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樹立華夏數千年之道德風向
孟朝初建,萬象更新,說起來寥寥四個字,但要做的事情卻是方方面面。
除了兩京十二州統計田籍、戶籍之外,六部九卿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令。
比如禮部。在張瑞還是督關中軍事的軍閥時,禮部的作用就是主持一下祭祀,推行一些典製。
可是當孟朝建立,禮部升為主管全國的部門之後。禮部的責任驟然大幅擴增。
從建康元年開始,禮部就著手制定《孟官儀》。
孔子雲:“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秦末劉邦取得天下建立漢朝之後,一群草莽英雄不知禮儀規矩,在皇帝劉邦面前殊為無禮。《史記·叔孫通傳》記載:“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劉邦)患之。”
於是使叔孫通博通古禮,為漢朝制定朝儀,諸侯群臣朝賀皇帝劉邦時,均須按照禮儀行事,否則必遭懲處。
孟朝群臣雖然不是草莽出身,但氣質是出了名的剽悍、剛烈。
此前無數豪族領袖都對此十分鄙夷,散官的暢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那些豪族族長從心底裡瞧不起崛起於孟縣的這個政權和這個政權中的文武,各族長紛紛買個高位散官,免得還要向孟縣官員行禮。
如今孟朝以絕對武力掃平了天下,武功赫赫,接下來自然就要開始著手文治禮儀,養威儀正氣。
《孟官儀》內容大體包括:孟官源流、職掌、爵秩、官佚;郊祀、封禪、上陵、籍田禮儀以及輿服、璽綬、刑製、軍事等。
雖然看起來有些細微、瑣碎,不足為道。但這卻有著極深的影響,這是舉國政治體制的確立。
在《孟官儀》的詳細確認下,孟朝正式確定,廢除天下各州殘留的察舉製遺風。
即便揚州、幽州、遼東、交州這種偏遠新附地區,也再不允許官員繼續舉薦官員。
科舉成為孟朝官員、胥吏唯一的出仕方式。科舉過線,成績合格便能擔任胥吏。成績名列前茅者可以為官。
同時孟朝繼承漢朝舊製,胥吏政績優秀者可以升為官員,甚至升為公卿、宰輔。
歷史上漢末是公卿多出胥吏的最後節點。
漢末之後,九品中正製下,出身決定一切。胥吏從此與官員天地殊途。
張瑞設計的科舉製從最初開始就很接地氣,在太原的首次科考,取士兩百多人,很多都去充任了胥吏。畢竟在那個時間,胥吏與官員還沒有明顯的高貴之分。
在孟朝建立後,《孟官儀》立即以正式典製確立了這一點,從漢朝那裡無縫銜接了公卿多出胥吏這一優良傳統。
貪官汙吏,這個詞其實非常考究。貪官在前,汙吏在後。就是因為諸夏百姓在前半段歷史更恨貪官,而後半段歷史更恨汙吏。
胥吏在後世被堵死了升遷之路,仕途失去希望,就只能將精力用在貪贓枉法,禍害百姓上。
這也是為什麽,後世歷朝歷代的改革,總是潰敗於基層吏治混亂。甚至流傳出了“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感慨。
這一點,後世天朝的公職人員體系就非常值得借鑒。
理論上,一名最基層的科員,能夠一路升到權力頂端。執政的高官,也必然有基層的工作經驗。
所以,孟朝官員、胥吏之間,用明文定下了一條鐵律,兩者能夠暢通升遷。給胥吏一個安心、盡責工作的動力。免得整個階層,數十萬計的胥吏整體墮落。
這條鐵律有利有弊,弊端是可能會有暗箱操作。一些紈絝子弟,無法在科舉中嶄露頭角,便去胥吏階層中,曲線救國。靠長輩提攜,最終位居高位。
張瑞與內閣、禮部權衡再三,還是決定將這條鐵律定死。就是因為,相比於整個階層,數十萬與百姓最直接接觸的基層胥吏,全體腐化墮落。
那寥寥少數的暗箱操作,危害還是更輕微一些。有監察禦史、巡查使司、錦衣衛、登聞鼓等各種監察手段,官員徇私舞弊等事宜還是要相對收斂一些。
風憲各司官員的共識是,監察數量較少的官員,遠比監察天下全體胥吏更簡單、有效。
除了《孟官儀》,禮部在忙的另一項事情則是統一思想。
這也是為了給廢黜獨尊儒術這一政策的收尾。
在當下這個時代,交通不便,溝通不暢,三裡不同音,十裡不同俗。
該怎樣統一百姓的思想,增強民族凝聚力,讓百姓無比認同孟朝子民這一身份,是一個非常迫切、緊要的事情。
這一點可以參考羅馬,羅馬可沒什麽儒家統一思想,但千年後也有人一直在爭羅馬正統。一個重要原因是羅馬文明先進、富庶繁華,武功赫赫,帶給了子民無與倫比的榮耀感與民族認同感。
就像大唐,所有唐朝百姓都感覺生在大唐是一種榮耀。而大宋百姓則免不了屈辱含恨。
如何締造赫赫武功,有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在將來慢慢推進。這不是孟朝立國一年就能完成的,畢竟就算大勝的消息傳到四海八荒,都還需要不止一年的時間呢。
禮部的事情是確定思想統一,孟朝國策究竟是什麽?這將影響後世三千年諸夏百姓的道德導向,樹立諸夏百姓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特質。
所以諸夏百姓與其他民族的顯著區別是什麽?
張瑞幾乎張口就來,宗族觀念與孝道傳承。
李密在給司馬炎的《陳情表》裡“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幾乎成了眾所周知的名言典句。
或許在後世看來,以孝治天下,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在先王時期以賢者治天下,所以後世儒家執政大臣,總喜歡打出法先王的口號,以彪炳自己賢者的身份。
到了周朝,又以禮樂治天下,要求各等級成員,恪守君臣本分、秩序禮儀,敬天、孝祖、敬德、保民。
大秦更不用說,以法家治天下。暴秦酷法已經成了許多人對秦朝的刻板印象。
漢朝才開始提倡以孝治天下,而真正將以孝治天下刻到諸夏基因深處,影響數千年諸夏百姓道德導向的這個時間節點,還真就是張瑞所處的這個時代。
(本章完)