門左道的技術,微軟根本不應用。但還是在沒有節製地批準項目金,在推動研發。這才是科技巨頭的內在氣質。”

  這話說到了周不器的心坎裡,“對!人才是需要培養的!人才是技術進步的基礎。一個人是在科技前沿的探索,一個人是在尾隨著模仿,就算兩人做出來的結果一樣,可他倆的能力一樣嗎?是天壤之別!在後續的科研項目中,就會體現出能力上的差距。”

  只有最高端的項目,才能培養最高端的人才。

  就比如阿裡。

  一度是技術荒漠,被同行嘲笑。後來豪賭似的砸雲計算,花了幾十億。因為是先行者,支出是同行的十倍還多。

  可是,通過阿裡雲這個項目,阿裡培養出了一大批的頂尖人才,促使阿裡變成了國內互聯網圈內媲美百度的技術型大公司。

  一場會開了3個小時,大家熱烈討論,紫微星的技術戰略就定下了。

  不怕花錢,走在科技最前沿。

  要當先行者,至少是國內科技業的先行者。別人在後面尾隨模仿沒關系,紫微星要有自己的技術理念。

  然後,大家簡單討論,就定下了四大方針。

  第一,成立紫微星技術委員會,由許亮傑擔任委員會主席,程秉皓和楊振坤擔任副手,專門負責紫微星的一些前沿性的技術探索。

  第二,籌建兩個機密項目。賀陽擔任A計劃的負責人,負責籌建知識產權采購的“A小組”。王星擔任X計劃的負責人,要秘密組建“X小組”。

  第三,出錢出資,跟高校合作,成立相關的課題研究組和實驗室。

  第四,緊隨矽谷,做國內的先行者。

  當然,這些都是紙面上的計劃。

  紫微星現在沒錢也沒人,要慢慢融資、慢慢招人。

  周不器也被許亮傑安排了任務,說是讓他跟扎克伯格溝通,看看能否讓紫微星這邊組織一個技術訪問團,去Facebook做學習訪問。

  唐斌辰帶回來的情報信息還是少了。

  柳晴是董事,卻也看不到Facebook內部具體的項目細節。如果能組織一個技術團過去摸個底兒……至少先要弄清楚,他們正在做哪些技術性的項目。有了課題,紫微星這邊才好及時的跟進研究。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