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們忘記了一件事。
李想和那些明星偶像是不同的。
李想不是靠這些粉絲的支持才走到今天的,而是他先發布了作品,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
李想和那些粉絲經濟的選秀偶像明星是完全不同的!
他是有實打實的作品傍身的!
一小部分粉絲揚言退團,粉轉黑,想要激起更大的輿論漩渦,從而讓李想回心轉意。
誰知這一次他們百事百靈的招數竟然不靈了!
不僅其他粉絲沒有附和和追隨他們,就連廣大網友對他們也是鄙夷不易。
這個風潮來得快,去的也快,他們就好像小醜一樣,根本沒有人會注意到他們!
“有一說一,我牙都要咬碎了,我的天,李想和蘇杉杉竟然在一起了,我一直以為李想和天后華青衣才是天生一對呢,畢竟這一期《誰是歌王》的賽後小專訪節目,前半段才是李想在下一期《誰是歌王》的比賽舞台上,為天后華青衣兩場打造了一首歌曲,《漂洋過海來看你》啊!怎麽現在我的天!娛樂圈的明星都這麽會玩的嗎?”
“樓上的,拜托,你懂什麽啊!一看你就不是李想的鐵杆粉絲,但凡在李想鐵杆粉絲群裡的人對蘇杉杉早就不陌生了好吧!蘇杉杉一直是李想的正牌女友,李想和蘇杉杉對這件事情從來都沒有隱瞞過,他們時不時的在群裡活躍,而且你知道蘇杉杉有多好嗎?這段時間李想特別忙,但是一有空的時候蘇杉杉還會組織線下聚會,還會發放一些李想簽了名的簽名照,簽名書籍送給我們!”
“在我們心裡,蘇杉杉就是最好的嫂子!”
“就是!你們一個個不知道的不要瞎說,我們鐵杆粉絲都沒有說什麽,你們說什麽?我們都沒有急,你們急什麽?真搞不懂你們一個個的在這裡,人五人六,反倒是皇帝不急太監急了!”
“沒錯!我說你們看采訪能不能看完再發表意見?李想那麽一長串感人的話,你們沒聽見嗎?李想和蘇杉杉早在他們上大學之前就認識了!一起坐火車上的大學,經歷了那麽多事情,不能因為你們喜歡嗑cp,就把李想和天后華青衣強行結合在一起吧!”
“而且天后華青衣比李想大幾歲?大了整整六七歲!李想和天后華青衣在一起合適嗎?哪有李想和蘇杉杉在一起合適!”
說實在的。
網上的輿論,因為沒有面對面,所以言論會偏激許多。
即便一部分粉絲知道自己是錯的,可是他們也不會承認,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到後面漸漸聊起了火氣,而這一期《誰是歌王》賽後小專訪節目,甚至沒有播放完畢,李想和蘇杉杉在一起的消息就當即登上了今天的微博熱搜榜第一名。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微博熱搜第二名的詞條竟然是天后華青衣,而第三個微博熱搜的詞條竟然是女大三,抱金磚。
顯然李想和天后華青衣在一起,在絕大部分粉絲眼裡還是有市場的。
但無奈不合適就是不合適,錯過就是錯過,他們可以嗑cp,但cp畢竟不是生活,也正是因為李想和蘇杉杉當眾宣布戀情,導致《誰是歌王》的節目熱度水漲船高。
就連那幾位樂評人的名氣和威望也隨之水漲船高,連《誰是歌王》這一期的賽後小專訪都還沒有播放完畢,他們每個人的粉絲量近乎增加了十萬上下。
十萬粉絲,這對於一個明星而言倒不是一個大的數字,可是對於一個樂評人而言,十萬粉絲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更何況這十萬粉絲裡面九層九可都是真人粉不是僵屍粉,這其中的含金量,足以讓其他樂評人羨慕不已!
正當眾人都以為這一期《誰是歌王》賽後小專訪的驚天大瓜爆料完畢的時候,誰能想到李想和總導演洪流竟然買一送一,附送了廣大網友,最後一個驚喜。
那就是李想當著全國觀眾的面,用一盞茶的時間寫出了他在下一期《誰是歌王》比賽當中要演唱的作品——
《傷心太平洋》!
今天這一期《誰是歌王》的賽後小專訪節目,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當大家夥都以為這個新聞就已經是今天互聯網上發布的那個驚天大瓜的時候,這一期《誰是歌王》的賽後小專訪節目,又會拋出另一個更勁爆的新聞!
以至於眾人在看到這一期《誰是歌王》的賽後小專訪節目的時候,都驚呼這一期《誰是歌王》賽後小專訪節目的信息量真的太大了!
說實在的,網友們在看到李想在《誰是歌王》賽後小專訪節目當中,當眾向蘇杉杉表白的環節,就已經進入了聖賢時刻。
網友們覺得沒有任何一個瓜能比這一個瓜更大了!
緊接著,李想竟然要在這一期《誰是歌王》的賽後小專訪節目當中,當著全國觀眾的面,當眾表演用一盞茶的時間寫一首歌曲!
而且這首歌曲,還不是普通的歌曲,而是李想在這一期《誰是歌王》的比賽當中,將要上台演唱的歌曲!
有一說一,這個瓜雖然沒有李想當眾向蘇杉杉表白大,可這也不是一個小瓜!
因為李想寫歌的速度快,在娛樂圈早已傳的沸沸揚揚。
但事實如何,只有和李想有過合作的少部分明星見識過李想的寫歌速度,絕大部分人哪怕是李想的鐵杆粉絲都是沒有見識過李想寫歌的速度的。
大家都說李想寫歌的速度快,可是當這個速度快到和其他的詞曲創作人形成了兩個極端的時候,不免就會遭受非議,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李想涉獵詞曲創作領域的時候,就揚言李想只不過是提前創作好的歌曲,繼而當眾在眾人面前寫歌罷了。
能用那一盞茶的時間寫出一首歌,只能表明李想寫歌的速度快,不能表明李想創作歌曲的速度快,這其中的差別是很大的,總而言之一句話,有許多人實在是不相信李想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為其他歌手量身打造一首歌曲的。
而且這個說法很有市場,越是詞曲創作領域的專業從業人員,就越這麽覺得這個說法是真的,倒不是說他們對李想有什麽偏見,只是因為他們是詞曲創作行業的從業人員,所以對詞曲創作行業更為了解。
詞曲創作行業的普遍情況就是如此,憑什麽李想會例外呢?
這就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雖然那時候輿論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刻,也有許多人站出來支持李想,甚至有不少和李想進行過合作的明星是親眼見識過李想寫歌的速度的,他們都站了出來,用親身經歷表明李想寫歌的速度就是這麽快。
可說實話,三人成虎,許多人隻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而不願意相信自己不相信的,但凡有明星站出來說李想寫歌的速度就是這麽快,反倒會被這些人認為李想和他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他們沆瀣一氣,所以那些明星說的話也不能相信!
而輿論發展到這一地步,這個輿論的底層邏輯就進入到一個十分可笑的階段。
如果說有人站出來,指出李想寫歌速度就是這麽快,就會被打上他是李想利益集團的標簽,他說的話就是放屁,沒有一點公信力,而如果一個人站出來說李想寫歌的速度,沒有那麽快,在質疑李想,即便這個質疑的人沒有任何證據,只是空口瞎白話,也會獲得很多人的支持。
到這個時候,雙方粉絲或者說廣大網友爭論這件事情,就不僅僅只是為了分辨一件事情的對或者錯,而只是為了捍衛自己的立場,而罔顧所有的事實真相,說實在的,在這之前也有很多人勸說李想,比如在一個恰當的時機上,一檔綜藝節目當眾在眾人面前表演一次快速寫歌,這樣就能堵住悠悠眾口,還能為自己拉一波流量和熱度。
而這個提議說實在的,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因為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將這件事情的是非對錯蓋棺定論,而且李想還能獲得流量和熱度,綜藝節目也能蹭到流量和熱度,他們巴不得李想上自己節目的時候當眾向網友們證明自己的寫歌速度就是那麽快。
可無論如何,李想都沒有那麽做,因為李想覺得沒必要證實,是事實就是事實,為何要因為那些人的態度和言論就去改變自己的工作安排呢?
這不是沒事找事嘛?
喜歡自己的粉絲多了去了,討厭自己的人也多了去了,偶爾蹦出這麽幾個人來也情有可原嘛!
當然李想是這麽想,其他人可不這麽想,特別是那些和李想沒有合作過的人,甚至根本就不是娛樂圈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吃瓜網友,他們在看到李想沒有站出來同意這個提議的時候,就紛紛認為李想確實沒有能力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寫出一首歌曲的能力,而李想之前和那些歌手合作,為他們量身打造歌曲的時候,都用的是自己曾經寫的歌曲。
說實在的,即便這個說法成立,李想用的依舊還是自己寫的歌曲,這是毋庸置疑的,創作一首歌曲用的時間長或短又有什麽關系呢,至少李想在出道兩年以來真真實實的創造了這麽多首作品,好像也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吧?
但那些網友們就覺得這是他們的一個勝利!
沒想到這個輿論過去了這麽久,當網友們都沒太在乎這件事情的時候,李想竟然又重新跳了出來,當著全國網友的面寫了一首《傷心太平洋》,有一說一,在這期《誰是歌王》賽後小專訪節目播出到一個多小時的時候,那四位樂評人是什麽身份,大家夥心裡都有數了。
劉文刀他們四個樂評人算是娛樂圈樂評人這個領域當中數一數二的存在,而此時此刻呢,他們在看到李想寫出的這首《傷心太平洋》,臉上的面部表情異常豐富,他們不用說任何一個字,網友們也不用看到這首歌歌詞的一個字,只需要聽《傷心太平洋》這個歌名,再看這幾位樂評人臉上的表情就明白,這首歌曲一定很勁爆,一定會是一首十分經典的歌曲!
“我的天,我好想看啊!怎麽能這麽抓人胃口!哪有這樣辦事的,之前那一首《漂洋過海來看你》不給我們看歌詞也就罷了,怎麽這一首《傷心太平洋》也不給我們看歌詞啊!”
“就是!你看視頻,中間剪輯的時候明顯剪掉了一段,說不定就是因為中間鏡頭拍攝到了歌詞,所以才剪了這一段,《誰是歌王》賽後小專訪節目組也太小心了!”
“樓上的,拜托,這是錄播,又不是直播,如果是直播,我們肯定就能一飽眼福,可問題是錄播,你當後期剪輯是瞎子啊,這麽大的披露,如果後期不減掉,這期《誰是歌王》賽後小專訪節目一播出,後期就得被炒魷魚!”
“話是這麽說,可是我還是好想看到《漂洋過海來看你》和《傷心太平洋》這兩首歌的歌詞啊,明明我們已經提前一個星期知道了這兩首歌的歌名,可是卻還要等一個星期之後才能知道這兩首歌的歌詞,你不覺得這有點太吊人胃口了嗎?”
“說實在的,真的有一點!這一季《誰是歌王》到總決賽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我都不知道這一個月,我能不能撐過去,每個星期就靠這一期《誰是歌王》來過活,讓生活增加一絲歡樂!太難熬了!”
“李想寫歌的速度太快了,兄弟姐妹們你們看,李想當眾在攝像頭面前,在四位娛樂圈最頂級的樂評人面前隻用了三分鍾,我是掐著秒表算的,三分鍾隻少不多,《傷心太平洋》這一首歌曲,李想隻用了三分鍾就能創作出來!”
“我到時候一定要看一看,李想在這一季《誰是歌王》的比賽舞台上,演唱這首《傷心太平洋》究竟是一個怎麽樣的場面,這首《傷心太平洋》又能否引領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