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身為領主的我隻想好好種田》第214章 王禎農書
  第214章 王禎農書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時,下盡地財,中用人力,是因群生逐長, 五谷繁殖。”

  “播百谷,勸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貨。”

  “所有之田,歲歲種之,土敝氣衰,生物不遂, 為農者,必儲糞朽以糞之,則地力常新壯,而收獲不減。”

  一個農家流派之人在元朝大臣郭守敬的引薦下,前來遊說張華,反對儒家輕農商的理念,提升農家的地位。

  郭守敬精通水利和天文,而此人與郭守敬一樣,都是乾實事的官員,而且來自同一個朝代——元朝。

  此人在元朝的官職只是縣令,但他根據實踐經驗和前人經驗,編纂了著名的《王禎農書》,為古華夏五大農書之一,也是農本思想的擁護者, 認為如果官吏自己都不懂農作之事, 安能勸人?

  這個農家流派之人,名為王禎。

  王禎在元朝只是官至縣令, 但在喜歡種田的張華這裡,農家的地位很高。

  因此,王禎聽說張華的領地科舉內容竟然有農學,認為張華重視農業,是值得效忠之人,於是找到了同個朝代的元朝大官郭守敬,請郭守敬引薦自己。

  郭守敬在元朝的地位遠高於王禎這個縣令,不過郭守敬在與王禎交談時,發現王禎對種田有極深的理解,而且還攜帶著一本農書,認為王禎是個人才,於是就有了王禎在張華面前諄諄教誨之事。

  王禎再三強調農家的重要,尤其認為各地的父母官,必須懂得農作之事,才能體驗到民生疾苦,才能勸農。

  “以伯善你的才能,可擔任雍州的典農校尉,督雍州之農事。正好秋收結束,秋耕開始, 百廢待興, 正是伯善你施展才能的時候。”

  張華十分滿意郭守敬舉薦的元朝縣令王禎。

  王禎在元朝隻做到了縣令,卻是一個乾實事的縣令, 指導農民種田,並且根據多年的經驗,編纂農書,指導更多人種田。

  不僅如此,王禎還興學、建廟、修橋、施醫,救濟窮苦。

  但眾所周知,一些好的地方官未必可以升遷上去,尤其是王禎這種抨擊貪官汙吏,顯得格格不入的官員。

  張華勢力設立典農校尉、典農都尉等勸農官。

  典農校尉設司馬、功曹、上計吏、稻田守叢草吏等屬官,為一個州的勸農官,典農都尉為一個縣的勸農官。

  王禎如願以償:“多謝主公。此乃我在擔任縣令時編撰的《農書》,或許可以起到幫助。”

  王禎呈上一本農書。

  張華接過這本農書,竟然從這本農書上看到了寶物屬性。

  這本農書是王禎攜帶的初始道具。

  【寶物】:王禎農書
  【效果】:精通此書,且積累一定務農經驗的文官,有一定概率領悟農業相關的內政天賦,如“土壤掌握”、“農事指導”、“作物掌握”、“農具改進”等等。如果這本農書得到完善,那麽領悟農業內政天賦的概率可以得到提升。

  【來歷】:古代五大農書之一。

  這是一件寶物啊!

  張華內心暗暗吃驚。

  他沒有想到王禎效忠,竟然還主動獻上了這麽一本農書。

  張華翻閱了一遍,這本農書幾乎描述了元朝之前絕大部分種田經驗、農具。

  不過,這本農書缺少了元朝之後的種田經驗,尤其是沒有涉及一些新作物,如玉米、土豆。

  “伯善,你可知田間增加了不少來自西洋的新作物?你若是能夠補充這些作物的習性、圖鑒,那麽這本農書必定會更加完善。”

  張華沒有因為得到這本農書而立即推廣,而是讓王禎在出任典農校尉時,熟悉新作物以及一些新的耕種方式、農具,完善《王禎農書》。

  《王禎農書》這一件寶物可以不斷完善,越是完善,從此書領悟內政天賦的概率越高。

  王禎擁有這麽一件寶物,也可以算是在積極擴大農家的影響力。

  百家爭鳴,每一個流派都有自己的特殊能力。

  儒家規范道德底線,鼓勵眾人追求聖賢之道。

  法家規范法律底線,對治安、秩序大有裨益。

  農家認為民以食為天,統治者應當重視農民的利益。

  如此等等。

  張華放任百家爭鳴,對各個流派的人都委以重任。

  這些流派並不相斥,只是爭奪更大的話語權,影響朝廷的政策。

  王禎恭恭敬敬作揖:“主公如此重視農事,已經凌駕於大多數諸侯之上,為主公效力,是下官的榮幸。下官會著手完善農書,必定不負主公所托。”

  “嗯,你且去司農司報到,認識一下屬官,然後就可以接手雍州的農事了。”

  “是。”

  在王禎下去之後,張華來到領地石碑查看王禎的英雄屬性。

  說實話,張華對農家代表人物的英雄面板還比較有興趣。

  【英雄】:王禎
  【等級】:28
  【統帥】:45 【武力】:47 【智力】:72 【政治】:76
  【第一天賦】:土壤掌握(王禎可以用真氣感知土壤的肥力、濕度等情況,並依此采取補救措施,保證糧食產量)
  【第二天賦】:農事指導(受到王禎指導的農民,更加容易領悟、提升農業有關的生活技能;跟隨王禎學習的官吏,更加容易領悟農業有關的天賦)
  【第三天賦】:農具改進(在王禎的指點下,工匠可以製作出農器圖譜記載的所有農具,並且王禎對農具具有改進能力)
  【生活技能】:神級勸農術、特級種田術
  【來歷】:元朝縣令,《王禎農書》編纂者。

  “王禎的基礎屬性不算強,但農業天賦確實強悍……”

  張華看到王禎的英雄屬性,王禎只有智力值和政治值超過70,不過王禎擁有三個農業天賦,堪稱是張華勢力的種田第一人,張華願意稱之為最強。

  尤其王禎抓一把土壤,就可以運用真氣獲得土壤的肥力、濕度、蟲害等情況,及時采取對策,增加土壤肥力,增加灌溉水源,除蟲害等等。

  王禎加入之後,張華勢力的鐵匠鋪能生產各種農具。

  王禎的《王禎農書》中的“農器圖譜”,收集了105種農具,這些農具涉及耬鋤、耘蕩、砘車、牛轉翻車、推鐮、水轉連磨等,可以說適用於南北各種地形,幾乎是集古代農業之大成。

  王禎的農書、農具推廣之後,可以為張華的領地糧食增產百萬石,不亞於千軍萬馬。

  “看來有必要好好發掘一下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他們的天賦作用,不亞於叱吒沙場的武將和玩弄權術的大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農家集大成者,對領地的實際幫助,比起一些大儒的作用還大……”

  張華在看到農家流派的王禎對領地的提升,產生了將諸子百家一網打盡的念頭。

  每一個流派的作用在這個世界都得到了強化,各有用途。

  長安城成為關中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諸子百家都有在長安城傳播思想,擴大影響力,誰佔據了話語權,誰就可以成為主流思想。

  諸子百家的人才,都是張華缺少的。

  花木蘭進來,向張華稟報一個重要消息:“主公,錦衣衛指揮使與夜不收指揮使聯手刺殺秦檜失敗,秦檜身邊有三百甲士,還有一員猛將護衛,刺殺困難重重。”

  “只要朱驥、張大川沒事,那麽即使刺殺失敗,也無足輕重。”

  張華沒有因為刺殺秦檜失敗而如何。

  刺殺始終是一條下策,成功最好,不成功也不會對張華勢力有任何損失。

  花木蘭繼續說道:“不過,錦衣衛、夜不收在刺殺途中,發現嶽家軍後人也在組織對秦檜進行刺殺,朱驥將嶽家軍後人——嶽飛的次子嶽雷帶回長安城,目前他們已經逃出晉州城,渡過黃河,不日就會抵達長安。”

  “嶽雷?”

  張華只知道嶽飛和嶽飛之子嶽雲,但其實嶽飛還有幾個兒子,其中嶽雷被發配流放至雲南。

  如果此時收留了嶽雷,那麽以後遇到嶽飛,豈不是可以與嶽飛搭上關系?
  這些武將拉幫結派的能力很強,謝安將謝玄拉攏過來,而謝玄又召回北府舊將,一下子讓張華勢力多了一個軍團。

  以嶽雷的人際關系,張華勢力可以與嶽家軍產生關聯,盡管這個關聯並不牢靠。

  “嶽雷因為嶽飛被秦檜所害,隨母親被流放至雲南,定然對秦檜恨之入骨,招攬嶽雷,輕而易舉。讓朱驥他們到了長安,立即前來見我。”

  張華產生了招攬嶽雷的念頭。

  嶽雷不見得會願意為宋帝建立的勢力效力了。

  畢竟那個時期,漢人建立的南宋是正統,嶽家軍精忠報國,沒有選擇。而這個世界,不只是一個正統。

  張華嘀咕:“不知道趙匡胤、趙構他們是否也有建立勢力,嶽飛、嶽雲的嶽家軍又何在?”

  朱驥、張大川二人刺殺秦檜失敗,不過朱驥畢竟是精通官場的錦衣衛指揮使,知道將功補過,將嶽雷帶回來,這樣一來,不但無過,而且有功。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